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未來五年中國機會在哪裡

未來五年中國機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26 07:16:02

⑴ 未來5年,機遇在哪些行業我們在就業上該如何選擇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行業競爭的激烈,我們互聯網的時代,那我們之後的5年,還有哪些行業存在的機遇呢?特別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和畢業,如何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一個規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新一代人工智慧、集成電路、教育、養老……未來5年,哪些行業值得關注?

第一,科技前沿領域。

同樣中國也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它的文化和故事都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的旅遊業方面雖然不出眾,但是在旅遊方面就業也是未來5年的一個機遇。因為中國還有很多的地方並沒有被開發和發現。

⑵ 中國未來五年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是什麼行業

電子商務,就發展潛力來看肯定是最看好的,不過還要分地區,就內地來說,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跟上腳步,而且人們的認識也還沒有到位,那麼未來五年的發展程度會有限。而在沿海地區已經起步了,最為典型的列子就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所有員工都成了百萬富翁,你可以想像其受重視的程度(老外很注意這個,當然我們國家要慢一個節拍,差不多也就是5年到15年左右的時間,電子商務肯定要崛起)。
電子商務相對來說有點寬泛,比如像是做網站,搞網上交易,C TO C,B TO B,C TO B。稍微具體點來講的話,推薦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和電子商務關系很緊密,尤其是如今加入世貿,國際一流的物流企業進入中國,比如什麼宅急送一類的,我們國家也有意扶持物流企業的發展,你可以嘗試嘗試這方面的發展(具體的就需要你去找相關資料看看了,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的。)

⑶ 中國機遇如何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和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所得出的重大判斷。這一戰略論斷究竟由何得出?又將如何影響中國今後的發展軌跡? 客觀審視國際國內形勢,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僅是時代造就的機遇,更是歷史賦予的艱巨使命。 「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判斷的具體依據是什麼?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劇烈動盪後的緩慢復甦之中,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新的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因為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而發生改變和逆轉。 從國際環境看,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金融危機後,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全球化進程更加曲折,但金融危機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我國在全球化調整發展中擁有新的優勢。二是金融危機後,各國致力於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將成為推動全球新一輪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國在搶占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的競爭中具有新的機遇。三是新興大國地位上升。發達國家復甦進程艱難復雜,「無就業復甦」的特徵明顯,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大國經濟復甦勢頭較為強勁,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亞太和新興市場轉移,我國等新興大國正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金融危機之後,金融全球化進程深入發展,全球金融貨幣體系改革得到推動,特別是全球經濟治理問題會受到各方面重視。經濟全球化在一些方面會出現調整趨勢,生產全球化將會進一步發展、貿易全球化趨勢不會改變、區域經濟一體化可能掀起新高潮、從製造業到服務業整體產業鏈的全球化難以動搖。其次,金融危機之後,各大國基本力量對比和相對地位進一步發生變化,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繼續提升,中國通過積極參與國際體系改革主動塑造更加有利平穩發展的外部環境的機會大大增強。再次,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加速了科技創新的步伐,加大推動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綠色產業。在這其中,我們完全有可能通過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究,在某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從而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目前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多有利條件,主要是當前世界經濟處於緩慢回升狀態,已經從2009年的負增長轉為了今年的正增長,貿易量也有所增加,特別是各國在金融危機後強調要加強國際間的金融監管,建立更加有效的國際金融新秩序,這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其次,按照馬克思經濟理論,在每一次世界經濟危機後,經濟復甦的基礎都來自技術進步、產業重組和設備更新,這將為包括我國在內的全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機遇,經濟發展不僅體現在量的增長,更多是質的飛躍,是建立在新一輪技術創新基礎上的增長。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立足國內,無論改革開放經驗的積累,還是科學發展理念的創新,中國經濟已具備發展提升、再上新台階的信心、實力和強勁的動能。從當前國內經濟現狀看,是否具備了迎接戰略機遇,進一步提升和攻堅的動能? 從國內發展看,我國具備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一是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邁上新台階,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望突破4000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二是國內市場加快成長,巨大的消費潛力可以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三是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我國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將增強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四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可以創造出基礎設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資需求,以及農業轉移人口轉化為城鎮居民而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五是深化改革的潛力巨大。改革可以改善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將成為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勁動力。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的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物質、技術和體制基礎更加牢固,企業競爭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總體看來,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並且已經從金融危機中復甦,具備了進一步改革和轉型的基礎。從特定意義上說,一些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例如消費貢獻降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儲蓄率過高等,也同樣可以通過改革來促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這個過程其實也正是結構調整的過程。 攻堅與突圍緊隨,機遇與挑戰相伴。未來五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來自哪些方面? 在今後的五到十年,中國正加快由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邁進。與此同時,我們也正在面臨「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重要考驗。南美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後,由於收入差距過大造成內需增長緩慢、城市化進程出現大量的貧民窟、金融風險造成國家財富損失等原因,至今仍然掙扎在同樣的經濟發展水平上。而比較順利地從「發展中」進入了「較為發達國家」行列的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則是受益於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支撐了生產率的持續增長。 因此中國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啟動經濟增長模式從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的「庫茲尼茨增長」模式,逐步轉向以經濟結構轉型、技術創新和微觀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為特徵的「熊彼特增長」模式,這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機遇稍縱即逝。「戰略機遇期」的戰略判斷為「十二五」宏偉藍圖確立了戰略方位。牢牢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國經濟就能夠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迎來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光明前景。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中國經濟如何更好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 「十二五」時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十二五」規劃是跨越危機、引領未來、奠定基礎的戰略部署和行動綱領。如何把這一綱領付諸實施,必須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今後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收入分配結構是否得到改善,是判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的關鍵。這是因為,促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諸多矛盾,如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以及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都可以從收入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分好這塊「蛋糕」就變得越來越關鍵——不僅是做大「蛋糕」的根本目的,也是繼續做大「蛋糕」的必要條件。 難得的戰略機遇給我們提供了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我們必須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最關鍵的就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產業跨區域有序轉移,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綜合國際國內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仍然是「十二五」規劃的主線。總體看應著眼於經濟轉型和民生兩大問題。首要是經濟必須從外需和投資主導轉變為以內需主導,通過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刺激內需增長;同時加快產業升級,優先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更加註重節能降耗;另外,及時解決日益突出的民生問題,防止未來給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隱患。

