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西部有多少個壩

中國西部有多少個壩

發布時間:2022-07-22 03:29:02

Ⅰ 中國有哪些水壩

已經幫樓主查閱到,不過是圖片,寫上網址鏈接,希望有幫助。http://cq.cqnews.net/ztlm/2007kqx/200704/t20070405_1664337.htm

Ⅱ 中國西部的資料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 12 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總面積約 686 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哈薩 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緬甸、寮國、越 南等 14 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 1.8 萬余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 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 1595 公里,約佔全國海岸線的 1/10。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 12 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總面積約 686 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哈薩 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緬甸、寮國、越 南等 14 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 1.8 萬余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 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 1595 公里,約佔全國海岸線的 1/10。
人口
中國民族西部地區的人口總數約為 3.8 億,佔全國總人口的 29%左右。該地區雖然地域相當 遼闊,但是人口密度卻相對來說稀疏。這是由於西部地區的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比較差,其中土地資源中平原,盆地面積不到 10%,約有 48%的土地資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高寒地區,且年平均氣溫偏低,大部分省區市在 10 攝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區年 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區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有 50 多人,遠遠低於 全國每平方公里人數的平均水平,而這一規律與胡煥庸當年提出的黑河——騰沖人口分界理論相符。
民族
除漢族以外,西部地區有 44 個少數民族,是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在西部 地區的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羌族、布朗族、 撒拉族、仡佬族 、錫伯族族、裕固族、保安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崩龍族、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門巴族

西部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礦產、土地、水、等資源十分豐富,旅遊業十分旺盛,而且開發潛力很大,這是西部形成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有利條件。 首先西部具有顯著的礦產資源優勢,雖然部分礦產資源的開發成本較高,但是礦業開發已經成為西部重要支柱產業。西部的能源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天然氣和煤炭儲量,佔全 國的比重分別高達 87.6%和 39.4%。 根據有關專家對 48 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計算,西 部各省份的人均礦產資源基本都居於全國前列。在全國已探明儲量的 156 種礦產中,西部地 區有 138 種。在 45 種主要礦產資源中,西部有 24 種佔全國保有儲量的 50%以上,另有 11 種占 33~50%。西部地區全部礦產保有儲量的潛在總價值達 61.9 萬億元,佔全國總額的 66.1%。目前已形成塔里木、黃河中游、柴達木、東天山北祁連、西南三江、秦嶺中西段、攀西黔中、四川盆地、紅水河右江、西藏「一江兩河」十大礦產資源集中區。2000 年,西部地區的礦業產值分別占其工業總產值和國內生產總值的 17.3%和 5.97%,分別比全國平均水 平高 7.09 和 1.67 個百分點。攀枝花、六盤水、金昌、克拉瑪依等城市已經成為地區經濟發展中心,促進了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此外,西部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優越,以往地質勘 查程度較低,具有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
土地資源
西部地區土地資源豐富。西部不僅擁有廣袤的土地資源,而且擁有較高的人均耕地面積和絕大部分草原面積。西部土地面積佔全國的 71.4%,人均佔有耕地 2 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 1.3 倍。耕地後備資源總量大,未利用土地佔全國的 80%,其中有 5.9 億畝適 宜開發為農用地,適宜開發為耕地的面積 1 億畝,佔全國耕地後備資源的 57%。西部草地 面積佔全國的 62%,西南部生物資源非常豐富,特色農牧業和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十分 廣闊。但是,西部土地資源的質量與東部和中部地區有較大差異。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山地面 積比例高,沒有大規模種植糧食的優勢。西南和西北在自然條件上也存在差異,西南地區有 充足的雨水、多氣候帶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西北地區乾旱少雨、光照充足;青藏高原具有 獨特的高原自然氣候條件。因此,西部地區適合發展適應本地土地資源和自然條件的特色農業。西部的部分地區也有生產糧食的優勢,如四川和陝西漢中地區等。
水能資源
由於我國地貌類型由西向東呈三級階梯狀,而且西部地下水天然可采資源豐富,水資源佔全國的 80%以上,其中西南地區佔全國的 70%。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而西北地區缺水。中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西南地區豐富的水資源是西南地區的寶貴財富,為工農業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條件。西北地區缺水的現狀越來越成為制約西北經濟發展的瓶頸,西 北部分地區缺水十分嚴重,甚至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存。
旅遊資源
西部的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具有資源類型全面、特色與壟斷性強、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特點。從自然資源看,西部地區佔全國國土面積 72%,地勢從世界 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地貌包括幾乎所有的類型,動植物資源豐富多 彩類型完整。世界聞名的景觀包括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高原聖湖、羌塘野生動物園、浩如煙海的大漠戈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廣闊牧場、雄偉壯闊的祁連冰川、波濤 洶涌的九曲黃河、山水洞林石一體的喀斯特地貌、秀麗壯觀的長江三峽等等。從人文資源看, 西部是多民族居住區,也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包括世界奇跡秦始皇 兵馬俑、敦煌莫高窟石窟文化藝術寶藏、萬里長城遺址、華夏遠古文明軒轅黃帝陵、古絲綢之路、古文明城市遺跡、元謀人遺址、藏文化代表布達拉宮和大昭寺,以及數不勝數的宗教文化場所等等。
總之,西部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復雜多樣,氣候差別明顯,動植物種類千變萬化,民 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絢麗多姿、富有魅力,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歷史悠久璀璨,傳 統文化積淀深厚,形成了極具開發價值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目前既存在著旅遊業落後、旅遊資源大量閑置的問題,也面臨著經營粗放、保護不力甚至人為破壞的威脅。
怎麼樣,滿意嗎?都向我求助兩次了!不幫個忙不行了!

