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寨溝在哪裡
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窪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及其自然生態環境。有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有18種國家保護動物,還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九寨歸來不看水」,是對九寨溝景色真實的詮釋。泉、瀑、河、灘108個海子,構成一個個五彩斑斕的瑤池玉盆。長海、劍岩、諾日朗、樹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觀,呈「Y」字形分布。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藍冰,被稱為「六絕」。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
受地震影響,九寨溝景區於2017年8月9日起停止接待遊客。
2018年3月8日起,九寨溝景區部份景觀將恢復開放。開放區域為九寨溝景區溝口至長海段沿途景觀,實行專車專導,團隊游覽方式。
(1)中國的九珏山在哪裡擴展閱讀
●翠海
水,是九寨溝的精靈,而九寨溝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終年碧藍澄澈,明麗見底,而且隨著光照變化、季節推移,呈現不同的色調與水韻。秀美的,玲瓏剔透;雄渾的,碧波不傾;平靜的,招人青睞,每當風平浪靜,藍天,白雲,遠山,近樹,倒映湖中。水上水下,虛實難辯,夢里夢外,如幻如真。
一湖之中鵝黃,黛綠,赤褐,絳紅,翠碧等色彩組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相互浸染,斑駁陸離。視角移動,色彩亦變,一步一態,變幻無窮。整個溝內,奇湖錯落,目不暇接。百餘個湖泊,個個古樹環繞,奇花簇擁。湖泊都由激流的瀑布連接,各具特色,變幻無窮。
❷ 珏山旅遊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珏山勝境
珏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鍾靈毓秀,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厚。山上松柏懸崖,林壑深蔚,遊人不絕如蟻,接踵摩肩。自宋代起,歷朝逐年在珏山雙峰間建起玄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及一、二、三天門等。
珏山寺廟依山勢而築,遠望凌空入雲,殿角飛椽於綠樹花草中若隱若現,宛若仙山瓊閣、海市蜃樓。二天門三百六十餘級石階,陡然直上,兩邊峭壁險峻,峽谷幽深,使遊人於登山險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體驗「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蘊。及至山頂,迎面是氣勢雄偉的南天門,依次而上二天門、三天門、過月亭、而後至雙峰極頂的真武宮和靈官頂。游歷於珏山勝境之中,那無處不在的石刻碑碣,彷彿在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滄桑,唐代詩人杜牧、明代尚書王國光、明代文學家董緒、清代閣老陳廷敬等在此游歷後均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珏山吐月
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相傳在古代,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站在山腳下青蓮寺內的款月亭中觀望,一輪碩大的滿月自珏山雙峰間突涌而出,如水似銀的月光將珏山周邊的山、林、水、石潑瀉得銀光閃爍。而珏山雙峰則被裹在輕紗似的月色中,勾勒出其絕美的形勝,朦朧迷離,隱約天宮。這就是歷代詠嘆的晉城名勝「珏山吐月」, 又謂之「雙峰捧月」。
青蓮寺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初創於北齊天保年間,高僧慧遠在此草創寺院,初名「硤石寺」。現青蓮寺分上下兩院,上俗稱「青蓮寺」,下俗稱「古青蓮寺」。古青蓮寺正殿現存6尊唐代彩塑,是全國現存唐代寺觀塑像3處7 0餘尊中的1處6尊。其造型洗練,恬靜淡雅,豐肌秀骨, 是我國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南殿今存彩塑12尊,為宋代塑像。殿內有唐、宋、金碑記各—通。其中唐碑《硤石寺大隋慧遠法師遺跡記》最為珍貴。碑首線刻彌勒講經圖,將唐代寺院全貌、山水、同廊、講壇、佛殿刻於其上,為研究唐代寺廟建築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青蓮寺現存釋迦殿,為北宋元祜四年(1089年)修建。殿內4尊彩塑,為宋代原物。羅漢樓上現存廣—法天尊和16羅漢彩塑,地藏樓上現存地藏菩薩和十殿閻君彩塑,均為宋代塑像。羅漢樓下牆上鑲嵌著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羅漢碑刻》石碑一通,鐫刻十六住世羅漢及五開普通羅漢名號,其中五百羅漢名號,在我國今存記載中年代最早。古青蓮寺東側,建有藏式舍利塔一座,為晉城市唯一保存完好的藏式塔, 系明萬曆年間所創建。