⑷ 在未來5到10年,你認為中國最有前途的城市在哪裡

中國是一個擁有者眾多城市的國家,而且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不過,因為中國的面積很大,所以,每一個城市在發展的時候,不可能都以同樣的速度發展。有的城市因為各種政策和地理環境的優勢會發展的更快,而有的城市則一直處於被遺忘的角落,得不到發展。不過,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相信很多的城市都會慢慢的發展起來的。那麼關於在未來5到10年,你認為中國最有前途的城市在哪裡?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希望我國的城市發展能夠更加均衡

雖然我國有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大都市,但是我國還是有很多貧困的,一直處於發展末端的小城市。這些小城市也是需要發展,也是需要更多的機會的。所以,希望我國的城市發展能夠更加的均衡,我國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國家發展的紅利。

關於在未來5到10年,你認為中國最有前途的城市在哪裡?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⑸ 未來5年中國還需要做強那點

我們國家的製造業最辛苦,從1978年到今天,我們經歷了4次大的轉型。第一次轉型從197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元年,召開了十二屆三中全會。1978年之前是以中國軍工業為重點的國家,以軍工優先。78年以後鄧小平講改革開放,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可能爆發了,要搞民生建設,要發展輕工業。

78年中國的製造業非常落後,當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日本的1/3,我們在一個非常低的起點上開始第一次轉型,1978-1992年,當時完成了中國第一次轉型的主力軍,不是我們的國有企業,而是鄉鎮企業。我們現在不談鄉鎮企業,而是談民營企業。

那一段時間,中國有4年的時間是鄉鎮企業的轉型,特別是輕小集加,輕工業,小企業,集體經濟,加工業。在軍工重化的體系以外,這些基本上是做鈕扣,編制袋,做襯衫,做電纜,做鐵鍋,自行車,印染等等。這些企業慢慢的崛起,然後把國有企業的工程師挖走,把國有企業的設備也挖走。

當年廣州有一個廣交會,一年兩次,建國以後搞的,中國建國以後歷史最悠久的商品交易會。當年這些輕小集加的企業跑到廣州來,他們是沒有資格進入到廣交會。在1985年之前中國的鄉鎮企業裡面,不允許有大學生,沒有一個大學生,大學全部是國家分配。

1986年以後中國的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到杭州調研,萬象集團,萬象集團的老總1940年出生的,現在還在。宋健對他說,你對國家有什麼要求?他說也沒有什麼要求,給我個大學生。宋健說回去想辦法,國家科委回復,8萬塊錢一個人,我給你大學生。1986年的8萬塊大概相當於現在的8千萬。

1986年花8萬塊錢請了一個大學生,跑到廣交會,也沒讓進,要進去?加入協會。有些人不捨得花兩百塊錢,從窗戶爬進去。在廣交會的會場旁邊自己搞一個民營的商品交易會,到今天還在。

美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美國本土的企業,要擺脫對英國的抄襲呢?1920年代,1920年代是美國中產階級崛起的年代,美國變成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美國人開始願意為美國精神,為美國文化,為美國價值觀,為美國審美開始買單。後來就出了一大堆的美國牛仔褲,美國的可口可樂,美國的好萊塢,美國的迪斯尼,美國的麥當勞,美國的星巴克,出現一堆具有美國文化標志的品牌,所有這些品牌是1920年開始的。

