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為何有信心和實力對美國的貿易戰奉陪到底,中國的"底氣"何在
第一,美國不對華出口高技術裝備,導致我們對美的依存度不高。
第二、美國對華出口大頭是糧食,我國糧食基本能自給,即我們能吃得飽。而進口的這些糧食只是能讓我們吃得好。並非不可或缺。
第三、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工業完整度最高的國家,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在傳統工業上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物美價廉的中國機械正在助力美國製造,美國反而對我們有較高依存度。
第四、即使美國成功阻止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我們統一而又巨大的國內市場也能消化這些多餘的產能。
所以,貿易戰就是一個互相傷害的過程,但平心而論,離開了美國的大豆小麥,我們的生活質量不會有大的影響。但離開了中國的廉價商品,美國人的生活成本得增加不少。
B. 中美貿易戰,中國不懼的底氣來自哪兒
如果單單是貿易,我國的人口比所有發達國家的人口加起來還要多,這是目前最大的底氣。因為消費歸根到底是人的消費。
但要明白,米國並不簡單是要貿易戰,而是科技戰,意圖全面扼殺他國發展的全面經濟戰,是事關國運之戰。與針對他國進口的直接攻「芯」戰比,500億美元的關稅對出口的影響可能說得上無關痛癢。
PS:一方面,米以貿易逆差說事,一方面卻禁止核心科技的出口,在進出口兩端同時針對一個國家,就絕不是一個「逆差」的問題了。
C. 中美如遇貿易戰中國的優劣勢會是哪些主要涉及哪些行業
中美如遇貿易戰?中國的優劣勢會是哪些?主要涉及哪些行業?首先貿易戰一般來說不會隨便發動,但是從歷史上來看當時美國曾經對中國發動了明顯的貿易戰,對當時中國某一系列產品的懲罰性關稅調整為200%以上,而中國的應對措施也是對某些美國商品執行200%報復性關稅,貿易戰的背後是雙輸,其實只是某些國家的政治勢力的意圖的顯現,以最近的輪胎關稅問題,也是很明顯的歧視性政策導致的,中國出口的輪胎屬於中低端產品,而這類產品在美國市場的佔有量並不是太巨大,主流還是在美國自己的企業手裡,高端輪胎產品更是沒有中國的市場,所以,這已經形成了很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作為貿易戰,這是國家之間政治的延伸,雖然現在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但是很多產品卻是利潤不高的中低端產品,而現在中國受到打壓的就有很大部分是主流的產品,而解決的方法首先是要下內功,調整產品的檔次狀態時迴避這種惡意性貿易戰的途徑之一,從最近幾年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扶持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就是很明顯的信號,盡量將低附加值容易被其他國家拿來貿易戰對中國特別不利的產品逐漸淘汰出去,逐漸轉移到其他第3世界國家,而這是從源頭來解決問題,使中國的貿易逐漸轉移到高端產品的出口,那些利潤微薄還容易受到貿易打壓的產品可能未來會維持持續減少出口的狀態,高附加值產品將成為中國出口的主流發展方向,而高附加值得某些東西抵制是很難起作用的,你這個國家又必須要還抵制進口的話,影響的是他們本國的經濟發展,在發動貿易戰是就不得不考慮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是否該干,舉例以前中國就出現過比較尷尬的事,由於中國的大飛機產業以前不成氣候,很多關鍵技術 不過關,在這種時候國內又有巨大的需求量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利潤最豐厚的飛機產品進行報復性關稅的 行為可能反過來影響到中國的發展,而美國出口的產品又有很多屬於高端產品是中國必須要的,很難抵制,所以盡量迴避貿易戰是現在中國的主基調,但是迴避只是表面的功夫,關鍵還是我說的下內功,前段時間中國的大飛機公司成立就是想從源頭解決這種完全五反擊能力行業對國外的嚴重依賴性,而中國的大飛機近期已經得到了120架的訂單,這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中國想擺脫被美國產品壓制的尷尬,一旦中國大飛機從素質和數量上都有質的提升後,那就成為中國反制美國貿易戰的殺手鐧可能就是直接針對美國利潤最豐厚的這些高附加值得產品(其他領域中國也在加速發展),那時候中國在貿易戰中才有充分的說話權,而不是在底氣不足的情況下去拼個你死我活,沒有優勢的貿易戰最好少打,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感情因素應該放到身後,韜光養晦到最後肯定不是投降,而是反制甚至戰勝對手,相信中國政府會採用現在來說最合理的策略來應付這種貿易挑釁。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D. 貿易戰中美和談,中國有哪些優勢能夠跟美國對抗
中美貿易戰,世界矚目。我國在這場貿易戰,已經不懼美方。首先我國的國力已經旺盛,工業體系基本完善,在這個工業時代中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再來,特朗普上任後,已然四處樹敵,在國際中很難得到支持。重要的其實,中國本就是人口大國,他的購買力已經在世界已經超越了美國,所以這對於美國來說不是件好事。並且中國製造業也逐漸完善,在這方面也超越了美國。
我國不惹事,也不畏懼事。我國一直都是仁義治國,外交友好國家也越來越多,在世界格局中位置日漸高升。美方此次行為實屬不智。
E. 貿易戰正式打響,中國靠什麼贏
中國底氣如何?靠什麼贏?