擲筆台
在青蓮寺東側有—天然石壁,巋然屹立,高約2 0餘米。 下部怪石崢嶸,頂上卻平若砥礪。頂上面積呈條狀,寬不足3米,長l 0米有餘,西南壁部刻「擲筆台」三個大字,相傳為當年慧遠法師擲筆之地。據說慧遠法師至鄴學法回高都,就於丹河之濱的硤石山腰創建寺廟,故取名「硤石寺」,也就是最初的青蓮寺。在這里,慧遠—邊講經說法,一邊為《涅磐經》精心註疏。歷經數年,《涅磐經》終於完成。為了證明自己註疏准確可靠,他決定求上天驗證。吉日,慧遠捧書持筆沿山徑而上, 當他來到這塊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時,決定在此告天,於是攀上石頂,將門筆對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磐經現已功畢,若疏義契理,筆當駐於空矣。」然後擲筆蒼天,此筆果真在空中停留。於是後人就稱此天然石壁為「擲筆台」。
捨身崖
珏山之巔,東頂峭壁凌空處,有觸目驚心的「捨身崖」。關於它,至今仍傳頌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古時候,珏山腳下山村裡一個美麗善良賢惠的女子, 因長期侍候卧病在床的公公而獲得孝順之名,卻也遭到了妯娌間的饞言詆毀,含辛受辱。為昭清白,該女子捨身跳崖古老而又凄涼的傳說,遊人們每每聽及,無不感慨。著名作家張平《生死抉擇》原著作者至此聽後,感而作詩一首:捨身崖上聽捨身,驚煞吾輩讀書人!含羞忍辱為貧困,感天動地民族魂!
乳竇泉
在青蓮寺外左側石崖下有一天然水池,名曰「乳竇泉」。池水清澈晶瑩,水位常年如一,澇不增, 早不減,不取不增,多取不減。其上石壁,陡峭如削,直插雲端,上有約20多米寬的岩石,有經水多年沖刷、侵獨留下的痕跡。再看峭壁上的石刻,上有「瀑布飛泉」及「山吐天邊月,溪流石上雲」的字樣,據考證這些是北魏時期遺留下的。 由此可見, 當時瀑布之壯觀, 用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宋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天池嶺
位於珏山之東, 山上有山寨石城,可容千人,為古代農民起義聚兵屯糧處。相傳《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所述的「李逵夢游天池嶺」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宋江打下蓋城後,在宜春園大擺慶功宴。李逵喝的酩酊大醉,酣睡中得一夢,夢見來到一座山前,遇一身著黃袍的秀士,告他這是天池嶺。此時幾個歹徒搶抱東西而來,李逵不容分說將他們打得七倒八歪,至文德殿又砍死蔡京、童貫、楊戩、高俅四名奸賊。於返時復遇秀士,並授他「要夷田虎族,須諧瓊失鏃」十字真訣,後依此計宋江果破田虎。
❸ 九女仙湖景區的資料
九女仙湖景區位於沁河和長河的交匯處,東距晉城市30公里,西距陽城縣20公里,北距亞洲第一火力發電廠「陽城國際發電有限公司」所在地的北留鎮7公里,是晉城市重要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之一。
因陽城古八景之一的「九女仙台」及山西第一泉「延河泉」蓄 水成湖而名,其主體景觀是利用水電大壩攔截沁河水道而形成的高峽平湖,湖面長達10多公里,總面積13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景區概括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於山西第二大河——沁河,發源於山西省沁源縣,往南經安澤、沁水、陽城、晉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最後注入黃河。此外,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補充水源,延河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泉水之一,素有「山西第一大泉」的美譽,是我國北方不可多得的軟水之一,不僅水量大,而且水質好,硬度低,適用於日常飲用和深加工,可謂得天獨厚。
景區內處處成景,步步生幽,有屹立於水中如中流砥柱的陽城古八景之一九女仙台;有形如大瓮,深不可測,被稱為「海眼」的黑龍潭;有雲蒸霞蔚,懸崖垂掛的白雲洞、娘娘廟; 有尖擔印、三面鑼、三圪堆、牛皮洞等文化遺址; 有皮艇漂流、顛簸驚險的小澗流泉;有自助攀岩,挑戰極限的雲嶺絕壁;
九女仙湖風景照(18張)
更有雪瀑飛泄的杜河大壩、凌空飛架的鐵路大橋等。 置身其中,眼前是晴波瀲灧,碧水萬頃,耳中是神奇傳說,娓娓道來,腳下則快艇輕捷,破浪而前,身周則危崖對峙,柳暗花明,時而靈洞幽秘,時而芳洲情恬,時而田舍儼然,時而飛瀑流銀,紅葉簇簇如天工作畫,垂釣悠悠如巨匠為詩,水上人家則怡然自樂,山問號歌則粗獷纏綿,加之水氣清香,隨風徐來,使人心曠神清,抑鬱得舒,不知而沉醉,不覺而忘俗。 「九女仙湖」——北方之小江南,真人間之勝境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境內,被譽為「江南第一氧吧」 美麗的九仙湖,碧波萬頃,風光旖旎,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景區內島嶼星羅棋布,聚散有致,有如大 珠小珠落玉盤,湖面開闊處煙波浩渺,猶如一張綠色的沙布鋪在湖面上,湖灣深處好像迷宮一樣曲折深邃,變幻莫測,景色絢麗多彩.