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能給我一下關於中國古代易容術的先關資料 比如:古代易容術發源於哪個年代什麼地方用什麼材料
易者改變,容者容貌,所謂易容術便是該變人容貌的技術(藝術)。科學可以創造很多奇跡,在今天,古代的易容之說已經是不在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它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技術,也稱為「塑型化裝」。現代易容術,也就是「塑型化裝」大致需要以下的步驟:1、倒出一個陰模,2、在陰模上翻出人臉真實石膏像,3、用塑性泥修正石膏,4、最終模型,5、吹塑做出面具,6、拋光、上色進一步加工。
電影《劍雨》中,李鬼手為細雨易容前說過這么幾句話:「我會先用雲南的古蟲,從你的鼻孔放入,用葯引之,讓蟲以你的臉骨為食,削骨後,劃開臉皮子,佐以金砧,順著皮膚肌理縫合,三個月後,大功告成」,仔細追究這幾句話,可疑之處頗多,李鬼手在為顧客講解的時候明顯不夠專業,不過有一點是與現代整形理念相符合的,整形根本上還是要從骨骼開始,面部骨性結構從根本上決定了人的面相,所以要徹底改變細雨的面貌,就需要從她的面部骨骼著手,這一點是可信的,非常有趣的是,李鬼手從骨頭下手的易容理念與與現代整形界「基礎美」的理念是相同的,都是從骨骼上開始入手,改變求美者的容貌,也就是說基礎美才會真的美。
參考:http://q.blog.sina.com.cn/jdsh/blogfile/4e05f5d90100miwb&dpc=1
❷ 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古代,整容術為何還如此流行
大家都知道,在韓國漢城,有一條整形街,裡面密密麻麻排布了上百所整容機構,這是愛美人士的聖地。
其實,通過精讀史籍,我們可以發現,古代在整形方面就初具雛形了。當時,受葯物和技術的局限,沒有更好的突破和推廣,導致對這方面知道的人並不多。
在古代,我們的祖輩普遍認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種說法,所以,國人都不曾施行整形的手術。三國時期,神醫華佗有高超的外科手術技巧,但他實施的也只是創傷癒合、化膿止痛等小型外科手術,並沒有實施過大型的手術。
中醫中對於“靨”又有另一種解釋。《普濟方》中對於治靨的認識就是治痘印,人們通過修復面部的印跡,從而改變人的面貌。其實,無論古人對於“靨”做何種解釋,我們都認為這是美容整形的一種方式,且在唐代就開始使用了。
《晉書》記載了醫師修復兔唇的故事。荊州刺史殷仲堪手底下有一個醫生,他專門為別人修復兔唇。每次做完手術,殷仲堪都會囑咐病人要少說話,減少唇部的運動;手術後的幾天暫時只能吃稀飯,不能吃太復雜的東西,減少嘴部運動。
在唐朝,有一位專門修復兔唇的醫生,他的醫術非常精湛,為很多人做這樣的手術。後來,他還被譽為“補唇先生”。等到明清時期,這樣的整形術已經相對成熟,很多醫籍都有這方面的記載。
清代醫學家顧世澄在自己的著作中詳細記載了這一過程:
“整修缺唇,先將麻葯塗缺唇上,以一鋒刀刺唇缺處皮,然後用綉花針穿絲線訂住二邊皮,然後擦上調血之葯,三五日內不可哭泣與大笑,又怕感冒打噱,每日只吃稀粥,肌肉生滿,去其絲線,即合一唇矣。”
其實,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我國在美容整形方面的技術已經很高了。相傳,在康熙二十七年,琉球國的醫生魏士哲前來我國的福建,特意向當地的名醫學習補唇的技術。
❸ 中國歷史上第一例針刺麻醉手術發生在什麼時候
中國古代確實是曾有過針刺麻醉的記載的,但那不是漢末的華佗實施的(華佗是麻沸散的發明人,而不是針刺麻醉)。唐代作家薛用弱在《集異記》中記載了發生在唐朝之初的一個傳說,說當時狄仁傑擅長針灸,在為一位十四五歲的孩子實施了針灸麻醉之後給他摘除了鼻子上的腫瘤。
而在1958年8月30日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了新中國的第一例針刺麻醉手術。主刀者為尹惠珠醫師,我國已故的斷手再植之父陳中偉的夫人。通過針刺患者的雙側合谷穴實施麻醉,尹老師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扁桃體摘除術。此後,西安第四人民醫院、武漢醫學院、南京醫學院陸續開展了針刺麻醉手術。
❹ 我國歷史上第一列唇裂縫和手術室哪位醫生完成的什麼是什麼朝代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是元朝。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南至暹羅,是中國疆域最遼闊的王朝。1271年大蒙古國大汗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燕京,稱大都。1279年在崖山海戰滅南宋皇統,統一中國,結束了自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元中期皇位更迭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領導農民軍攻佔南京,隨後北伐占據北京,元朝滅亡。此後元朝政權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國「韃靼」,北元滅亡。
❺ 整形美容的發展歷史
第一個把『整形』( plastic ) 這個詞應用到醫學上的人是 Zeis醫師, 他在 1838 年 出版一本書 Handbuch der Plastischen Chirurgia 使用這個詞 來描述外科醫師 修補或改造被疾病或外傷侵害的身體部位 的能力。
雖然『整形外科手術』是十九世紀才出現的用詞,整形外科的觀念則自幾千年前即開始發展。
最早的手術--10,000 B.C.
