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最大的藤鐵廠在哪裡

中國最大的藤鐵廠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16 18:47:29

A. 中國藤鐵第一鄉

中國藤鐵第一鄉尚卿鄉
尚卿鄉地處安溪縣中部,鄉區海拔230米,距城關44公里,交通便利、四通發達,是中國首批「淘寶鎮」,擁有7個淘寶村,是中國藤鐵工藝第一鄉,藤鐵工藝品遠銷海內外,成為安溪縣第一大支柱產業。
尚卿,古稱上坑,明朝萬曆年間(1577~1619年)因當地廖姓與本縣官橋鎮上苑廖姓聯修族譜,取兩地共有的「上」字諧音為「尚」字,並「坑」字雅化為「卿」字,遂名尚卿。尚卿作為一個地方建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行政區域隸屬曾數度變化。唐時,屬小溪場。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為這塊開滿山茶花的土地平添了許多迷人的風采。
宋時屬金田鄉龍興里,明、清時分屬興一里、興二里,民國時曾屬興善區、第二區、第一區,至民國34年(1945年)10月為尚卿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清溪區、第三區、第五區,1952年7月為第十區,後為尚卿區;1956年6月分屬湖頭、蓬萊、西坪區;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時,分屬湖頭、蓬萊、西坪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設區,分屬湖頭、蓬萊、西坪區;1965年4月成立尚卿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鄉建制。全鄉現轄18個村(場),260個村民小組,104個自然村。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1642公頃,常住人口33929人

