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朝出宰相最多的省份是哪一個
山西。不只出宰相還有將軍。特別是河東裴氏,也就是今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有天下無二裴之稱。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唐代一共有宰相369人,而山西籍宰相有48人,佔13"27%,比例相當大,平均每6年就有一個山西籍人士出任宰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貳』 中國古代宰相籍貫,看看哪省最威武
全國有籍貫可考的宰相1037位,排名前10名省份分別是:
河南220名,陝西127名,山東120名,河北115名,山西84名,江蘇76名,浙江69名,安徽46名,江西30名,福建29名。
河南籍的宰相人數高居全國之首,達220人,每5位宰相中就有一個河南宰相。
『叄』 中國歷史上出宰相最多的地方是今天哪個省最好列出代表性人物或詳盡介紹,謝謝。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到你的問題。 山西省聞喜縣是中國歷史上出宰相最多的地方。唐朝與魏徵齊名、世所傳頌、名垂青史的一代賢相裴度,便是聞喜縣人。裴氏家族千年顯榮,一共出了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14位中書侍郎、11位常侍、10位御史、25位節度使、觀察使,77位太守、21位駙馬、68位進士(其中狀元及第5人),實乃人才輩出,實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觀。
『肆』 中國第一宰相村出了哪些宰相
大約在三千年前的周孝王時,裴柏的人才開始往西走,漢唐以來,終於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為代表的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將軍,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吏更是多達三千餘人,裴氏大家族成為河東大地上蔚為大觀的名門望族。
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非邑)鄉,因以為氏。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聞喜裴氏家族自秦漢,歷魏晉,至隋唐而極盛,五代以後,余芳猶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
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後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擴展資料:
中國宰相村指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該家族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以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著稱於世。
裴柏村現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眾多古跡。裴氏祠堂建於唐貞觀三年,有前殿、後殿、狀元坊、碑廊等,規模宏大。裴氏碑廊,保存有很高史料和書法藝術價值的古碑數十通。裴氏墓冢坐落在裴柏村東五公里風光秀麗的鳳凰垣。
裴氏家族中在學術領域有成就者,亦宛若群星,值得推崇。如西晉裴秀是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地圖學家,與歐洲學者托勒密被譽為古代世界地圖發展史上東西方相輝映的兩顆璀璨的明星,他的「制圖六體」,為後世地圖繪制學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在世界地圖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裴秀之子裴顧,是西晉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在當時崇尚「庄老」、高談「玄理」的情勢下,獨樹一幟,提出「無不能生有」,「有」是萬物存在變化之基礎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其子裴駰、曾孫裴子野分別著有《史記集解》、《宋略》等不朽之作,被稱為「史學三裴」。隋代裴矩所著《西域圖記》,詳細記述了西域14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及民風,對研究我國隋唐時期西北社會狀況有重要價值。
隋代的裴世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率隋朝政府使團出訪日本的人,為發展中日邦交做過重要貢獻。還有東晉小說家裴啟、北魏文學家裴伯民、東魏詩人裴讓雲、唐代史學家裴光庭等等。
『伍』 歷史上的湖北省出過哪些宰相,他們的事跡有哪些呢
春秋時期,孫叔敖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他在擔任楚莊王時,曾任楚國的宰相。他以其能力和智慧而聞名。他協助楚莊王教化百姓,寬刑慢政,發展經濟。他的政治成就是顯著的。他主張以人為本,停戰停兵,休養生息。由於治水(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治國和治軍的出色表現,楚莊王成為春秋時期的五位統治者之一。
張居正的故居在荊州古城的東門內。穿過大門,前面就是張居正街。以張居正命名的街道歷史悠久,張居正的故居就在這條街上。不過,張居正故居在歷史上早已毀於戰火,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後人重建的,而它原有的建築景觀布局,其風格是明清時期的四合院、小花園格局,有照壁、張文忠公祠、文昌閣、神龜池、抱陽樓、春中堂等景觀。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陸』 廣西歷史上是否出過宰相級別的高官
廣西歷史上雖然出過的宰相很少,但是認真的翻看一下各朝各代的歷史,發現還是有一些的:
一·唐介
1.唐介,歷任宋朝縣令、監察御史、知州、三司使、參知政事,宋朝的參知政事即相當於宰相。
2.唐介,一說是江陵人。宰相王珪所著《唐質肅公介墓誌銘》記載:“公諱介,字子方,其先晉昌人,唐末避亂於餘杭,自其祖始徙家江陵,今為江陵人。”意思是說,唐介祖籍晉昌,唐代避亂於餘杭,從他的祖父起開始遷居於江陵。
3.一說,唐介也是廣西興安人,他的後代在廣西興安繁衍生息。據廣西興安當地唐氏族人所說, 唐介次子唐義問一脈,在廣西已經傳了三十多代了。
今天的桂林市臨桂區五通三里橋附近的老虎提兒嶺上,有唐介公的“靴子墓”;桂林市全州縣的鳳凰鄉,有唐介公的“衣冠墓”;桂林市興安縣的高尚鎮,也有其的“衣冠墓”。
二·馮京
1.馮京,祖籍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其曾祖時南遷至粵西宜山龍水(古粵西即今廣西,即今廣西河池市宜州區)。
2.馮京在宋仁宗時期中狀元,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歷任翰林學士、揚州知府、江寧知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宰相)。
3.馮京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降職為亳州知府、成都知府。王安石變法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也不知道馮京的反對對不對。
三·蔣冕
1.蔣冕,是明朝廣西全州人,家在全州縣城北隅,即今廣西桂林市全州縣全州鎮北門一帶。
2.蔣冕與兄蔣升同登進士,歷任司經局校書、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首輔內閣大學士。明朝首輔內閣大學士,即相當於宰相。
九·李濟深
1.李濟深,原名李濟琛,今廣西梧州市龍圩區人。 2.北伐戰爭期間,李濟深曾任黃埔軍校副校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3.李濟深雖然是國民黨元老,但是他非常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李濟深抗日,及其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反共政策。
4.李濟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主要領導人,1948年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 5.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6.古代的宰相一職相當於現代的總理這一級別,李濟深是人大副主席、副主席,因而筆者認為李濟深也是有資格位列宰相的。
十·程思遠
1.程思遠,廣西賓陽人氏,桂系的核心人物,抗日名將。歷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中央非常委員會副秘書長、立法院立法委員。
2.新中國成立後,程思遠歷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其地位也是相當於宰相的地位了。
十一·韋國清
1.韋國清,廣西河池市東蘭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勛章。
2.韋國清參加過百色起義、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任紅軍大學總支書記、八路軍5縱3支政治委員、新四軍第9旅旅長、華東野戰軍2縱司令員、蘇北兵團司令員;
3.解放後,韋國清歷任公安軍副司令員、廣西省長、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央軍委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4.值得注意的是,韋國清曾作為中國軍事顧問團的團長,協助越南人民軍進行抗法戰爭,並取得了勝利。韋國清贏得了越南人民和軍隊的愛戴和贊譽。
十二·成克傑
1.成克傑,廣西南寧市上林縣人。歷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1998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這是成克傑最輝煌的時候。
2.然而站得越高跌得越深,2000年7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宣判,以受賄罪判處成克傑死刑。2000年9月14日,成克傑被執行死刑。
3.成克傑是現代廣西出的最高級別官員,實在是非常的可惜。人大副委員長,也是完全與古代“宰相”一職的地位相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