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薩滿教在亞洲哪一地區的民間較有影響力
佛教,但這里的佛教是我們漢地通常稱的小乘佛教,依據它的經典文字也稱巴利文佛教。巴利文是古代北印度今天比哈爾邦一帶的語文,它也梵文有親緣關系。東南亞的宗教在佛教傳入以前自然是原始宗教、或者稱巫教,也叫薩滿教(薩滿是東北的民間神婆神漢的稱呼),薩滿教其實是人類最早的也是分布最為廣泛的原始宗教。今天的東南亞自然還有基督教(菲律賓)、伊斯蘭教和儒教。儒教(新加坡)是華人華僑帶過去的。相對而言,伊斯蘭教的勢力最大(馬來西亞、印尼)。佛教呢,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越南的佛教分為南北,南方多半是小乘,北方則同我們中國一樣,是所謂「大乘佛教」。但東南亞各國凡做過殖民地的都愛當初宗主國的影響,有基督教和天主教流傳。
⑵ 中國的薩滿教分布在哪些省份多一點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
⑶ 薩滿是哪座城市
沒有叫薩滿的城市
⑷ 薩滿在中國宗教文化的發展有什麼意義薩滿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薩滿教是在初始信念基本上發展壯大下去的一種民間信仰主題活動。廣為流傳於中國東北到大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蒙古族語族、匈奴語族的很多中華民族中,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和達斡爾族到20世際50時代初尚儲存該教的信念。對這種中華民族的生產製造、生活和社會習俗等各行各業造成過重要危害。由於通古斯語稱法師為薩滿,故得此稱呼。薩滿曾被指出有操縱氣溫、推測、解夢、占星學及其旅遊到天堂或是煉獄的能力。
薩滿危害大家的生活面很廣,卻並沒有「傳統」存留,以供大家學習培訓、散播。相比佛家、耶穌教和伊斯蘭有經卷、有主教堂、有寺院、有官方網適用的強悍能量,薩滿無所不在,卻又藏於民俗。它更像滿族以往的狩獵生活,來去無蹤影,與自然界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白山黑水歷史悠久的薩滿教廣為流傳了數百年,它做為滿族人歷史悠久的信念以前在大家心裡有著十分關鍵的部位。但伴隨著滿族人社會發展的發展趨勢,薩滿教慢慢喪失往日的功效。可是薩滿教已深深地融進滿族的生活中。
⑸ 薩滿教的宗教介紹
薩滿教是分布於北亞一類巫覡宗教,包括滿族薩滿教、蒙古族薩滿教、中亞薩滿教、西伯利亞薩滿教。薩滿(珊蠻)(Shaman,巫師)曾被認為有控制天氣、預言、解夢、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獄的能力。Shaman指從事薩滿技術的薩滿師,Shamanism則由研究的學者所起,所謂薩滿教並非指某種特定的宗教或信仰,而是凡具薩滿經驗和薩滿行為的通稱。
薩滿教傳統始於史前時代並且遍布世界。最崇拜薩滿教的地方是伏爾加河流域、芬蘭人種居住的地區、東西伯利亞與西西伯利亞。滿洲人的祖先女真人,也曾信奉薩滿教,直到公元11世紀。[1]清朝中華民國以前一直在中國東北甚至蒙古地區大范圍流傳,清朝皇帝把薩滿教和滿族的傳統結合起來,運用薩滿教把東北的人民納入帝國的軌道,同時薩滿教在清朝的宮廷生活中也找到了位置。
薩滿一詞源自西伯利亞滿洲-通古斯族語的saman,經由俄語而成英語之shaman,shaman指從事薩滿技術的薩滿師。在通古斯族語的saman一字中,sa意指知道(to know),saman按文字表面意義來說就是「知者」(he who knows),所以稱知者,意謂薩滿教是一種獲得知識的方式。薩滿教是一種現象的通稱,沒有教條或是特定的信仰體系,不同傳統的薩滿教有不同的實行方式與特徵,一般對薩滿教的定義也是來自其經驗與技術。強納生·霍爾維茲(Jonathan Horwitz)則表示,「薩滿教不是關乎信仰,而是關乎經驗。Horwitz定義薩滿師是「有意地改變其意識狀態,以接觸和/或進入另一個實在之中,能由此獲得力量和知識。任務完成之後,薩滿師從薩滿旅程回到原本的世界,以其所得的力量和知識幫助自己或他人。」
