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德化窯什麼時候形成它以什麼取世聞名
德化窯
在今福建德化縣,故名。創燒於宋代,宋元時期燒青白瓷,明代盛燒白瓷,清代又有進一步發展,除燒白瓷外,還燒青花和彩繪瓷器。
特徵:
1、 宋元時期所燒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劃紋裝飾。器物中盒子多見,式樣有圓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種,蓋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紋飾。
2、 明代白瓷胎質緻密,透光度極好。釉面為純白色,色澤光潤明亮,迎光透視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色,故被稱為「豬油白」、「象牙白」。
3、 清代德化白瓷與明代白瓷的區別是釉層微微泛青,與明代相比釉感較硬。
4、 白瓷產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爐、瓶、壺、碗、洗及瓷塑等。一般來說,明代以生產供器和瓷塑為主,清代以生產碗、壺等日用器物為主。
5、 德化瓷塑極為著名,白瓷觀音、達摩等塑像,胎釉渾然一體,不僅面部刻劃細膩,衣紋深而洗練,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這類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記。
6、 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徵是青花中有深藍色的線痕,圖案花紋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題材也常見。
㈡ 德化白瓷有哪些特點
「中國白」原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贊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產品製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福建德化是頗負盛名的地方窯。它的釉色白如凝脂,德化白瓷又稱象牙白。近年來,德化白瓷拍賣行情看好。瓷塑是德化瓷中最著名的製品,明代時就有著名藝人何朝宗、林朝景、張壽山等人。圖中騎獅觀音塑像的釉色潔白、細膩,觀音的塑造清秀俊逸、超凡脫俗。作者將觀音的外觀形象美和內在的氣質美都表露無遺,是德化窯傳世雕塑中較為難得的珍品。德化白瓷早於明清時期就以其特有「象牙白」、「中國白」聞名中外。德化白瓷與其他窯口白瓷的異同及特點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獨特的風格,它不僅與唐、宋時代其他地區的白瓷不同,而且與景德鎮同時期生產的白瓷也異樣。它們之間不同點主要有:(1)瓷胎緻密,透光極其良好,為唐宋其他地區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鋁含量較高的粘土燒制的,粘土內含助熔物質少,故器胎不夠緻密,透光度較差。而德化白瓷則用氧化鉀,含量高達6%,燒成後玻璃質較多,因而它的瓷胎緻密,透光度特別良好。(2)從釉面上看,德化白釉為純白釉,而北方唐宋時代的白瓷釉則泛淡黃色。元、明時代景德鎮生產的白瓷卻白里微微泛青,與德化白瓷有明顯的區別。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不僅與原料的化學組成,特別是氧化鐵、氧化鈦的含量有關,也與燒成氣氛的性質有關。北方白瓷的特點是胎、釉中Tio、Aio含量比較高,燒成時採用氧化氣氛,故瓷器呈現白中泛黃的色調;景德鎮白瓷的特點是胎釉中Fe、Tio、Aio含量均較適中,燒成時採用還原氣氛,故瓷器呈現白里泛青的色調;德化白瓷的特點是胎釉中的Feo含量特別高,燒成時採用中性氣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鎮同期生產的白瓷釉色更純凈。從外觀上看,明代德化白瓷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稱。流傳歐洲後,外國人又稱之為「鵝絨白」。直到現在,法國人還以「中國白」直呼德化窯白瓷。
㈢ 德化白瓷有什麼特點
德化白瓷的品質可與象牙媲美,釉面的晶瑩甚至略勝當年,用建白瓷製作的器皿呈半透明的乳黃或牙紅色,脂潤玉澤,典雅雋秀。
德化高白度瓷,白如凝霜凍雪,質如羊脂美玉、精薄如蛋膜,聲如銀罄。這種以德化特有的優質原料研製出的產品,獨占國內瓷器白度的鰲頭,燒成各種薄胎器物,潔白至純、清新宜人。
用它製成燈具,光影溫柔;製成茶具,茶色清澈;製成映影杯,綽綽浮影;製成瓷花,質如絲絹,配上綠葉、褐枝,幾乎可以亂假成真。
歷來已經精細奇巧奪人的德化瓷塑,到了後世更加放射異彩。人物、花鳥、禽獸各種題材在瓷塑天地任意馳騁。但最出眾的還是古典人物的造型,從民間喜聞樂見的如來、觀音、彌勒、羅漢、八仙、壽星,到屈原、關公、鄭成功,還有那些民間傳說故事,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吹簫引鳳等,種類繁多,不勝枚舉。
僅各種姿態和不同規格的瓷觀音就約有200多種:有滴水觀音、送子觀音、渡海觀音、十八手觀音、二十四手觀音、三十六手觀音、千手千眼觀音。
高者近2米,小的僅0.05米,美妙的瓷質釉色和古樸清逸的造型構成的精品,充分顯示了瓷都藝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藝,顯示出古老瓷都的深厚的文化積淀。
德化窯不僅以「象牙白」瓷聞名世界,而且白瓷的器型十分豐富,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和突破,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造型豐富多彩,開創了工藝百花齊放的新時代。
德化窯歷史悠久,歷經了千年的風霜,在我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白」一詞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詞。「中國白」原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贊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
