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高考是幾幾年考幾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是1952年。1952年8月15日、16日、17日3天,舉行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從此建立的全國統一性高考為新中國的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建設人才。
每科考試時間為1小時40分,每單元考試兩科,語文、數學、化學、中外歷史地理、物理、政治、生物、外語(俄語、英語),每名考生必須參加全部8科考試,17天安排額外的筆試和實習,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制定統一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准,各大行政區招生委員會組織考試、評卷。從此,統一招生考試的方式直至1966年。
同樣在1952年,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根據國家工業建設的需要,進行高校院系大調整。北京新建航空、地質、鋼鐵、石油等8大學院,培養「未來的紅色工程師」。同年,教育部發布通知,規定全國高校除經教育部批準的個別學校外,一律參加統一招生,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
在《全國高等學校1952年暑期招考新生錄取名單》中,不少名字已經成為今日中國關鍵領域內的帶頭人。
(1)中國多久開始高考的擴展閱讀:
高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一般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高考由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教育部考試中心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教育考試院命制試題 。考試日期為每年6月7日、8日,各省市考試科目名稱與全國統考科目名稱相同的必須與全國統考時間安排一致
2015年1月1日起,高考逐步取消體育特長生、奧賽等6項加分項目。2019年9月3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對外發布《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⑵ 中國在什麼年恢復高考
1977年,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擴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學門檻(1966-1976年是由工、農、兵推薦上大學)
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⑶ 我國在哪一年恢復了高考制度
1977年。
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得以恢復。
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這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高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
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每年都有數百萬青年學生參加高考,全社會的讀書學習熱情在高考制度的促進下持續發展。恢復高考的最初兩年,盡管試題不難,但許多考生連最基本的題目都不會答。
可是幾年之後,試卷難度提高不少,從答卷反映出考生文化水平已大大提高,可見高考極大地調動了千百萬青年的學習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國民文化素質的迅速恢復和提高,被「文革」摧殘的文化教育很快得到復興。
在恢復高考的1977年,選拔了27萬人,卻調動了幾千萬人。盡管當年高考錄取率只有4.8%,570萬考生中絕大多數沒能考上大學,但高考恢復使每一個人可以有做大學夢的權利和希望。
1997年,多家中央報刊開展恢復高考20周年徵文活動,從應徵文章看出,無論是當時考上的,還是落榜的,都對恢復高考唱出發自肺腑的贊歌。不少人雖然高考落榜,但由於受過高考總復習的煎熬,養成了堅毅的個性,得到了一筆精神財富。
⑷ 中國高考制度開始於什麼時候
1905年。
1905年,科舉考試制度壽終正寢,從此我國現代高考制度登上了歷史舞台。
1936年,全國已經有100多所大學,當時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學校自主組織命題,學生可以選擇報考多所大學,也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
1952年,中國建立起來全國統一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統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顯示出公平,也適應了當時國家快速選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10月21日,舉行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考試分為文史與理工兩科,文史類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史地(歷史和地理),理工類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理化(物理和化學),報考外語專業的要加試外語。
1981年,英語列入考試科目,以30%成績計入總分或者參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學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油田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語(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高考填報時可以自由選擇,一般選擇為英語)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4)中國多久開始高考的擴展閱讀:
高考改革
從分科到招生變革
從1977年到2014年,國家高考歷經多次改革。
1972年到1976年,大學採取「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復審」的辦法招收工農兵學員。
1977年:9月,教育部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高考,以統考、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決定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國,迎來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報考總人數達到1160萬人。來自河南延津縣的劉震雲,就是在1978年以河南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了北京大學。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定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所屬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實行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油田、礦區等艱苦行業的定向招生。1983年,英語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後來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
1994年:高考實行了「3+2」的方案,考生必須考語文、數學、英語,理科加考物理、化學;文科加考政治、歷史。同時在招生方面實行了國家計劃招生、用人單位委託招生、招少數自費生三種招生辦法。
⑸ 新中國的首次高考是在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各高等學校仍然採取單獨招生。1950年開始,同一地區的高校進行聯合招生。
一直到1952年,新中國有了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從此進入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錄取的高考時代。當年,重慶市有5000多名考生參加了第一次全國高考,那一年的作文題目是《記一件新人新事》。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高考被廢除,高校停止招生。直到1978年正式恢復全國高考。當年全國570萬人參加了高考,錄取了27萬人,錄取比例為27:1。
恢復高考32年以來,高考形式逐漸多樣化,也不再是獨木橋,已有超過100所高校試點自主招生,學生的升學渠道更加豐富。
⑹ 中國恢復高考是什麼時候
1977年9月,教育部召開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高考,並於當年12月舉辦了中斷了十年的高考。
恢復高考對我們國家來說意義極其重大,它是中國科技這艘巨輪重新啟航的標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是影響國家發展和一代人人生的重大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