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西南地區山地和平原各多少
中國西南地區山地和平原為:36.4%丘陵面積佔30.4%,山區面積佔33.2%
❷ 成都平原有多大面積
成都平原面積有1.881萬平方公里。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話稱之為「川西壩子」,是位於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總面積1.88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
形成演變:
成都平原是在中生代前陸盆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第四紀斷陷盆地,但范圍明顯縮小在龍門山中南段的山前地帶,而且盆地的沉降中心也發生遷移,三疊紀時沉降中心在江油一帶,侏羅紀時沉降中心遷往大邑、灌縣地區,第四紀沉降中心已遷往鄲縣竹瓦鋪一帶。
❸ 中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都有那些平原
1。華北平原、
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里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沖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鹽鹼地。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冬季寒冷乾燥 ,最冷月( 1月 )均溫0~-6℃,夏季高溫多雨最熱月(7月)均溫28℃,年均降水量為600~800毫米;無霜期6~8個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時數 2300~2800小時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高粱、穀子和甘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煙草等。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石油、鐵礦等,有中國著名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東部渤海、黃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曬海鹽,有著名的長蘆鹽區和蘇北鹽區,以及重要的鹽鹼工業基地。華北平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有許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薊)、邯鄲、開封、商丘、淮陽等。
2。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 ),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 、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 ,湖盪星羅棋布 ,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 ,相當於平原面積 10% 。兩湖平原上 ,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 、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 ,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位於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總稱)、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見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長江三角洲在江蘇鎮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楊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通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密布,土壤肥沃。 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撫、信、鄱、修等河流沖淤而成,其中又以贛江為主。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布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托,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 河道越過岩丘逼岸的磯頭後,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自鎮江以下的河口段發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里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3。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400公里。主要由遼河、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長春附近松遼分水嶺處地勢稍高(200~250米)。松遼分水嶺以南稱遼河平原,以北稱松嫩平原。
東北平原在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和內蒙古的一部分。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由三部分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遼河平原,東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兩塊平原又合稱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由於它們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遙望,平疇沃野,麥浪如波,好一派遼闊大平原的景象。
東北的三江平原則是一個低窪的平坦平原。過去這里是一個山間盆地,每到雨季,三條大江的洪水滾滾而來,一齊湧向這個排水不暢的低窪原野,造成江水泛濫。再加上這一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存於地面的積水蒸
發不掉,滲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長年累月的積水就演變成中國有名的大沼澤地,成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的北大荒」。
1949年以後,成千上萬的部隊指戰員,知識青年和幹部群眾,懷著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開墾了成千上萬畝的荒地,建立了數以萬計的農場,苦戰在這千古荒原上。
東北平原雖然冬季較冷,但夏季卻很熱,沼澤地雖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人民群眾充分利用不利條件中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層深厚,耕地遼闊,有大面積肥沃的黑土,宜林則林,宜牧則牧,採取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的原則,在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干沼澤,開墾荒地,建商品糧基地,設現代化工廠和新農村,使千古荒原變成萬頃良田,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❹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平原,多少個三角州各有什麼特點
有名氣點的就這幾個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澱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一萬多平方公里。長江三角洲指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東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撫遠三角洲,是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一個島系,其西半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東半部為俄羅斯聯邦所有。東北平原,東北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南北長約1000多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可分為3個部分,東北部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則為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東北大平原是一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平原。新中國成立後,大批轉業軍人、知識青年和幹部響應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如今這里已發展成為中國主要的糧食基地之一。 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5省、2直轄市地境域。面積約面積310,000平方千米。華北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冬季寒冷乾燥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❺ 成都平原面積多大
