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大秧歌在哪裡

中國大秧歌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21 16:16:19

1. 電視劇大秧歌在什麼地方拍攝的

中文名
大秧歌
外文名
Yangko Dance
其它譯名
The big yangko dance
出品時間
2014年8月
出品公司
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等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北京、山東海陽
發行公司
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
首播時間
2015年10月14日 上海新聞綜合頻道
導 演
郭靖宇、柏杉

2. 秧歌拜年是我國哪個地區的春節習俗

秧歌是漢族傳統的民間歌舞的一種娛樂方式,我國凡是有漢族的地方的都可見他的影子,在我們東北的遼西地區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東北人都喜歡的大眾娛樂項目大秧歌,秧歌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精神食糧,秧歌在農村叫踩高蹺,說起高蹺它起源於上古的人類勞動以及古代祭祀時人們祈求豐收,祈求上蒼保佑農田豐收,五穀豐登的一種祭拜方式,後來演變民間的娛樂項目,秧歌里融入了大量的歷史題材的人物、故事、戲曲舞蹈、民間傳說等等。
有的地方不踩高蹺,而是化妝、穿上大紅大紫大綠的長衫,在地上扭,叫做地棚子,這種娛樂很受大家歡迎,它沒有危險,適合所有人來參與。
高蹺是用兩根上好的木頭製作,大約3-4米,上方寬3寸,下方是2-1寸粗細,在三分之二處鑿個眼,插進寬3寸長2之3存的木頭寬塊,然後刷上紅漆,晾乾後就可以使用了。我見過最長的高蹺是3.3尺。一般綁高蹺的時候非常費勁,得找個高處,比如:牆上、車廂、窗檯等等。
秧歌表演的方式方法各地方有所不同,少則20幾人,多則幾百人,有集體舞、雙人舞、2人舞,比如西遊記就四人舞蹈,五鼠鬧東京就是五人,常見的秧歌有舞扇子、水滸傳108將等。秧歌拜年在東北遼西朝陽各縣區都是一絕,無論是刮風下雨下雪秧歌照出無誤,很是熱熱鬧鬧的拜年氣氛。看秧歌剛到家門口,這鞭炮聲、魔術彈聲聲聲震耳,叫你趕緊用手握住耳朵生怕震壞耳膜。今年我們攝協的主席帶我感受一下遼西的大秧歌,來到了朝陽市賈家店農場的一個村。感受遼西的秧歌表演——拜年。

3. 中國的大秧歌發原於什麼年代,什麼地方,

准確起源 年代不可考。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清代吳錫麟《新年雜詠抄》載:「秧歌,
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秧歌」的起源,漢族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的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於抗洪斗爭。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後,取得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第三種說法根據《延安府志》記有「春鬧社,俗名秧歌」,閣可見秧歌可能源於社日祭祀土地爺的活動。

4. 秧歌有哪些種類

秧歌按照分類方式不同有多種種類。
秧歌一般分為兩種:地秧歌和高蹺。
根據地區分為三種:東北大秧歌、山東秧歌和陝北秧歌。
第一種是東北秧歌
流行在東北三省(中國東北部),來源於中原一帶結合了當地滿族的文化,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東北大秧歌。
東北大秧歌有三種表演形式,二人轉、地秧歌、高蹺秧歌,並有花場、小場、唱喜歌、對歌等表演程序。使用的伴奏樂器有嗩吶、小鈸、大鈸、鼓、笛子、二胡、竹板。
東北大秧歌的音樂非常熱鬧,具有潑辣、風趣而又花梢的特點。很具民間特色的一種。
第二種是山東秧歌
山東(中國東部)秧歌有三種最具代表性的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
鼓子秧歌流行於魯北地區的臨沂、商河、惠民一帶。鼓子秧歌的演唱,是一種說唱性歌曲。曲目灰諧、幽默,具有山東人耿直而又豪爽的性格。
膠州秧歌主要流行於魯南地區膠州一帶。歡樂、風趣,膠州秧歌中的嗩吶曲和鑼鼓曲都十分豐富。
第三種是陝北(中國西部)秧歌
陝北秧歌,流行於米脂、吳堡、佳縣、綏德、清澗等地。陝北地區有挨家挨戶拜年的風俗習慣。熱鬧非凡。陝北歌曲調中所唱的曲調,深受當地人民喜愛。