⑹ 薩滿教在中國北方有幾種名字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蒙古語族、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和達斡爾族到20世紀50年代初尚保存該教的信仰。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其實薩滿沒有其他叫法,差別只是翻譯時的漢字區別,有的文籍里寫成珊蠻;不過薩滿這種信仰形式成為對所有舞蹈類,請神上身類的宗教的統稱,那麼西藏的苯教和納西人的東巴教,其實也屬於薩滿教類;
⑺ 薩滿教是什麼樣的教派
薩滿教
近存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種。曾廣泛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蒙古、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和達斡爾族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尚保存該教的信仰。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通常泛指東起白令海峽、西迄斯堪的納維亞拉普蘭地區之間整個亞、歐兩洲北部烏拉爾一阿爾泰語系各族人民信仰的該類宗教;也有廣義地借指今天世界各地原始社會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別是北美愛斯基摩、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亞土著人的原始宗教。十二世紀中葉,中國南宋徐夢莘所撰《三朝北盟會編》中己用「珊蠻」一詞,記述了女真人信奉的薩滿教。
該教具有較冥雜的靈魂觀念,在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西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崇拜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有宗教組織和特定的創始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規范化的宗教儀禮。巫師的職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傳身受世代嬗遞。
隨著原始公社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薩滿教日益衰落,社會上層人士陸續皈依藏傳佛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等。該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間,仍有其濃厚的影響,甚至以變異了的形態殘存下來。
基本信仰
一、靈魂觀念
認為世界上各種物類都有靈魂,自然界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禍福,都是各種精靈、鬼魂和神靈意志的表現。
薩滿教認為人有數個靈魂。赫哲人相信人有三個靈魂:
①生命之魂(斡仁)。系生命之神賦予,它同人的生命共始終,人死則永遠離開軀體而消失。
②思想之魂(哈尼)。為人在清醒時的思想和夢中見聞,它是暫時遠離身體和其他靈魂交遇。人死後它不消失,需請薩滿將它送入陰間,以免在世上作祟,傷害人畜。
③轉生之魂(法加庫)。系轉生之神所賜,人死後按其生前品行,或轉世為人,或投生動植物,婦女不育、流產,認為是她們沒有轉生之魂或該魂被攝所致。上述各魂只聞其聲,不見其形。
阿爾泰人和雅庫特人稱靈魂和生命為「騰」、「蘇內」(或「蘇爾」)和「庫特」,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騰,它一旦離開人體,人就死亡。蘇內為人特有,它使人類有思想、意志和感情,睡眠中它能離開身體四處游盪。無生命物體內均有庫特,能給它們感情和意志,羊欄馬廄里有了庫特,牧畜就興旺,主人會富有,它若附在牧人的鞭棍上,病魔和惡狼就不敢加害畜群。他們還認為人的靈魂特別是亡靈,能同自然界各種靈魂或精靈交往溝通,甚至相互轉移;亡靈喜附在活人身上或附在其他物件上,使其發生變化。
二、神靈觀念