景區已經被評為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目前景區正積極申請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編輯本段景區景點金灘大橋侯月鐵路橫跨沁河的眾多橋梁之一。侯月鐵路是山西省南部一條貨運大動脈,北起山西侯馬,南至河南月山,與同蒲鐵路、焦枝鐵路相連接。閣老河陳廷敬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閱官來九女仙台游覽,後人於是就把他走過的這條河叫做閣老河。龜山在高兀陡峭的山峰懷抱中,那一座體量不大、矮矮圓圓的小山像什麼?可能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像個大烏龜,所以這座山就叫「龜山」了。黑龍潭黑龍潭形似大瓮,水色如墨,至今沒探測出它有多深。據這里的老人講,黑龍潭雖在四面磐石之中,但潭水從來沒有乾涸過。九女仙台九女仙台是我們陽城的古八景之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編輯本段附近景點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開始創建國家5A景區,歷經3年,投資2.8億元,從旅遊交通游覽、旅遊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遊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建設和升級,順利通過國家級評審驗收,繼雲岡石窟、五台山之後,成為我省第3家AAAAA級景區。2011年1月14日,國家旅遊局在京為舉行AAAAA級景區授牌儀式,2011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5A級景區正式掛牌。
蟒河風景區:
蟒河旅遊風景區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城南33公里的桑林鄉與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面積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區有「秀、險、幽、奇」四大特點,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譽。
珏山:
珏山位於晉城市區東南13公里處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風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其勢之凌崢,確可與華山的奇偉峭險,武當山的秀媚風光相媲美。「珏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編輯本段景區交通太原方向:汽車直達陽城縣北留鎮 火車到達晉城市換乘汽車直達景區。
河南焦作,鄭州方向:汽車晉焦高速 轉 晉陽高速北留口下車直達 火車:可坐新鄉 鄭州等到太原的 晉城下車
濟源,洛陽方向:汽車濟源到陽城 轉北留直達
附近機場:鄭州 長治 運城離晉城最近最佳旅遊季節三月底到十一月初 為最佳旅遊季節 可多人或者單人前往
旅遊用具:只需帶個人用品前往即可,景區附近有住處
❹ 珏山的景點景觀
珏山共有三個天門,由西南向東北依山而建。一天門位於半山腰中,月老亭之上,在緩坡與陡崖相連之處。此門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破「四舊」時遭破壞。1991年在原址留下的4米余高的磚牆上重新進行了修繕。截至2014年一天門為石拱門,門楣上有明代初建時鐫刻的石匾額,匾額兩邊刻有兩條飛龍,手法細膩,技藝精湛。門洞兩旁有石刻圖紋及石刻人物。門洞內左右立有1556年所鐫石碑各一通,一通為《初建珏山一天門記》,詳細記載了一天門修建的年代、規模以及「珏山吐月」的來歷等。另一通為功德碑,詳細記載了當時修建珏山一天門的捐資者,上至黃親族室,下至尋常百姓均有。
進入一天門,我左手邊的這處偏殿叫六瘟神殿,裡麵塑著六瘟神 像,分別為鍾士貴、趙公明、史文業、呂岳、劉元伯、張元達。這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醫學不發達的情況下,為了消災免病所供奉的保護神。
正殿為五路財神殿,供奉的是招寶天尊——蕭開、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財神——趙公明。 天梯的盡頭就是二天門,這里塑有馬光華、趙公明、溫瓊、岳飛四大天王的塑像。這四個人為四大護法元帥,其中,馬光華為大帝,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民間稱「馬王爺三隻眼」。趙公明為財神之一,是水財神相傳為終南山人,能夠使買賣公平,財源茂盛。溫瓊為溫元帥,
他可以驅除邪惡、誅罪叛逆、巡查真司、庇護商賈、招財進寶。關公為關聖地君,因其「忠孝節義」,是唯一道、儒、佛三教共同供奉的王。道教稱他為武聖帝君,佛教稱他為伽藍神,而儒教則稱他為武聖人。 這個雙層的閣樓式建築就是有三天門,下層塑有大肚彌勒佛,有詩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笑一笑,十年少,讓我們對著彌勒佛笑一笑,丟掉人間一切煩惱吧!
