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野兔的介紹
野兔是指兔屬下的動物及粗毛兔屬與岩兔屬中四個物種的合稱。野兔十分靈活,當中歐洲野兔能以時速72公里奔跑。在北美洲的北極地區較為普遍的是白靴兔,南部則以加利福尼亞兔、草原兔及其他物種較為普遍。野兔是有狩獵經濟意義的動物。中國有雪兔和草兔兩大類。
2. 我國各動物地理區的主要特徵及代表動物有哪些
1.東北區 包括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長白山地、 松遼平原和新疆北端的阿爾泰山地。本區氣候寒冷,冬季漫長,北部的漠 河地區素有我國北極之稱,夏季短促而潮濕。植被主要由雲杉、冷杉、松、 落葉松等組成針葉林帶,或與樺樹、山楊、蒙古櫟、槭樹、椴樹等共同構 成針闊混交林。林冠濃密郁閉,林下陰濕,遍布苔蘚和地衣,層次結構簡 單。分布於本區的為寒溫帶針葉林動物群,主要由耐寒性和適應林中生活 的種類組成,典型的代表動物有哺乳綱偶蹄目的麝、馬鹿、駝鹿、馴鹿、、 野豬;嚙齒目的灰鼠、棕背、紅背、小飛鼠;食肉目的紫貂、猞猁、白鼬; 雷鳥,雀形目的、戴菊鶯、交嘴雀、星鴉;爬行綱的極北蝰、棕黑錦蛇、 胎生蜥;兩棲綱的極北小鯢、爪鯢、史氏蟾蜍、東方鈴蟾、黑龍江林蛙等。 其中,號稱林中巨人的駝鹿、森林之舟的馴鹿、百獸之王的東北虎,以及 狼貛、林旅鼠、河狸、雪兔、松雞、榛雞、黑啄木鳥、胎生蜥、黑龍江草 蜥、東北小鯢和爪鯢等均為本區的特有動物。 針葉林動物群的生態特點是:在林內的分布很不均衡,常聚集於長有 喬木的河岸、次生林灌和林間的沼澤地區。分布的垂直結構主要分配在樹 頂層和地面層內,小型鳥類和灰鼠一般選擇在枝葉繁茂的樹上、樹洞內營 巢,大型松雞科鳥類則築巢於地面或在雪窩中棲身,地棲鼠類的挖掘活動 能力不強,洞系離地表很淺,甚至就在雪下生活。林內食源單一,球果、 漿果、真菌、樹葉、嫩枝等是動物的主食或基本食物,這些食源,尤其是 球果具有周期性的豐歉變化規律,常是導致有關動物數量波動的直接原因。 動物的晝夜相活動表現得不明顯,典型的夜行性種類不多。冬季酷寒,地 表積雪深,枝頭覆冰厚,許多動物發展了各種特殊的適應結構,例如轉變 深色或帶斑的鳥羽、獸毛成白色(雪兔、白鼬、伶鼬、雷鳥等),有利於 隱匿自身或接近捕獵對象;駝鹿和馴鹿的腿長,腳蹄寬大,每個趾瓣均能 張開與地面接觸,可避免在冰雪上跑動時摔跤或陷入松軟的雪中;榛雞的 趾緣鑲有尖長的角刺,能有效地握牢樹枝,不致因覆冰溜滑而墜地。 2.華北區 北鄰東北區和蒙新區,往南延伸至秦嶺、淮河,東臨渤海及 黃海,西止甘肅的蘭州盆地,包括西部的黃土高原、北部的冀北山地及東 部的黃淮平原。本區位於暖溫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植物落葉或枯萎, 夏季高溫多雨,植物生長繁盛。區內廣大地區已被開墾為農田,僅殘留部 分森林零星分布於太行山、燕山、秦嶺、子午嶺和隴山等地,現在的植被 主要為草地和灌叢。華北區的動物種類比較貧乏,特有種類少,分布於本 區以及東北針葉林地帶以南地區的是溫帶森林-森林草原、農田動物群。 華北區動物區系的特點是原有的森林動物群趨於貧乏化,且其生態習 性也已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以適應森林面積不斷縮小和草原、草甸環境 的日益擴展。因此,東北森林中常見的馬鹿、梅花鹿、黑熊、小飛鼠、棕 背、紅背等在本區的山林地區已甚罕見或只分布在局部地區(如黃淮平原 的東方鈴蟾、黃脊游蛇等),但出現了一些與南方共有的種類,如岩松鼠、 社鼠、復齒鼯鼠、溝牙飛鼠等。