B. 泉州什麼工業最發展,求大神幫助

有人說,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泉州是一個具有符號意義的城市,從經濟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泉州速度」,到社會經濟體制機制轉型、變革的「泉州模式」,都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啟示。 (一) 數字是枯燥的,但它能反映泉州市發展的真實圖景。 實力強: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22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78年的112倍,年均遞增17.7%。在2002年地區生產總值在全省率先突破千億元大關後,今年將突破2000億大關,經濟總量由改革開放前全省第五位躍升為全省第一位,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高。 生活富: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97元,收入水平是1990年的11.77倍,年均遞增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44元,是1984年的21.8倍,年均遞增14.3%;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2007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1,低於全省的2.72:1。 製造強:泉州生產的運動鞋全國第一,年產約十億雙,全球每十雙就有一雙產自泉州;中國服裝五分之一產自泉州;中國出口的傢具五分之一來自泉州;泉州生產的電腦磁頭、電腦掃描儀、電腦驅動器、高級交流電容器、微型馬達、電腦冰箱、錄像磁頭等產品佔世界市場份額的10%—40%,居世界第一。 榮譽多:如今,泉州市的頭頂上戴上太多的桂冠: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二連冠)、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三連冠)、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五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二、 泉州的崛起,始自「三來一補」生產模式。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香港地區加工業開始向外轉移。當時泉州發展工業一缺資金、二缺技術、三缺人才,但毗鄰香港,勞動力和土地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又有幾十萬香港鄉親。於是,泉州縣委決定「借船出海」,以「三來一補」為突破口,發展外向型經濟。30多年來,泉州人走過了一條買「洋設備」、學「洋技術」、生產並出「洋貨」的路子。華僑和台港澳同胞回鄉探親帶回的西裝、襯衫、錄音機、手錶、皮鞋、運動鞋等「洋貨」,一件件被消化,成為泉州鄉鎮企業的產品。 這些如今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加工材料,硬是讓泉州人製造出了發展的奇跡。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對外貿易迅速崛起,出口渠道不斷拓寬,外貿進出口從1979年的0.04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54.91億元,年均遞增30.7%。出口從1979年的0.02億美元發展到2007年預計的49.5億美元,年均增長32.2%。泉州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每年進口數億用於再生產的初級產品,如苯乙烯、初級形態的塑料、合成纖維紗線、紙漿、鋼材等,保障了工業生產的原料供應;出口產品分布涉及輕工業品、重工業品及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等寬廣領域,並成為我國服裝、運動鞋、陶瓷及工藝品、竹藤製品等出口商品的主要產地。 30年來,以「三來一補」為主要內容的泉州外向型發展道路,雖說不是一帆風順,但是一個農業小縣的跨越發展卻是健步如飛,四個階段清晰可見:一是1978—1986年,作為成立「三來一補」企業的起步階段;二是1986—1992年,鄉鎮工業蓬勃發展階段,工業大跨步的發展,有力推動了泉州經濟的起飛,1992年全市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三是1993—1998年,泉州經濟高速發展階段,6年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30%;四是從1999年到現在,泉州市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努力打造現代製造業名城、創新創業熱土、宜居生態城市、和諧幸福家園。 三、改革開放30年,是泉州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的30年,是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30年,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30年。 30年來,泉州人民充分發揮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和對外開放前沿以及僑鄉優勢,把握機遇,抓住中心,開拓進取,艱苦創業,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成為福建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創造了跨越式發展的新輝煌。 ——縣域經濟不斷壯大,專業特色突出。縣域經濟總量佔全市經濟總量的80%,比全省高出近30%。全市所轄7個縣市全部進入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安溪等5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行列,晉江、石獅和惠安進入全國最發達100縣(市)。泉州各縣市十分重視挖掘自然資源潛力和發揮傳統工藝優勢,把資源特色轉化為產業特色,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如南安發揮建材資源優勢,側重發展建材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和建材加工基地;安溪利用山區資源優勢,建成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藤鐵工藝之鄉和中國茶文化旅遊之鄉;2006年晉江鞋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達246.96億元,成為我國運動鞋主要生產和出口基地;德化利用民間傳統瓷雕技術優勢,側重發展工藝陶瓷,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而以雕藝之鄉著稱的惠安縣,雕藝品出口名揚海內外,石工藝品年產值超百億元。 ——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品牌化集群化趨勢明顯。泉州經濟發展靠工業起家,以工業發家。2006年全市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比全省高出10.9個百分點,2007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達4225億元,是1978年的315倍,年均遞增22.7%,工業總量穩居全省首位。培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紡織鞋服業、建築建材業、食品飲料業、工藝品製造業、機械製造業五大傳統支柱產業,2007年五大傳統優勢產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418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80.9%。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有636家,銷售收入超十億元企業有26家。「十五」以來,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力促傳統產業優化提升,大力拓展新興產業,推動全市工業保持快速發展。傳統產業誕生了全市絕大部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至2007年底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8枚(工商總局認定),中國名牌產品47個,均位居全國地級市前三位,榮獲感動世界的中國牌品城市稱號。新興產業快速鋪開,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汽車製造、修船造船和生物制葯等新興主導產業也初具規模,2007年產值達449.86億元。其中汽車製造、修船造船業發展已駛入快車道,2007年產值現價分別增長52.9%和591.9%。 ——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城市面貌日新月異。197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僅為0.51億元,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突破經濟發展瓶頸的重要戰略舉措,大力推進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設,「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間,泉州分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2億元、56.98億元、322.09億元、888.36億元和1519.24億元,1978-2007年泉州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達28.2%,泉廈和福泉高速公路、泉州晉江機場、漳泉肖鐵路和肖厝、石湖、圍頭等港口碼頭相繼建成投入運營,構築起現代化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電力、通訊快速發展,泉州成為全省第一個、全國第三個城鄉電話用戶超百萬戶的地級市,從根本上改變了基礎設施滯後狀況,躋身進入「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行列。 「十五」以來,泉州重點建設成就輝煌,投資規模快速擴張,在繼續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一批關系泉州發展轉型升級的大項目也相繼投產。2007年泉州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9.81億元,增長39.5%。其中福建聯合石化項目完成投資超100億元,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福廈鐵路(泉州段)、福煉「一體化」30萬噸級原油專用碼頭、中化重油加工、石獅PTA、泉州修造船廠、深圳五洲龍汽車等一批項目正加速建設。2006年末,全市通車里程已達10670公里,其中二級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1976公里,高級路面里程9509公里,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沿海大通道,公路密度達98.29公里/百平方公里。泉州晉江機場躋身全國50強。港口建設朝深水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2007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6215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02萬標箱。 城市建設進入快車道,城區建成面積由原來的6.7平方公里擴展到2007年預計的8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預計達53%,一個以中心城市為核心,沿海次中心城市為骨幹,沿公路、鐵路、高速公路連接重點城鎮的具有閩南僑鄉特色的大泉州「組團式」城市群逐步形成。 古城保護建設工作成效顯著,既保留了文化古城獨有的風韻,又充分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古城保護建設有4個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個項目獲聯合國獎項。以片區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拓展,中心城市框架迅速撐大,城東、東海、橋南三大新區初具雛形,先後榮膺「國際花園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稱號。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改革開放前,泉州的城鎮從業人員幾乎全部分布在國有和集體單位,而農村勞動力則主要從事第一產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這種就業結構徹底得到扭轉。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097元,收入水平是1990年的11.77倍,年均遞增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44元,是1984年的21.8倍,年均遞增14.3%;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2007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1,低於全省的2.72:1。全市在1996年基本實現小康目標後,大力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和寬裕型小康工程,「十五」期間全市實現了村村通電、通郵、通公路,2005年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達99.7%,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收入的快速增長,消費環境的改善和消費觀念的更新,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改善。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459元,為1990年的10.1倍,年均增長14.5%;農民人均消費支出5180.4元,為1984年的19.8倍,年均增長13.9%。居民家庭食品性消費支出比重下降逐步下降,2007年泉州市城鎮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為38.2%,比1990年下降2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為42.7%,比1984年下降18.4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條件和社會保障水平也同步提高,和諧社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市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達25245人,1-10月累計發放保障金2400萬元,月人均差額補助114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達86937人,1-10月累計發放保障金5600萬元,月人均差額補助69元。參加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的人數到年底預計將分別達到55.5萬、45萬、50萬、40.11萬和 39.02萬人。 但是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給泉州帶來了污染,特別是環境的污染,水源的污染,人的身體健康受影響,這點是泉州發展需要注意改進的!我本身也是泉州人,感謝你對泉州發展的關心哈! 這是我查的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你有空可以到泉州走走看看,現在泉州變化很大,城市建設發展挺快的,但是和福廈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泉州人有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歡迎來泉州玩! http://www.qzgy.gov.cn/( 泉州工業信息網官方網站) 以上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C. 中國出口最多的是什麼產品