薩滿教常賦予火、山川、樹木、日月星辰、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像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特別是由祖先亡靈所形成的鬼神觀念以及人間的各種疾病與死亡造成的恐懼,是薩滿教神靈觀念的核心。認為各種神靈同人類一樣有意志、願望和情慾,更有善惡之分,不能違拗、觸犯。各類神靈具有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地位大體平等,極少統屬,絕大多數尚無等級差別,也沒有主宰一切的上帝。但在進入封建社會的蒙古、滿和達斡爾等族的薩滿教中,出現了天神(騰格里)的觀念,漸次升至高於諸神的位置。
有些民族隨著私有制的發展,外界階級社會的影響,賦予一些古老神靈以新的內涵。鄂倫春族的「吉雅其」,原是保佑牧畜繁殖的神,後變成財神爺,每戶都供奉;少數上層人們曾在清朝地方機構里當差,使信奉多種衙門神,其神像多是官吏的形象。
在一些進入階級社會的民族中,出現了身世貧苦的神。內蒙古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曾供奉哈音神,據傳是一對衣食不周的窮苦老夫婦,死後成神,多為窮人供奉;卓日神是個奴僕,終身替人養牛擠奶,年老摔死在牛糞上,死後被奉為神,神像是畫在一塊長方形木板上的老人和帶犢的乳牛。每當乳牛患病不出奶,主人就向它獻祭。
三、三界觀念
赫哲族以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層為天堂,眾神所居,又分七層,最權威的神靈居最上層;中界是人和動植物所在;下界是陰間,也分若干層,分別為祖靈、一般亡靈和大小鬼魂所住。人類夾在中間,受著神靈福佑和鬼魂作祟的影響。只有巫師薩滿能通達上下兩界,疏通三界之事。
主要崇拜
一、自然崇拜
①拜火。認為火來源於天界,最神聖、潔凈,也最親切,能洗滌一切污穢、驅趕魔鬼、卜問休咎等,任何宗教儀禮都離不了火,各種祭品都要先獻一點給火神。雅庫特人認為只有用燧石取的火才是神聖純潔的。阿爾泰人對火祈禱說:你是太陽和月亮的一部分。鄂溫克人的新娘嫁到夫家第一件事是叩拜夫家的火,把自己主動介紹給夫家的火神。鄂倫春人稱火神為「斡透巴如坎」,傳說是個老太婆,誰得罪了她就點不著火,故禁用鐵器或尖棍捅火,禁止往火里吐痰、潑水和倒污物;進餐或飲酒時,先往火里扔點酒肉敬奉火神1
②拜山。山曾是氏族部落祖先的居所或起源地,並主宰各類禽獸。古代突厥可汗每年要會同各部落首領到祖先棲息過的山洞殺牲祭祀,稱為祭聖山。鄂倫春、鄂溫克獵人認為禽獸屬山神(白那恰)豢養,日常能獵獲何種野獸和獵獲多寡,全靠山神賜予。傳說山神能變成老虎或老人,幫助措人。它常游盪於山林,故入山行獵,禁絕喧嘩,以免觸犯山神;凡經老林、陡崖,要向山神祈求好運。山口大樹常被削去樹皮,繪成一幅形似人臉的山神像,以供過往獵人叩拜,敬煙獻肉,井往其嘴上塗抹獸血和肉脂。
③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鄂溫克人說太陽出來的地方有位白發老太婆,乳房碩大無比,所有小孩都是她賜給的。鄂倫春人每年春節向太陽神(德勒欽)叩拜,農歷正月十五或二十五日向月神(別亞)瞌頭,祈求一年安吉。他們還認為北斗星能賜人長壽,亦應叩拜。鄂溫克人說風是北邊風神老太婆扇動大簸箕所致。鄂倫春人認為橫越過刮旋風的地方會觸犯風神,招致抽瘋和嘴歪眼斜。雨神常被稱為龍王爺,身上有無數鱗甲,每鱗裝有一百多擔水,下雨就是龍王爺灑水。達斡爾人每年開網捕魚,均要祭龍王,祈求豐收。赫哲人認為雷鳴電閃是「雷公」、「閃娘」所為,雷公捶砧擊魔,閃娘一旁配合用鏡照妖。鄂倫春人禁止接近雷擊過的樹木,以免觸犯雷神而患病。每當夏季多雨影響出獵時,獵人們見虹就跪拜,祈求放晴。
二、動物崇拜
鄂溫克、鄂倫春人對熊異常敬畏,認為是自己的先人,禁止獵捕。後來槍支傳入,獵熊風氣漸開,但每當獵到熊後,均要舉行儀式,割下熊頭,放在樹架上,大家跪下對它敬煙叩頭祝禱:爺爺!(雌熊則稱奶奶)你睡著啦?不要責怪我們,不是有意傷害你,是誤殺了你(式佯稱其他民族的人殺的)。不要生我們的氣,以後多賜好運。保佑我們多打野物吧!一再瞌頭,燃草熏熊頭,認為這樣,熊的靈魂才會遠去。然後馱回熊肉。獵人們進入自己住地,發出「嘎嘎」喊聲,人們遂圍聚一起,架火燒煮熊肉,邊吃邊發出模仿烏鴉的「嘎嘎」、「咕咕」之聲。食畢將熊骨用柳條包裹,由男人抬去風葬,後邊跟隨佯裝哭泣的送葬者。朝鮮族有把喜鵲當祖先的古老傳說。滿族以為烏鴉曾救過自己祖宗的性命,在以往薩滿教祭天祭祖的儀式上,於傳統的神桿(索羅)頂端,掛有讓烏鴉啄食的豬肉和內臟。達斡爾人在大型宗教儀式上供祭十二個杜瓦蘭神,它們是盤棲在十二種植物上的十二種動物。