❺ 山西珏山景區
珏山,地處太行山脈,海拔九百七十三米,位於晉城市區東南二十公里處的丹河南岸,與對面硤石山坳的千年古剎—青蓮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脈相承,是澤州境內古往今來聞名遐邇的風景名勝區。珏山地理位置優越,晉張公路、晉(晉城)焦(焦作)高速公路及珏山景區旅遊公路為通往景區的重要交通線路。除此之外,太(太原)洛(洛陽)公路、晉(太原)濟(濟源)高速公路等六條公路與澤州相連並接通珏山旅遊景區,對外交通相當便捷。
珏山,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一對碧玉,故名珏山。
此地自然風光迷人,人文內涵豐富。珏山景區真武觀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道教道場,被稱為「晉地奧室」、「文峰奧區」,供奉真武帝君,與武當山有異曲同工之妙。武當山是真武帝君的修煉之地,而珏山則是其鎮守之所。早在東漢時期,珏山就被辟為道場。北宋時期,道教輝弘,昔人大興土石,將珏山修整一新。歷數代,卓而大成。由山下盤緣而上,陸續建起一、二、三天門、靈官殿、真武行宮、過月亭、玄帝殿、菩薩殿等樓觀亭廊廟宇。珏山宗教建築皆依山就勢而立,遠望殿閣樓宇如凌空如雲,檐角飛檐時隱時現,宛若仙山蓬萊、海上瀛洲。同時,留有遠公說法台的遺址,道士修仙的洞窟,太子啟智的古坡,捨身崖演繹著凄美的愛情故事。
珏山旅遊景區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了眾多的奇峰幽谷,獨流清泉更使它鍾靈毓秀,史前古生物化石、溶洞遺跡遍布景區,獨有的崩塌遺跡構造令人驚嘆,古碑上的珊瑚化石是在山西首次發現。珏山真武行宮、玄帝殿修建於雙峰之上,猶如雙鶴並舞,挺拔陡峭,岩石崢嶸,僅一險徑可通山頂。珏山風景素以險峻雄奇而馳名,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其勢之凌崢,可與華山之奇偉峭險,武當山之秀媚明皓相媲美。其「珏山吐月」是載入晉城史冊的四大名景之一,是人間少有的奇葩。
❻ 600字珏山作文
珏山位於晉城市區東南13公里處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風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其勢之凌崢,確可與華山的奇偉峭險,武當山的秀媚風光相媲美。「珏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這里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富,寺、觀、殿、門構築了豐厚的道教文化積淀。珏山月、天下奇,雙峰捧月,絕無僅有,婦孺兼知,自古就有「中國賞月名山」的美譽。丹河從山腳下流過,宛如銀色的飄帶纏繞著珏山,呈現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僅如此,珏山還是一處道家仙境、仙家寶地,自古就有「南武當、北珏山」之美譽,同奉真武帝君,文化淵源、一脈相傳,異曲同工。珏山在東漢時就被辟為道場,興盛於唐宋時期,有「中國道教聖地」之稱。現在,晉東南地區最大的拓展訓練基地、激光野戰對壘場落戶珏山,珏山蘊月灣片區對遊客開放。不久,珏山景區將形成山水相得益彰的休閑、修心、修性的度假目的地,成為我國北方少有的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聖地。
編輯本段民間傳說
在珏山景區二天門處,有一孔窯洞是專門供奉木匠祖師魯班的。按道教的神仙供奉規制,珏山所供奉的真武祖師及諸神仙都與消災解難、驅妖降魔、保佑平安有關,和木匠祖師魯班風馬牛不相及。原來,珏山在修建之初,曾受木匠祖師魯班的幫助。 相傳,玄武祖師通過精深的道法令當地富甲一方的士紳王太來折服,王太來向玄武祖師許諾在大年來臨之際,讓祖師住進新建的廟宇。然而,時進臘月,天寒地冬,王太來為實現諾言,拿出六斗黃金用於建廟。當地百姓加入到了修建廟宇的隊伍當中,放羊的從羊圈裡將羊趕出,往山上馱磚和河中結的大冰塊,僅一天累死的羊就不計其數。沒有幾日,廟宇四圍的牆就基本結束了,該到上斗拱的時間了。由於天氣寒冷,斗拱部件根本粘不到一起。在地上熬好的皮膠,還上不到木匠手裡,就凍成了冰 魯班