鋼材:中國也是一個資源大國,鋼材的生產量非常大。其中大部分鋼材被用於出口,雖然近幾年來鋼材的出口量有一定的下降,但是依然佔有很大的比重。全年鋼材出口量大約為570億美元。

D. 中國十大鋁合金欄桿扶手品牌有哪些

E. 藤鐵工藝品的介紹

安溪縣是國家農業部授予的「中國藤鐵工藝之鄉」是全國藤鐵工藝品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同時·安溪還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藤鐵工藝之鄉」是我國最大的工藝品出口基地。安溪尚卿鄉的竹藤編技藝自古有之,現代的安溪藤鐵工藝產業幾十年前開始發力,如今已經成為安溪縣繼茶產業之後的第二大特色支柱產業。竹藤工藝」如今·這個產業被改稱做「藤鐵工藝」。長坑鄉由「竹藤」到「藤鐵」雖是一字之差,卻見證了安溪縣順應市場,及時調整行業生產結構,促使該產業歷經30年風雨,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目前,該縣已成為全國藤鐵工藝品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擁有各類藤鐵工藝企業300多家,年出口值10多億人民幣,產品遠銷歐美、中東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藤鐵工藝之鄉」稱號。

F. 請問安溪人是客家人嗎

當然是不一樣的了
安溪人是閩南人
安溪縣地處閩南金三角(廈、漳、泉)中間結合部,距廈門60公里、泉州50公里,面積3057.28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460個村(居),總人口108萬,是全省第三人口大縣。

自然資源豐富 境內已探明礦藏20多種,其中花崗岩、高嶺土、石灰石、鐵礦、煤礦等儲量居全省前列;水力資源蘊藏量37萬千瓦,可供開發利用26萬千瓦;全縣林地面積2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蓄積量235萬立方米。

