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最早地圖是哪個國家

中國最早地圖是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2-07-22 18:33:52

❶ 中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是什麼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所繪制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繪制《坤輿萬國全圖》時,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並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這樣,中國就自然而然位於該圖的中心。此舉開創了中國繪制世界地圖的模式。 這幅地圖所繪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顏色區分。山脈以寫景法描繪,河流以雙曲線繪寫,海洋則以深綠色繪出水波,整幅地圖和諧而又富有層次感。在地圖圈外還繪有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蝕圖、月蝕圖、赤道北地半球圖、赤道南地半球圖、中氣圖等小圖,包羅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開拓了當時國人的眼界。地圖中的插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在各大洋中,繪有16世紀不同類型的帆船9艘,在各個海域中,還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還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駝鳥、恐龍等8頭。這幅地圖還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❷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什麼地圖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宋代的《禹跡圖》。
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地圖部所藏最早的中國地圖是1136年刻繪的《禹跡圖》的十九世紀拓本。這幅石刻地圖原置於陝西省省會西安以西120里的鳳翔府岐山縣的縣學中,描繪了傳說中建於公元前2205年的夏朝大禹王統治地域內貢物運輸的情況。這幅地圖的作者不詳,鐫刻於宋代,按照裴秀的計里畫方法繪制,但又參照唐代地理學家賈耽繪制於802年的《海內華夷圖》結構做了糾正。裴秀精確的表述及熟練地運用計里畫方繪圖方法,使他的貢獻堪與公元2世紀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克勞迪亞斯·托勒密相媲美。托勒密在天文學和地理學上的貢獻奠定了近代西方地理學和繪圖學的基礎。
禹跡圖長寬各一米多,圖中採用計里畫方的繪制方法,每方折地百里,橫方七十一,豎方七十三,總共五千一百一十方。其中水系、海岸尤接近現今地圖的形狀。所繪內容十分豐富,行政區名有三百八十個,標注名稱的河流近八十條,標名的山脈有七十多座,標名的湖泊有五個。據圖中所繪來看,尚保存有部分唐代地名,可推知系根據賈耽《海內華夷圖》中《禹貢》九州部分縮制,因而稱為《禹跡圖》。此圖為研究中國地圖學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其歷史價值和科學意義很受後人重視,英國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權威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中,即稱此圖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地圖,是宋代制圖學家的一項最大成就」。

❸ 中國第一張全國性地圖是哪個朝代繪制的

雖然題主是在問「第一張全國性地圖」,但是有些東西仍然需要交代一下。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製作地圖的傳統,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各類地圖。但是古代的文獻,有時候很容易就亡佚,尤其是地圖這種彼此替代性很強的東西。而且隨著新的制圖理論、制圖技術的出現,舊地圖的流傳空間會進一步受到壓縮。因此當題主問「第一張全國地圖」的時候,僅敢說「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全國性地圖,現有的認識還是有相當大的可能性會被考古成果推翻的。

舉個例子,以前人們都以為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宋代人繪制的《禹跡圖》。但是隨著考古研究有了新發現……

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地圖是放馬灘秦墓出土的地圖:

1951年光華輿地學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地圖

❹ 中國最早的地圖是誰繪制的

根據中國古籍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地圖。尚書上記下了一個使用地圖的故事:周朝初年,成王命令周公旦占卜修建洛陽城。周公旦實地考察建城的選址以後,就將占卜選定的結果繪成地圖,獻給成王。當然,受條件的限制,這時的地圖內容也僅限於一個較小的范圍。詩經裡面也有些與地圖有關的字句,按照後人的解說,也就是按照地圖上所指示的山川,依次進行祭祀的意思。

後來不少典籍也記載了有關地圖的事情,《史記》記載,劉邦攻到咸陽後,手下的將領們爭先恐後地到有錢人家取金銀財物,只有蕭何先到秦國丞相和御史的家裡尋找法令、地圖、書籍,收藏起來。於是劉邦對天下的要塞、人口多少、地方的貧富、百姓的疾苦等,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統治,確實繪制了不少地圖。再結合《史記》的記載,不得不承認,正是秦始皇主持繪制的地圖,讓漢高祖大受其利,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不過秦代的地圖傳到晉代就大多數失散了。

晉朝的裴秀是繪制地圖的高手,他能夠根據統一標准,訂下制圖原則,繪出准確可靠的地圖。裴秀還總結了繪圖經驗,訂了《制圖六法》,採用有系統的科學方法繪制地圖。裴秀的「六法」是指: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將繪制地圖所要涉及的各個方面,都包括到裡面去了。後來的學者考證後認為:裴秀的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最早的地圖學典範。裴秀本人,也可以稱得上地圖大師了。

