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辣椒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但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葯物,進入中國菜譜的時間並不太長。進入中國後,辣椒才有了蕃椒、地胡椒、斑椒、狗椒、黔椒、辣枚、海椒、辣子、茄椒、辣角、辣、秦椒等名稱。
現在最新研究表明,辣椒可能最先傳入江浙、兩廣、貴州、湖南等地,後又流布於西南等地區。
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在鹽缺乏的貴州,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鹽」,辣椒起了代鹽的作用,可見與生活之密切。從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開始,貴州地區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間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貴州東部的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辣子。
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黔、湘、川、贛幾省辣椒種植普遍起來,嘉慶時有記載說,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已經開始「種以為蔬」了。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經是「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是「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包穀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並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之間,湖南食用辣椒已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都要放辣椒了。
四川地區食用辣椒的記載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慶《四川通志》都沒有種植和食用辣椒的記載,目前見於記載的最早可能是在嘉慶年間。從四川嘉慶年間種植和食用辣椒的地區來看,主要在成都平原和川南、川西南和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區。道光、咸豐、同治以後,四川食用辣椒開始普遍起來,以至辣椒在四川「山野遍種之」。光緒以後,四川食用辣椒更為普遍,除在民間廣泛食用外,經典菜譜中已經有了大量食辣椒的記載。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覽》記載,當時成都各種菜餚達1328種之多,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有熱油海椒、海椒面等,特別是川菜中的回鍋肉正式見於書面記載了。在清代末年,食椒已經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徐心餘《蜀游聞見錄》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雲南在什麼時候開始食辣?鄰近貴州的雲南鎮雄在乾隆時期食辣椒,但在乾嘉時期雲南食用辣椒並不十分普遍。到光緒時期的《雲南通志》中也無辣椒的記載,但民間早在光緒年間,便開始大量食用辣椒了。據清代末年徐心餘《蜀游聞見錄》記載,他的父親在雅安發現每年經四川雅安運入雲南的辣椒,「價值近數十萬,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於川人也」。故清末徐珂《清稗類鈔》稱:「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嘉慶年間江西已經種植食用辣椒了,光緒時期,江西地區食辣椒已經較普遍了,今江西南康辣椒醬便十分著名。
辣椒傳入中國約400年,但這種洋辛香料很快紅遍全中國,將傳統的花椒、姜、茱萸的地位搶占,花椒的食用被擠縮在花椒的故鄉四川盆地內,茱萸則幾乎完全退出中國飲食辛香用料的舞台,姜的地位也從飲食中大量退出。辣椒的傳入及進入中國飲食,無疑是一場飲食革命,威力無比的辣椒使傳統的任何辛香料都無法與之抗衡。只是這場革命,由於那時的交通和信息的制約,顯得有些緩慢而已。
B.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原來生長在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
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
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
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
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
辣椒對條件水分要求嚴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C.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從哪兒傳入
辣椒是16世紀末,也就是從明代後期,從美洲傳入中國的。
辣椒在中國古代,又被稱為番椒、海椒、秦椒等等。
辣椒的原產地在美洲,在新航路開辟以前,辣椒的分布范圍只局限在美洲大陸,從秘魯到墨西哥一帶,印第安人馴化了不同的辣椒品種,歐洲人到達美洲以後,辣椒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至遲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傳入到中國,一般認為,辣椒是經過海路傳入我國的,從東南沿海逐步向西北內陸蔓延。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消費辣椒最多的國家之一。在我國的四川、湖南、貴州、雲南等地,辣椒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民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之一。
(3)辣椒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辣椒的故鄉是美洲。公元15世紀至16世紀,歐洲的航海家們陸續開辟新航路,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新航路的開辟使得美洲大陸上的辣椒傳入其他地區。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開放海禁的明代後期,與歐洲商人的貿易使得辣椒進入了中國。
根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由此可見,最遲在清朝初年,也就是公元十七世紀初,辣椒已經在西南地區廣泛種植,並成為當地人民喜愛的食品,並延續至今,成為了雲南、貴州、湖南、四川等地區吃辣傳統的開端。
D. 辣椒在什麼時候傳入我國,是從那個國家傳入的
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是在西亞地區傳入過來的。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
二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至乾隆年間,貴州地區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灣府志》中,有了台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苞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
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
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
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E. 辣椒何時傳入我國
辣椒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時,就已生長在大陸上。考古學家估計,公元前5000年,瑪雅人開始吃辣椒。但是,這對於遙遠的古中國來說,直到明朝末年,辣椒才進入中國。
(5)辣椒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1、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在鹽缺乏的貴州,康熙年間「土苗用以代鹽」,辣椒甚至起到了鹽的作用。湖南人吃辣的習慣,是到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之間才養成的。
