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第一大佛在哪裡叫什麼
河南魯山大佛,盧舍那佛立像,青銅材料,通高168米,相當於50層樓高,重6400噸,公元2005年建成。 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上湯趙村佛泉寺內,總高168米(大佛身高108米,蓮花寶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1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稱為「佛山金佛」。其造型庄嚴飄逸、氣勢獨特,真乃「當驚世界殊」。造型完整、有明確的說法手印的銅鑄「佛山金佛」應運而生,成為新的中方佛。
㈡ 中國最大的坐佛在哪
中國最大的坐佛是四川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樂山市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此處經常發生沉船事故,就是為了鎮住江水才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彌勒坐像,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值得提起的是自此尊大佛鑿成後當地的確沒再發生過一次沉船事故。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體態勻稱,足踏大江,雙手撫膝,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 ,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是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
樂山市最高建築68米,是因為樂山市人篤信「矮佛三分就是近佛三分」。
樂山大佛在災難時期閉目流淚,喜慶時期佛光展現等等靈異現象在當地盡人皆知。
㈢ 中國最大的彌勒佛在那裡
雪竇寺,全稱「雪竇資聖禪寺」,位於浙江寧波奉化溪口鎮青峰環繞、飛瀑爭鳴的雪竇山中。在寺廟四周有九個山峰纏繞,如「九龍搶珠」,故有「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剎;澗繞寺走,處處可聽泉」的贊詞。雪竇寺始創於晉朝,興起於大唐,鼎盛於兩宋。從古至今,高僧輩出,香火興旺,南宋被敕封為「五山十剎」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被稱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是布袋和尚-彌勒佛道場。
蔣介石稱雪竇山為「四明第一山」,歷代文人形容雪竇山「秀甲四明」。雪竇寺為佛教禪宗名剎,雪竇寺與彌勒有緣。彌勒化身布袋和尚是奉化人,出家、圓寂於奉化岳林禪寺,常去雪竇寺做佛事,因此岳林寺、雪竇寺均為「彌勒應跡聖地」。
㈣ 中國最大的佛像是什麼佛像,在哪裡
中國最大的佛像是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位於四川凌雲山,是一個有名風景區,寺廟盛極一時,隋唐時佛教興盛。樂山大佛就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當時三江匯合在這里,水流直沖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往往使過往船隻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他想藉助神力滅殺水患,於是發起修造大佛之念。當時募集的人力、物力、財力遠及江淮流域,歷時九十年才告成功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發髻有1021個,耳長6.72米,鼻長5.33米,眼長3.3米,肩寬24米,手的中指長8.3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可圍坐百人以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這尊樂山大佛不僅體型巨大,且雕刻技術高超,結構勻稱,比例適宜,佛體頭部和身上還巧妙地暗藏排水系統,以避免水流沖蝕,減弱風化。樂山大佛真是大的驚人。遊人們在瞻仰它的時候,莫不對我國古代的雕塑師們在設計和塑造這尊佛像時所表現出來的偉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贊嘆和欽佩。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縣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的凌雲山上。
㈤ 中國最大的佛是樂山大佛嗎
是的 而且是世界第一大佛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世界著名的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岩壁上,為彌勒坐像。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至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載。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 ,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完成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達90年。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離鄉別家,來到樂山凌雲山下當和尚。凌雲山下乃三江匯聚之處,每當汛期,山洪暴發,洪水便似脫韁的野馬,橫沖直撞,常常毀壞農田,傾覆舟楫。
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開鑿一尊大佛來鎮住水妖。首先便是資金問題。海通和尚為了籌集資金,四處化齋,積少成多,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開鑿之日,萬眾矚目,喜形於色,但地方官吏卻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和保護費,否則不讓開工。海通和尚十分氣憤,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財!」地方官吏面帶嘲弄的神色說:「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海通和尚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盤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驚,嚇得趕緊逃離現場。海通和尚忍住劇痛,一揮手,大佛立刻開鑿。海通和尚死後,他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經過90年的努力,樂山大佛終於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通高70餘米,頭高約15米,頭項上可置圓桌。耳長7米,眼長3.3米,耳朵中間可站兩條大漢。肩寬28米,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餘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幾年,有遊客發現樂山大佛背後的山像睡佛,樂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處,寓意更加深刻。
世界第一大佛--樂山石刻彌勒坐像,以其巍峨雄偉的氣勢聞名中外。人們觀賞這尊歷時90年,乃成通高71米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看到他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而對他的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其實,細究他的形體結構,是很有趣味的。
發鬈用石塊嵌就