疙瘩。眼看大年即將到來,無法向前趕工期。一夜之間,王太來的頭發全白了。第二天,他來到珏山正頂,看著就要上斗拱的廟宇,痛心的哭了起來,這哭聲驚動了正在雕刻盤龍藻井的瘦弱老者。這老者還未走到王太來身邊,就聽監工大叫:「來了快一個月了,給你塊木頭雕刻藻井,到現在馬上就要上藻井了,還是一塊木頭,還不抓緊時間」。老者沒有聽監工的話,走到王太來身邊,說:「東家你為何事而煩惱 呢?」王太來將這幾日的煩惱倒出。老者聽後,在王太來耳邊輕說了幾句話後,獨自走到木頭旁又去敲打。王太來先是一驚,細細一想,權當死馬當活馬醫吧。王太來命人將糯米碾碎,熬成糊糊狀,令匠人每人一碗,吃到嘴裡吐出來,用吐出來的糯米糊糊來粘斗拱,這一招果然靈驗。不到一天時間,上墚的斗拱就全部粘完了。 由於天氣的原因,粘上的斗拱異常牢固。王太來將此法問於木匠均不知其緣由。到上藻井的時間了,王太來在工地上尋找雕刻藻井的老者,已經找不到他了,只有他雕刻的那塊木頭還在那裡。王太來走到木頭跟前,輕輕把木頭搖了一下,就聽嘩啦一聲,那塊木頭上立刻現出四條飛龍,飛龍相互纏繞,吞雲吐霧,圍繞著中間的寶珠。王太命人小心翼翼的將藻井安上,藻井不大不小,安上合適,不差分毫,他對老者的雕刻手藝佩服的五體投地。王太來回到了家中,把這件事告訴了家人。同時,在祖師神位前禱告,曰:「我已將廟宇修好,請祖師不日駕臨」。晚上,王太來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了告訴他粘斗拱的老者,老者對他說:「棄惡從善,善莫大焉,玄武祖師以此度化,實屬不易,我乃木匠祖師魯班是也,得知祖師修廟有難,遂化身凡人前來相助」。王太來醒來將此事告知守廟人,守廟人甚為感激。於是,在二天門處鑿出一石窟,供奉魯班祖師,以此紀念他在修建珏山正頂中所立下的功德。 雖然,玄武廟宇經歷數代,已有多次修繕。但是,魯班助陣修廟宇的事卻在當地廣為流傳。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珏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 珏山
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鍾靈毓秀,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厚。山上松柏懸崖,林壑深蔚,遊人不絕如蟻,接踵摩肩。自宋代起,歷朝逐年在珏山雙峰間建起玄帝殿、真武宮、靈官頂及一、二、三天門等。 珏山寺廟依山勢而築,遠望凌空入雲,殿角飛椽於綠樹花草中若隱若現,宛若仙山瓊閣、海市蜃樓。二天門三百六十餘級石階,陡然直上,兩邊峭壁險峻,峽谷幽深,使遊人於登山險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體驗「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蘊。及至山頂,迎面是氣勢雄偉的南天門,依次而上二天門、三天門、過月亭、而後至雙峰極頂的真武宮和靈官頂。 游歷於珏山勝境之中,那無處不在的石刻碑碣,彷彿在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滄桑,唐代詩人杜牧、明代尚書王國光、明代文學家董緒、清代閣老陳廷敬等在此游歷後均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編輯本段珏山吐月
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明嘉靖三十五年《創建珏山一天門記》碑文曰:「每年八月望, 月自中出, 謂之珏山吐月, 亦游觀之勝景也」。
編輯本段景點介紹
南頂
珏山的南頂 ,又叫慈雲閣。此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的是觀 珏山風景