Ⅲ 有關中國西部的資料

我國草原
[編輯本段]

若爾蓋大草原

若爾蓋大草原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結合部的中國川西北大草原,是由若爾蓋、阿壩、紅原、壤塘四縣組成,為中國五大草原之一,面積35600多平方公里,系以牧為主的藏族聚居地。

這里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人煙稀少。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曾多次通過這里,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和革命遺址,使草地聲名遠播海內外。

夏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里天高氣爽,能見度很高。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一望無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點綴著無數小湖泊,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可數。草地游覽內容豐富,可賞草地風光,聽牧歌悠揚,可垂釣黃河魚野炊,可騎馬馳騁草原,可觀梅花鹿牧場,可去黃河九曲第一彎攬勝,可住悵篷賓館,可去森林采擷野菇,也可去寺廟參觀朝拜。

草原海拔3500米至4000米左右,屬典型的丘狀高原。冬季嚴寒,夏季涼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7攝氏度、七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約10攝氏度一12.7攝氏度。

若爾蓋大草原水草豐茂,原始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形成了山水秀麗、景色迷人的草原風光。著名的草原有熱爾壩大草原、松潘草原和紅原草原幾處。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風,北聆百靈廟的鈴聲,因清王朝賜名的「普會寺」喇嘛如屹立河畔,又名召河。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曠神怡。羊、馬、牛、駝,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馳,或漫遊,象彩霞在天際飄動,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瑪瑙,落在銀鏈般的希拉穆仁河兩岸。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將會捧出鮮潔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風味將透入您的心田。

空中草原

空中草原位於河北省淶源盆地和蔚縣盆地之間,淶源縣城西北26公里。分南北兩塊,中間由一道山樑相連,總面積29平方公里,分別隸屬於蔚縣、淶源縣、靈丘縣。

草原在一個巨大的平頂山的山頂,海拔2158米,山體四周是陡峻的山坡,山頂面積卻達3.6萬畝,坦盪如砥,綠草如茵,野花遍地的大草原,習習涼風吹碧海花浪,朵朵白雲撫地遊走,可「手摸白雲天,腳踏花草地」 。

中國最美七大草原

呼倫貝爾東部草原

呼倫貝爾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地處東經115°31′—126°04′,北緯47°05′—53°20′,轄世界著名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富有森林自然寶庫之稱的大興安嶺於一體,北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同蒙古國交界。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國境線長達1723公里。如果把祖國的版圖比作啼晨報曉的雄雞,那麼呼倫貝爾就是雄雞冠上的一顆明珠。

呼倫貝爾總人口269.6998萬人,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區。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等35個民族在這里和睦聚居,這里的許多少數民族仍繼承和保留著各自的文化遺風和生活習俗。浩瀚森林覆蓋著的大興安嶺由北向南,縱貫於中部,成為呼倫貝爾東西部的天然分界線。東側是黑土平原—松嫩平原,西側是著名草原之一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廣袤無垠,未受污染,被稱之為「綠色凈土」,也被人譽之為「北國碧玉」。以牧草為主的植物多達1300餘種,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觀。大興安嶺林海無邊無際,風姿雋秀。地面擁有3000多條河流,500多個湖泊,棲息著400多種獸類和禽類。地下則蘊藏著40餘種礦產。新世紀的呼倫貝爾,無論無垠綠土,還是碧水藍天;無論胡馬長嘶,還是雪漫河山。它都渾然天成,到這里旅遊度假,您會發出「天上人間」的感嘆,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伊犁草原

