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印章從哪裡來

中國印章從哪裡來

發布時間:2022-07-21 08:50:02

❶ 中國印章藝術始於哪個朝代

篆刻是一種特有的傳統藝術,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 篆刻,顧名思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它又稱為「璽印」、「印」或「印章」等,這些稱呼都因時而異。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我們現在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歷經了十餘個朝代。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篆刻藝術出現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以時代來劃分。篆刻發到了唐、宋、元時期,則處於衰微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楷書的應用取代了篆書,同時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藝術走上了下坡路。這種形勢到了元未出現了轉機,畫家王冕發現了花乳石可以入印,從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藝術進入了復興時期。明清以來,篆刻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發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流派紛呈。在這一時期文彭、何震對流派篆刻藝術的開創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徵明的兒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燈光石」凍石可以當做治印材料。經過他的倡導,石材被廣泛的應用。在這以後的一段時期內篆刻藝術流派紛呈現,出現了程邃、丁敬、鄧石如、黃牧甫、趙之謙、吳讓之等篆刻藝術家,一時間篆刻藝術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直至近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從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篆刻歷史。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並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❷ 中國蓋章的來源

  1. 中國印章起源於何時,至今尚無定論,一般研究者認為大致在春秋戰國之交。這種說法過於保守,從目前存世的大量戰國時期古印章來看,其製作、使用已經相當成熟。若以1998年安陽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紋銅璽為現今所能證實的經考古發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印章的話,那麼,中國印章的歷史應在商以前。

  2. 與印章自身的發展相比,印章與書畫的聯姻則相對要晚得多,而這也影響到今日書畫家用印的實踐。紙張發明之前,人們以竹、木簡為書寫材料。印章施用的載體為封泥——蓋有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時期。約在公元3世紀到4世紀,隨著造紙技術的改善和推廣,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封泥的使用習慣也就不再流行。印章的施用,也逐漸由鈐於封泥轉換為蘸朱紅印泥鈐於紙上。紙張的普遍應用,不僅改變了印章的使用方式,也為印章與書畫藝術的結合創造了條件。

  3. 就目前所知,唐代書畫家尚未見有把自己的印章用在作品上以取信的做法。據《十國春秋》記載,前蜀茂州刺史許承傑「每修書題印,微有浸漬,輒命改換,書佐苦之」,這里「題印」即蓋印、鈐印,與「題款」意義一樣。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前蜀時期已有人在書信來往中開始鈐印了。正是私印介入信函和公文,才使書畫款印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4. 融合發展——宋元

  5. 有宋一代重文輕武,在經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堪稱整個封建時代的最高峰。由於宋徽宗、宋高宗等皇帝兼書畫家的提倡,鑒藏印在文人士大夫中風靡一時,書畫款印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北宋時期使用書畫款印,目前可見最早的實物是歐陽修的《致端明侍讀書》,這件尺牘上鈐押「六一居士」印。歐陽修平時所用的「修」字印和「醉翁子孫其永保之」都是兼具收藏意義的印。《尚恩帖》中也有歐陽修的「六一居士」印。宋徽宗設立畫院,其本人也是詩書畫的踐行者,在自己的畫作和古書畫的簽名題記上都可見到其「御書」長方形印和葫蘆形印等款印。南宋吳琚的自書二帖中有白文「雲壑道人」印,《四清圖》卷上有楊無咎的朱文「草玄之裔」、「逃禪」,白文「楊無咎印」等。通過書畫家們的藝術實踐和推動,在北宋後期,印章已經成為書畫作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書畫作品上署款鈐印的格式,也已被當時文人們廣泛接受。但真正在書畫作品上大量使用款印,並且所用印章名目繁多的,當以米芾為先驅。

  6.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在政治上實行野蠻落後的等級制度,使得許多文人絕心仕途,轉而尋找新的心理寄託。而社會上「政統易於上,而道統則仍存於下」,於道如此,於藝亦然。相對寬松的文化環境有助於藝術傳統的一脈相承,詩書畫印的融合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首推趙孟頫、王冕。

  7. 趙孟頫在詩書畫印多方面頗具才華,所使用的印章從篆寫文字到章法布局皆出於自己的創作。其開創的圓朱文印章,以小篆入印,將優美清逸、線條婉轉而富於彈性的「玉箸篆」用於篆刻之中,因而印面神韻俱全,具有一種流動鮮活的文人印氣息,與其書畫作品相得益彰。趙孟頫對書畫用印的推廣應用,也起到了推動作用。與米芾一樣,關於趙孟頫能否自己刻印之事,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材料能夠證實。