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瞧瞧,那時候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里頭都要放辣椒了。無怪乎有民謠說,辣椒是窮人的油鹽。
2、最早的川人不吃辣,反而與江浙一帶一樣喜歡甜食。不過,我們的老祖先也確實是喜歡重口味的,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就有了各種辛香料,茱萸啊姜啊芥末啊大蒜啊花椒啊等等。比如先秦時代,便有了花椒的使用記載,《詩·陳風·東門之枌》:「穀旦於逝,越以酸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無辣不歡,真是中華民族一種古老而悠久的口味偏好啊。
F. 辣椒源於哪個國家 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辣椒源於美洲,辣椒即是明朝末年傳入中國。
1、辣椒所在的辣椒屬有大約30種物種,全部產於美洲,以南美洲玻利維亞一帶最多。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辣椒遺存 有兩處,一處在墨西哥東北部的奧坎波洞,一處在墨西哥東南部的特瓦坎谷。證明辣椒起源於美洲。
2、1591年,明代戲曲家和養生學家高濂的《遵生八 箋》印行,其中記載有「番椒」,這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辣椒記錄,30年後,王象晉的《群芳譜》中也收錄了「番椒」,描述是「亦名秦椒,白花,實如禿筆頭,色紅鮮可觀,味甚辣,子種」。
3、然而,直到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湖南、四川兩地才普遍食用辣椒,到19世紀後期,以辣 椒調味為特色的湘菜和川菜菜系才最終形成。因此,中國人廣泛吃辣的歷史其實只有兩百多年。
(6)辣椒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辣椒的葯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辣椒酊內服可作健胃劑,有促進食慾、改善消化的作用。人口服後,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澱粉酶活性。
2、抗菌及殺蟲作用: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但對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
3、對循環系統的作用:辛辣物質可刺激人舌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上升(,對脈搏無明顯影響。
4、發赤作用:外用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赤的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的旺盛。
(6)辣椒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來源:網路-辣椒
G.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到我國的
辣椒,是當代最為常見的一種調味品,尤其在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人們的飲食可謂是無辣不歡。但實際上,辣椒原產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到明朝中後期才傳入我國。
H. 辣椒在什麼時期傳入中國
椒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明代傳入中國。(.....我在網路找的)
I.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大約16世紀末,辣椒傳入中國,當時被人們稱為「番椒」,番,就是「海外」的意思。據明《草花譜》記載:有一種外國傳來的草花——「番椒」,證明此時辣椒已引進中國並且栽培成功,但尚未應用於飲食,僅作觀賞之用。清乾隆年間,辣椒始作為一種蔬菜被中國人食用。據載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因為辣椒最初從海外傳來,下江人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9)辣椒引進中國時間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本種原來的分布區在墨西哥到哥侖比亞;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栽培。
抗菌及殺蟲作用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其枝、葉並無抗菌作用,僅對結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制。10-20%辣椒煎荊有殺滅臭蟲的功效。
外用作為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蘇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旺盛。酊劑可用於凍瘡;但也有人認為,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泡,故不能視為發赤劑。
辣椒_網路
J. 請問:辣椒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明代傳入中國。清陳淏子之《花鏡》有番椒的記載。今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成為一種大眾化蔬菜。辣椒是中軸胎座。辣椒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狀披針形,花白色。果實大多像毛筆的筆尖,也有燈籠形、心臟形等。果實未熟時呈綠色,成熟後變為紅色或黃色。一般有辣味,供食用和葯用。
歐洲殖民主義到達美洲以後,辣椒1493年率先傳入歐洲,大約1583年-1598年傳入日本。傳入我國的年代未見具體的記載,但是比較公認的中國最早關於辣椒的記載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1591年),曰:「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的描述。據此記載,通常認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傳入中國。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明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到現在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至乾隆年間,貴州地區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灣府志》中,有了台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苞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還不多,但道光以後,食用辣椒便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較之下,四川地區食用辣椒的記載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慶《四川通志》都沒有種植和食用辣椒的記載。目前見於記載的最早可能是在嘉慶末期,當時種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區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區。同治以後,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來,以至「山野遍種之」。據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覽》,光緒以後成都各色菜餚達1328種之多,而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經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與傅崇矩同一時代的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也有類似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雲南在什麼時候開始食辣?其鄰近貴州的鎮雄在乾隆時起食辣,但直至光緒時期的著述《雲南通志》中仍無辣椒的蹤影,其時辣椒已經湧入了雲南——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寫到,他的父親在雅安發現每年經四川雅安運入雲南的辣椒「價值數十萬,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於川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