無論是聲名在外的那拉提,還是後起之秀的唐不拉,抑或是傳統的牧場鞏乃斯,伊犁草原均展現出超然絕美的氣質與外表。伊犁河谷是如此的卓爾不群,逶迤千里,生機無限。

那拉提草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源縣東部,即新源縣那拉提鎮鏡內。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那拉提草原地處楚魯特山北坡,發育於第3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場,東南接那拉提高嶺,勢如屏障。西北沿鞏乃斯河上游谷地斷落,地勢大面積傾斜,山泉密布,溪流縱橫。

緣山腳沖溝深切,河道交錯,森林茂密。那拉提年降水量可達800毫米,有利於牧草的生長,載畜量很高。在歷史上,那拉提草原就有「鹿苑」之稱。這里也是鞏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場。

那拉提草原系亞高山草甸植物。中生雜草與禾草構成植株高達50-60厘米,覆蓋度可達75-90%。仲春時節,草高花旺,碧茵似錦,極為美麗。這里還生長著茂盛的細莖鳶尾群系山地草甸。

錫林郭勒草原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境內,面積107.86萬公頃,1985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態系統。

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境內最有代表性的叢生禾草棗根莖禾草(針茅、羊草)溫性真草原,也是歐亞大陸草原區亞洲東部草原亞區保存比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護區內生態環境類型獨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徵,並能全面反映內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生態過程。目前,區內已發現有種子植物74科、299屬、658種,苔蘚植物73種,大型真菌46種,其中葯用植物426種,優良牧草116種。保護區內分布的野生動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區系特點,哺乳動物有黃羊、狼、狐等33種,鳥類有7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鸛、大鴇、玉帶海雕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大天鵝、草原雕、黃羊等21種。本區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在草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方面佔有重要的空間位置和明顯的國際影響。

鄂爾多斯大草原

鄂爾多斯草原最吸引人的當屬獨特的自然風光,同時並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凈明亮、草地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群,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遙遠而親切。鄂爾多斯草原,正是鑲嵌在這片廣闊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2003年,內蒙古宏勝達建築公司著手調研、策劃、論證,准備興建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經杭錦旗及錫尼鎮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3月開始正式興建,同年8月初正式交付運營,短短兩年,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不僅已經成為響譽中外的特色旅遊景區,並且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無限福音。到目前為止,該景區用於牧民補貼、征地、修路、大本營建設及配套設施、廣告宣傳、旅遊促銷、員工培訓等共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企業自籌。鄂爾多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傳說和一句「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的廣告語譽滿全球。鄂爾多斯草原以其寬闊的胸懷、一望無際的自然屬性和藍天。綠草、白雲、羊群的優美意境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鄂爾多斯草原的真實寫照。
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地處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距杭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錫尼鎮9公里。東距世珍日旅遊區70公里,北距夜鳴沙旅遊區80公里,自然形成黃金旅遊一條線。這里被銀川市、烏海市、臨河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榆林市和鄂爾多斯市所擁抱。控制面積30平方公里,核心區由一個蒙古大營和100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群:設計獨特,別具一格。按功能區劃分為歌舞表演、餐飲娛樂區,住宿休息區、騎馬射箭動動區、洽談會務區、廟宇、敖包祭祀區、體驗蒙古民族風俗休閑區等;景區日接待能力上千人,過夜留宿接待力300餘人。天時的特色加上人性的管理和優質服務,使鄂爾多斯的發展象翱翔的雄鷹、騰飛的駿馬!美麗的鄂爾多斯草原永遠張開熱情豪放的臂膀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川西高寒草原

這里所說的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條民族遷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來漢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也是世人尋找的香格里拉核心區。筆者在2002年出版的《香格里拉之旅》中曾為康定取了一個名字叫香格里拉之門,進了康定,香格里拉就不再遙遠。

自漢朝起,茶葉和馬匹就是漢藏地區重要的交易商品,其路線是:成都→臨邛(今邛崍) →雅安→嚴道(今滎經) →翻過大相嶺至旄牛縣(今漢源縣)渡過大渡河到達磨西和木雅草原(今塔公、新都橋一帶),然後從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爾,這就是世所聞名的茶馬互市,其所經道路被史家和學者命名為茶馬古道,為這一道路命名的是雲南學者李旭先生,他曾花了5年的時間重走了茶馬古道。