  8. 中國使用石質印章的歷史久遠,早在印章的創制時期就有,從已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歷代都有。僅長沙一地,新中國成立後至70年代就發掘出土西漢時期滑石印44枚,還有少量的戰國時期的石質官私印。但是這些滑石印的用途都是陪葬所用。現藏故宮博物院的漢新莽時期的石質兩面印「洽平馬丞印」和「鞏縣徒丞印」是作為鑄印母範用的,這是石印的另一用途。但宋元之後文人參與刻治石質印章的性質就不同了。今天,我們可以從宋元有關文獻和文人篆刻家的史料中得到證實,宋代文人親自篆刻石質印章已是很普遍的事了。然而,以石入印、自篆自刻,有確切記載並可見到印痕施之於畫面流傳至今的,元代的畫家王冕是第一個。自宋元開始,石章在文人中成為普遍樂於採用的篆刻材料,使文人們不再處在篆刻的門檻之外,而是登堂入室,使文人篆刻集書篆、設計、奏刀鐫刻為一體。從此以後,印章藝術成為文人氣質、思想和審美趣味的直接體現,並真正成為詩、書、畫不可或缺的有機成分。

  9. 閑章風氣——明清

  10. 篆刻藝術在明代中葉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作為明清流派篆刻輝煌業績的開拓者,在印壇上一反淺陋怪誕的九疊文,力追秦漢,開辟了明清篆刻藝術的昌盛局面。自此之後,掀起了一股篆刻藝術的熱潮。篆刻作為文人藝事的一種,已為人們所接受,求名家篆刻也蔚然成風。同時繪畫發展到明清,抒情寫意的文人畫占據了主流地位,出現了一大批兼工書畫、篆刻、詩文的藝術家,使得書畫與印章結合得更加緊密。書畫家能隨心所欲地刻治印章,使之成為與詩文、書畫並列的文人墨客的消遣之道。

  11. 閑章的廣泛使用,也成為一時風氣。徐康《前塵夢影錄》記載了這樣一條逸事:「衡山有『惟庚寅吾以降』印,以生年值寅。文二水(嘉)印曰『肇賜余以嘉名』,文三橋郡博(彭)印曰『竊比於我老彭』,均按切名字運用成語。」文氏父子的成語入印,既告訴人們自己的生年,又顯示出自身修養的博雅與靈敏,還可以表現出他們篆刻技巧的精湛,一箭數雕,可謂妙極。 技藝高峰——吳昌碩

  12. 作為篆刻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條「印從書出」、「印從刀出」、「印外求印」的復合型創作道路。吳昌碩篆刻融浙皖兩派之大成,錯綜秦漢而又歸於秦漢,氣息雄厚,超越前哲,印史上被稱為「後浙派」。

  13. 吳昌碩的篆刻得力於他在書法上的精湛造詣。其書法五體兼擅,蒼勁鬱勃,雄厚樸拙,尤以篆書成就最高。吳昌碩的篆書以石鼓文為根柢,融進三代鍾鼎陶器、刻磚等文字的體勢,並打破陳規,融入己意,將結體改作長形而帶斜勢,以增長氣勢和增加變化,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又把石鼓篆籀和草書的筆法,融入於畫法之中,恣肆爛漫、神雄氣暢,具有濃重的金石氣息。幾十年的苦心經營,使得吳昌碩在篆刻、書法、詩文、繪畫4個方面同時達到游刃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