三、祖神崇拜
薩滿教崇拜的主體。鄂倫春人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祖神,多是氏族內亡故的曾祖父以上男祖先。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和蒙古等民族對祖神的稱呼,都有著語音相近或同源的特點。氏族的薩滿常稱「斡嬌如」薩滿,意即祖先傳下來的。他們是被祖神看中而當薩滿的人,宗領氏族的主體祖神,舉行宗教儀式時,要恭請祖神降臨附體;同鬼神交戰時,須憑借祖神的力量。這是近存各族薩滿教的共同特徵。
在祖神崇拜觀念的支配下,對於人畜患病多加進祖神作崇的解釋。同時,特別重視夢境和日常現象的徵兆,認為這是祖神預兆吉凶,因此規定了許多祭祀、禁忌和禳解之法。
四、偶像崇拜
薩滿教供奉的神靈偶像用石、骨、木刻削或草扎、獸皮毛編結,也有彩繪在獸皮或紙上的,多類似人形。製作完成後須經祭祀方具有神聖的性質。每種神像常是數個一組,或一男一女、一雄一雌,兩相並列,置於帳篷的上方、家宅門楣以及住地近旁樹上,或專門搭蓋的小木屋內。遷徙流動則隨身攜帶,禁止婦女接近觸摸。
鄂溫克和鄂倫春人的熊神偶像,是熊崽皮縫的雄雌一對;魚神偶像是松木雕的,也是雄雌各一;蛇神偶像是用鐵片剪成的,等等。鄂溫克人的氏族祖神像,是在一塊藍布上左右各繪月、日,中間剪貼兩小塊灰鼠皮,下繪五個金色女子和四個銀色男人像,其下繪兩條相對的龍。每戶各供自己的家族祖神「舍卧克」。同一個氏族的祖神形象基本相同,夫妻各自供奉自己的祖神。氏族祖神比家族祖神尊貴。
祭禱禳袚儀式
一、奧來那楞
薩滿教傳統的隆重祭祖儀典,全體氏族或部落成員參與祈禱人畜平安、農牧豐收。氏族新薩滿領神儀式亦常同時舉行。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多於春季舉行,又稱「四月會」。屆時眾人攜帶牛羊、獸肉、糧食和酒前往參加連續數日的聚會。
內蒙古額爾古納河林區鄂溫克人舉行祭祖議典時,將祖神偶像掛於樹梢,東、西兩側分別掛日、月和大雁、布穀鳥等木製模型各一個,樹間皮繩上懸掛馴鹿或犴等獸頭、喉、舌、心、肺、腎臟以及四肢和尾巴,獸頭朝向祖神;禁用他們認為不祥的四爪獸供祭。祭祀場所附近的樹干塗抹獸血。草原的鄂溫克人常於農歷八月聚會。場地裝飾如林區景象,祭品豐盛。聚會期間縱情歌舞、賽馬、摔跤,交結情侶。薩滿們穿戴神衣、面具,到各戶跳神念經表示驅邪納吉,各家主人向他們潑酸奶討吉利。達斡爾人在聚會的第三天舉行「庫熱」儀式,屆時薩滿將本氏族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處,繞以皮繩,三次將皮繩收緊又再放鬆,若質繩長度每次都有所增加,即認為是人丁興旺的預兆;眾人從繩下鑽出,可免災禍。當夜,薩滿模仿飛禽的動作和鳴叫,舉行吃血儀式,並將牛羊血抹在眾神偶像嘴上,以求福佑。
二、求「烏麥」
為嬰兒抓回靈魂的儀式。在古突厥語中,烏表一詞含胎盤之意,雅庫特人認為它是一種吉祥的小鳥,供奉鳥麥能使人丁興旺。額爾古納河鄂溫克人小孩患重病,認為病兒靈魂去另一世界了,須以馴鹿、犴為祭品,請薩滿舉行求烏麥儀式,抓回靈魂。夜間跳神前,殺一黑色馴鹿作薩滿去尋魂的乘騎。跳神後,帳篷內熄燈滅火,薩滿在黑暗中作往返奔跑尋找狀,然後再點燈察看薩滿的鼓面,如有小孩頭發,意即病兒靈魂己被找回,父母即搶取頭發,用潔凈的布包好夾在腋下或墊於臀部,不讓它飛掉。次日再殺一白色馴鹿祭祖神瑪魯。他們將象徵小孩靈魂的烏麥用木頭刻製成小雀形,同瑪魯神像一起縫在小孩衣服背後以求安吉。"
三、送魂
鄂倫春和鄂溫克人喪葬時,多舉行薩滿送魂儀式,即扎一草人,繫上多根細線,身著孝服的死者子女或其他親人各牽一線,薩滿也握一線念咒禱告,請死者勿戀家人舊地,趕快離去。然後用神棒將線—一打斷,盡力將草人遠拋,認為死者靈魂就隨之遠去。屍體入棺後,放在山林風葬,或土葬。赫哲族下葬送魂時,做個穿衣服的小木人,代表死者,點香燒紙上供,或請薩滿跳神,用酒肉招待親友三天。第三天由薩滿射箭三支,為亡靈指示去陰間的方向。
四、祈求獵物
