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四大糧倉
中國四大糧倉定義為中國的四大平原——生產糧食(大米)。
東北平原:位於中國的東北部,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面積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面遼闊坦盪,包括三江平原、松遼平原、松遼分水嶺、遼河平原,沿河多沼澤。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
華北平原:西起太行山,東至海濱,北達燕山,南抵淮河。面積30萬平方公里,它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攜帶的泥沙沉積而成的,又稱黃淮海平原。平均海拔100米以下,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主要包括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含江蘇北部、安徽北部)。
長江中下游平原:自巫山向東至海濱,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該平原的地勢比華北平原還低,平均海拔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號稱「水鄉澤國」。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北部。
珠江三角洲平原:位於廣東省中南部,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左右,這里河網縱橫,孤丘散布。
(1)中國糧庫在哪裡擴展閱讀:
榆樹市,隸屬長春市轄區,為長春市的外飛地,地處吉林省中北部,位於長春、吉林、哈爾濱三市圍成的「品」字形經濟區域中心,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都從榆樹市穿過,松嫩平原腹地特有的黑鈣土質賦予了它「天下第一糧倉」的美譽。
榆樹農業資源富足,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市)之一,處於世界著名的黃金玉米帶上,盛產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素有「糧豆之鄉」、「松遼平原第一倉」的美譽。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48億斤,被評為全國十大產糧標兵縣市。
畜牧業發展迅速,全市生豬發展到310萬頭、黃牛103萬頭、禽3600萬只、奶牛2萬頭。糧食產量長期處於前列,自2004年起,連續四年糧食產量全國縣市第一,2008年創歷史新高達到282萬噸,榆樹市的糧食產量佔全國的1/200,吉林省的1/10,長春市的1/3,被稱為「天下第一糧倉」。
B. 天下糧倉指的是我國的什麼地方
「天下糧倉」是清江浦的別稱之一。清江浦區是「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主城區之一。清江浦於1415年開埠,在明清時期是京杭大運河沿線享有盛譽的、繁榮的交通樞紐、漕糧儲地和商業城市,至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等美譽。
清江浦從明初到清末,是國家漕糧儲備中心,一直是國家巨型糧倉的所在地,這個糧倉在一定意義上講屬於漕運總督直管。清江浦因為其明清時期是運河漕糧重要的儲存、中轉之地,因而有「天下糧倉」之稱。
(2)中國糧庫在哪裡擴展閱讀:
每到運糧季節,「十二萬漕軍護送一萬二千艘漕船」,由清江浦(現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北運京城,運河之上,漕船首尾相連,浩浩盪盪,綿延百里,整個氣勢蔚為壯觀。在曾經熱播的電視劇《天下糧倉》里,即使是用動畫特效製作的場景,依然令人觀後大為感慨。
而如此氣勢的起點,就是清江浦——擁有當時大清帝國最大的儲糧庫,是國家漕糧儲備中心。隋代開挖的大運河,在促進了國內商業的流通後,成為封建帝國的經濟命脈,沿運河崛起了「淮、揚、蘇、杭」四大都市。隋唐以後,封建王朝的財政收入特別是糧食,主要來自江南。
C. 為什麼把河南省稱作中國的大糧倉
河南地處平原,農業發達,糧食作物豐富,儲備糧多,亦被稱為中國的大糧倉。
河南省耕地面積為687.1萬公頃,名列中國第2。總播種面積達1207萬公頃,其中主要是種植糧食作物,是全國糧食產量超過3000萬噸大關的3個省區之一。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大,占糧播面積的54%,產量一直佔全國的20%以上,高居全國第一。
玉米是僅次於小麥的河南省第2大糧食作物,薯類作物是河南第2大類糧食作物。水稻是河南省的第4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佔全省糧播面積的4%,其產量占總產量的8%。河南是我國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是我國第2產豆大省。
(3)中國糧庫在哪裡擴展閱讀
河南國家糧食儲備庫是當時全國18個機械化糧庫之一,主要擔負中央、省級儲備糧以及國家臨時儲備糧的收儲管理任務,是河南省最大的中央儲備糧代儲庫,鐵路專用線與鄭州東站接軌,專用線站台建有11000m2大型輕鋼罩棚,可全天候進行火車專列作業。
除火車接發糧外,糧食出入庫100%實現「四散」化作業,吞吐能力可達350噸/小時。
其次河南還是我國主要產棉區之一,棉花總產量居全國第2位,煙葉總產量一直居全國第1,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煙葉生產基地。河南油料作物的生產主要包括花生、油菜籽和芝麻,其播料播種面積和產量列全國各省區第3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大糧倉。
D. 中國天下糧倉是哪個地方
中國天下糧倉是河南省。
河南糧食總產量佔到中國的近十分之一,小麥總產量更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多,花生、芝麻產量均居全國第1,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居全國第3。作為中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河南牛、豬、禽飼養量以及禽、蛋、肉、奶產量均居中國前4位。
(4)中國糧庫在哪裡擴展閱讀
河南是中國經濟大省,GDP總量列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為中國第四大經濟區。2019年全省生產總值54259.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0%,