歷史在發展,包括繪制地圖在內的科學技術也在進步。裴秀之後,又涌現出了不少傑出的地圖繪制者,唐代賈耽、北宋沈括、元代朱思本,都在地圖方面作了極有價值的貢獻。宋代《華夷圖》和《禹跡圖》石刻,至今還保留在西安碑林中,蘇州也保存著《平江圖》這幅南宋地圖,是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地圖。根據這些地圖,可以知道,從六朝到元明時代,中國人編制地圖已經有了較高的水準。這些地圖,傳統上都採用了「計里畫方」圖法,或稱為方格圖法。這種傳統的制圖法,在13、14世紀之交傳播到西方,影響傳之阿位伯世界。隨後,14、15世紀,歐洲地圖學迅速發展,可能通過阿拉伯人而吸取了中國制圖法的精華。

中國地圖的發展,是古代有識之士多年思考、實踐的結果,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而不少西方人卻說,中國地圖的發展,是清初由西方傳教士協助的,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近年來,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發現了3幅古地圖,就是對上述說法的最有力駁斥。這3幅地圖是畫在帛上的。馬王堆漢墓下葬年代是漢文帝12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

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雖然繪於2000多年前,但內容豐富,繪制精確,具備現代地形圖的基本要素:地貌、水系、居民點、交通網。也遵循了基本的制圖原則:對內容的分類分級,圖例的統一設計,主區較詳盡而鄰區較簡略等。這幅地形圖所繪制的范圍,大概是今天的廣西的全州、灌陽一線以東,湖南新田和廣東連縣一線以西,北至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圖主區是當時諸侯國長沙南部,鄰區是西江諸侯南越王趙佗轄地。地圖比例大約在十七萬分之一到十九萬分之一之間。地圖繪出了大小30多條河流,九條標有名稱,其河流骨架、流向、主要彎曲等均與現代地形圖大致相同。圖上的山脈,以閉合的山形曲線來表示坐落、范圍及延伸方向,並在曲線上加繪月牙形符號,表示山頭和山嘴的位置。圖上共繪出80多個居民點,縣城以長方形表示,鄉里用圓圈表示,並可以看見大部分縣城和重要市鎮之間有道路相連。

❺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圖出現在什麼時候(要真是的啊)

至今為止,有確切的地圖實物證明,是公元前168年西漢時期,當時中國的地圖就已經編製得十分精美。 1973年冬天,中國考古學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進行古墓發掘,其中在馬王堆的三號漢墓中發掘出三幅繪在帛上的地圖, 這三幅地圖各是一幅地形圖、駐軍圖與城邑圖。這三幅地圖的出現,給中國的地圖史提供了最早的寶貴實物資料。由於三幅地圖出於西漢文帝12年(公元168年)下葬的馬王堆三號墓中,因此其製作年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 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製作的地圖,也是三幅當今世界上無比珍貴的中國古地圖。 這三幅地圖是: 1. 長沙國南部駐軍地圖 2. 長沙國深平防區圖 3. 城邑圖 對三幅地圖的研究表明:我國在西漢時代地圖的繪制已十分精確詳細, 雖然出土的地圖上沒有圖名、圖例與比例尺以及任何說明,但是在駐軍圖上已繪制出相當於現代東經111度至112度30分,北緯23度至26度之間,1度30分經差與3度緯差的廣大區域,跨越了當今湖南、廣西與廣東的一部分,即如今的廣西全州、灌陽一線以東;湖南的嘉禾與廣東的連縣一線以西;北到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的南海。為瀟水流域和南苓、 九嶷山一帶。按現在的折算,地圖比例尺約為18萬分之一。主要內容: ·8個縣級居民地、80多個居民點、74個鄉級居民地及其地名 ·20多條道路、大小30條河流 ·用山形線、暈線方式表示山脈、山嶺等地形 ·防區界限、駐軍駐地、城堡等軍事要素 根據與現代地圖的比較研究,圖中主要河流、山形與現今十分相近,居民地位置也十分准確。這說明在當時測量工器不十分發達的情況下, 能繪出如此地圖,是十分了不起的。 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 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亦稱長沙國南部地形圖(西漢 文帝)1973年12月發掘湖南長沙市東郊馬王堆三號漢墓(軑侯之子墓)時出土。絹底彩繪,成圖於公元前168年以前。比例尺約為1:180 000,相當於漢代的一寸折十里,地圖幅面為縱96cm、橫96cm。原圖上本無名,由於地圖內容包含了山川、道路、城鎮等要素,故取名「地形圖」。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本圖上方為南,下方為北, 採用田青、淡棕、黑三色繪畫, 較詳細地表示了山脈、河流、道路、城鎮、鄉里等內容。河流表示得十分突出,從河源到下游,以逐漸變粗的線條表示。較大的河在河口處均注有河名。著名的深水、冷水在其源頭標注「深水源」「冷水源」文字。地貌表示頗具特色,山脈、山峰、山頭、山谷諸元素皆清晰可見。採用閉合曲線表示山脈坐落、山體輪廓和走向,這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的表示地貌的科學方法,它雖然還不是18世紀出現的等高線,但已具備了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特點。該圖翔實的內容、科學的表示方法,都超越了以往人們對古代地圖傳統的概念。國際制圖學界普遍認為:馬王堆漢墓地圖是世界地圖學史上罕見的珍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長沙國南部駐軍圖 長沙國南部駐軍圖(西漢 文帝)1973年12月發掘湖南長沙市東郊馬王堆三號漢墓(軑侯之子墓)時出土。絹底彩繪,成圖於公元前168年以前。 比例尺為1:80 000——100 000,地圖幅面為縱98cm、橫78cm。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本圖上方為南,下方為北。 採用紅、黑、青三色繪畫,出土時色彩艷麗。圖上表示了軍隊番號、駐地、防區界線、指揮城堡等,均用紅色表示。圖上表示的三支軍隊:周都尉軍、徐都尉軍、司馬得軍呈梯形布置。圖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駐軍的指揮中心。指揮城堡後面注有「甲鉤」、「甲英」的地方是軍隊武器、糧草的集積地。
記得採納啊