大佛頂上的頭發,共有螺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清的。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兩耳以木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說明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是真實的。由此可知,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內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803)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了。
排水系統布全身
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這些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兩洞,由於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厘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 崖壁仍是紅砂原岩,而且比較乾燥。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顯然,這是由於洞未貫通的緣故。不知當年修建者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殘碑
據1962年維修的負責人黃高彬和羅伯介紹,當時發現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開洞一看,裡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膝、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千古之謎,誰人能解?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動海師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毀掉了。
㈥ 中國最大的仰天卧佛在那裡
中國最大的卧佛在弋陽縣龜峰景區龍門岩。卧佛全長416米,最高處達68米,眼睛直徑8.6米、嘴巴寬為12.3米、頭部長50.5米、大腳趾寬為5米、腳趾厚度為1.2米。
中國最大的卧佛在江西省弋陽縣龜峰景區龍門岩安家落戶,弋陽卧佛山體自然天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該卧佛全長416米,佛身高差68米,系利用山勢雕琢而成,自然山體展示著令人振撼的釋迦牟尼涅盤群圖的藝術神韻,為世界最大的佛祖形象。
據弋陽縣旅遊局的翁貴祥介紹,卧佛全稱為龍門巨型岩雕卧佛,地處該縣龜峰景區內的龍門岩。由著名美術師尼瑪澤仁設計,根據龍門岩山體長400餘米,峰高110米,最大石峰落差40米,自然體貌酷似一座卧佛的特點,源引佛教文化的豐富內涵,確定在此雕琢以大佛涅槃為主體的佛雕群。於2002年5月1日動工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致2004年10月13日完工。
卧佛整個工程總投資近400萬元。佛雕群分為上中下三層,在長400多米,佛祖高110餘米的山體中,除神態祥和的釋迦牟尼卧佛外,在其中部還塑造了佛教僧團的十大弟子形象。卧佛上部同時安插了「天龍八部」諸神,所有雕像無不栩栩如生,卻又神態各異。
弋陽系佛教南禪宗的發源地,佛教歷史悠久,寺廟眾多。據縣志記載,古代全縣有佛教場所170多處,其中以唐代始存的「中華第一佛洞」南岩寺,宋朝22岩寺以及龍門岩寺等享有盛名。相傳山底岩洞為神禹所鑿,因石骨盤繞如巨龍而名龍門岩;明末清初,僧人上熊依穴建寺,為龍門岩寺;乾隆年間,縣令何掞更名為「天成寺」,意道「自然天成」。從天生橋孔進入其間,頓然佛國意境,清弋陽邑令王度立匾曰「飛來禹跡」。
南岩寺位於一處高30米、寬70米、深30米的天然岩石巨洞中,位於大卧佛的背後,有著千年歷史,掩藏在丹霞丘陵中
㈦ 中國第一大佛在哪
第一名:河南魯山中原大佛(通高208米)
又名中原大佛,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佛泉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2008年9月9號竣工,材質為銅鍍金。大佛法相庄嚴,巍峨聳立在堯山腳下佛泉寺,周圍九層山峰環圍,佛前四季長流的沙河聖水,佛泉湯地,景觀資源豐富,環境秀美。
(7)中國最大佛主在哪裡擴展閱讀
高208米的中原大佛屹立於中原大地之上,玉枕山環抱之中,滿懷慈悲地注視著芸芸眾生,完善了「五方五佛」的佛法理念。據介紹,大佛的建造歷經十年,期間經歷了很多的挫折。
在各級政府、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眾多佛教人士的熱心幫助下,於2008年9月29日(農歷戊子年九月初一),由兩岸四地108位高僧大德共同開光面世,其中不乏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等這樣的高僧大德,更有眾多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法國、印度、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徒不遠萬里,專程朝拜大佛。
㈧ 我國最大的佛像是哪一座
我國最大的佛像是中原大佛(位於河南魯山佛泉寺),也是當今全世界最高的佛教造像,系釋迦牟尼立像,又名魯山大佛、堯山大佛,高208米,2007年建造完成。
最大的古代佛像是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樂山):是中國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系釋迦牟尼坐像,又名凌雲大佛,高71米,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歷時約90年。
(8)中國最大佛主在哪裡擴展閱讀:
種類:佛文化在歷史長河發展中,地方文化區域也有了不同的方向,大致可分為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文化不同,佛像的面相造型也不同。
漢傳佛像:面相圓潤豐滿,敦厚溫和,慈祥,不怒自威,顏色受時代影響,現色彩鮮明,輪廓清晰,樹脂佛像更是精緻細膩,栩栩如生。(主要流傳區域:漢族文化傳播區)
藏傳佛像:表情大多凶憤,以眾多女神像,男女雙身像,復雜多變的造型是藏傳佛像造像的突出特點(流傳區域:西藏,四川,青海,雲南等地)。
南傳佛像:身軀瘦長,臉型秀麗,肉鬢高聳披著薄薄的圓領袈裟,通常是沒有衣紋或者是布滿了衣紋(流傳區域:泰國,緬甸,高棉寮國,柬埔寨,中國的台灣和香港地區)。
供養方法:七布施: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布施,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布施,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布施,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佛像
㈨ 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彌勒佛位於我國哪裡
廣西玉林雲天文化城彌勒佛座像美輪美奐震撼人心。彌勒佛座像是目前世界上室內最大的彌勒佛座像,彌勒佛座像高30米,總重量為400噸,由1000多塊銅片組裝而成,以銅為原材料,噴金粉,製造工藝復雜,耗時5年多完成。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㈩ 世界第一大佛在中國哪個地方
【時間計算】第一大佛是四川仁壽縣的仁壽大佛,又稱牛角寨大佛,其建成時間早於樂山大佛約100多年,也是樂山凌雲大佛的藍本,佛體高度17米。
【高度計算】分成兩種,立佛和坐佛。
坐佛:四川樂山縣的凌雲大佛,佛體高度為71米。
立佛:八仙山大佛,佛體高度32米(註:原世界第一、第二立佛均在阿富汗巴米揚,分別為53米和35米,後被戰火摧毀)。
【華人圈常見五方大佛說法】常被海內外一同提及的「五方大佛」分別是山西雲岡、洛陽龍門、四川樂山、香港天壇、無錫靈山。(註:此五方說法主要爭議在於香港1974年興建的天壇大佛,通常會涉及山西蒙山大佛)。
【建國後的「第一高」大佛】湖南溈山大佛,總高99.19米,位於溈山山腰毗盧峰下的寧鄉密印寺,為世界上最大的千手千眼觀音聖像。
因為近年鑄佛之風又盛,所以並不能肯定大佛的確切高度。而且各有爭議在於其材質、姿態等,比如靈山的世界第一青銅大佛、溈山的世界第一貼金大佛、沈陽的世界第一翡翠大佛,北京雍和宮的世界第一木雕大佛和海南的世界第一金玉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