德化白瓷因其產品製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德化白瓷
㈣ 中國的陶瓷歷史淵源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斷定中國原始陶器開始於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問題的。最早的彩陶發源地在黃河流域,龍其以陝西的涇河、渭河以及甘肅東部比較集中。甘肅東部大地灣一期文化,不僅在器形上比較規整,而且繪有簡單的紋飾,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彩陶文化之一。這一時期已出現陶輪技術,制陶術已成為一種專門技術。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於大地灣一期文化,其紋飾也略為復雜,以幾何紋樣為主。在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區為中心的廟底溝文化,彩陶花紋則更加富於變化,以弧線和動感強烈的斜線體現變形的動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魚、鳥、豬以及人類自身都被作為裝飾紋樣。這些紋飾的描繪手法都很生動,布局合理,是原始繪畫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可靠形象資料。
距今約四千年左右的馬家窯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發展的古羌集團的一個分支。與之相關的另外兩個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馬廠文化,是龍山文化之後的又一個輝煌時期。馬家窯文化類型的陶瓷,表面都經過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勻稱,以黑色單彩加以裝飾。裝飾圖案以滿見長,在缽、盤、碗一類的敞口器物內側,也都繪有圖案。0 D+ H$ c' o, Y: B; J( v
上古之民,穴居野處,生活中的工作中心都圍繞著漁獵飲食,所以最初迫切的發明需要都釜瓮之類。陶瓷上出現裝飾,說明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大有進步,解決果腹問題以外,尚有餘力,於是人們開始在滿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現。 @9 a6 Q9 Z* h( q8 D/ b! J
河西走廊一帶的馬廠類型彩陶,器形一般較小,有的器皿上留有穿系小孔,便於攜帶反映出這一地區半農半牧的經濟狀況。而在半山彩陶瓷上則出現了播撒種子的人形圖案,說明農業的發展和人們創造力的進步。6 y) Y# W9 s( g3 [6 L- D# s
在原始社會,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圖案形象直觀性強,在當時具有標志性、裝飾性等性能,所以對彩陶圖案的研究也會給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證。中國自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在原始時期,氏族部落更為繁雜,在特定的生產條件下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需求的文化特徵,它們各自有著代表氏族文化的標志性形象,也產生著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隨著氏族文化盛衰變化,陶器裝飾也出現了不同的內容的形式。
縱觀中國彩陶的技術與藝術,歷時四千八年。其實它的上限年代還是個難以考據的迷,隨考古發掘工八的不斷進行,可能還會出現不同的新認識。就目前現有的資料而言,可以說原始陶器不僅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它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史上無比輝煌的一章
大約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農業生產的發展不斷進步,私有制開始出現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會形式已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當時長期定居在中原一帶的夏部族,通過聯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統治的奴隸制國家。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地下考古發堀實物可以印證,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個歷史史實而非傳說。加之後來的商代、西周和東周(包括春秋、戰國),被統治為「夏、商、周時代」,其間約二千年左右。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由原始氏族部落發展為奴隸社會,也成為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變革的轉型時期。其時,各種手工業漸進漸繁,開始有分工制度,制陶業已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而且是諸工種中最重要的一種。
夏、商、周三代的陶瓷品種,大致可分為灰陶、白陶、印紋陶、紅陶、原始陶等。其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麵,也人施以簡單的繩紋或籃紋,或者彩繪各種復雜圖案的;還有在製作胎體過程中用拍、印、刻、堆、劃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這一時期的器體造型功能依然以飲食器皿為主,有豆、鼎、釜、鬲、觚、斝等等。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現,這一時期又有了進一步發展。白陶所使用的原材料為瓷土,質地較細密,燒成溫度也比其他陶器品種要高。其造型與裝飾直接受到同時期青銅禮器的影響,藝術價值不在青銅器之下。