實現了7%-7.5%的年度預期目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635.40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3605.79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26018.01億元,增長7.4%。
E. 中國四大糧倉是什麼
中國四大糧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1、東北平原: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我們日常買的大米,麵粉大部分來自這三個地方。
2、華北平原:主要包括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地。
3、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北部。
4、珠江三角洲平原:位於廣東省中南部,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左右。
東北平原的優勢:
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域之一,東北四省(區)糧食產量佔中國總產的三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大豆、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煤炭、鋼鐵、機械、能源、化工基地。
東北平原林地分布於山地和丘陵,耕地分布於平原和台地、丘陵、山地;草地分布在丘陵、平原、山地和台地。沙地, 即科爾沁沙地,鹽鹼荒地分布於松嫩平原中部,濕地分布於三江平原和沿河兩岸及其沖積的積水河灣。
F. 中國最大的糧庫叫什麼名
中國最大糧倉在黑龍江省。
2012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量5761.5萬噸,比上年增長3.4%,繼續鞏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地位。2012年末黑龍江綠色食品認證個數1640個,比上年增加390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6720萬畝,增長4.7%;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14.7萬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產品產量1040萬噸,增長14.3%;實現產值650億元,增長49.4%;實現利稅63.1億元,增長47.1%。
G. 中國糧倉在北方地區的哪個地形區
中國糧倉在北方地區的東北地區的東北平原,准確來說主要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H. 中國四大糧倉在哪呢
中國四大糧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介紹如下。
1、華北平原
西邊從太行山起,東邊到海濱為止,北邊可達燕山,南邊可達淮河。面積是30萬平方公里大,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攜帶的泥沙堆積而形成的,又被叫做黃淮海平原。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勢比較低平,土層很深厚,土質肥沃。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東(含安徽北部、江蘇北部)。
2、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位於中國的東北部,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面積在三十五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平原。海拔大部分在兩百米以下,地面遼闊坦盪,包括遼河平原、松遼平原、松遼分水嶺、三江平原,沿河多沼澤。主要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省。
3、珠江三角洲平原
珠江三角洲平原位於廣東省中南部,面積約一萬一千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五十米左右,這里孤丘散布,河網縱橫。
4、長江中下游平原
從巫山向東到海濱,由長江和長江的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十六萬平方公里,該平原的地勢要比華北平原的迪士還要低,平均海拔在五十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都不足五米,河網縱橫,湖泊眾多,有水鄉澤國之稱。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浙江北部、上海。
I. 中國的十大糧倉在哪拜託了各位 謝謝
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分別是 淮安的豐濟、徐州的廣運倉、德州的德州倉、臨清的臨清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定都南京,並派兵北征,攻佔大都,改名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升北平為北 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此後東南區的糧食由運河輸入京師供官、軍食用。由於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於這四個地方,然後漕運北 京。淮安、徐州、德州、臨清作為明朝徵收貢糧設於運河沿途的四個轉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後人譽為「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1.淮安:得名於南宋,寄託著淮地安定的希望。自邗溝開鑿和拓寬後,淮安是運河入淮的重要口岸,歷代漕運必經的咽喉要地。明主管漕運總督就專駐在這里。 2.徐州:大運河的重要口岸,從河南向東流的汴水和從東向南流的泗水交匯於此。自前5世紀至16世紀,這里是江淮通向中原的必經之地。明時,經徐州駛往京城北 京的漕船每年1.2萬多艘,漕糧達400萬擔。 3.德州:湖泊眾多,有「湖城」之稱,明代德州是「水陸四達」的交通要沖,也是大運河上的重要口岸。 4.臨清:位於山東運河和南運河匯合處,為「南北交匯咽喉之地」,皇家規定,江蘇、安徽等地民運糧220萬擔集中於臨清倉,再由官軍接運到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