❻ 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地圖是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地圖的國家之一。「禹鑄九鼎圖」即記載有夏禹時曾鑄過9隻大銅鼎,鼎上鑄刻著九州的山川形勢、草木禽獸和物產圖,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地形圖。可惜的是這9隻大鼎在周朝末年被銷毀。

❼ 中國最早的地圖是什麼

中國地圖最早的可以是,《左傳》上記載的夏代的《九鼎圖 》。
地圖類型有 1)按其區域范圍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2)按其專題學科分為: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3)按其具體應用分為: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4)按其使用形式分為: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等。
(5)按其表現形式分為: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6)按其印刷開本分為:16開、8開、4開,對開,全張、兩全張、三全張、四全張,九全張。
(7)按地圖分類:地圖集,電子地圖,三維地圖,衛星地圖,影像地圖等。

❽ 最早中國的地圖是什麼樣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圖的國家之一,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三副帛地圖,說明二千一百多年,中國的% 我國的地圖學有悠久的歷史,見之於記載的古地圖很多,可惜大部分已經散佚。現存最早的地圖,是1973年底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發現的三幅繪在帛上的地圖:一幅地形圖、一幅駐軍圖和一幅城邑圖。它們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不但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繪制的地圖。 這三幅圖所示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與現在通用的地圖正好相反。其中的地形圖長寬各九十六厘米,繪有山脈、河流、居民點、道路等,已具備了現代地形圖的基本內容。此圖的地理范圍相當於今廣西全州灌陽以東,湖南新田、廣東連縣以西。經過量算,其主要部分的比例為一比十八萬。圖中主區包括當時的長沙國(諸侯國)南部,即今湘江上游、瀟水流域、南嶺、九崇山一帶,圖的精確度相當高。圖中用閉合曲線。比較准確地表示了山脈的山體及延伸走向。對九嶷山的表示方法更有獨創之處,除了用較粗的閉合曲線勾出山體外,又用細線畫成魚鱗狀,層層重疊地表示峰巒起伏的特徵,與現在的等高線畫法相似。圖上還比較准確地繪出大小河流三十多條,詳細而明確地繪出了居民點八十多個。圖上的河流、道路、居民點和山脈一樣,均用統一符號表示。此外,此圖已具有現代地圖「主區詳而鄰區略」的特點。圖的准確程度表明,它是以相當科學的測量方法為基礎繪成的,其熟練的清繪筆法,說明制圖水平也很高。 駐軍圖長九十八厘米、寬七十六厘米,以黑、紅、藍三色繪成,它所包括的范圍是地形圖的東南部分,比例較地形圖約大一倍。它是一幅軍事守備圖,圖中除繪有山脈、河流、道路、居民點外,還標注了九支駐軍的布防、防區界線和指揮城堡等。駐軍圖反映了漢初長沙國駐防備戰的軍事情況,對研究西漢時代的作戰思想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軍事地圖。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地圖,反映了我國古代相當高的地圖測繪水平,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地理,尤其是研究西漢歷史地理的珍貴資料。它們的發現,不但是我國地圖學史上的一件大事,也為世界地圖學史增添了光彩。