  14. 近現代書畫名家用印的實踐

  15. 近現代書畫名家無不注重書畫印的融合。許多書畫家本人即是治印高手。陳師曾、齊白石、來楚生、余任天等,都是集書畫印三位於一體的大師。而有的書畫家雖然不是以印人的身份著稱於世,所治之印的數量也不多,但其對於作品中印章的運用卻有著獨到的見解,如黃賓虹、潘天壽、張大千等,其中張大千對於用印的講究程度幾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且能根據各個時期的書畫風格不同配以與之相匹配的印章。如其早期畫學石濤、八大,其款字多用帶有隸書味較濃的清道人體,用印則多為己刻的蒼潤遒勁一路的風格。而上世紀30年代後畫風多構圖清雅,款字也改用兼有章草、瘞鶴銘意趣的行書,用印則選擇了方介堪、陳巨來等所治的渾穆流利、古茂圓轉的工穩一路印章。對於用印,他還有一番理論:「印章也是方形的最好,圓印還可,若腰圓天然型等,都不可用。工筆宜用周秦古璽,元朱滿白。寫意可用兩漢官私印的體制,以及皖浙兩派,其中吳讓之的最為合適,若明朝的文何都不是正宗。」觀其用印,此言的確不虛。潘天壽所用印章多出自來楚生、余任天、沙孟海等之手,屬蒼莽渾雄一路印風,與其書畫相得益彰。自刻印雖少,與專事治印的高手相比也不遜色。傅抱石亦擅治印,畫風雄奇深邃,款字瘦硬勁挺,印風簡淡空靈,整體歸結於清、逸二字。陸儼少用印多出自韓天衡、石開之手,且每人皆刻成批的印章,二人皆印壇高手,風格獨具,空間布局與線條質感同陸畫極其吻合。劉一聞刻魏啟後用印,朱培爾刻李世南用印,吳子健刻謝稚柳用印,均可稱書畫印和諧統一之楷模。

❸ 中國的印章是什麼朝代開始使用的

中國印章的起源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稱璽。最早是肖形印,而後有官璽、私璽、吉語璽。其形制方圓、大小不一。

❹ 印章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主要表現形式有哪兩種

一、中國傳統印章的起源與發展
印章的起源,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印章的起源是由於政治上的憑信作用。西周時,天子與諸侯是以氏族血統為紐帶的宗法關系,各國下設的官吏亦如此,所以不須政治上的表徵信物。東周以後,社會關系變化,宗法關系逐漸解體,舊貴族逐漸沒落,新貴族逐漸興起。新貴族並非因為與國君的血統關系而是以功績得官。因此,就以印章來作為憑信。當時,軍事上用虎符,政治上用璽印作為信物。以後,才逐步地從政治上轉移到經濟上,從官場轉移到民間。
另一種說法:印章應該是先用於經濟上,以後才轉移到政治上來。《周禮》是有關西周社會情況的文獻。《周禮》上曾經三次講到璽和節。璽,又稱古璽,是有關印章的眾多名稱中最早的一個。節,在古文篆作是竹節的象形。據說,古代約事,有時雙方以一段竹節中剖分執以為憑信。所以,節也是印章的名稱之一。從今日見到的許多封泥,可知先用於經濟上是比較合理的。
在秦以前,各種印章均稱為「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使用的印為璽,臣民使用的只稱為「印」。漢代諸侯、王太後使用的印亦稱「璽」,而將軍稱章。當時印章一般由專職工匠刻制。至元明以後,文人自篆自刻開始逐漸代替以往工匠奏刀的形式,形成這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與書畫相映成輝。印章作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變,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的閑章,可以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
二、DIY手刻橡皮章
橡皮章,指DIY手刻橡皮章,是使用小型雕刻刀具在專用橡皮磚上進行陽刻和陰刻,製作出可反復蓋印的圖案的一種休閑手作形式。刻好的橡皮章結合不同顏色的印泥,可以製造出各種效果。因材質關系,手刻橡皮章的雕刻時間比石刻和木刻短很多,不需要復雜的技巧,可以輕易上手,表現內容豐富。
而DIY手刻橡皮章的製作最早於2006年流行於日本、韓國。DIY,英文Do It Yourself的縮寫,通常被理解為「親力親為」。作為時下頗受推崇的生活方式,家裝DIY、美食DIY、美容DIY等等。各種提倡「靠自己」的理念重新整合著我們慣常的生活態度。在以往,工業化生產讓我們享受「拿來主義」的便捷,卻也讓我們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樂趣;豐富而又貧乏,這是很多人的常態。刻刀在橡皮上刻畫出圖案的陰陽,再結合不同顏色的印泥,製作出可反復蓋印的個性圖章。字元、卡通、靜物、肖像,豐富的素材經過巧手的雕琢,讓原本普通的橡皮成為奪人眼球的藝術品。因為與石刻、木刻相比,把橡皮刻成章不僅技術上更簡單,而且還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不妨礙內容上的表達,使很多人抱著好奇的心態開始刻章,然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日本眾多橡皮章玩家的橡皮章圖案創意作品,通過小巧、可愛的橡皮章圖案在布、紙、皮革、木材等不同材質上的應用,幻化出諸如花草、動物、廚房、童話世界等場景或主題類的創意作品。2007年DIY手刻橡皮章傳至台灣。隨後,傳入中國大陸,目前在內地也受到歡迎。在網路上,並有人專門建立「橡皮章幸福物語小組」的網站,大家可以在網上交流,展示自己圖章,交流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三、 DIY手刻橡皮章的發展前景研究
DIY橡皮章作為與傳統印章的區別有:第一、與傳統印章里的篆刻必須憑石材及手刻工具上的變化;第二,與傳統篆刻印章的內容上的變化;第三、印章作用和運用功能上的變化。我們生活在傳統文化構築的世界中,要正確認識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現代手刻橡皮章同樣是對傳統印章的傳承與延續,每一代人都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里程碑,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到一種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在其中。所以,人們在繼續開創印章藝術的發展道路,用刀和橡皮磚記錄個人的想法。橡皮章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印章藝術的表現力,也添加了印章藝術個性化和藝術化特徵。
一件小小的藝術品如果沒有觀眾的欣賞,就會失去了社會價值。對於手刻橡皮章來說,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共鳴點式語言的情感的交流。大多數關總對於一件小小的橡皮章的理解,並非從創作者的角度,而是從藝術愛好者角度發出的。創作者通過與觀眾的情感交流,是更多觀眾更深入了解橡皮章藝術,這樣也會讓更多煩人潛在作者加入手刻橡皮章。DIY手刻橡皮章作為新式印章藝術的延伸,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通過它來言趣、言時、言意。堅持傳承與創新的前提下,在創作內容,創作方法 ,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創新。橡皮章是一種十分有趣和好玩的藝術,不僅是具有高度欣賞價值的藝術,而且能體會出許許多多的趣味。
科技在迅速發展的今天,印章接入其他平面設計領域也不過是一種方法、一種方式,我們要更深入探尋他們之間的共通與聯系支出,不僅為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內在韻味,更應為今後涉及出更好的設計作品注入新的元素。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❺ 中國印章文化有上千年歷史,印章起源於何時