音菩薩,她兩邊的是善才童子和小龍女。上層供奉的是三聖像,中央的是釋迦牟尼,兩邊的為道教的太上老君和儒家的孔子。三教以各自倫理來感化世人,要以善為本,以德為重。儒道佛三教聖人共居一山,共奉一殿的景觀在全國極為罕見。珏山三教合一的奇觀,原來早在漢、魏時期,珏山就被開辟為道場,與青城、武當、天壇並稱為天下四大道教名山。南北朝時期,有僧人和儒家弟子來到這里,在珏山對面的硤石山腰塔廬住宿,開展活動。珏山道人不僅不加阻攔,而且還竭誠幫助他們興建寺院和廟宇。久而久之,三教的情感便愈來愈加深厚,難舍難分了。於是,便形成了「佛宗凈土源青蓮,太行真武歸珏山」,「珏山道、青蓮佛、太行月映儒家風」的三教合一的奇觀。下樓到殿外。這邊供奉的是送子觀音,誰家的媳婦懷不上孩子,就在這里給送子觀音上香,求她給一個孩子。另一面供奉的是葯王孫思邈,可以驅除病。
正頂
珏山正頂又名東頂或金頂,供奉著玄天上帝、周公、桃花。玄武本是玉皇大帝的化身。在四方神中,北方玄武最受尊崇,被玉帝封為「玄天上帝」拜祀玄武者,能夠風調雨順,四季平安。正頂玄武殿初建於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正頂下方的三官殿裡面供奉的有天官、地官、水官。故慈善之人求天官賜福、有罪之人求地官赦罪、運氣不順之人求水官解厄。三官治理人類,記錄人間善惡,執掌人間禍福,一切眾生皆是三官統攝。
西頂
西頂真武殿:塑有真武帝君和龜蛇二將。真武本為玄武。玄武入武當山修煉,在珏山鎮守,久而得道。宋真宗時,為避始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 ,並封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珏山因此再建真武殿。
文昌殿
塑有文昌帝君,並配塑天聾、地啞、加官童子、晉爵童子、詩書童子、經文童子。文昌帝君分管人間祿籍與文昌府事。後世學校亦有祀奉者。所以,求官、求學的人都要來此拜祀文昌。
過月亭
在西頂和正頂的路上有一四柱亭子,每到三五之時,一輪圓月穿亭而過,直射青蓮寺,形成了天下奇觀。「珏山吐月」自古為晉城名勝之首。亭內牆壁有乾隆年間的「雙峰捧月」和十八位舉人秀才題詩的石刻碑記。
一天門
珏山共有三個天門,由西南向東北依山而建。一天門位於半 珏山
山腰中,月老亭之上,在緩坡與陡崖相連之處。此門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破「四舊」時遭破壞。1991年在原址留下的4米余高的磚牆上重新進行了修繕。現在一天門為石拱門,門楣上有明代初建時鐫刻的石匾額,匾額兩邊刻有兩條飛龍,手法細膩,技藝精湛。門洞兩旁有石刻圖紋及石刻人物。門洞內左右立有1556年所鐫石碑各一通,一通為《初建珏山一天門記》,詳細記載了一天門修建的年代、規模以及「珏山吐月」的來歷等。另一通為功德碑,詳細記載了當時修建珏山一天門的捐資者,上至黃親族室,下至尋常百姓均有。 進入一天門,我左手邊的這處偏殿叫六瘟神殿,裡麵塑著六瘟神 像,分別為鍾士貴、趙公明、史文業、呂岳、劉元伯、張元達。這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醫學不發達的情況下,為了消災免病所供奉的保護神。
財神殿
正殿為五路財神殿,供奉的是招寶天尊——蕭開、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財神——趙公明。 大家抬頭看山壁上這兩棵樹,是「迎客柏」,她們姿態優美,雖然飽經千年的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 它們青翠的枝幹斜伸出來,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呢。有位著名的詩人還為我們的兩棵迎客柏留下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奇柏傲立山壁邊,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許多來往遊客都會拜一拜我們這兩棵神柏,一求長壽。躍過這兩棵柏樹我也祝願大家長壽多福。