本區農業開發的歷史極為悠久,具有大片 農耕景觀,野生麋鹿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於19世紀中葉絕滅的,然而棲息於 農田、荒山溝谷和黃土之間的小型獸類卻得到很大發展,最普遍的有麝鼴、 大倉鼠、北方田鼠、長尾倉鼠、黑線倉鼠、原鼢鼠、草兔、巢鼠等。許多 鼠類不但以作物為食,並且還盜藏大量穀物越冬,對農業危害十分嚴重。 廣泛分布的食肉目動物有狐、黃鼬、果子狸、狗獾、豬貛和貉等。四季分 明的季節變化,對動物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影響,每當春末夏初和秋季, 許多廣適性鳥類在本區常形成季節性高峰,到冬季則大多遷往南方越冬, 森林鳥類中的優勢種有三道眉草鵐、灰喜鵲、大山雀、紅尾伯勞、黑枕黃 鸝、山斑鳩、岩鴿、綉眼鳥、黑卷尾、山噪鶥、石雞等。農田區的常見鳥 類是金腰燕、家燕、白鶺鴒、喜鵲、麻雀以及在高層古建築物上群居的雨 燕等。兩棲爬行動物中以虎斑頸槽蛇、紅點錦蛇、赤鏈蛇、白條錦蛇、蝮 蛇、麗斑麻蜥、山地麻蜥、無蹼壁虎、藍尾石龍子、北草蜥、大蟾蜍、花 背蟾蜍、中國林蛙、金線蛙、北方狹口蛙等北方廣布種較為常見,此外, 烏龜和鱉在本區也有廣泛的分布。一般認為,黑卷尾、山噪鶥、石雞、大 倉鼠、北方田鼠、原鼢鼠、麝鼴、無蹼壁虎、山地麻蜥、北方狹口蛙等是 本區的代表性動物,而褐馬雞及復齒鼯鼠則為華北區的特有種類。 3.蒙新區 本區的范圍東起大興安嶺西麓,往西沿燕山,陰山山脈、黃 土高原北部、甘肅祁連山、新疆昆侖山一線,直至新疆西緣國境線。包括 內蒙古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阿拉善沙漠、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塔里 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天山山地等。境內大部分地區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 屬草原和荒漠生態環境。寒暑變化大,晝夜和季節溫差劇烈,雨量少而干 旱,土質貧瘠,致使森林不能生長,缺乏高大的喬木,耐乾旱的草本植物 十分繁盛。夏天和植物生長期短,動物的食源有周期性的豐歉變動;冬季 漫長,積雪深厚,地表封凍期可長達5個月,絕對溫度可降至-30℃以下。 這些自然條件對本區動物區系的組成及其生態特徵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蒙新區分為東部草原和西部荒漠兩個地帶,兩者大致以集(寧)二(連) 鐵路至鄂爾多斯西南部一線為分界線。本區東部為乾草原及草甸草原,其 動物區系由典型的溫帶草原動物群組成,代表動物有黃羊、達烏爾黃鼠、 草原旱獺、五趾跳鼠、蒙古羽尾跳鼠、草原田鼠、狹顱田鼠、草原鼢鼠、 草原鼠兔、背紋毛足鼠、長爪沙鼠、蒙古百靈、沙百靈、雲雀、沙、穗、 地鴉、毛腿沙雞、大鴇、蓑羽鶴、灰伯勞、草原沙蜥和麗斑麻蜥等。草原 動物的生態特點是:以草本植物綠色部分為食的嚙齒動物特別繁盛,在景 色開闊的草原上集群而居,並發展了地下洞穴生活、貯藏糧食或蟄眠越冬 能力,對草場的破壞嚴重;中小型食肉目動物較多,常見種類有黃鼬、香 鼬、艾鼬、雪鼬、伶鼬、石貂、黃喉貂、狐等,是嚙齒目的主要天敵;黃 羊的奔跑能力強,數量甚多,蘊藏量約有百萬頭,是內蒙古的重要狩獵對 象。自然環境的急劇變化,可直接影響到產草量的豐歉,也是導致鼠類數 量波動大起大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地棲性的雀形目鳥類繁多,少數種類因 有利用鼠洞棲居的習性而出現「鳥鼠同穴」現象。 