沿古道行進是一件頗有歷史意義的旅程,除少部份路藏於山中被棄用,大部份路段便是今天公路所在。

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兩邊雖相隔數十千米卻有著大相徑庭的氣候,很多時候東面陰雨綿綿而二郎山以西卻是麗日晴天。如果要深入體驗康藏文化與風情,那最好是去到關外,所謂關外是康巴人對於自然地理的一個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過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關外。關外是更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遼闊,雪山高聳,牧歌悠揚,藍天下是盛開的喜悅的心靈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體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漢族外,其餘大部份居民是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過程中歷經數百年的歲月,至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藏族人們也就是在那時成為一個有共同文字與信仰的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創造了燦爛的藏族文化,但由於山高路險加上當時各部族與種姓間有一些土著語言,因而在藏語發音上有很大區別,故而依據方言的不同,藏族分為拉薩方言區、安多方言區和康方言區,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份便屬於康方言區。康方言區的人自稱康巴,巴中康方言里的意思與漢語的人大致相同。民間流傳著一句著名的話:「康巴人能走路就會跳舞,能說話就會唱歌。」走進川西高原將會是一次歌舞之旅。

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里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由青藏高原山脈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們一般將這一地帶稱作橫斷山區。關於橫斷山區我會在地理一節中會作專門講述。地理與氣候原因促成了這一方土地獨特的景觀和復雜的高原氣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真實寫照。

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東鄰昌都地區,南接拉薩、林芝、日喀則三地市,西與阿里地區相連。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著這塊寶地。這片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說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並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於中西部。

那曲地區屬亞寒帶氣候區,高寒缺氧,氣候乾燥,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為-0.9℃至-3.3℃,年相對濕度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852.6-2881.7小時,全年無絕對無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是乾旱的刮風期,這期間氣候乾燥,溫度低下,缺氧風沙大,延續時間又長,5至9月相對溫暖,是草原的黃金季節,這期間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雨量佔全年的80%,綠色植物生長期全年約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這時的草原一片青綠,萬物茂盛,人歡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鎮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路,又是西藏對外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藏歷6月)舉辦的賽馬節是藏北草原的盛會,屆時,旅遊觀光的遊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販等雲集此處。旅遊者可以領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風光、節日氣氛和民族風情,還可以參觀游覽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區境內,遼闊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無人區,都會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無際的無人區,棲息著野氂牛、藏羚、野驢等許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納木錯位於拉薩市的當雄與那曲地區的班戈縣之間,每年都有許多前來轉湖的遊客和信徒。

那曲鎮是被西藏列為開放的旅遊區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在此舉行,觀光群眾、各業商販、嘉賓遊客紛紛雲集而來。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藍天、白雲、彩虹、牛羊和綠色織就的錦緞畫,旅遊者都會在這里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祁連山草原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地處甘肅、青海兩省交界處,東起烏鞘嶺的松山,西到當金山口,北臨河西走廊,南靠柴達木盆地。祁連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嶺和谷地組成,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愛受高原寒冷氣候的影響,祁連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終年積雪,形成的冰川達2859條,總面積1972.5平方公里。冰雪融化成為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條內陸河流的源頭。年徑流量72.6億立方米,是河西人民賴以自下而上的命脈,是這里經濟文化繁榮的基本保證

Ⅳ 昆明壩子面積多大

昆明壩子面積有763平方千米,是雲南第二大壩子,壩內地形平坦,猶如縮小版的平原。

昆明壩子面積在雲南十大壩子之中排名第第二,其中第一是陸良壩。

陸良壩,面積772平方公里,在曲靖陸良縣。此處是滇東糧倉。陸良壩作為最大壩子,卻沒有誕生大城市,沒有成為雲南的政治經濟中心,可能和較為不利的位置有關。陸良縣人口約70萬,算是高原人口大縣,應該與平地面積較大有關。

昆明,別稱春城,是雲南省轄地級市、省會、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7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和3個自治縣,總面積21012.54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昆明市常住人口為846.0088萬人。

昆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中部,具有「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的獨特區位。

處在南北國際大通道和以深圳為起點的第三座東西向亞歐大陸橋的交匯點,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

位於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

Ⅳ 中國總共有多少個大壩

1994年12月14日,當今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動工,它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按1993年5月末價格計算),其中樞紐工程500.9億元;113萬移民的安置費300.7億元;輸變電工程153億元。工程施工總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進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發電機的兩個電站年均發電量849億度。航運能力將從現有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同時運輸成本也將降低35%。