產業特色鮮明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和「中國藤鐵工藝之鄉」。全縣現有茶園面積40萬畝,年產茶葉4.2萬噸(約佔全國烏龍茶總產量的二分之一),年交易額45.2億元,全縣茶業受益人口80萬人,茶葉收入佔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6.5%以上,是安溪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擁有全國最大的烏龍茶精製廠——安溪茶廠和全國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中國茶都。安溪是全國最大的藤鐵工藝品生產加工基地,產品遠銷歐美、紐西蘭、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佔全國同類產品交易額的40%以上。

文化積淀深厚 置縣已逾千年,素有「龍鳳名區」之美譽。全縣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其中以清水岩、文廟、城隍廟最為著名。安溪茶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旅遊專線被列為全國三大茶文化旅遊黃金線路之一。

全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主要祖籍地 現有旅外僑港澳台胞300多萬人,其中安溪籍同胞有200多萬人,約佔台灣人口的十分之一。
所以是閩南人

什麼是客家人?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的南遷,有著時延1500年的記載。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廣,較集中的是東南亞一帶,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其中客家人佔95%以上的純客縣50個,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南和粵東北部。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其中純客縣15個。在南洋各國及世界各地,凡有華人的地方,也就有客家人。客家人因為頑強地保留古代中原文化傳統,因此,除語言上由於歷史和環境的原因有所變異以外,其餘生產和生活習慣,多數仍保留著濃厚的中原遺風。
初到山區,他們先搭起茅寮、木屋棲身。然後改建成土屋。用北方原始時代遺傳下來的方法,製造生土坯磚築土牆,或者用夯土板築的方法築土牆。二者都是就地取生土築牆。後者用生土加配料有兩大類:一類是用一般黏土板築。有的在用棒錘舂牆時上長的竹枝、木條或碎瓦礫、石塊、火磚,以增強牆體的剛韌度;另一類是用三合土(黃泥、石灰、沙)板築牆時,有的也添進碎石塊、片石。有的在三合土中摻加桐油、糯米飯、紅塘、雞蛋清等粘性物,使土牆更加堅固。這是客家人創造鄉土建築史上光輝的一頁,是建築科學上值得驕傲的技術革新。

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又來到地狹人稠不足以以供的山區,於是人們不得不向外開拓。客家人走出山區,走向世界,在發展促進經濟的同時也把各地文化的精華帶回家鄉。這一交流和吸收的結果便是客家盡管居住山區,卻文風昌盛,以致產生了有別於其他民系的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客家民居建築,和龍緊密相連——既保留了中原傳統文化的高雅形式,又夾雜著巫術文化中嚴格講究風水、「龍勢」和座向的民風,同時又要結合山區的特點,所以在建築上出現了客家人特有的民居風格。綜合起來有如下幾種主要屋式:「圍龍屋」、「四點金」、「走馬樓」、「五鳳樓」、「縱列式多杠樓屋」、「圓樓」等。其中以圍龍屋為最多,並最具「客」味。
回答者:enpingdeer -,「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可見,客家是相對於「主」(土著)而言的一種對稱,客家的「客」,即外來人的意思。「客而家焉」,作客他鄉,並以之為家者,即謂客家。
「客家」一詞在總體上反映了客家民系時時為客、處處為客的歷史際遇和「以客自謂」的大度和豁達。「人稟乾坤志四方,任君隨處立常綱。年深異境猶吾境,身入他鄉即故鄉。」這是一首在客家地區流傳很久的歌謠。這首歌謠反映了客家人遠離故土、遠走他鄉的歷史際遇,表現了客家人隨遇而安、心胸寬廣的精神面貌。「人稟乾坤志四方」的大度,「身入他鄉即故鄉」的氣概,表現出客家人「客吾所客、以客自謂」的豪邁氣概。如果沒有這種豪邁氣概,客家人怎麼可能會因被稱或自稱為「客」而自豪呢?
客家人,這個響亮的名字,讓客家子孫後代為之驕傲和自豪。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讓人們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過程;客家人身上的客家精神文化,折射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明光彩。神奇多彩的客家精神文化,需要我們去繼承、發揚和光大