❾ 第一張中國地圖是什麼時候有的還有世界地圖

目前所知的最早世界地圖,是公元前五百年巴比倫的粘土板世界地圖,以幾何圖形來反映當時的「世界之形象」。

到了十六世紀,西方世界的地圖學繪制學還建立在托勒密的宇宙觀基礎上,而對東方和中國的認識,仍被早期的《馬可·波羅游記》的影響所左右。他們所繪了世界圖、海圖、陸圖、分國圖,尚沒有一幅完整的中國地圖。

利瑪竇在羅馬學習時曾專修過地理學,從義大利乘船來東方時帶著西方地圖,沿途憑感觀在船上對那些地圖進行各方面的校改。來到肇慶後,利瑪竇參閱了大量原始資料,以自己獨到的見解,進行推算,還直接對經緯度進行了嚴謹的測量,這才根據奧代利著的《地球大觀》的描繪方法,以平緯曲經的橢圓形投影方式,繪制他進入中國大陸後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萬國全圖》。這地圖有東西半球、陸地、海洋、南北極、赤道等,並註明了經緯度。地圖展示了中國國內及毗鄰國家所有主要山脈的走向及高度,把中國的真實形態和天文位置標示在相應點上。在仙花寺首層落成之日,利瑪竇將這幅地圖掛在聖堂的牆壁上,馬上引起轟動:中國的國門之外,還有一個龐大得令人吃驚的世界。有人認為他在胡扯亂畫:「大地是四四方方的,上面罩著一個半圓型的天穹。我們祖宗千百年來都認為世界是天圓地方的。」唾沫幾乎噴到利瑪竇的高鼻子。有位老夫子回家拿來一幅地圖,攤開桌面,道:「你看我這幅《天下圖》,我國該像只布穀鳥。」有位滿臉胡須的武官厲聲地說:「我大明帝國有15個省份,占據世界絕大部分,端立在世界正中央。我國以外,在東方有九夷 ,南方有八蠻,西方有六戎,北方有五狄。那些蠻貊之邦,不過是散落在我國周圍的零星小島而已。」「它們累加起來的總面積,比我國一個最小省份還要細小。」更多人在迷惑、震驚後怒眼睜眉地沖著利瑪竇:「我堂堂中華帝國,該是世界的中央。你們這些番鬼佬,怎麼把它偏到地圖的角落去了?」

面對群情洶涌,利瑪竇作解釋:「16世紀歐洲人繪制地圖,都把穿過幸福島的零度子午線置於地圖中央,這樣,美洲位於地圖的左側,亞洲、非洲及歐洲就位於地圖的右側。中國只能位於地圖的最右邊。」

王泮是個地圖的愛好者,第一次見到整個世界的縮影,驚嘆之餘,搔著腦袋,大惑不解:「我國繪圖最早是夏禹時期的《九鼎圖》,戰國時期有《兆域圖》和《山海圖》。至西晉時被譽為中國地圖之父的裴秀提出的是『制圖六體』」,當朝羅洪先的《廣輿圖》採用的「計里畫方」之法,怎會有這些縱橫交織的網呢?」 利瑪竇申辯道:「這些縱橫交織的網線是西方繪圖學上的經緯度。據我計算,肇慶的經度距離福島以東約124度。這條是赤道,這些是南北極和南北回歸線劃分的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王泮仍不解:「你所指的世界真的有這么大?」利瑪竇一邊指點著地圖,一邊講述:「人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半徑六千多公里的極大圓球。海洋的面積比陸地要多出一倍多。我出生在遙遠重洋彼岸的義大利,是在距離中國海路9萬里之外。」繼而講述他是從何處動身,經過哪些海洋與國家,輾轉印度、澳門,好不容易才來到肇慶。

王泮將《萬國全圖》里中國鄰國名字與中國人所繪傳統地圖的名稱進行認真的對照,見兩者相符,相信他畫出這樣的地圖,並非空穴來風,便對利瑪竇說:「我們對歐洲文字看不懂,勞煩你用中文再畫一張新地圖。」一個月後,利瑪竇畫出了一張用中文標注地名的世界地圖。王泮仍對將堂堂中華帝國置於一隅表示不滿。無論利瑪竇怎樣費盡唇舌解釋,王泮都迭迭擺手,無法接受。

