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用全球百分之九的耕地養活了進多少的世界人口
是中國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22%的世界人口。
我國是農業大國,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22%的人口。我國生產的糧食、棉花、油菜籽、煙葉、肉類、蛋類、水產品、疏菜、水果等九類農產品產量均居世界第一;穀物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4,肉類佔1/3……但發展到今天,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卻面臨著巨大問題。
2015年農業部部署提出,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實施化肥、農葯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力爭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農作物農葯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分別比2013年提高7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實現農作物化肥、農葯使用量零增長。
「我們已站在生態農業、綠色發展的十字路口,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過去,也不得不思考我們的未來。」中國三農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冉超說。
我國現狀
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背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我國耕地面積排世界第3,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後,2017年人均耕地僅1.46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加拿大的人均耕地是我國的18倍,印度是我國的1.2倍。 我國已經有664個市縣的人均耕地在聯合國確定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以下。全國的耕地面積已經下降到18億畝。
⑵ 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近多少的世界人口
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命線。
中國以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創造了偉大的奇跡。這片土地歷經千年萬代的積累沉澱,如同慷慨的母親,哺育著世代中華兒女。我們耕耘、收獲,心懷感恩地接受豐潤生命的滋養,在大地上繁衍生息。
土地,不僅是物質的、工具的,更是精神的、價值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是中國人心靈詩意的棲息處。對土地的眷戀,對家園的守望,是中國人心中無法割捨的情感。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土地,蘊藏著激昂的精神力量,也承載著綿長的記憶思念,賦予我們追尋故鄉的意義。
⑶ 中國能承載多少人
一個國家的人口承載量,是由土地面積、氣候生態與國民創造力這三大要素決定的,而最根本的要素是土地面積與氣候生態。世界上土地面積超過250萬平方公里而氣候生態優好的國家,以1400~2000這六百年氣候生態為基準,國土的人口承載力最大的國家依次是:
1.美利堅:本土約79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173萬多平方公里),一級優好地區400萬平方公里,二級良好地區300萬平方公里,乾旱地區90萬平方公里。
2.大神華:固有領土含外蒙古與琉球自己外興安、庫頁島、貝加爾湖地區、薩彥嶺地區、帕米爾地區、喜馬拉雅山南地區共1386萬平方公里,被侵略後華人控制區1117萬平方公里(含外蒙古),一級優好地區大約360萬平方公里,二級優好地區約200萬平方公里。雖然近現代大神華60%的地區是劣質地區(1400年以前長期位居第一,氣候生態惡化後美洲寒潮與颶風大大減弱後美利堅超過神洲),但是優好地區面積全球排名第二位!
3.巴西:總面積851萬平方公里,一級優好地區50萬平方公里,二級優好地區高達300多萬平方公里,三級地區也是濕熱森林而非荒漠。
4.阿根廷:面積約280萬平方公里(含英國侵佔領土),一級優好地區200要平方公里,二級優好地區20萬平方公里,其餘為三級地區。如果包括烏拉圭、巴拉圭及巴西西南,優好面積高達440萬平方公里。
5.印度: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泛印度約550萬平方公里),沒有一級優好地區,二級優好地區約280萬平方公里(主要是土地資源全球最好),三級級約20萬平方公里。
6.俄羅斯:本部約430餘萬平方公里,沒有一級優好地區,二級優好地區250萬平方公里,三地地區以下地區180萬平方公里。但是俄羅斯侵佔北亞1100萬平方公里為殖民地,侵佔大神華200萬平方公里,不過侵佔區只有100萬平方公里是二級地區。
7.加拿大:總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沒有一級優好地區,二級優好地區200萬平方公里,三級地區300萬平方公里,其餘為寒荒地區。
8.澳大利亞:總面積約770萬平方公里(最新測量數據),一級優好地區20萬平方公里,二級優好地區180萬平方公里,三級地區約100萬平方公里,其餘為沙漠地區。
9.西伯利亞:俄羅斯殖民地,總面積大約1100萬平方公里(不含俄羅斯侵佔神洲固有領土),沒有一級優好地區,二級優好地區150萬平方公里,三級地區約300萬平方公里,其餘為寒荒地區。
10.大剛果:總面積(統一後)約270萬平方公里,沒有一級優好地區,二級優好地區200萬平方公里,三級其餘為三級濕熱森林地區,沒有荒漠地區。
11.印尼亞:總面積191萬平方公里,全部為二級優好地區。
12.墨西哥:總面積196萬平方公里,但是還有美國侵略了100多萬平方公里,沒有一級優好地區,二級優好地區150萬平方公里,其餘為三級平庸地區。
按照日本、孟加拉國、印度、爪哇島、台灣島的人口承載力,大中華可以承載30多億人,現代因為民族思創力落後,只能承載20億人。
而美利堅,可以承載50億人,巴西可以承載20多億人,阿根廷可以承載20億人,加拿大可以承載10億人,澳大利亞可以承載6億人,西伯利亞可以承載1.5億人,印尼亞、大剛果、墨西哥都可以承載3億人。
實際上,我們沒有必要擔心人口,天地自有道化機制來平衡人口,人類必然會發明創造解決問題。當前世界不是人口壓力問題,而是人口分布不均衡問題。美國應該開放移民,吸收5億華人與4億印度人,巴西、阿根廷應當吸收五億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應當吸收兩億移民。這些國家不吸收移民,說明他們倡導的人道主義、人權主義、人性自由主義,都是蒙騙世界的把戲,他們從歐洲殺到這些地區,屠殺了本土居民,又禁止其他移民遷入,明明白白就是強盜主義。所以,人類要真正實現大同共優,人權平等,人性自由,任重而道遠。
⑷ 中國自然農業生產能養活多少人
中國的自然農業生產能養活兩億人左右
⑸ 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多少人
全國每年浪費的食物總量可養活2.5億~3億人。
中國農業大學調查顯示,全國一年僅餐飲浪費的蛋白質就高達800萬噸,脂肪300萬噸,這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如果加上食堂、家庭的食物浪費,全國每年浪費的食物總量可養活2.5億~3億人。