㈤ 中國的四大名瓷窯是指哪四個
關於中國的四大名瓷窯,想必大家都很少了解,但是瓷窯,大家肯定不陌生。窯一般是指工業窯爐,二是指生產製造陶瓷器的窯口,三是窯器。燒造陶瓷的窯口,各省市全國各地可以說數不勝數,各代名窯也是星羅密布。那麼我來給大家說說中國的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磁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大家對於中國的四大名瓷窯有什麼看法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中國是個手藝很強的國家,這些藝術品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欣賞去探討。
㈥ 中國白的歷史文化
孔夫子說,必也正乎名,名不正,則言不順。陶瓷是人,陶瓷是歷史,陶瓷是中國,陶瓷是文化,陶瓷是藝術,陶瓷是科技,陶瓷是形象,陶瓷是情感。世界陶瓷的發展歷程就是人類不斷追求瓷器白如玉的過程,而最好的玉質瓷就是德化的「中國白」。「中國白」在世界陶瓷中佔了特殊的地位,歐洲陶瓷專家要人仿作而不可能,他們稱它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中國白」也被尊為「白色的金子」、「世界白瓷之母」。
早在新石器時代,德化就有印紋陶的燒制。商周時代,德化已經開始建窯燒制原始青瓷。自宋代開始,德化白瓷大量銷往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德化窯生產的白瓷,它溫潤、明凈、精巧、秀雅。它不是白玉更順白玉,晶瑩剔透,一塵不染,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秀外慧中,超凡脫俗,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引人入勝,世之瑰寶。明代何朝宗創作的《渡海觀音》轟動世界,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歐洲美術家把它命名為「中國白」(英文為china-white,法文:blanc de chine),「乃中國瓷器之上品也。與其他東方名瓷迥不相同,質滑膩如乳白,宛似象牙。釉水瑩厚與瓷體密貼,光色如絹,若輕瓷之面澤然。」由此看來,中國白早已摘取了世界瓷的桂冠,實不為過。按實際情形看,中國白的釉是不厚的,但由於與胎體由內而外的極相一致而顯得豐腴滋潤,似凝脂白玉,因而在評論家地心目中,造成了釉水瑩厚的美感。
㈦ 中國陶瓷以哪個地方最為盛名
我國目前享有瓷都之稱的城市共有三個,他們分別是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和福建德化。
福建德化蜚聲海內外,號稱世界陶瓷之都
福建德化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不同於景德鎮的官窯背景,德化自古以來就是外銷瓷器的重要基地。早在宋、元時代,德化瓷器就進入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有「中國白」之美譽。這個時期,泉州港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得此便利,德化瓷器隨著海運走向世界各地,成為「海上絲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德化的瓷業,燒制規模很大,分布也很廣。德化境內山多、水足、礦富,德化陶瓷先天條件好。在古代,從城市到山村再到密林到處都是古瓷窯。目前,德化全縣共發現唐、宋、元、明、清至民國的窯址達238處,全縣十八個鄉鎮都有古窯址分布。德化瓷業在晚清以後走向衰落,不過在今天德化工藝陶瓷重新煥發了生機,德化陶瓷產品80%以上外銷,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影響很大,並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稱號。
㈧ 如何按產地區分「陶瓷工藝品」
目前,全國各地的主要陶瓷工藝品(按產地劃分)分別為:
景德鎮瓷器:歷史悠久,品種多,技藝精。主要品種有青花裝飾、古彩裝飾、薄胎瓷、色彩裝飾和瓷塑。在古彩裝飾中,創造了「落地粉彩」和「墨形描金」。在色彩裝飾方面,傳統的名彩如祭紅、郎窯紅、鈞紅、界藍、影青、玫瑰紫、孔雀綠外,並新創了藍鈞、天藍、正黃等色彩。
酸陵瓷:湖南名產。主要產品是釉下五彩瓷、釉下帖花瓷、釉下印花瓷、釉下噴花瓷。
楓溪瓷:廣東名產。產於廣東湘安縣楓溪鎮。陳設瓷中以「通雕瓷」、「控雕瓷」較著名。
淄博瓷:山東名產。產品以寶石瓷最著,此外還有魯玉瓷、魯青瓷、滑石瓷,成就均很大。產品以餐具、茶具、咖啡具為主,大量外銷。
德化瓷:福建名產。以燒白瓷著稱,胎釉渾然一體,光潤如白玉,被稱為「象牙白」、「豬油白」、「蔥根白」、「中國白」。產品以人物塑像最為突出。
衡州瑩白瓷:浙江名產。主要生產高檔仿古藝術瓷。薄如蟬翼,潔如白玉,滑如羊脂,清如明鏡。主要品種有古爵酒具、滴水觀音、美人魚魚缸、日月潭燈座等。
宜化瓷:河北名產。以白瓷為主,主要用於陳設性陶瓷,以掛盤最多。
此外,河北唐山的唐山瓷、雲南易門的易門瓷和永勝的永勝瓷、廣東饒平的饒平瓷和高坡的高坡瓷等也都很著名。
宜興紫砂陶:宜興最負盛名的陶器品種。質地堅細,色澤沉靜,製作精美,造型多樣。產品有茶具、花盒等,以茶具最著。它沏茶不奇香,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饅,且耐熱保溫而不炙手,被譽為「世界茶具之首」。宜興紫砂茶具有新、古之分,首要名人制,次要款式高雅古樸。
桂林美術陶:廣西特產。造型以桂林名山和南方風物為對象。尤以似岩洞奇觀般晶瑩的「桂林鍾乳石釉」陶形成桂林美術陶的獨特風格。
此外,安徽界首的界首陶,四川的苛昌陶、崇寧陶、會理綠陶和甘孜陶,雲南的建水細陶,廣西的泥興陶,浙江長興紫砂陶,湖北馬口陶和麻城陶,山西的洪山陶,山東的德州陶,江西的李渡陶,貴州的牙舟陶,遼寧的海城陶等,也都是全國著名的陶器工藝品。
收藏陶瓷工藝品,應選擇名家名作或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