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10年以後會突破20億人口嗎
不可能。
因為:
一、目前的人口基數比較低。13、4億人口,要突破20億難度太大。
二、現在的適齡生育人口低。80、90後年輕人,不想(早)生孩子。
三、當今社會經濟條件制約。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多少,他們多少有點數。
四、未來的社會發展不可能。現在年輕人,誰願意承擔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
所以,洗洗睡吧,中國人口一萬年也不會超過20億人口。無論貧富貴賤,像5、60年代一樣的人口高增長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② 十年後,中國擁有多少人口
分析如下:
1、在一個國家中人口生育率必須達到1對夫婦生2個孩子才能保證人口不減少;如果想要人口稍微有所增長,需要國家生育率在2.2以上(1對夫婦平均生育2.2個孩子)
2、以中國現在的生育率(不放開全面二孩計算),在2025-2030年,中國人口達到頂峰(約14.5億),然後開始下降。到2050年為10億。(即生育率低於死亡率)。
也就是說,10年之後(約為2028年),中國人口達到歷史以來最高值!當然,鄭策調整不算在內,例如開放生育等!
③ 中國到2010年 大概能有多少人口
2010年人口普查後,經過大半年的「處理」「討論」「研究」,
2011年終於公布給平民看的數據是13.7億,而實際上統計的數據是不會給平民看的,除非你是dan內高層,再加上沒能統計到的人口,我估計中國的實際人口在15億上下吧。
④ 十年後中國人口將達到多少
13.5億,那5000萬都移民了
⑤ 這樣發展下去中國十年後是多少人口
2020年,中國教育將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將達到40%,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將比目前翻一番,達到近2億人。【發布會實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8日起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展望2020年中國教育事業的前景時,做以上表示。
朱之鑫說,我想《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既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積極的目標,也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在整個起草的過程中,四個方面給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第一,教育的對象,有教無類,這是它的普遍性。第二,教學的方法,體現了它的改革和提高質量,就是因材施教。第三,教育的內容,要體現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更強調的是德育優先。第四,教育的結果,體現了人盡其才的目標。
朱之鑫表示,《規劃綱要》為中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包括為中國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2020年,我想未來大家在兩個方面將有明顯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了那個時候,幼兒的入托可能不像現在這么難,義務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達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學率要達到40%,向普及化邁進。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新增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達到13.5年,比現在要提高一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要達到11.2年,要比現在提高1.7年。整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將比目前翻一番。
「我也可以給大家報告一下,目前我們有大學學歷的是9830萬人,翻一番就是2億人,大家想一想,2億人口具有大學學歷,在全球將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他說。
二是明顯感受整個教育質量將會普遍提高。我這里所說的教育質量不是指考試分數,而是通過學習,提倡學思結合、知行統一。改革我們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特別是減輕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社會,在實踐中「三個學會」,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從而全面提高我們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概括起來,到了2020年,我想有四句話,各級教育的普及水平更高,老百姓受教育的機會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教育的體系更加完備、更加靈活。(
⑥ 有哪位能告訴我,中國10年以後的總人口數量,會是人山人海嗎
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長率以及老齡化,未來十年預計人口增長20%左右
⑦ 中國2010年大約將有多少人口
據專家預測,中國明年的人口將達到16億多,中國又將負上一個沉重的負擔。
回答完畢
⑧ 2010年中國人口會達到多少
一、人口數量
2005年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075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6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萬人,出生率為12.40‰;死亡人口849萬人,死亡率為6.51‰;自然增長率為5.89‰。
2005年人口主要構成情況
單位:萬人
龐大的人口數量一直是中國國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雖然中國已經進入了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由於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當前和今後十幾年,中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按照目前總和生育率1.8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將分別達到13.7億和14.6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3年前後,達15億左右。
受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響,在2005年-2020年期間,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高峰。同時,由於獨生子女陸續進入生育年齡,按照現行生育政策,政策內生育水平將有所提高。上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中國將迎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龐大的人口數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多方面影響,在給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同時,也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帶來沉重的壓力。
我國於2005年底開展了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這次調查以全國為總體,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次總體,採取分層、多階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樣方法。最終樣本單位為調查小區。這次調查的樣本量為170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31%。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通過調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調查的各項任務已基本完成。
二、人口素質