史料記載:漢《春秋遠計樞》雲:「黃帝時,黃龍負圖,中有璽者,文曰天玉符璽。」這傳說說明,四千多年前的華夏族已使用印章鈐蓋龍圖。1998年在安陽殷墟出土的饕餮紋銅璽,這是目前經考古發掘中最為古老的印章,那麼,中國印章的歷史應在商代以前。

❻ 印章是誰發明的啊

印章的發明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周朝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

隋代繼秦代之後,開啟了中國古代印章制度與風格的又一新的歷史階段。由於簡牘早已全面退出日常生活,紙張在政府公文等方面的普遍使用,公印不再局限於簡牘上所能取得的狹小平面,邊長從2.3厘米左右(秦漢一寸)猛然增大到5.4厘米左右(約合隋二寸)。

由於印體加大,公印不像秦漢時代那樣刊刻職官名而發給官吏本人佩帶,而是轉為發給以官吏為代表的官署,完成了由職官印向官署印的轉變。公印不再佩帶而變為匣裝,置諸衙署。



印章材質

印材(即印坯)是篆刻藝術最基本的憑借材料。宋元以前制印大多用質地較為堅硬的金、銀、銅、玉或水晶、犀角、象牙、竹、木等為材料。及至元代,王冕始試以花乳石作印。由於花乳石質地細膩溫潤,且容易受刀,一時間成為擅長書畫的文人治印的普遍用料。

到了明代,石質印材越來越被印人廣泛採用。石章質地鬆脆柔糯,易於人刀,加上刀法不同會產生出比其他印材更為豐富的藝術效果,所以深受歷代篆刻家的青睞。此後印壇即以石章作為刻印的主要材料,並一直延續至今。

閱讀全文

與中國印章從哪裡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黑色閉殼龜是什麼品種 瀏覽:12
越南投資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924
印尼居民是什麼民族 瀏覽:64
金絲絨和義大利絨哪個好 瀏覽:416
伊朗官方貨幣怎麼改 瀏覽:158
這邊是哪裡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47
為什麼越南產的汽車沒有瀝青 瀏覽:858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1
伊朗為什麼斷網 瀏覽:722
伊朗伊斯蘭教是什麼教 瀏覽:41
伊朗是現在什麼民族 瀏覽: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瀏覽:737
越南菲律賓如何侵佔南沙 瀏覽:138
印尼血龍木手串什麼顏色是真的 瀏覽:512
義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麼關系 瀏覽:470
義大利面條醬怎麼配 瀏覽:87
中國良工閥門廠在哪裡 瀏覽:201
美國與英國區別是什麼 瀏覽:242
越南戰爭美軍有哪些部隊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