蒙新區的西部荒漠-半荒漠地帶包括內蒙古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西 部、青海柴達木盆地、寧夏、甘肅北部的河西走廓及新疆地區。境內戈壁 和沙丘廣布,植被稀疏,主要生長著白刺、瑣瑣、駱駝刺、檉柳、紅砂、 沙拐棗等旱生植物,動物區系由溫帶荒漠-半荒漠動物群組成,而在種類和 數量上均占絕對優勢的嚙齒目、有蹄類動物、鳥類中的百靈科和蜥蜴目中 的沙生種類是構成動物群的主體。代表性動物及其優勢種有各種跳鼠(五 趾心顱跳鼠、三趾心顱跳鼠、長耳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地兔、羽尾跳鼠 等)、沙鼠(檉柳沙鼠、紅尾沙鼠、大沙鼠、短耳沙鼠等)、長尾黃鼠、 兔尾鼠、小黃鼠、赤頰黃鼠、塔里木兔、荒漠貓、虎鼬、鵝喉羚、岩羊、 原羚、懸羊、雙峰野駱駝、蒙驢、蒙古野馬、鳳頭百靈、角百靈、漠、白 尾地鴉、黑腹沙雞、紫翅椋鳥、巨嘴沙雀、原鴿、紅沙蟒、花條蛇、草原 蝰、沙虎、漠虎、長裸趾虎、沙蜥(大耳沙蜥、白條沙蜥、旱地沙蜥、南 疆沙蜥等)和麻蜥(荒漠麻蜥、敏麻蜥、快步麻蜥、網紋麻蜥)等。兩棲 動物少,僅新疆北鯢、綠蟾蜍、湖蛙和中國林蛙等。 由於生活環境比草原差,因此動物的棲息地較為分散,各種環境中往 往只為少數種類所佔據,只有在局部水草豐盛的「綠洲」才可能成為多種 動物的聚集處;荒漠動物為適應極端乾旱的自然條件,它們的穴居生活、 蟄眠、貯藏冬糧或擅於賓士的習性,較之草原動物有進一步的發展。小型 動物的耐旱力強,能從植物中直接攝取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謝方式,獲得 所需的水分,並在節縮水分的消耗方面具有一系列生理生態適應機制。 4.青藏區 本區包括青海(柴達木盆地除外)、西藏和四川西北部,是 東由橫斷山脈、南由喜馬拉雅山脈、北由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等所 圍繞的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500m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氣候是冬 季長而無夏天的高寒類型,原有的森林植被逐漸消失而代之以高山草甸、 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動物區系主要由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動物 群組成,最典型的代表有:哺乳綱中的白唇鹿、野氂牛、藏羚、藏盤羊、 藏驢、喜馬拉雅旱獺、白尾松田鼠、根田鼠、藏倉鼠、高原和各種鼠兔; 鳥綱中的雪雞、雪鴿、黑頸鶴、藏馬雞、藍馬雞、西藏沙雞、雪鶉、虹雉、 雉鶉、高原山鶉、嶺雀,以及經常出入於旱獺和鼠兔洞並形成高原上鳥鼠 同穴現象的棕頸雪雀、棕背雪雀、褐翅雪雀、褐背地鴉、藏雀等;兩棲爬 行動物中的溫泉蛇、高原蝮、西藏竹葉青、喜山鬣蜥、紅尾沙蜥、高山蛙、 倭蛙和西藏蟾蜍等。 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形成,從地質時間上來看是短促的,盡管現今的自 然條件與蒙新區的差別相當明顯,但是從動物區系的組成上分析,仍不難 看出兩者存在著密切而深遠的淵源關系,兩區親緣關系相近的動物其分化 程度只達到種或亞種上的差異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本區多鼠兔種類,且大多為僅見於青藏高原的特有種, 可認為是鼠兔種、屬的分布中心。 5.西南區 包括四川西部、貴州西緣和昌都地區東部,北起青海和甘肅 的南緣,南抵雲南北部,即橫斷山脈部分,往西包括喜馬拉雅山南坡針葉 林以下的山地。