二天門
天梯的盡頭就是二天門,這里塑有馬光華、趙公明、溫瓊、岳飛四大天王的塑像。這四個人為四大護法元帥,其中,馬光華為大帝,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所 珏山
以民間稱「馬王爺三隻眼」。趙公明為財神之一,是水財神相傳為終南山人,能夠使買賣公平,財源茂盛。溫瓊為溫元帥, 他可以驅除邪惡、誅罪叛逆、巡查真司、庇護商賈、招財進寶。關公為關聖地君,因其「忠孝節義」,是唯一道、儒、佛三教共同供奉的王。道教稱他為武聖帝君,佛教稱他為伽藍神,而儒教則稱他為武聖人。
文筆峰塔
又稱回軍塔,始建年代不詳,明萬曆37年(1609年)重修。文筆峰塔高37米,八角九層,巨石為基,青磚砌身,自上而下,逐層內收,各層塔檐以青磚迭砌外伸,間隔飾有龍頭磚雕,上部被覆硫璃瓦,布局協調,結構精巧。塔內夾牆有磚石蹬道,盤旋而上,可進入各層塔室。通過塔室門窗,近可鳥瞰澤州全貌,遠可眺望晉豫山河。
丹河龍門口
總面積2平方公里。該景點內有丹河渡槽,五龍宮廟及峽俗勝境三大景觀。這里曾是歷史上澤州人祁雨的地方。今日整修一新的五龍宮廟同凌空飛架的丹河渡槽相映成趣。丹河峽谷風光綺麗,清新自然。峭壁上有遠近聞名的青龍洞和卧虎洞。丹河水順流而下依次分布有竹桿圪洞、石縫流水、龍壁夕照、龍嘴瀑布、騰龍脊、點將台、仙人洞、珍珠泉、贏錢石、五龍潭等奇觀異景。游覽區開設的垂釣區,更是休閑人們的一個好去處。
關帝廟
創建於宋代,佔地約6000平方米,共有古建160餘間。廟宇巍峨,氣勢恢 珏山
宏。院內綠樹成蔭,桃杏芬芳,給人以庄嚴肅穆,恬靜幽雅的美感。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戲樓、山門、過亭、關帝殿和三義殿。關帝殿前縷空雕龍石柱,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哲學價值。三義殿前的四根石雕廊柱上,雕刻著各種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如郭子義父子同朝,陸秀失負君蹈海,八仙過海等等。雕刻藝術精湛,人物形態逼真,結構協調對稱,立體感強,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其間的微雕算盤更是中國一絕。關帝廟已成為當地群眾的一個重要的休閑場所,每年遊客逾10萬人。
媧皇窟
相傳此地為女媧煉石補天處,其鑿山取石之痕現仍可見。左崖上書「女媧氏煉石處」,右崖上刻「層巒聳翠」,均系古代名士之作。半山腰上有200平方米的平台,否側石壁上有媧皇窟和三清洞,均系天然石洞。內分別供奉有女媧氏及侍女像和道教神靈,其中三清洞內壁上還有高大的樹干化石。洞外有石碑數十通,詳細記述著宋、元、明、清各代重建廟宇的情況。媧皇窟自1995年開發以來,年接待游3萬。瀏覽比窟,既可憑吊人類始祖女媧氏,又可欣賞太行雄姿。
二仙觀
創建於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仙觀由二進院落組成,內奉樂氏二仙,觀前山門已毀,前院建築也面目全非,現僅存後院正殿、耳殿、香亭、配殿等。正殿三間見方,用材碩大,斗拱分布疏朗,殿內木製「天宮樓閣」,由三個單體建築和一個單拱廊橋組成,斗拱柱枋,勾欄門窗,脊瓦吻獸皆備。斗拱出挑之多這宋代建築之罕見,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後槽的仙台上有二仙塑像及侍女像四尊。所塑人物,體態端莊,眉清目秀,為宋塑中的佳作。
白馬禪寺
始建於唐代,是澤州府佛都活動的主要場所,歷代都有修繕,明萬 珏山
歷28年,清康熙3年先後進行過兩次大的重修,使白馬寺的規模不斷擴大,香火越來越旺,1942年毀於日本侵華戰爭。1989年五台山善財洞住持釋隆慧來此住錫,籌備修繕。成立了「白馬寺山旅遊公園領導組」。由原晉城縣縣長閆志先任總指揮,先後投資20餘萬元,修建通往該旅遊點的旅遊公路,改善周圍環境。修建旅遊公路6公里和修繕各景點。使「藏經樓」、「地藏殿」、「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重視昔日雄姿。此外,黑龍潭、白龍宮、天然石城、馬鈴石、景公塔等景點都得到修葺。在寺院的後山又發現了唐代以前的石窟佛像群,共有78尊,大到1米高,小到20餘公分,佛像保存完好,具有很強的參研價值。1996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補初為該寺改名提宇--白馬禪寺。