G. 尚卿鄉的特色產業

2002年7月,安溪縣被國家農業部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藤鐵工藝之鄉」,尚卿鄉則是安溪藤鐵工藝業的發源地。在尚卿,藤鐵工藝遍地開花,全鄉18個村有17個村73%的全半勞力從事竹、藤、鐵編造加工,加工廠120多家,形成遍布各村的加工網路,從業人數近萬人,是名聞遐邇的藤鐵工藝之鄉,是安溪縣藤鐵工藝品出口創匯的主要生產基地,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今,引領八閩藤鐵工藝業30餘年,譽滿中外,名馳五洲。
提起尚卿乃至安溪的藤鐵工藝業,人們自然想起創始人陳清河先生。1972年,畢業於廈門鷺江工藝美術學校的尚卿鄉中山村知識青年陳清河,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回鄉創辦起全省第一家竹編工藝廠。他根據國際市場工藝品崇尚自然的消費傾向,引導群眾利用本地生產的竹子、山藤、芒心等原料,別具匠心地加工成狙獷大方,山野田園氣息濃厚,具有返樸歸真特點的手工藝品,提高了產品價值,成為不同凡響的出口創匯產品。在他的帶領下,許多農民和閑余勞動力成了工藝廠的技術工人,他們掌握了編造工藝技術,開拓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在生產工藝上不斷創新,產品贏得外商的青睞,暢銷世界各地。陳清河設計生產的工藝品被選為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時贈送給外國元首的禮品,榮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由於尚卿藤鐵編歷史悠久,傳承不息,技藝精湛,名師輩出,資源豐富,品類齊全,各呈其妙,加上網路信息發達,市場廣闊,歐美各國的需求情況反饋迅速,因而使尚卿的藤鐵工藝品源源不斷暢銷各地,產品遠銷美國、英國、日本、紐西蘭、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產值在全鄉工業企業中佔有52%比重。創辦於1999年的泉州市第一家藤鐵工藝集團——百鴻集團,在2002~2003年,曾出口創匯2720萬美元,被安溪縣人民政府評為「納稅大戶」和「出口創匯先進單位」。勤勞智慧的尚卿兒女,以一雙「上帝賦予的神奇之手」,把竹枝山藤鐵條編織雕琢成美妙絕倫的藝術珍品,把世界各地點綴得更加絢麗多姿。他們是弘揚中華民族竹藤鐵編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創造者、開拓者。
尚卿鄉投資560多萬元,先後建成6.7萬M2的卿華、5.3萬M2的尤俊和規劃用地0.62平方公里的溪洲等三個藤鐵工藝園區,藤鐵工藝生產成為尚卿鄉的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帶動了千家萬戶脫貧致富。過去分散的家庭作坊式企業,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優化組合,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逐步走向正規化、專業化、集約化的軌道。通過外引內聯,先後創辦了恆鑫、朗科、唐信、合興、榮諧、恆源、永金等一批藤鐵類中外合資企業和骨幹企業,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多層次加工、多層次增值的支柱體系,實現了尚卿經濟發展的「一級起跳」。尚卿鄉竹藤鐵編造工藝行業積極開拓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在每年舉辦的廣州商品交易會、中國竹藤新產品交易會、法國和德國工藝品博覽會及上海、深圳的「華交會」等大型國際性商品展銷會上,尚卿鄉的企業家們都積極組織參展。在尚卿鄉竹藤鐵編工藝的引領帶動下,安溪全縣的同類企業紛紛創立,在縣城的每個工業區,藤鐵工藝廠和公司遍地開花,極大地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在縣委、縣政府表彰的2004年度14家出口創匯先進單位中,藤鐵工藝類佔10家,其中尚卿人創辦的工藝企業達6家,佔60%。