境內多高山峽谷,橫斷山脈呈南北走向,地形起伏很大, 海拔高度在1600m~4000m之間,自然條件的垂直差異顯著。與此相適應的 是,動物的分布也以具有垂直變化為特徵。組成動物區系的動物群有兩大 類:一類是分布於橫斷山脈等高山帶的高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動物 群、代表動物有鼠兔、林跳鼠、喜馬拉雅旱獺、斑尾榛雞、戴菊鶯、旋木 雀和青海沙蜥等古北界種類;另一類是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中、低山帶 的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這個動物群的種類幾乎全是東洋界的成 分,如靈貓、竹鼠、獼猴、黑麂、鸚鵡、太陽鳥和啄花鳥等,而最具代表 性的動物則為塔爾羊、長尾葉猴、紅胸角雉、棕尾虹雉、血雉、南亞鬣蜥、 喜山小頭蛇、喜山蟾蜍、齒突蟾,以及世界珍奇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牛 羚和小熊貓等。大熊貓和牛羚是哺乳動物中的殘存種,在地質歷史時期曾 有過廣泛的分布區;金絲猴是猴類中的稀有種,主要產於我國的西南區; 小熊貓是浣熊科中唯一分布在東半球的種類,無疑是由於地理隔離所保存 至今的孑遺種,也是動物地理中動物不連續分布的一個例證。 橫斷山脈在更新世時,未曾發生過廣泛的冰蓋,自然景觀的變遷相對 地比較穩定,大致與現代類似。高山垂直帶為各類動物提供了不同的棲息 環境,縱向平行的峽谷既有利於古北界動物的南伸和東洋界熱帶動物北上, 也為動物創造了良好的相對隔離環境,這些對大熊貓、牛羚、分類上屬於 單型種的鼴鼠類等古老動物種的保存,以及絨鼠屬、雉科、畫眉亞科、湍 蛙屬動物在此地形成分化中心都是極其有利的。 古北界和東洋界在橫斷山脈地區的分界線,大體位於北緯30°,由若 爾蓋經黑水、馬爾康、康定、理塘至巴塘一線,但仍普遍地存在著兩界動 物過渡交錯現象。 6.華中區 本區相當於四川盆地以東的長江流域地區。西半部北起秦 嶺,南至西江上游,除四川盆地外,主要是山地和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m 以上,氣候較干寒,森林、灌叢常與農田交錯。東半部為長江中、下游流 域,並包括東南沿海丘陵地區的北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大別山、黃山、 武夷山和武功山等散布其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丘陵低緩,平原廣闊, 河道和湖泊密布,農業發達,素稱「魚米之鄉」。分布在本區的動物群與 西南區的中、低山帶同屬於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 總的說來,華中區的主體動物是東洋界的成分,但有部分古北界的種 類參與組成動物區系。東洋界的代表動物有紅面猴、大靈貓、食蟹獴、豪 豬、穿山甲(鯪鯉)、毛冠鹿、鬣羚、華南兔、黃嘴白鷺、牛背鷺、白頸 長尾雉、火赤鏈、眼鏡蛇、尖吻蝮、竹葉青、王錦蛇、玉斑錦蛇、細痣疣 螈、多疣壁虎、斑腿樹蛙等,滲入本區的古北界動物大多是廣布於我國東 部的種類,如狗獾、黃喉貂、日本雨蛙等。本區的特有動物是大伏翼、獐、 黑麂、白鰭豚、灰胸竹雞、白頸長尾雉、揚子鱷、大頭平胸龜、隆肛蛙、 東方蠑螈、中國雨蛙等。森林面積小,林棲動物僅赤腹松鼠、長吻松鼠、 小麂、毛冠鹿、林麝和野豬等。居民點及廣大農耕地區以黑線姬鼠、黃胸 鼠、褐家鼠、鼷鼠、金腰燕、白鶺鴒、棕頭鴉雀、珠頸斑鳩、畫眉、大山 雀、臘嘴雀、白頭鵯、澤蛙、飾紋姬蛙、日本林蛙、紅點錦蛇、烏梢蛇、、 烏龜等較為普通。 