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個時間軸

中國有多少個時間軸

發布時間:2022-07-15 04:10:17

A. 新中國成立後的大事件時間軸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後的大事兒時間軸,就是從1949年開始到現在畫一個時間軸,在上面的一些有大事情的時間點上標註上,這就是大事件的時間軸

B.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表是什麼

夏:約前2070~1600年(400餘年)

商:約前1600~1046年(600年左右)

西周:約前1046~771年(300餘年)

東周:前770~256年(400餘年)

春秋:前770~476年(300餘年)

戰國:前475~221年 (200餘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餘年)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餘年)

東漢:25~220(100餘年)

三國:220~280(60年,不過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吳:222~280(58年)

晉:265~420(100餘年)

西晉:265~317(52年)

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遼:907~1125(200餘年)

金:1115~1234(100餘年)

元:1206~1368(1206鐵木真建國,1271年正是定國號為元,97年)

明:1368~1644(200餘年)

清:1616~1911(200餘年)

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2)中國有多少個時間軸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幾為世界之冠。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

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現存統治之前建立起來的,或者是在被打敗之後持續了一段時間(完成統一)。就像清朝建立於1636年(如果從後金開始算是1616年),而最後一個明朝的政權直到1663年才被廢。這種統治的變化是混亂而漫長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來擴大對全中國的控制。

C. 中國上下五千年時間軸

1、傳說時期

五帝∶炎帝、黃帝、堯、舜、禹(前26世紀-前22世紀末前21世紀初)

2、先秦時期

夏朝(前22世紀末前21世紀初-前17世紀初)

商朝(前17世紀初-前11世紀初)

周朝∶西周(前11世紀初-前771),東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前475)

戰國(前475-前221)

3、秦漢時期

秦朝(前221-前206)

漢朝∶西漢 (前202年—8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4、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220年-280年)

晉朝(266年-420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

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5、隋唐時期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

唐朝(618年—907年)

6、五代十國

五代(907-960年)

十國(902年-979年)

7、宋元時期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8、遼金夏

遼朝(907年—1125年)

金朝(1115年-1234年)

西夏(1038年—1227年)

9、明清時期

明朝(1368年 -1644年 )

清朝(1636年—1912年)

10、近代時期

晚清(1840年—1912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華民國(1912——1949)

11、新中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3)中國有多少個時間軸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的起源——原始社會: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D.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是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E. 中國近現代史時間軸是什麼

中國近代史時間軸是:1840年6月——1949年9月

從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開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獨立的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5)中國有多少個時間軸擴展閱讀:

主題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求民主

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F. 中國近代史詳細時間軸是什麼

1839年6月:虎門銷煙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爭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斗爭

1842年8月:《南京條約》「五議港元」割香港給英國之後又取得領事裁判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8年:《天津條約》

1860年:《北京條約》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回歸1884年在新疆設行省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9月黃海海戰(鄧世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4月《馬關條約》「一廠二億三島四阜」割台灣允許日本開設工廠,資本流入,對中國危害最大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9年:義和團起義

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9月《辛丑條約》「錢禁兵館」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人的朝廷」

(6)中國有多少個時間軸擴展閱讀:

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時間歸納

1894年:興中會成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5月:保路運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即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

1912年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1912年2月:帝制的終結,標志著清王朝的統治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G. 中國近代史時間軸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耆英、伊裡布、牛鑒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1)割讓香港島;(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月22日、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2014·荊州)「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於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材料來自康有為的上書。
1898年6月11日,戊戌變法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2019·荊州)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2019·宜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線!以譚嗣同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緣於他們參與了百日維新。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2017·荊州)陳獨秀說:「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憲,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棄一。」為此,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2016·宜昌)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而發動的起義是南昌起義。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2012·武漢)農村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農村是摧毀封建土地制度的陣地,農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先鋒。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獨特革命道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這就是展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確定了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其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2013·宜昌)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七七事變。(2019·宜昌)盧溝橋曾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為「世界上最好的的、獨一無二的橋」。1937年,中國全民族抗戰從這里開始,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七七事變。
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遼沈戰役共歷時52天。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2014·宜昌)解放戰爭時期,揭開國共兩黨戰略大決戰序幕的戰役是遼沈戰役。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2011·荊州)1971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標題是:「中國人來了(中文翻譯)」。這里的「中國人來了」是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2013·武漢)中國外交的成長不斷推動著中國與世界更加深入地相互影響。新中國成立後確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1971年中國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一重大成就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他也成為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的美國總統。訪華期間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尼克松為打開中美關系大門並為改善和發展中美兩國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荊州)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2年2月訪問中國,尼克松將自己對中國的7天訪問描繪為「改變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H. 中國古代史時間軸

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個時間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脫歐要付出多少 瀏覽:408
去越南玩妹子哪裡多 瀏覽:199
歌劇天上的玫瑰產生於義大利哪裡 瀏覽:269
義大利米蘭產什麼包 瀏覽:75
義大利大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91
都市能源公司印尼項目進展怎麼樣 瀏覽:56
印尼什麼金屬產量 瀏覽:862
春是義大利哪個藝術家的作品 瀏覽:668
印尼深海大海參怎麼做法 瀏覽:80
中國以什麼形象崛起 瀏覽:700
越南六個團有多少人 瀏覽:800
中國品牌童裝有哪些 瀏覽:202
中國南方哪個省不下雪 瀏覽:755
義大利什麼地方不能去 瀏覽:947
印尼買精油多少錢 瀏覽:661
英國有什麼文化 瀏覽:713
中國海軍飛行員多少人 瀏覽:34
英國什麼車最多 瀏覽:758
越南的微波爐怎麼樣 瀏覽:1000
朱麗在英國是什麼水平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