中國政府加大公共衛生事業建設力度,不斷提高人口健康素質。平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2004年的71.8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1500/10萬下降到2004年的51/10萬,嬰兒死亡率從新中國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建國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減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得到有效的監測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從總體上講,中國人口健康素質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發生率為4-6%,約100萬例。數以千萬計的地方病患者和殘疾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防治艾滋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據估計,截至2003年12月,中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約84萬,2004年疫情處於從全國低流行和局部地區及特定人群高流行並存的態勢。
中國政府加快發展教育事業,人口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2004年,中國普及九年義務制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到93.6%,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時下降了7.55個百分點。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大學以上佔5.42%、高中佔12.59%、初中佔36.93%、小學佔30.44%,受高層次教育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受小學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國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總體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於發達國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學粗入學率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1年)。並且,城鄉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顯差異。2004年,城鎮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43年,鄉村為7年;城鎮文盲率為4.91%,鄉村為10.71%。
三、人口結構
從人口年齡結構看,在2004年末全國總人口129988萬人中,0-14歲人口為27947萬人,占總人口的21.50%,15-64歲人口為92184萬人,佔70.92%;65歲及以上人口為9857萬人,佔7.58%。上述數據表明:
第一,當前中國人口社會撫養比較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大,勞動力資源豐富,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未來一、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紅利期。但龐大的勞動年齡人口也給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目前,中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近千萬,農村剩餘勞動力2億多。並且,勞動年齡人口將保持增長態勢。據預測,2016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峰值10.1億,2020年仍高達10億左右。這對就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達7%以上,根據國際標准,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據預測,到2020年,65歲老年人口將達1.64億,占總人口比重16.1%,80歲以上老人達2200萬。中國老齡化呈現速度快、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點,對未來社會撫養比、儲蓄率、消費結構及社會保障等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從人口性別結構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萬人,佔51.5%,女性人口63012萬人,佔48.5%,總人口性別比為106左右。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117,2003年為119,少數省份高達130。為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頒布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啟動了「關愛女孩行動」,倡導男女平等,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近年來,由於積極推進人口城鎮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實施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戰略,人口城鎮化率以每年超過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採取多種措施和合理規劃,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努力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2004年,中國流動人口已經超過1.4億。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同時也改善了農村的經濟狀況。按人口城鎮化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測算,到2020年還將從農村轉移出3億左右的人口。
與此同時,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體系卻嚴重滯後,亟待完善。龐大的流動遷移人口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構成巨大壓力。流動人口就業、子女受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嚴重製約著人口的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面臨困難。
面對復雜的人口問題,中國政府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不斷完善人口政策與方案,用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時,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那究竟中國要多少人口才合適呢?
中國究竟應該有多少人?這是個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熱門話題。盡管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人滿為患,但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並論證"中國究竟應該有多少人"這個人口數量發展目標的是孫本文先生。他在1957年發表的《8億人口是我國最適宜的人口數量》,成為中國適度人口研究的開山之作。1981年,當中國人口已經逼近10億時,宋健等必個自然科學家從食品、水資源等資源的束條件出發,得出中國適度人口應不超過7億的結論,並把7億作為中國人口發展的最終目標和最佳方案。在不久前召開的第八屆中國人口科學討論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李小平提出,中國人口發展的長遠目標應是:100年後人口力爭降到8億,200年後降到3億,無論如何不高於5億。6月18日"中國究竟應該有多少人"不僅僅是一個能吸引成千上萬中國百姓的熱門話題,而且是一個事關中國發展前途命運的戰略目標選擇問題,一個重大而嚴肅的人口理論問題。《人口研究》雜志2002年第4期邀請了李小平、李建新和劉爽3位專家就《中國人口數量:究竟多少億才合適?》的主題發表意見。
如何解決呢?
首先我要聲明,我並不認為「中國人口太多」,關於這一點,我已在《「中國人口太多」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謬論》一文里說明了理由。本文是針對那些認為「中國人口太多」的人而寫的。
⑨ 中國十年後人口是多少。。。
當然是減少了!
⑩ 中國10年有多少人口
最近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還沒有結束,所以最可靠的數字還沒有公布。據官方估計,這次人口普查可能會有14.2億。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