7.華南區 本區地處我國的南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包括雲南及兩廣的 南部、福建東南沿海一帶,以及台灣、海南島和南海各群島。自然環境復 雜,氣候炎熱多雨,年均雨量一般在1500以上。植物生長繁茂而多層次, 屬熱帶雨林和季雨林,但目前原始森林已所剩不多,大多形成次生林灌、 芒草坡和農田,動物種類繁多,然而單位面積內每個種的絕對數量較少, 組成動物區系的是熱帶森林-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華南區是我國動物 區系中熱帶-亞熱帶動物最集中的區域,特別明顯地表現在西部的滇南山 地,不僅具有鸚鵡、蟆口鴟、犀鳥、闊嘴鳥、懶猴、長臂猿、印度象、鼷 鹿、原雞、綠孔雀、綠鳩、飛蜥、蛤蚧、蟒蛇、魚螈、滇螈、黑蹼樹蛙等 典型的熱帶動物,而且還是全國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有「動物王國」之 稱。此外,特有動物有:閩廣沿海地區的黑葉猴、筆尾樹鼠、果蝠、白額 山鷓鴣、花頭鸚鵡、鵲色黃鸝、鱷蜥、崇安地蜥、無顳鱗游蛇、紅吸盤小 樹蛙、瑤山樹蛙;海南島有黑長臂猴、白臀葉猴、海南坡鹿、孔雀雉、原 雞、海南兔、低泡飛鼠、海南閉殼龜、粉鏈蛇、海南湍蛙、海南樹蛙等; 台灣有台灣梅花鹿、台灣鬣羚、台灣獼猴、藍鷳、黑長尾雉、高雄盲蛇、 台灣小鯢等,但也有黃鼬、黑線姬鼠、、鷦鷯、蝮蛇等古北界的成分,可 以推測台灣在地質歷史時期曾與大陸的北方動物區系有過一定聯系;南海 諸島有紅腳鰹鳥、烏燕鷗、白頂海鷗及可能由人類攜帶遷至西沙群島的緬 鼠和黃胸鼠等。野豬、獼猴和麂類是常見的大型獸類,主要農田害鼠為黃 毛鼠、黃胸鼠、板齒鼠、青毛鼠、白腹鼠、褐家鼠,麻雀、白腰文鳥、八 哥、各種畫眉、鴉類和太陽鳥則是常見鳥類。
3. 紅毛雪兔長什麼樣
習性:紅毛雪兔是一種穴兔,繁殖速度快,剛出生後兩周就開始吃草了。樣子:耳朵尖一大片黑和一個黑點。
4. 寧夏有境內有野生雪兔嗎
摘要 雪兔棲息於寒溫帶或亞寒帶針葉林區的沼澤地的邊緣、河谷的蘆葦叢、柳樹叢中及白楊林中,是寒帶和亞寒帶森林的代表性動物之一。中國境內黑龍江,內蒙古較多
5. 雪兔生活在哪裡
雪兔生活在溫帶的森林、平原上。
雪兔棲息於寒溫帶或亞寒帶針葉林區的沼澤地的邊緣、河谷的蘆葦叢、柳樹叢中及白楊林中,是寒帶和亞寒帶森林的代表性動物之一。
雪兔善於跳躍和爬山,也適於在雪地上行走,平時活動多為緩慢跳躍,受驚時便一躍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飛馳而去,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它在快跑時一躍可達3米多遠,時速為50公里左右,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野生動物之一。
跑動之中常常騰空而起,高達1米以上,以便觀察周圍的動靜,再確定逃跑的方向。在奔跑時,它還能突然止步,急轉彎或跑回頭路以擺脫天敵的追擊。
雪兔的分布范圍:
雪兔在歷史上的冰河時代曾廣泛分布於歐洲,以後隨著冰河的後退而遷移。
分布於奧地利、白俄羅斯、中國(黑龍江,內蒙古)、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日本、哈薩克、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蒙古、挪威、波蘭、俄羅斯、斯洛維尼亞、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大不列顛,北愛爾蘭)、丹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雪兔 (兔科兔屬動物)