除了餐飲消費,我國農產品在生產、流通環節的損失也驚人。2014年,國家糧食局數據表明,全國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糧食每年達350億公斤以上,這相當於糧食進口量的一半。因此我們應該做到不珍惜糧食。
不浪費糧食的方法:
1、不能吃的食物及時放入冰箱,避免過期破壞。
2、創造性的利用剩飯剩菜,比如頭天的剩雞肉可以用來做三明治。
3、把不易腐爛的和未受污染的食品捐贈給有需要的人。
4、出外就餐,一定要少點,不要為了求得體面點太多食物。
5、正確認識食物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避免變質。
6、把剩飯剩菜拼盤食用,充分利用其營養價值。
7、按需選購,我們在購買食物前應做好計劃,應根據當天就餐人數和每人的食物喜好等來按需購買。
8、合理儲存,對於短期可以儲存的食物,應根據食物的特性和標明的儲存條件來合理儲存,這樣可以避免食物不新鮮或者變質。例如袋裝米應存於陰涼乾燥處。
⑹ 中國靠什麼養活14億人
中國能夠養活十四億人口,靠的是雄厚的經濟實力、前沿的科學技術、高效的農業發展、豐富的教育資源等等,這都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因素,也是能夠讓十四億人都填飽肚子並且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原因。就拿填飽肚子這一問題來說,令我們非常尊敬的袁隆平老先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通過袁老堅持不懈的精神,數年來在田間刻苦鑽研成就了雜交水稻,也正是這一技術的發現和發展,讓我國人民徹底擺脫了餓肚子的狀況。不僅如此,這項技術的出口,也讓更多國家解決了糧食問題。
在海洋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我國的漁民不僅僅能夠通過海洋養殖,而且也可以在各種水域養殖魚類,從而造就了我國豐富的漁業資源發展,滿足本國人民需要的同時,通過出口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經濟發展水平提升也能夠通過進口來實現互利共贏。這也得益於國泰民安,人民幸福生活才能夠有更多的活力去創造財富。
⑺ 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近百分之多少的世界人口
中國用佔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0%的人。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後,人均耕地僅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兒。加拿大的人均耕地是我國的18倍,印度是我國的1.2倍。 目前我國已經有664個市縣的人均耕地在聯合國確定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以下。
中國的耕地: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王仁宏)據自然資源部消息,今天上午,自然資源部公布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19.179億畝,園地3億畝,林地42.6億畝,草地39.67億畝,濕地3.5億畝,建設用地6.13億畝。
⑻ 中國能養活多少人
中國人口13億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據專家估計: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我國的人口還將增長,直到2050年,才有望達到零增長。按現有增長比例,那時中國人口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16億人。 有個困惑的問題:中國到底能養活多少人?有一天會不會因人口過多而被壓垮?現在廣為流傳的一種觀點是:根據我國現有可耕種土地面積,最多能生產8.3億噸糧食,假設每人每年消費500-550公斤糧食,可以養活16.6億人。還不包括遭遇不可抗力的因素,這是中國資源能夠養活人口的最大值。我對這種聳人觀點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它嚴重低估了中國各方面的能力。人均消費量和土地產出量均受制於技術進步的變數,現在的糧食畝產出與20年前相比是一個的飛躍,而20年後呢,在質與量上會有怎樣的進步,其不言而喻。其次,土地資源這一概念也有待重新界定。很多食物來自於非耕種性土地資源,比如說森林、草場、綠洲。大量的淡水湖泊河流及可使用的荒地有待於開發利用。海洋具有巨大的潛力,未來將是人類食物的又一可選性來源。再者,要區分「養活」和「生活」的兩個不同的概念。隨著人們膳食習慣的改變,動物蛋白在飲食中的比例不斷增加,對糧食的需求在逐步下降。盡管中國實際上能養活20億人,但中國的人口也許永遠不會達到20億。實行了2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已大幅度地降低了人口出生率。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不僅僅是讓人們有飯吃,而是要給當代和未來的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水準。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經濟建設佔用了大量的耕地。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行為時有發生,耕地面積逐步減少的警鍾已敲響。中國到底能養活多少人?也許是永遠得不到答案的問題。但 「民以食為天」的古訓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任重而道遠。
⑼ 中國用9%的耕地養活了近多少的世界人口
中國用佔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近世界20%的人口。
我國用佔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近20%的人口,實現了從飢餓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歷史性巨變。這既保障了中國自身的糧食安全,也為全球的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糧食供給由全面短缺轉變為供求用量基本平衡,201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3158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
相關耕地介紹:
1、雲南的元陽梯田
2000多米的跨度內,梯田級數達到了3700多級,這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生生不息雕刻出來的山水田園畫。
2、甘肅庄浪
新中國成立後庄浪人開始在黃土高原上修建梯田,從1964年開始,人們將山地修建為上百萬畝梯田,移動的土方如果漆成一米見方的土牆,可以繞地球6.5圈。
3、河北曲周
這里光照充足,氣候優越但是沒辦法種出莊稼,光長硝鹽和鹵水。當地人只能通過刮地上的鹽來換取零錢生活,在黃海海平原上像這樣的鹽鹼地還有很多,通過專家等科研團隊的公關目前這里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糧食產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