我們說日本是工匠精神,日本在很長時間裡面,1940-1970年代,日本主要抄襲美國,當年made in日本,是廉價品的代名詞,日本什麼時候開始關心要為日本消費者服務,1970年,就是1920年的美國,也是今天的中國,開始產生中產階級。

今天的中國,出現了1920年代的美國,1970年代的日本得情況。有1.5億的中產消費。

為什麼說製造業到了黃金五年的開始,過往成功的優勢都喪失了,我們可以清零。我們現在站在新的起點上,互聯網已經成為普惠工具,我們不需要再對互聯網恐懼;第二,在硬體革命上,中國跟全球製造業大國一樣,我們處在新的工業4.0的基礎上;第三,本國消費者出現革命性的變化。未來五年成功的人,就是建立在這三個起點上。

⑹ 中國未來5年最具投資潛力的行業有哪些

No.1金融地產。 由於人民幣升值加速以及業績支撐等因素使得地產股得到擴散炒作,對於房地產企業以及園區和地產租賃企業將以公允價來計價,而這些企業的地產市價遠高於成本價,將大大提升和增厚該類企業的利潤。 No.2交通運輸。 航空業得益於國內航油價格存在下調空間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兩大利好因素,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未來機場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鐵路營業里程和復線、電氣化率將大大提高,這都為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保持平穩增長的公路行業,目前整體被低估的狀態有望扭轉。 No.3航空業。 在本幣升值背景下航空公司也是其主要受益者之一,人民幣持續長期升值將使飛機進口成本和外債負擔不斷下降;人民幣升值有助於燃料成本下降。 No.4造紙。 造紙行業是人民幣升值受益者之一,木漿大量依賴進口,本幣升值將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使業績增長。 No.5有色金屬。 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連續暴跌的幾率較小,但各品種間將出現分化,鎳、鋅、鉛將繼續挑戰高點,銅、鋁、錫將不同程度的小幅回落,鎢價仍維持高位運行。 No.6機械。 在國家強調自主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導向下,機械行業的下遊行業今後更趨於通過結構調整來取得較大發展,相應地對裝備製造業提出更高「質」的要求。 No.7農業。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No.8通信。 隨著3G投資前景的逐漸明朗化,我國電信固定資產投資必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峰,整體通信行業的景氣度也將會隨之進入一個加速提升階段。通信設備子行業將成為3G 價值鏈中最先和最大的受益者。 No.9汽車。 市場需求旺盛帶動業績增長,轎車股機會大於商用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公司將取得更快的發展;汽車產業國際轉移趨勢明顯,中國汽車工業面臨一定發展機遇;資產注入與整體上市給相關公司帶來跨越式發展機會。 No.10鋼鐵。 國內鋼鐵購並重組將是未來幾年投資主線,整體上市只是中國鋼鐵工業重組的序幕,跨企業購並整合將不斷提升公司的內在價值。