Ⅵ 關於中國西部的資料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 12 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總面積約 686
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哈薩 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緬甸、寮國、越 南等 14 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 1.8 萬余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 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 1595 公里,約佔全國海岸線的
1/10。

Ⅶ 中國西部有多少個縣

中國西部有725個縣。

解析:西部十二省共包括以下區域,分別是:

重慶:12個

四川:109個

貴州:88個

雲南:129個

西藏:66個

陝西:69個

甘肅:64個(含5縣級市、7個自治縣)

青海:32個

寧夏:11個

新疆:68個

內蒙古:17個

廣西:60個

簡介

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

其土地面積538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56%。

西部地區疆域遼闊,人口稀少,是我國經濟欠發達、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全國尚未實現溫飽的貧困人口大部分分布於該地區,它也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特別豐富。其水能蘊藏總量佔全國的82.5%,已開發水能資源佔全國的77%,但開發利用尚不足1%。

其礦產資源的儲量十分可觀。依據已探明儲量,西部地區的煤炭佔全國的36%,石油佔12%,天然氣佔3%。全國已探明的140多種礦產資源中,西部地區就有120多種,一些稀有金屬的儲量名列全國乃至世界的前茅。該地區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秦兵馬俑、莫高窟、九寨溝等均位於西部地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西部

Ⅷ 中國有多少大壩

根據國際大壩委員會(ICOLD)對大型水壩的定義:從最低地基到山頂的高度為15米或更高的水壩,或5米至15米之間的水壩,蓄水量超過300萬立方米。
本數據來自國際大壩委員會的統計,根據2020年4月的登記注冊,全球現有大壩數量為58 713座水壩,其中中國佔全球總量的23841/58713=40.6%。

Ⅸ 中國有哪三大壩

有三峽大壩、龍羊峽水電站、丹江口大壩。

一、三峽大壩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

二、龍羊峽水電站

人稱黃河「龍頭」電站。黃河上游青海省共和縣和貴南縣交界的龍羊峽谷,上距黃河發源地1684公里,下至黃河入海口3376公里,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

三、丹江口大壩

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的丹江口水庫,水域橫跨鄂、豫兩省,水質常年穩定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准以上,水質優良,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也是農夫山泉飲用水水源,被譽為"亞洲天池",是僅次於三峽水庫的亞洲第二大人工淡水湖。

(9)中國西部有多少個壩擴展閱讀:

一、水利工程特點

①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單項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區內各項水利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工程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單項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綜合性的,各服務目標之間既緊密聯系,又相互矛盾。

③工作條件復雜。水利工程中各種水工建築物都是在難以確切把握的氣象、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下進行施工和運行的,它們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滲透力、沖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條件較其他建築物更為復雜。

④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隨機性,根據每年水文狀況不同而效益不同,農田水利工程還與氣象條件的變化有密切聯系。影響面廣。

⑤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技術復雜,工期較長,投資多,興建時必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和有關標准進行。

二、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在即?回應: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一條關於「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近日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三峽集團方面對此回應稱,三峽樞紐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三峽樞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茅坪溪防護大壩和右岸地下電站等建築物。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大壩軸線全長2309.5米,基岩為前震旦紀閃雲斜長花崗岩。

相關媒體核實發現,「三峽大壩變形」的衛星地圖拍攝於2018年2月23日,由谷歌公司通過其商業合作夥伴的一顆民用衛星拍攝,而谷歌地圖在2018年9月拍攝的另一張圖片則顯示三峽一切正常。

閱讀全文

與中國西部有多少個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什麼宗教多 瀏覽:615
伊朗邊境線是什麼 瀏覽:794
中國在海外打工工資怎麼樣 瀏覽:829
印度寺廟老鼠多少錢 瀏覽:532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互相纏繞在一起 瀏覽:346
伊朗南部有什麼港口 瀏覽:592
英國留學生如何做筆記 瀏覽:289
印度最大的塔塔在哪個國家 瀏覽:398
印度窮人下雨怎麼辦 瀏覽:321
尖頭義大利面怎麼做簡單 瀏覽:679
中國大學生如何改寫向心力定律 瀏覽:243
印尼黑色閉殼龜是什麼品種 瀏覽:12
越南投資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924
印尼居民是什麼民族 瀏覽:64
金絲絨和義大利絨哪個好 瀏覽:416
伊朗官方貨幣怎麼改 瀏覽:158
這邊是哪裡用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748
為什麼越南產的汽車沒有瀝青 瀏覽:859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