鄂溫克、鄂倫春獵人每遇出獵不利,常舉行這類儀式,即用柳條編制鹿、犴的模型,置於平常供奉神像的位置上,以弓箭或卸掉彈頭的獵槍向模型射擊,在場的氏族或家族成員紛紛說:打中了!打中了!獵人隨即佯裝剝皮掏取內臟,放在棚架上祭祀。或於夜間,在獵場上置一空鍋,獵人們對月叩禱,次日清晨察看鍋內有何種獸毛,就認為可能狩獲何種野獸。冬季難以獵獲經濟價值較高的細毛獸時,便請薩滿祈求吉卧克神賜予好運
五、求雨和止雨
林區鄂溫克人將打死的啄木鳥放在水上,鳥嘴朝上張開,然後掛置樹上,認為可以得雨。取松樹條穗,倒綁在細木桿上,再將薄木片一端穿孔繫上繩線,用手快速搖轉,發出風聲,認為可以吹散烏雲,止雨放晴。
六、咒術與法術
據傳,草原鄂溫克人只須知道仇人或盜賊的姓名和年齡,便可請薩滿來念咒,並用油麵做個正三角形「查格多勒」放在紅木盤上,在不被對方發覺時,向被咒詛者方向扔去,認為施以這樣的巫術(扎特哈),便可使對方遭到不幸。如對方察覺,也可用同樣方式報復。傳說有些薩滿在跳神驅鬼時,還常賣弄「法術」,如赤腳在炭火或鋼刀上行走,舌舔燒紅的烙鐵、丟火噴焰,或割破自己唇舌,把鮮血噴到病人臉上等。
七、占卜
在信奉薩滿教諸民族中頗為盛行,方式繁多。有槍卜、骨卜、筷卜等,輝索木地區鄂溫克人還有「笊籬姑姑」卜,主要卜問患病者觸犯何種神靈和吉凶休咎等。
圖為薩滿教面具
⑻ 薩滿到底具體是什麼
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其流行區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這是廣義的薩滿教。
狹義的薩滿教為阿爾泰語系,如: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蒙古、錫伯等民族所信仰,其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論、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薩滿教的基本特點是沒有始祖、沒有教義、崇拜多種神靈,沒有組織、沒有固定的廟宇教堂、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薩滿教的主要活動是跳神。另外薩滿教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薩滿教者多為女性。
可以這么說:
廣義上的薩滿教是世界的
狹義上的薩滿教中國以西北少數民族和部分俄羅斯少數民族信仰的.
真正薩滿教里確有關於火炎軍團的傳說
- 薩滿教石神
- 石火的天界本質
薩滿教的一些神話中說石中之火來自天上,藉以說明石火的神聖性。滿族《托阿恩都里》中的火神托阿,從天上的火庫中偷出一葫蘆火種,利用在天界打石頭之便,把石塊鑿出洞把火種裝進去。當天神讓他到地上修行宮時,托阿把裝有火種的白石都運到了地上。他把石塊交給了人們,告訴他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從那以後,人們就把托阿當作火神供奉起來,春秋祭祝。蒙古族的祭火祝詞中有「天神騰格里汗創造的卵石」之贊語。
滿族文化與薩滿教的關系
中國是一個由多民族構成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些黑眼睛黃皮膚的人們創造並發展了古老而又優秀的中華文明,同時,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生產斗爭和生活實踐,也繁榮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滿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今天的滿族是以明代女真人為主體,尤其是在後金入關之前,他們開始接受了漢族和朝鮮族的農耕文化和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摻入了一部分漢族、蒙古族和其它民族的新的民族共同體,這充分地表明了滿族文化的多元性。
