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媽祖的祖籍出自哪裡
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 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媽祖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後。一傳祖籍為莆田湄洲島,二傳為莆田賢良港(今港里村)。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 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媽祖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後。一傳祖籍為莆田湄洲島,二傳為莆田賢良港(今港里村)。媽祖,作為民間神祈,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奉祀媽祖的宮廟,在中國沿海各省、市,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媽祖宮集成》乃匯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港澳地區)500多縣、市有關節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等。 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⑵ 媽祖是哪裡人
媽祖是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
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2)中國媽祖祖籍在哪裡擴展閱讀
媽祖有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內涵、平安和諧的文化特徵。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建議申請國家級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區。2016年兩會上她提議將「媽祖文化」寫進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積極回應,增加了相關表述。
2016年11月,首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福建湄洲島舉行,這次論壇向世界傳達了湄洲媽祖信俗。今年兩會上,她建議參照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做法申請國家級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區,更好地傳承這種文化信俗。
不管是媽祖生態、媽祖文化,還是媽祖服飾文化,都應該傳承和保護下來。在今年兩會上,曾雲英梳著媽祖頭,穿著媽祖服,讓媽祖的形象直觀地展現在中外記者的視野里。這就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詮釋。
⑶ 媽祖的出生地在哪裡要詳細的地點
媽祖出生在賢良港(今莆田山亭港里村),村裡有賢良港天後祖祠和媽祖故居,每年三月二十三及九月初九都會分別舉行媽祖回娘家、媽祖海祭活動。
⑷ 媽祖的故鄉在哪裡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
媽祖故居,位於c北岸經濟開發區山亭鄉港里村(原屬莆田縣忠門鎮),故居為莆田傳統宅第結構,格局為院落式,分為一進(即三間廂),二進(即五間廂)、東西廊、門房、圍牆等。[1] 媽祖生前與其父母、兄嫂居住、生活在這里。宋、元、明時媽祖故居多次修建,清初清政府推行「截界」政策,媽祖故居和莆田「界外」民居一起被焚燒,復界後一直也未復建。現存建築為公元2001年6月15日(農歷閏四月二十五日)由台灣
媽祖故居內景(4張)
媽祖聯誼會18家媽祖廟集資重建,復建後的媽祖故居仿宋式,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形成保持媽祖故居古樸風格及宋代南建特色。與賢良港天後祖祠一起成為世界各地媽祖廟謁祖、分靈、媽祖信眾朝拜訴求平安的聖地。
媽祖故居現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賢良港天後祖祠左側,故居布置復原媽祖生前起居室,包括媽祖卧室,兄嫂卧房、織布機房、制葯房等,成為媽祖故里港里村又一旅遊景點。
⑸ 媽祖出生在哪裡
據說媽祖誕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原名林默娘。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後、天後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
⑹ 媽祖是哪裡的人
媽祖是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是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