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植樹節都是在哪裡植樹的
一般集中植樹活動大都安排在郊區縣進行,但是植樹節有些政府主管部門會在城市每個公園、每個居民小區、每條道路旁的空地以及城市郊區的荒山野嶺,引導市民前往植樹。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國際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提高人們對森林愛護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Ⅱ 中國的植樹節是哪月哪日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Ⅲ 中國植樹節是哪一天
每年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
中國古代沒有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但是中國人從古到今歷來重視植樹造林。《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時代,舜便設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處理全國的林業事務。
清明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植樹時間。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植樹的習俗。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在城市,行道樹同樣可對人類社會作出有益貢獻。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
Ⅳ 湘湖植樹節在哪
位於湘湖二期景區眉山路。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中國曾於1915年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最初由林學家凌道揚等創議設立,而後在1928年將植樹節改為孫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紀念革命先驅的植樹造林願望。這一設定被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沿用到現在。
Ⅳ 植樹節在哪一天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1979年2月,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中國新民主主義創始人、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還生長著一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時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並親手栽種在這里的。
Ⅵ 植樹節是哪一天
植樹節是每年的3月12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中國的植樹節由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新中國成了後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的意義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於人類的生存,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年植樹節的主題和標語都不一樣,但是植樹節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它是在呼籲人們愛護樹木,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也就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
Ⅶ 中國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中國的植樹節是哪一天
中國的植樹節是每年3月12日。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
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
(7)中國的植樹節在哪裡擴展閱讀
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此間表示,「美麗中國,綠色是根本。沒有了森林和濕地,豈能奢談山川秀美?」據《公報》介紹,2012年全國共有6億人次參加各種形式的義務植樹活動,植樹26億株。截至2012年底,全國參加義務植樹人數累計達139億人次,義務植樹640億株。
國家林業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全年造林601萬公頃,其中,林業重點工程造林274萬公頃,佔45.6%。
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71.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0.7萬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已分別達到39.2%和35.3%。
Ⅷ 中國植樹節是什麼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 其目的在於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和增強環保意識。中國的植樹節是每年3月12日。
Ⅸ 每年的植樹節是哪天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中國曾於1915年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最初由林學家凌道揚等創議設立,而後在1928年將植樹節改為孫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紀念革命先驅的植樹造林願望。這一設定被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沿用至今。
如今,不只是中國,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朝鮮每年4月6日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義大利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
(9)中國的植樹節在哪裡擴展閱讀:
節日成果
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多年來,全國各地人民群眾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截至2008年,中國大陸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在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
到2008年,中國森林面積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 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此外,中國加緊了「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
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