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一年中有多少個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18個。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另:二十四節氣,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如:寒食節、清明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這些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日也有很重要的傳統文化習俗在其中。
(1)一年中國有多少個節日擴展閱讀:
歷史淵源
1.形成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由猿到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得產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
文獻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得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完成,後來得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每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來源之處與形成的必要條件。
2.發展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沖擊與影響;一些對歷史人物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里,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3.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中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⑵ 中國一年中,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一:春節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十:冬至節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十一:灶王節
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1]。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
⑶ 我們中國一年有幾個傳統節日
我國的傳統節日共計約13個,相關習俗如下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北方人風俗大致一致,過年包餃子、蒸饃等等;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湯圓、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2、春節(正月初一)
守歲放鞭炮 貼春聯 拜年 吃餃子 吃香腸,臘肉 看春晚(近年來才有)。
3、元宵節(正月十五)
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去百病、舞龍、賞花燈、舞獅子等風俗。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綿山改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並把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全國禁動煙火,只吃冷食。後來便形成了在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5、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
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6、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主要習俗有祭神,齋戒,沐浴用蘭湯。
7、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8、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婦女於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
9、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夜人們會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特別是月餅,邊吃月餅等邊在庭院賞月。
10、重陽節(農歷:九月九)
重陽節就是人們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日子。除此之外還有登高、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陽酒等習俗。
11、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
農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12、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13、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⑷ 一年一共有多少個節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節(Valentine's Day)
3月3日全國愛耳日
3月5日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White Day)
3月14日國際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節(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世界衛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國青年節(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電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0日全國學生營養日
5月23日國際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6月5日世界環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
⑸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全國節日
答:中國一共有7個全國節日。
1.元旦節。
2.春節。
3.清明節。
4.勞動節。
5.端午節。
6.中秋節。
7.國慶節。
2021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如下圖:
⑹ 中國一年中有多少個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以下16個,分別是:
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節一般指指中國民間相傳的紀念日、歡慶日和被中國承認的國際通用節日等。
中國傳統節日大抵起源於先秦時代,而定型於兩漢時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到了兩漢大都基本定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隋唐到宋,中國傳統節日經歷了它的變異和調整,宗教的滲透、民族的融合、社會心理的失常,為中國節日風俗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元素。
(6)一年中國有多少個節日擴展閱讀:
中國節日中包含「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我國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制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四)勞動節,放假1天;(五)端午節,放假1天;(六)中秋節,放假1天;(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⑺ 一年有多少個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以下16個,分別是:
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⑻ 中國傳統節日一年有多少個
中國傳統節日一年有11個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現在農歷的「正月初一」,歷史上稱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直到1914年,民國政府在內務部呈文中提到「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春節這一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
春節是祭祝祈年的日子、親人團聚的日子、也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有拜年、放鞭炮、游神等各種習俗。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又稱燈節、小正月、元夕、上元節等。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為古時候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互相結識提供機會。
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
清明節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日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冷食等習俗。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
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食粽、飲雄黃酒等習俗。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婦女於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因「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
民間習俗有:鬥巧、拜七姐、乞求姻緣等。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俗稱鬼節。
七月十五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俗道僧三流合一。
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又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
冬至(公歷12月21日或22日)
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故稱為「亞歲」或「小年」。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北半球的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這天,北方有吃餃子、南方有吃湯圓等習俗。
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俗稱「臘八」,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
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
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壓歲錢、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
⑼ 咱中國!一年四季有多少個節日、分別是幾月幾日、是什麼節日
中國的國家法定節日一年四季有七個,分別是元旦(陽歷一月一日)、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清明節(陽歷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中的一天)、國際勞動節(陽歷的五月一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號)和國慶節(陽歷的十月一日)。
⑽ 中國一年一共有多少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18個。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10)一年中國有多少個節日擴展閱讀: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夏商時代產生的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現稱朔望月,即後所述「陰月」)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朔日)為月首,同時以冬至點回歸運動的周期(現稱回歸年或太陽年,即後所述「陽年」)為年,並設閏月調整陰月陽年。
到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夏歷(農歷)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節日-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