⑺ 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是如何

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是如何?「十二五規劃」已給出了回答! 富民任務須明確提出「富民」任務 作為統領未來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總體規劃,我認為,「十二五」規劃應明確提出「富民」的目標和任務。 中國每個五年計劃或規劃都有一個相對明確的主題。所謂主題,也就是未來5年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當然,問題最後能否解決或解決的程度如何,取決於諸多因素,但在編制規劃的時候,總有個相對集中的主題。具體到「十二五」規劃,之所以應將「富民」作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提出來,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十二五」規劃是新中國60年後的一次再出發。中國剛剛隆重慶祝了60歲生日,進入下一個甲子,應該有一個新的發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規劃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實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而此次金融危機無論對世界還是對中國,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 第三,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目前中國人均GDP首次達到3200美元,按照國際標准,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便開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這一時期的發展思路肯定與過去不同。 上述三點決定了「十二五」規劃與此前的十一個規劃有著本質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過去的十一個規劃追求「國強」,「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這當然不是說,建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30年來百姓的生活沒有提高,而是指相對於GDP的增長,作為整體的民眾的富裕程度沒有GDP增長快。何況,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准,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 另外,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都跟貧富差距和民眾的普遍不富裕有著直接的關系。如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問題、消費和內需不足的問題,乃至一些群體性事件,都有著貧富分化的影子。貧富分化甚至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 所以,「十二五」規劃政策的著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著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而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今天的經濟實力也已經為解決「富民」問題提供了物質基礎。 民乃國之本。對於「民富與國強」的關系,是先有民富而後才有國強,而不是相反。事實上,多少國家興衰的歷史也告訴人們,民富雖然不必然等於國強,但民不富,國家必然不強;即使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強,也只能是外強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礎上的強大,才是根本性的強大。 因此,中國政府需要更新觀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為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這就有必要在編制「十二五」規劃時,制定一個長期的提高福利的戰略規劃,這個戰略規劃的目的,是為建立一個有競爭力和公平正義的福利國家打下基礎。 結構失衡根源在於政府主導經濟 「富民」雖然是一個經濟問題,但經濟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政治。事實上,改革以來貧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內。為什麼經濟高速增長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結就在於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說,經濟發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眾,而是政府及其與公權力有關聯的利益群體,以及資本利益集團和壟斷國企的經理層與員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夠抽走國民收入的大頭,並隨心所欲地支配財富而不受監督,資本之所以能夠壓制眾多的勞動力,原因又在於政府的權力過大。 中國傳統上本就是一個大政府國家。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民眾,心中都存在一個大政府觀念。所以,要在政府權力過大的情形下改變收入分配不合理狀況,須將之作為一個政治問題來看待,否則,僅僅視之為一個經濟問題,解決起來很難。 另一方面,盡管「富民」問題在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非常重要,但畢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問題的解決。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在官方看來,「十二五」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區域結構等諸種結構構成的結構難題。結構問題在中國來說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十二五」規劃還是把它列為必須優先解決的頭等大事,這說明,結構問題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續下去。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高層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要解決起來相當困難,否則,它也不會積累到今天這個程度。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當干預造成的。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該增長方式的特點是,以追求GDP為主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任務,以重化工業項目和熱衷批租土地為主要途徑,以行政推動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 在這樣一種增長方式下,經濟越是高速發展,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獲利就越大。原因很簡單,政府掌握著切蛋糕的刀,他當然會把最大的一塊留給自己。而利益一旦累積,要改變起來就非常難。這也是調整結構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喊了多少年卻一直進展不大的根源。不但如此,當遇到外部的危機時,就像本次金融危機一樣,為了保增長,還會進一步強化結構失衡和政府對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 政府變革 以外部力量促進政府變革 所以,要轉變增長方式,推進各種結構調整,關鍵在於變革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若不放棄對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權,不將自身對經濟運行的干預建立在市場基礎上,要轉變發展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話。 但在政府成為市場最大獲利群體的情況下,要政府放棄自身利益,主動改革,談何容易?這個時候,就需要靠非政府的外部力量去促使政府變革。外部的力量可以通過立法等手段對行政權力進行修正性、補充性的約束和重新界定,或者以嚴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權力的過度使用,或者通過加強社會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從而迫使政府做到: (一)轉變和縮減政府的行政職能,限制行政權力; (二)規范行政行為,控制行政權; (三)加強社會自治,將一部分行政權轉化為社會的權力,使公民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和監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結構。 應該說,在目前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博弈成為基本現實的背景下,依靠包括經濟主體的市場力量在內的廣泛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促進政府變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已越來越大。總之,要減少政府對經濟的不當干預,須使政府形成一個穩定和完善的權力運作機制和框架。當政府用一種比較規范的方式來行使公權力時,經濟主體自會在市場的作用下,自然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型,而無須政府勞神費力。就此而言,「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能否如期完成,取決於政府變革的程度。</SPAN></p>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建議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規劃建議稱,十二五規劃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十二五規劃將對社會經濟發展與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樣的提示作用?對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綜合處石象斌認為,粗放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建議將經濟轉型作為主線,以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新特徵。對國家提出的「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專家們認為,這將有利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社保網越織越密 探索社保城鄉一體化,建立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 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專家建議適度開征財產稅和遺產稅,減少創業、就業稅收。 緩解看病難和貴 通過深化醫改,老百姓將平時少得病、看病更方便、降低醫葯費。 人口也要均衡發展 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閱讀全文

與未來五年中國機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尼海嘯破壞極其慘重 瀏覽:308
一元硬幣是多少越南盾 瀏覽:402
義大利的皮鞋是什麼皮 瀏覽:96
去印尼玩不會說印尼話怎麼辦 瀏覽:324
印度落後中國多少錢啊 瀏覽:664
越南號碼抖音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964
中國護照義大利簽證怎麼辦 瀏覽:720
中國原子彈用了多久成功 瀏覽:450
俄羅斯到越南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759
二戰日本佔地過的中國哪些地區 瀏覽:187
印度社會主義國家有多少人口 瀏覽:381
伊朗核問題和中國有什麼關系 瀏覽:687
越南遊哪些景點 瀏覽:807
印尼有什麼直播軟體 瀏覽:459
印尼沐浴露什麼牌子 瀏覽:821
印度為什麼撤僑 瀏覽:166
江津義大利留學怎麼選 瀏覽:13
從中國坐船去英國最快要多久 瀏覽:935
印尼軍導彈多少枚2019 瀏覽:838
安卓怎麼看越南抖音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