5. 關於秧歌的介紹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在民間,對秧歌的稱謂分為兩種:踩蹺表演的稱為「高蹺秧歌」,不踩蹺表演的稱為「地秧歌」。

近代所稱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歷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介紹的民間舞隊中就有「村田樂」的記載,清代吳錫麟的《新年雜詠抄》中明文記載了現存秧歌與宋代「村田樂」的源流關系。

拓展資料: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清代吳錫麟《新年雜詠抄》載:「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秧歌」的起源,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的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於抗洪斗爭。

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後,取得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民間第三種說法根據《延安府志》記有「春鬧社,俗名秧歌」,閣可見秧歌可能源於社日祭祀土地爺的活動。

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 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它的前身是農民在插秧時的一種歌詠活動,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每年春耕時,農家的婦女兒童數以十計,一起到田裡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聲一響,「群歌競作,彌日不絕」,稱之為「秧歌」。它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現,後來發展成舞蹈和戲劇表演的形式,並流行於我國北方以及南方各地。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地區。但因流傳地區不同,又有陝北秧歌、晉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這種秧歌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

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見《辭海》)。

6. 我國四大秧歌分別是哪些

陝北、膠東、東北、冀東.

1、陝北

陝北秧歌是流傳於陝西黃土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地方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

它主要分布在陝西榆林、延安、綏德、米脂等地,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綏德、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綏德縣文化館獲得陝北秧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起源: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秧歌」的起源,漢族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

民間的另一種傳說是「秧歌」起源於抗洪斗爭。古代黃河岸邊的百姓,為了生存,奮力抗洪,最後,取得勝利,大家高興地拿起抗洪的工具當道具,唱起來,跳起來,抒發高興的心情,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多,有了舞蹈動作和舞蹈組合,逐漸就形成了秧歌。

7. 中國戲曲有哪幾種各在什麼地方

北京——京劇、北京曲劇
天津——時調
河北——評劇、河北梆子、絲弦、老調哈哈腔、亂彈、平調落子、唐劇
山西——晉劇、北路梆子、蒲劇、上黨梆子
內蒙古——二人台、漫瀚劇
遼寧——喇叭戲、遼南戲(遼劇)
吉林——吉劇、新城戲、黃龍戲
黑龍江——龍江劇
陝西——秦腔、碗碗腔、眉戶
甘肅——隴劇
寧夏——花兒劇
青海——平弦戲
新疆——曲子戲
山東——呂劇、山東梆子、萊蕪梆子、柳子戲、茂腔、五音戲、柳琴戲
河南——豫劇、越調、河南曲劇、大平調、道情
江蘇——崑曲、淮劇、揚劇、錫劇、蘇劇
安徽——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墜子戲、鳳陽花鼓戲
上海——滬劇、滑稽戲
浙江——越劇、婺劇、紹劇、甌劇、甬劇
江西——贛劇、弋陽腔、南昌採茶戲、贛南採茶戲、萍鄉採茶戲、吉安採茶戲
福建——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閩劇、薌劇
廣東——粵劇、潮劇、正字戲、廣東漢劇、西秦戲、梅山山歌劇
台灣——歌仔戲
海南——瓊劇、海南人偶劇
廣西——桂劇、彩調、壯劇
湖南——湘劇、祁劇、巴陵戲、湖南花鼓戲
湖北——漢劇、楚劇、荊州花鼓戲
四川、重慶——川劇
雲南——滇劇、雲南花燈戲、傣劇、白劇、彝劇
貴州——黔劇、貴州花燈戲
西藏——藏劇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大秧歌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1
伊朗為什麼斷網 瀏覽:722
伊朗伊斯蘭教是什麼教 瀏覽:41
伊朗是現在什麼民族 瀏覽: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瀏覽:737
越南菲律賓如何侵佔南沙 瀏覽:138
印尼血龍木手串什麼顏色是真的 瀏覽:510
義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麼關系 瀏覽:470
義大利面條醬怎麼配 瀏覽:87
中國良工閥門廠在哪裡 瀏覽:201
美國與英國區別是什麼 瀏覽:241
越南戰爭美軍有哪些部隊 瀏覽:21
榴槤泰國的和越南的哪個好吃 瀏覽: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發店多少錢 瀏覽:433
怎麼在印尼開通移動國際漫遊 瀏覽:785
印度人怎麼換衣服 瀏覽:595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
在越南吃什麼面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