6. 雪兔的種群現狀
因雪兔的毛色隨四季的變化而不同,是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極具觀賞性且市場上尚無雪兔產品,因此偷獵、走私、非法交易雪兔現象非常嚴重。
中國的野生種群數量有待進一步調查。據1977-1979年資料,估計分布於大興安嶺地區的雪兔數量可達幾萬只。20世紀80年代初,大興安嶺林區每年收購雪兔皮約6、7千張。
在中國,已有的保護區有:呼中(黑龍江)、七星砬子(黑龍江)、連三泡(黑龍江),在新疆阿爾泰山區有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7. 野外兔是珍稀動物么
野外兔是珍稀動物么?
野外兔子有分草兔還有雪兔。雪兔是屬於國家保護動物,草兔不屬於保護動物,但是也是禁止隨便捕獵和出售的。
野兔,是一種生長在野外的兔屬動物,它們非常活躍,靈敏性很強,而且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每小時50千米,成年的野兔,如果你不藉助任何工具,你是根本捉不到它的。有人會用獵狗去捉,在農村,除了狗,還有什麼動物能捉住它?一般秋天的時候,野兔就會出現,因為秋天把玉米,棉花等可以遮擋的農作物都砍掉了,他們沒有地方可以逃了,所以全都現身了。但你只能看看,根本捉不到它
但是秋種的時候,我們會到地里撿兔子,隨便可以撿到。如果你看到兔子在你前面,它卻不跑,或者跑得很慢,那就說明這只兔子跑不了。伸手就可以捉到它,為什麼突然這么容易了?因為秋種的種子里都拌了殺蟲葯,兔子撿拾種子吃就會中毒,可以撿到很多小兔子,這就是現代農業的後果,農葯多了,勢必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但是為了收成,沒辦法。撿來的兔子就是玩,因為有毒,沒人會吃它。據說純正的野兔肉幾乎一點脂肪都沒有,不知道真假?
在我們農村當地,野兔很多,一些小灌木叢,或者河邊空曠的地方都能看到野兔的身影。但是為啥沒人主動去捉它們?一是大家沒有吃野兔的習慣,集市上也看不到有人賣,二是野兔確實不少捉,除非有人用一些工具。第三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捕捉野兔也是違法的。有人說野兔不屬於保護動物,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野兔應該就可以吃。這是有些人認為的,其實野兔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也就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捕捉20隻以上就屬於違法,如果上百隻那就要判刑了。所以大家盡量不要去捕捉,除非是人工養殖的。
8. 雪兔的物種分布
雪兔在歷史上的冰河時代曾廣泛分布於歐洲,以後隨著冰河的後退而遷移。
分布於奧地利、白俄羅斯、中國(黑龍江,內蒙古)、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日本、哈薩克、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蒙古、挪威、波蘭、俄羅斯、斯洛維尼亞、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大不列顛,北愛爾蘭)、丹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