利瑪竇清楚自己所代表的文化基質,要在這里立足傳教播道,就要對中華主流文化尊重和理解,迎合中國人傳統觀念的需要,只好改變原有的設計,不再拘泥於西洋的繪圖畫法,將太平洋放在正中。為此,利瑪竇仔細地用正弦曲線投影法重新繪了一幅相當完備的世界地圖,易名為《山海輿地圖》:抹去了幸福島上的第一條子午線,將地球的零度子午線向東移,在地圖的兩邊各留下一道邊,用東170度本初子午線把中國的版圖定位於地圖的正中央。白色表示陸地,大黑點表示海洋。地圖上的文字、都用中文標出所有的國家、地名,赤道、經緯線、子午線,還寫出公里與時間的計算。當然,利瑪竇在注釋時乘機介紹天主教信仰和西方風俗。利瑪竇所繪制的《山海輿地圖》提出了「地圓」之說,無疑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對世界重新作了審視。這對中國原有「天圓地方」的傳統觀點是一次挑戰與革命。利瑪竇的《山海輿地圖》受到了王泮及一些開明士大夫的極力推崇,這也成了利瑪竇能夠繼續留在中國傳教的重要籌碼。王泮親自督促雕版刊印,但「不願賣給任何人,而只把它當作重禮,贈送給中國有地位的人。」

1584年11月30日,利瑪竇將該地圖寄了一幅回羅馬。1584年12月28日在澳門的范禮安也將此版的兩幅地圖寄回了歐洲。

利瑪竇所繪制的《山海輿地圖》,對中國原有「天圓地方」的傳統觀點是一次挑戰與革命,無疑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對世界重新作了審視,將中國的地圖學引上了科學的正軌。這幅圖就像一股強勁的風,猛烈地煽動了中國學者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熱情,使他們中間的一些人後來成為了中國第一代致力西學的學者。

利瑪竇的《山海輿地圖》不脛而走,原廣東南雄同知王應麟於1593年升任鎮江知府後,將此地圖送給了時任應天巡撫趙可懷。趙可懷曾將其摹刻《山海輿地圖》刻在蘇州姑蘇驛外的大石頭上,他還自撰一跋贊美該圖。明萬曆39年,姑蘇驛圯,隨著戰亂與滄海桑田之變遷,驛站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之下,刻有此地圖的大石現已不知所蹤。

利瑪竇在肇慶所繪的《山海輿地圖》原圖已佚失無存。

利瑪竇在南昌生活了三年,他在南昌編繪的世界地圖名曰《輿地山海全圖》。

利瑪竇到南京後所繪制的地圖集名曰《山海輿地全圖》。

利瑪竇所繪制的地圖中最為有規模的當數1602年在李之藻幫助下成功翻刻並放大的那幅《坤輿萬國全圖》。此地圖後來在皇宮繪制,是由六塊彩色地圖拼合組成屏風型的。南京博物院收有摹繪本。

利瑪竇從1584年至1608年間,刻印或摹繪達中文世界地圖12次之多,圖名除了《山海輿地圖》外,還有《輿地山海全圖》、《山海輿地全圖》、《萬國圖表》、《坤輿萬國全圖》、《兩儀玄覽圖》等。但萬變不離其宗,地圖的基本設計格局在肇慶時已確定下來,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利瑪竇開創了西方地圖學與地理學傳入中國的先河,使中國的地圖學從此步入科學的正軌,在中西文化交流史冊上留下了閃光的一頁。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早地圖是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
在越南吃什麼面 瀏覽:95
伊朗北部靠近哪個國家 瀏覽:911
人民幣是印尼盾的多少倍 瀏覽:790
印尼的一畝地多少平方米 瀏覽:127
中國民航大學宿舍管理怎麼樣 瀏覽:473
英國做激光多少錢 瀏覽:671
英國護照加急多久 瀏覽:921
英國倫敦7月什麼季節 瀏覽:663
伊朗的一塊金幣是多少錢 瀏覽:629
2013年伊朗發生了什麼 瀏覽:50
二十千越南幣是多少錢 瀏覽:477
中國行政區劃圖是怎麼劃分出來的 瀏覽:507
英國卡如何充值包流量 瀏覽:596
中國什麼是神獸 瀏覽:269
在越南買輛轎車多少錢 瀏覽:670
印度大蝦多少一斤 瀏覽:434
印尼都有什麼代工廠 瀏覽:696
越南文字輸入法怎麼打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