東四義東湖
該村早在1952年就被受予「全國衛生模範村」,周總理曾親手為他們頒發了由毛主席親筆題詞的獎旗。改革開放後,該村先後投資修建了具有江南風採的人工湖和街心花園,修建了影劇院、綜合服務中心、圖書館、學校、體育場、澡塘和農民娛樂中心等服務設施。成為太行山區現代化的新農村。
孔子回車處
因傳說春稱末年中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教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周遊列國,在攔車村被頑童孑難,被迫返鄭(州)而得名。明朝年間縣衙在天井關村面修建了一座文廟和一幢碑樓,巨大的石碑上刻下了「孔子回車之轍」六個大字,路旁石頭上的兩條淺溝,相傳為孔子當年回車的車轍。
編輯本段旅遊交通
景區內交通:往返索道45 珏山導游圖
/人 景區內交通:景區內有區間電瓶車,車票5元/人。
❼ 珏山的名勝古跡的作文350字
珏山美景
我的家鄉在山西晉城,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流傳著無數動人美妙的傳說與名勝古跡,如:珏山吐月,孔子回車,白馬拖韁,松林積雪。而我最喜歡珏山吐月,那美景讓人陶醉其中,怡然自得。
珏山,地處太行山脈,海拔九百七十三米,位於晉城市區東南二十公里處的丹河南岸,與對面的千年古剎—青蓮寺一脈相承,是澤州境內古往今來聞名遐邇的風景名勝區。珏山地理位置優越,有晉張公路、晉焦高速及珏山景區旅遊公路通往景區,還有太洛公路、晉濟高速等六條公路與澤州相連並接通景區,對外交通相當便捷。
珏山自然風光迷人。 珏山群巒疊嶂,溝壑縱橫,險徑回曲,林茂谷幽。珏山又名角山,其雙峰對峙,巍峨蒼翠,宛若—對碧玉鑲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鍾靈毓秀,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涵豐厚,其雙峰突兀其中,挺撥陡峭,岩石崢嶸,僅一徑可通山頂,曾被古人譽為「晉魏河山第一奇」,並有「小華山」、「小武當」之稱,其勢其韻的確可與華山的奇偉峭險、武當山的秀媚風光相媲美。拾級而上,依次有黑虎洞、山門龜山、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靈官頂、西頂、觀日台、南天門、太子坡、過月亭、祖師頂、修仙洞、南頂等景觀,各景點古代建築依山而築,宏偉壯觀。塑象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這里向來是市民登山賞月的好去處,每逢中秋之夜,這里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一輪碩大的滿月從珏山雙峰間突涌而出,如銀的月光將珏山周邊的山峰、林木、水澗、石雕潑灑的銀光閃爍,珏山的雙峰在月色的籠罩下,更加顯得朦朧迷離,宛若仙境。拾階而上,從靈官頂到玄武頂之間有個過月亭,這里便是珏山吐月之處,當滿月冉冉升起的時候,便呈現出雙峰捧月之勢,因此又名「雙峰捧月」,然而,欣賞這種綺麗景觀的最佳位置卻是在珏山腳下青蓮寺內的款月亭中。凌晨時分,夜色更加沉靜,山谷間、叢林中更加深遠幽靜,這時的滿月彷彿一個羞澀的少女,輕輕撩開輕紗薄雲的遮羞,盡情綻放迷人的光彩,盡顯其國色天香的倩影。從靈官頂到玄武頂之間有過月亭,是珏山吐月之處。一輪皓月從珏山雙峰之間冉冉升起,呈現雙峰捧月之勢,此即「珏山吐月」。
啊!美麗的珏山,你讓我看到你吐月時壯觀而又神奇的景象,你就是鑲嵌在太行山上南端的一顆璀璨明珠。我愛你,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