他們希望能有超人間的力量來拯救自己,幻想著以祈禱、祭獻或巫術來影響主宰自然界的神靈,使他們放棄對人類進行的懲罰和戲弄,為人們帶來繁榮和幸福,因而形成了最初形式的宗教儀式,這種宗教儀式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需要。人們都具有了為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本能需求,而這種本能需求通常會得到兩種結果:即滿足或不滿足。得到滿足時,人們會表現出歡喜雀躍、快樂舒暢;一旦不能如願以償,人們就會憂愁煩燥、痛苦悲傷。這些原始情緒,尤其是憂愁、痛苦情緒的進一步發展,在一定的條件之下,就會轉化為恐怖情緒、依賴情緒、崇拜情緒、祈求情緒,從而形成為最終的宗教情緒、宗教心理和宗教意識。
薩滿教正是充分地反映了這種原始的宗教情緒、宗教心理和宗教意識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形成和建立在漁獵經濟的基礎之上,是原始漁獵經濟世界觀的一種反映。這種與母權制氏族社會的形成同時而來的原始宗教,是以「萬物有靈」的思想為其教義的基礎,是與一系列狩獵、捕魚活動中的巫術活動相結合的原始信仰。原始的漁獵生產方式,使早期人類生活有著很大的偶然性,人們對於凡是不可理解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以為是神靈在起作用,因此,產生了恐怖感覺和意識。人們不僅相信自己有靈魂,同時,也相信一切無生物和動植物是統一的觀念,這種觀念主要表現在對動物、圖騰和祖先的崇拜上。
基本信仰
一、靈魂觀念
認為世界上各種物類都有靈魂,自然界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禍福,都是各種精靈、鬼魂和神靈意志的表現。薩滿教認為人有數個靈魂。赫哲人相信人有三個靈魂:
①生命之魂(斡仁)。系生命之神賦予,它同人的生命共始終,人死則永遠離開軀體而消失。 〔在魔獸中體現為靈魂狼和靈魂行者〕
②思想之魂(哈尼)。為人在清醒時的思想和夢中見聞,它是暫時遠離身體和其他靈魂交遇。人死後它不消失,需請薩滿將它送入陰間,以色在世上作崇,傷害人畜。 〔表現為魔獸里著名的薩滿凈化技能!!和白牛的生命鏈〕
③轉生之魂(法加庫)。系轉生之神所賜,人死後按其生前品行,或轉世為人,或投生動植物,婦女不育、流產,認為是她們沒有轉生之魂或該魂被攝所致。上述各魂只聞其聲,不見其形。 〔魔獸中表現為:牛頭的復活〕
阿爾泰人和雅庫特人稱靈魂和生命為「騰」、「蘇內」(或「蘇爾」)和「庫特」,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騰,它一旦離開人體,人就死亡。蘇內為人特有,它使人類有思想、意志和感情,睡眠中它能離開身體四處游盪。無生命物體內均有庫特,能給它們感情和意志,羊欄馬廄里有了庫特,牧畜就興旺,主人會富有,它若附在牧人的鞭棍上,病魔和惡狼就不敢加害畜群。他們還認為人的靈魂特別是亡靈,能同自然界各種靈魂或精靈交往溝通,甚至相互轉移;亡靈喜附在活人身上或附在其他物件上,使其發生變化。
二、神靈觀念
薩滿教常賦予火、山川、樹木、日月星辰、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像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特別是由祖先亡靈所形成的鬼神觀念以及人間的各種疾病與死亡造成的恐懼,是薩滿教神靈觀念的核心。認為各種神靈同人類一樣有意志、願望和情慾,更有善惡之分,不能違拗、觸犯。各類神靈具有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地位大體平等,極少統屬,絕大多數尚無等級差別,也沒有主宰一切的上帝。但在進入封建社會的蒙古、滿和達斡爾等族的薩滿教中,出現了天神(騰格里)的觀念,漸次升至高於諸神的位置。
有些民族隨著私有制的發展,外界階級社會的影響,賦予一些古老神靈以新的內涵。鄂倫春族的「吉雅其」,原是保佑牧畜繁殖的神,後變成財神爺,每戶都供奉;少數上層人們曾在清朝地方機構里當差,使信奉多種衙門神,其神像多是官吏的形象。
三、三界觀念
赫哲族以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上層為天堂,眾神所居,又分七層,最權威的神靈居最上層;中界是人和動植物所在;下界是陰間,也分若干層,分別為祖靈、一般亡靈和大小鬼魂所住。人類夾在中間,受著神靈福佑和鬼魂作崇的影響。只有巫師薩滿能通達上下兩界,疏通三界之事。
主要崇拜
一、自然崇拜
二、動物崇拜
三、祖神崇拜
四、偶像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