H. 要400作文《家鄉的變化》

家鄉的變化
「媛媛,回家鄉看看吧?」爸爸再一次問我。我還是那句老話:「不,永遠也不!」這時,勾起了我以前在家鄉的事:我們睡覺的地方是睡在乾乾的茅草上,沒有蚊帳,晚上蚊叮蟲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著覺;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臟,一腳踩下去,腳也不知變成了什麼樣;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裡……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現在家鄉『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這是真的嗎?於是我就跟著爺爺坐著汽車回家鄉了。
來到了家鄉,啊!真美!難道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沒有呀?本來以前那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小路,現在已變成一條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樓大廈撥地而起。我和爸爸來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變了,牆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裝玉砌的,好像是銀裝素裹的。傢具也嶄新的,刻著龍鳳圖案。房子很大很大,他們再也不用灶頭煮東西了,都換成煤氣爐,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間仙境。叔叔帶我走進一個房間,掀開一塊花布,呀,這正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電腦。叔叔熟練地操縱著電腦,猶如在談鋼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電腦,她也挺會打電腦。以前那重男輕女的舊社會觀念現在也沒了。我想不到家鄉人的素質提高得那麼快!吃過午飯,我悠閑地散步,看見遠處那些農民不再用老黃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樣的拖拉機犁地。犁地時發出的聲音如同贊揚家鄉的變化。
家鄉的人變了,地變了,交通也方便了,電話什麼的都有了。可是什麼讓這些變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兩個婦女在談笑風生。一個說:「還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輕女了。我現在才發現,原來女孩兒也是那麼棒!」「我的女兒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政府的功勞哇!我想:假若到了未來,這里一定變得更美好!

令人欣喜的變化
小時候,常聽大人告訴我說,世界不斷在變,所有你周圍的東西都不會保持原有的狀態一輩子的,那時候的我,還聽不太懂,只是覺得奇怪,為什麼所有的事物都會變,甚至變得讓人完全認不出來了。就好像電影里的變臉一樣。
過了幾年,我已經懂事了,似乎有一點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在發展的,就好像時間不停的流失一樣,盡管發展有快有慢,但它們都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這就是發展的魔力,也是促進它們不斷發展的動力。
長大後,看見周圍的來來往往的人和事,而環境也不斷在變,我便完全懂得了,發展的重要性,就拿杭州就說吧。不對,若要說杭州的變化,恐怕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了。還是縮小范圍,說說文二路這一條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路吧。
聽長輩告訴我,大概在二十幾年前,那兒還沒有那麼多的房子,而多數是農田和墳場,十分的荒涼。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大抵也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情形。
我從小就住在那一帶,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由於學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別頻繁的在那裡走動,在那時候,那條路雖然比起原來要好上許多,但終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條小小的弄堂罷了。刮風時灰塵飛舞,眼前一片霧茫茫的,而下雨時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那裡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為地面上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泥。
現在大概已經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文二路也完全變了一個樣,它像一個成長了的孩子,正在展現著它的魅力。雖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較,但也是有模有樣了,路邊一家家商店開起來了,然後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馬路也變寬了,汽車在上面來來往往,一副四通八達的樣子。這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它代表著新世紀最顯著的變化,代表著杭州正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前進。
欣喜,在於變化。

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是山清水秀而又貧窮落後的。我的家在離市區幾百里遠的山溝里。上高中之前,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懷抱。老實說我對家鄉的發展或是變化向來不是很關心。上高中以前沒有這種意識,上了高中之後沒時間關心。連兩年多前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他鄉上大學,又懶得去關心了。因為家鄉經濟的發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來實在太令人失望,提起來就傷心。
不過要說家鄉的變化,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做個簡單的、表面的概括吧:錢多了,人「懶」了;樓高了,水臟了。
改革的春風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似有若無地吹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裡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裡刨食。只是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給我們的回報卻並不多。村裡除了種地再沒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許多人有手藝、能吃苦,但是沒個施展手藝的去處。八十年帶末幾年,村裡人不再指望那塊地了。聽說大山外面的城市裡有金子撿,紛紛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藝的,沒手藝的,都想出去撿點金子回來。他們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的,回來時雖然不是滿身金銀,總比土裡刨出來的多。於是在家裡歇上十幾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連十幾歲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許多都擠南下打工的列車。農村勞動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開荒開出來的地沒幾年又長滿了野草。近幾年水田也荒了許多,種地太辛苦,家裡有了錢,誰還願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節剛過沒幾天,田頭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沒過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丟臉的事了。留在家裡的農村婦女農閑時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著朝露出門,披著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到頭沒幾天歇的。
這幾年村裡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不斷從各個角落冒出來。三層四層,有的外表裝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層的,算不上樓房,看起來畢竟比那些泥磚瓦房要順眼得多。室內的裝修就更不必說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磚啦,華麗的牆紙……簡直是拿錢往牆上貼,拿錢往地上鋪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磚瓦房那樣陰暗、壓抑。
但是讓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來越臟了。以前用不起自來水,村裡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條橫穿村莊的小溪。村裡人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家裡的大水缸挑滿水,以備一日之用。我們小的時候還經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時口渴了就著溪水猛喝一氣。現在別說挑溪水做飯,就是洗菜拿回家還要用自來水再洗上一兩遍。夏天看到這些臟水,我們不再有跳下去的沖動。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邊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變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習慣將所有的垃圾隨手倒入溪中,他們相信溪水會帶走這些他們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堆在門前的空地上,積多了便點上一把火,於是談笑間,垃圾灰飛煙滅了。
可以預計將來村裡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錢會越來越多,樓會越來越高。人會越來越「懶」嗎?但是水會越來越臟嗎?村裡人的這種「懶」,老一輩的人是看不慣的。不過這也正說明了生活的變好啊!得益的是家鄉的後代。水的越來越臟,村裡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習慣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們嗎?