面對貿易戰,中國有底氣,也有底牌。
底氣之一,在於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據官方數據,中美建交近40年,雙邊貿易規模增長了232倍,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300億美元。隨著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今後中美貿易投資將有更多新增長點和新機遇。
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明確提出要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對外開放,並承諾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張茉楠表示,中國已經表現出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這會給美國以及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忽視的。
底氣之二,在於中國承受損失的能力更強。
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看來,從長遠看,由於中國經濟的彈性以及增長與發展的巨大潛力,「美國終將承受更壞的結果」。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亦認為,考慮到中國產業體系完整,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不像部分發達國家存在明顯短板。一旦雙方在貿易問題上交惡,「美國遭受的損失未必比中國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稱,貿易戰關鍵的不是損失,而是承受損失的能力。「中國承受損失的能力比美國強。」
中國能打什麼牌?
第一張牌,是限制進口美國商品。
美國對華貿易依存度不低。目前,中國是美國除北美地區外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美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
據中方統計,最近10年間美國對中國出口年均增長11%,幾乎是同期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均增速的兩倍。美國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飛機、17%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國。
另據美國官方數據,2016年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佔美國農產品出口的15%;每個美國農民平均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約1.2萬美元。
在此情況下,限制進口美國農產品和高端製成品將是中國的一大「王牌」。
中國已經打出了這張牌。最新公布的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
第二張牌,是削減對美國出口。
美國現為中國最大出口市場。家電、玩具、鞋靴……各種性價比高的「中國製造」給普通民眾特別是中低收入者帶來了不小實惠,而這部分人正是特朗普著意要迎合的對象。
據官方數據,中國的傢具玩具、鞋靴傘等輕工產品和皮革製品箱包佔美國進口市場的60.4%、58.3%和53.3%,具有絕對競爭優勢。中國同時也是美國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賤金屬及製品和塑料橡膠的首位進口來源國。
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數據,2015年典型的美國家庭年收入約為5.65萬美元,對華貿易平均為每個家庭每年節省850美元。牛津研究院估計,中國的低價商品將美國消費物價水平降低了1%-1.5%。
「試想,美國老百姓正翹首以待特朗普貿易新政能改善他們境遇時,中美貿易戰卻給其福利造成了損失。在福利預期較為剛性的情況下,哪怕是不太大的損失都是難以接受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專家稱,中國反擊的目的是讓美國意識到貿易戰不可取,中美經貿合作唯有相向而行,回到正確軌道,才能惠及兩國和世界。
全球化的冬天正在來臨?
美國對華打響貿易戰,對原本並不穩固的全球經濟復甦來說可謂雪上加霜,全球經濟前景可能更不明朗,全球化進程也可能遭遇更多的波折。
站在全球貿易的立場考量,美國以貿易戰的方式試圖平衡經貿關系,這樣的做法可能並不會帶給美國企業和普通公眾更多的福祉。
一來很多品類的中國製造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必需品」,加征關稅,導致這些商品的價格上漲,必將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導致生活生產成本的上升,他們也將是貿易戰的受損者。
其二,就產業結構而言,這些美國可能加征關稅的商品,原本並不體現美國的產業競爭優勢,即使美國不從中國進口這些商品,美國廠商自己恐怕也無法提供足以滿足美國消費者需求的類似商品,美國仍然需要從其他經濟體進口。這並不會如政策始作俑者期望的那樣帶來美國產業的復興。
其三,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很多產品是全球產業鏈合作的結果,即使其最終體現為「中國製造」。這也意味著對中國製造加征關稅,也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受到損害。這其中也包括在中國營商的美國企業。
實際上,美國商界的反應多少說明了他們的關切所在。包括沃爾瑪、梅西百貨、百思買在內的25家美國知名零售商19日聯合致信美國總統特朗普,呼籲美國政府不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關稅,以免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這些美國零售商在信中說,利用「301調查」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將導致服裝、鞋子、電子設備等日用商品價格上漲,這將損害美國消費者尤其是工薪階層利益,也將擴大美國貧富差距。據統計,目前有45家美商協會明確提出反對意見。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爭議本來就是正常經貿關系的一部分,關鍵在於雙方是否願意本著理性、建設性和務實的態度,妥善地管控和處置爭議。對於中美關系來說,經貿關系一直被認為是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每一次中美關系的轉圜,都離不開經貿關系的穩定器作用。如今這個「壓艙石」出現裂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數?
去年世界經濟經歷了金融危機後最好的一年,但增長依然疲弱。如果貿易保護成為主流,復甦之路可能更為艱難。這也是全球化進程中具有標志性的事件。
要問的是,全球化的冬天正在來臨么?從歷史角度看,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或有快慢,不同的時間點上,也的確屢遭質疑,甚至有些階段還有倒退,但全球化的趨勢並沒有逆轉。全球化意味著資源的更有效配置,對跨國企業來說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確,很多人看到了全球化的另一面,比如貧富分化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反全球化也因此贏得了不少支持者。不過這只是提醒我們,世界需要一個更好的讓更多人獲益的全球化。從經濟意義上考量,貿易保護並沒有被證明是一件合用和有力的武器,可以更好地保護本國的企業,提升消費者的,對於仍在復甦進程中的全球經濟來說,並沒有好處。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已經高度融合的全球經濟中,任何獨善其身的政策設計都無法真的達成目標。
F. 中國打贏貿易戰的信心來自哪裡具體來說都有哪些
信心來自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人有過苦日子的經歷,不怕再過苦日子,因此美國制裁咱們,咱們就對等還擊。最終,特沒譜受不了了,兩國開啟了談判。
G. 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的弱勢在哪裡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的弱勢在於,貿易戰完全是由美國單邊發動的。
而中國不佔據任何主動的機會。
至於這里邊的順差逆差,就是美國的一言堂。
你比如看似是中國的順差大,但這里邊很大一部分都是基礎加工。
例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iphone手機。
蘋果是美國的企業,這從根本上來講完全就是蘋果的營收,也算是是美國的。
而且iphone在中國的營收是美國的兩倍……
但美國就是給安到你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