成都平原面積:約9000平方公里
成都平原(Cheng Plain),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話稱之為「川西壩子」,是位於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介於東經103°-104°42′,北緯29°31′-31°50′之間,西北起自灌縣附近的神仙橋,東至金堂附近的龍泉山,南至新津縣城附近的熊坡山。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80公里,面積約9000平方公里,是中國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發育在東北—西南向的向斜構造基礎上,由發源於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個沖積扇重疊聯綴而成復合的沖積扇平原。整個平原地表鬆散,沉積物巨厚,地勢平坦,平均坡度僅3%~10%,地表相對高差在20米以下。
成都平原四周有群山環抱,基底由白堊紀和下第三紀碎屑岩(紅層)組成,平原主體物質由第四系鬆散堆積物組成。平原內四季分明,日照少、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屬暖濕亞熱帶太平洋東南季風氣候區;其水系格局特殊,呈紡錘形,河流出山口後分成許多支流奔向平原,分枝交錯,河渠縱橫。
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
❻ 成都平原被稱為什麼
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話稱之為「川西壩子」,是位於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總面積1.88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
氣候特徵:
成都平原四季分明,日照少、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屬暖濕亞熱帶太平洋東南季風氣候區。平原西北龍門山山前一帶,氣溫較低,降水充沛,蒸發量略低,向東及東南有雨量略減、氣溫略高的趨勢。
成都平原區氣溫變化小。多年平均氣溫為16.1℃,年最高氣溫一般出現於7、8月份。從多年資料看,最高月平均氣溫不超過26℃,最低月平均氣溫一般不低於4℃。因此冰凍極為少見,無土壤及地下水凍結現象。
❼ 中國有幾個平原
總的來說,是四大平原。
東北平原:位於中國的東北部,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面積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面遼闊坦盪,包括三江平原、松遼平原、松遼分水嶺、遼河平原,沿河多沼澤。
華北平原:西起太行山,東至海濱,北達燕山,南抵淮河。面積30萬平方公里,它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攜帶的泥沙沉積而成的,又稱黃淮海平原。平均海拔100米以下,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土質肥沃。
長江中下游平原: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自巫山向東至海濱,北界淮陽山,南接江南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和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其中長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高郵湖、巢湖、洪澤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狹長地帶。
珠江三角洲平原: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是珠江在廣東中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由西江、北江和東江沖積的三個小三角洲組成,面積約1.13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左右。其中西江、北江三角洲佔1/10。三角洲上有160多個基岩殘丘,距今約6,000∼2,000年時原是淺海灣中的島嶼。珠江含沙量不多,每年總沙量不過1億噸,多島嶼的淺海灣有利於泥沙滯積,所以2,000年來三角洲發展較快。殘丘海拔300∼500公尺,往往成為秀麗的風景區,如西樵山、五桂山、崖山等
❽ 我國有哪幾大平原
我國有四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
4、關中平原(Guanzhong Plain),又稱渭河平原(Weihe Plain)、渭河盆地、關中盆地,是由斷層陷落地帶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一起構成渭河盆地,居晉陝盆地帶的南部。
❾ 成都平原是中國西南三省最大的______平原。
如果非要填一個定語,可以填「沖積」。成都平原是個沖積平原。
❿ 中國有哪幾個平原
1、東北平原
位於我國的東三省境內,是三大平原中面積最大的,達35萬平方千米,又分為松嫩平原(在松遼盆地),遼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在三江盆地)三部分。它被譽為黑土地,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產區。
又稱松遼平原.位於祖國東北部,,介於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游, 南抵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 千米, 東西最寬達400 千米, 總面積35 萬平方千米左右, 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它主要是由遼河、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
大部分海拔在200 米以下, 長春附近松遼分水嶺處地勢稍高(200~250 米).松遼分水嶺以南稱遼河平原, 以北的西部稱松嫩平原, 東部稱三江平原。
2、華北平原
即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華北平原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另外,華北平原由於產業分布原因,空氣污染也比較嚴重。但是處於我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在黃河下游地區.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 東到渤海、黃海和山東丘陵, 北起燕山, 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 東南止於蘇、皖兩省北部, 同長江中下游平原相接。
面積約30 萬平方千米,為我國第二大沖積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灤河沖積形成。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 米以下。黃河下游天然堤橫貫平原中部,將華北平原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稱黃淮平原,北部稱海河平原。
3、長江中下游平原
號稱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其實不是一個整體,三個板塊彼此有很長的大山隔離、以長江相連。位於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長江沖積成的,河網密布,水量充足,適於水稻等糧食生產,因此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在長江三峽以東, 淮陽山地和黃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和浙閩丘陵以北,向東直抵海濱。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沿江兩岸寬窄不等, 可以分為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四部分。地勢低平, 海拔多在50 米以下,河湖眾多,農業發達。
4、洞庭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居兩湖盆地(也稱湖北盆地)里兩湖平原的南部,北部與湖北的江漢平原相接。主要由長江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輸入的泥沙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資江、沅江、澧水等帶來的泥沙沖積而成。
面積1萬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總湖容178億立方米,號稱"八百里洞庭"。
整個平原總面積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部分1520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1%,覆蓋常德、益陽、湘陰、岳陽等19個縣市以及涔澹農場等15個國營農場;湖北部分3580平方公里,佔19%,轄松滋、公安、石首等縣(市)。
5、潘陽平原
鄱陽湖平原,又稱豫章平原、鄱陽湖盆地,是南昌盆地的重要部分。是長江和鄱陽湖支流水系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等水沖積而成的湖濱平原,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鄱陽湖平原位於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邊境,115°01′-117°34′E,27°32′-30°06′N之間,總面積約38760.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