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九江,它雖沒有美國紐約的繁華,也沒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絢麗與多姿,更沒有日本東京的古樸與典雅,但我卻愛它,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更愛這些勇於創新與探索、勤勞質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九江有一汪美麗的甘棠湖,那就是我們的母親湖。在那幾年裡,我們這位母親並不美麗,她顯得是那樣憔悴與蒼白,那樣的憂慮與無奈!污泥濁水,小魚小蝦不願把它當作自己可愛的家園,就連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願在她的懷抱中生根發芽,母親面對此情此景她流淚了,她傷心的向我們傾訴與吶喊,那聲音曾經久久地回盪在我們每個人的耳畔與心田。
如今的甘棠湖,清清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是那麼碧綠,那麼透明!微微的波紋閃爍著點點金光,彷彿一塊翡翠鑲嵌了許多金片,一閃一閃,讓你覺得她是那樣輕柔、可愛。湖堤上,梧桐樹、柳樹像一個個英勇的戰士,挺起身子,守衛著生育它們的這方土地,守衛著我們的母親湖。只聽「啪——」一條魚躍出水面又鑽了回去,給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又平添了幾分生氣。每當夜幕降臨,湖壩燈火輝煌,猶如繁星灑落人間。此時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彷彿看到了母親欣慰的面龐,我彷彿看到了母親那深情的目光,我更彷彿聽到了母親無比激動與亢奮的心!「孩子們,感謝您,您用那勤勞的雙手、辛勤的汗水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親您說得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好起來了,電腦、電話進入了家庭,家家都有電視有線、電話購物、網上購物、家庭就醫,一卡通、一線通、電子商務等好多名詞躍然在我們面前,坐在家裡我們就可以周遊世界,通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紅場的列寧陵墓,我還可以在美國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會工夫我又變成了一個悠閑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愜意呀!
朋友,你能說我的家鄉不美嗎?面對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真正的本領,把家鄉建設成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顆明珠,讓天下的遊客都來游覽觀光!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大的藤鐵廠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哪裡買妙巴黎 瀏覽:628
越南現在哪個城市好 瀏覽:163
越南戰斗英雄有哪些人 瀏覽:588
哪個才是真實中國 瀏覽:871
伊朗急救電話多少 瀏覽:355
伊朗為什麼總打伊拉克 瀏覽:789
義大利知名通訊社是什麼 瀏覽:100
美國為什麼要制裁伊朗小說 瀏覽:570
京族在越南叫什麼民族 瀏覽:795
坦克世界義大利重坦用的什麼成員 瀏覽:906
義大利簽證拒簽有什麼影響 瀏覽:300
英國人怎麼稱呼窮人 瀏覽:67
方舟生存進化手游哪個是中國語 瀏覽:206
和平精英國際服又出來了什麼模式 瀏覽:355
兩千年中國看哪個城市 瀏覽:629
phd是什麼學位英國 瀏覽:640
清朝時稱越南叫什麼 瀏覽:196
什麼是中國簡體數字 瀏覽:90
中國金州古鎮有哪些 瀏覽:962
短義大利面怎麼弄好吃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