南美 Peruvian 族人在顴骨上鑿洞,而且洞旁已經有新骨形成 顯示病人事後仍健在。 雖然我們不知道手術的目的,這種手法跟現代神經外科醫師治療硬腦膜下血腫的方式非常相像。
最早的整形重建手術-- 1,000 B.C.
印度開始有重建戰爭中受傷的外耳或鼻子的記載。 大約 400 B.C.時期, 印度外科醫師 Susruta 描述使用 臉頰組織重建鼻尖及外耳的做法。這些手術的嘗試甚至要比外科縫線的發明還要早。
中國的第一例報告 -- 秦朝
唇裂的修補約300 A.D.
第一本整形外科教科書-- 1597, Tagliacozzi's
因為在用劍決斗中被去鼻尖的病人需要,中歐在十五世紀發展以上臂皮瓣重建鼻缺陷的方法,因為義大利的 Tagiacozzi 大力倡導而被稱為 『義大利式』鼻重建法。 Tagliacozzi 在 1597 出版第一本整形外科方面的教科書-- De Curtorum Chirugia.
不過 Tagliacozzi 的手術被當時的教會指責為「冒犯上帝的旨意」。他也被很多 當代人士看輕 , 例如法國文豪伏爾泰在詩中嘲諷他,而發現 現代傷口照顧技術的 Pare醫師也批評他的作法。據說 Tagiacozzi 的遺體後來甚至被挖掘出來 丟棄到荒野以示懲罰。
很多整形外科手術在開創時都受到很大的阻力。 例如 1668 年 Van Meekren 用狗的顴骨嘗試重建一名士兵 受傷的頭顱, 因為當時教會的反對, 被迫提前取出狗骨。 諷刺的是,這樣也避免了異種組織移植( xenografting ) 必然的失敗後果。
現代整形外科的先驅
十八世紀印度削去通姦者的鼻子以示懲罰。因此,一般人鼻子意外受傷,便盡快希望重建, 怕被誤為是受刑的結果。 1794 年, 當地英文雜志刊載了以前額皮膚重建鼻部的方法, 很快流傳到英語世界。這個方法至今仍然廣泛被採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在意自己的外表,注意自己的形象。都希望通過整形美容手術使自己更加完美,接受整形美容的人數正以加速度遞增,美容整形行業也隨著接受整容整形手術人數的增加而迅速發展壯大。以前對鼻子只能做到墊高而已,在很多細節上操作得更完美,因此很吸引人。
❻ 古代「整容術」,為何唐朝流行人造酒窩,宋朝喜歡磨骨瘦臉
在古時候已經有了整容術,唐朝的時候以胖為美,流行人造酒窩,喜歡在嘴巴的兩邊點上兩顆紅痣,笑起來就像酒窩一樣!到了宋朝,大家都開始喜歡比較瘦的美女,所以有了磨骨之術,這樣看起來更能達美麗的標准!
唐朝的這種人造酒窩,其實也稱不上是整容,到了宋朝的時候,人們的審美觀有了很大的轉變,那時候女子開始崇尚瘦弱身材,宋朝的後宮中,皇帝喜愛的妃子大部分都是身材清瘦的!有的女人面容比較胖,於是就有了一種整容術磨骨,就是想通過磨骨,讓自己的臉蛋變得更小,更完美!但是這樣的整容術需要的費用非常高,一般的家庭是不能夠承擔,所以只有很有錢人家的小姐和王官貴族,才有能力承受!
❼ 整形術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好像是歐洲吧
❽ 誰知道世界上第一例整形手術
哈羅德·吉利斯醫生,被認為是現代整形外科之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期間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從1917到1925年,總共對近3000名士兵實施了11,000次外科手術,成功地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植皮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