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一共發射過幾次火箭
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共研製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能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衛星。從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間,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共計67次,成功61次,6次失敗或部分失敗,發射成功率為91%。
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於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於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25次發射成功,這在世界衛星發射界也是不多見的。
在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製佔有重要的地位,盡管它是結構簡單的無控火箭,但卻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從1958年開始,我國陸續研製出包括生物、氣象、地球物理、空間科學試驗等多種類型的探空火箭。
長征一號(LM-1)系列運載火箭1970年4月24日,中國使用長征一號(LM-1)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在兩級中遠程導彈上再加一個第三級固體火箭所組成,火箭全長29。
86m,起飛總重81。57t,起飛推力為1040kN。長征二號(LM-2)系列運載火箭長征二號(LM-2)運載火箭是從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並於1975年發射了1t多重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艙。
此後,又根據發射衛星的需要,陸續衍生出長征二號丙(LM-2C)、長征二號丙改進型(LM-2C/SD)和發射極軌衛星的長征二號丁(LM-2D)運載火箭。在長征火箭大家族中,長征二號系列主要用於發射各類近地軌道衛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了12顆美國的銥星移動通信衛星。
1986年初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後,太空梭被停飛,美國用了很長時間分析和處理故障,其後美國停止用太空梭發射一般商業衛星。趁此時機,我國僅用了18個月就研製成功長征二號E(又稱長二捆,LM-E)運載火箭,可以發射原來准備用美國太空梭發射的商用衛星。
長征二號E火箭是以長征二號為芯級,周圍捆綁了4個液體助推器,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9。2t。長征二號E於1990年試射成功,從1992年到1995年曾發射多顆外國衛星。為滿足發射神舟號飛船的要求,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我國又在長征二號E的基礎上改進了可靠性並增設了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從而發展出了長征二號F(LM-F)運載火箭,專門用來發射神舟號載人飛船。
由於長征二號火箭的質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連續成功地把17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天,這使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聲譽。長征三號(LM-3)系列運載火箭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二級火箭上面加了一個以液氫、液氧為推進劑的第三級,所用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可以二次啟動,在技術上是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火箭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84年長征三號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試驗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1985年中國宣布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1990年我國首次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此後,長征三號系列不斷增加新成員,如長征三號甲(LM-3A)、長征三號乙(LM-3B),主要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圖25)是在長征三號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火箭,它的氫氧發動機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也從長征三號的1。
6t提高到2。6t。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圖26)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二捆的基礎上研製的,即以長征三號甲為芯級,再捆綁4個與長二捆類似的液體助推器。長征三號乙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的大型衛星,也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
1t,躍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長征四號(LM-4)系列運載火箭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是長征火箭家族中用於發射各種太陽同步軌道和極軌道應用衛星的主要運載工具。
㈡ 由我國研製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有哪幾艘
ABC、衛星從地面發射升空的過程中,衛星是加速升空的,衛星的質量不變,速度增大,動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大;衛星升空時,沒有發生彈性形變,不具有彈性勢能;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增大.故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不符合題意.
D、火箭噴氣發動機工作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不符合題意.
故選A.
㈢ 中國的運載火箭有哪些
最主要最廣泛使用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除此之外,還有:
開拓系列運載火箭,屬於輕型全固體火箭,主要目的是快速發射(准備時間小於12小時)近地軌道微小衛星(載荷100千克左右),這個系列已經基本處於擱置狀態了,目前有4次發射記錄,成功率50%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也是全固體火箭,亮點是快速發射、機動發射和低成本發射,目前成功率100%
飛天運載火箭,也是全固體火箭,定位和快舟相同,主要針對外貿市場
㈣ 中國有哪幾個系列的運載火箭
最主要最廣泛使用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除此之外,還有:
開拓系列運載火箭,屬於輕型全固體火箭,主要目的是快速發射(准備時間小於12小時)近地軌道微小衛星(載荷100千克左右),這個系列已經基本處於擱置狀態了,目前有4次發射記錄,成功率50%
快舟系列運載火箭,也是全固體火箭,亮點是快速發射、機動發射和低成本發射,目前成功率100%
飛天運載火箭,也是全固體火箭,定位和快舟相同,主要針對外貿市場
㈤ 中國一共有幾個航天火箭
航天和火箭是兩個概念
我國的運載火箭現有 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 長征三號 長征四號 。。。
長征一號:石破天驚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長征一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長征二號:厚積薄發 二○○三年十月十五日,長征二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首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成為現實。
長征三號:一箭當先 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長征三號和長征三號甲系列是中國人心中的驕傲,它們幫助中華民族實現了載人飛天的千年夢想。
長征四號:雄踞東方 二○○二年五月,長征四號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雙星,成功發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中國第一顆海洋衛星海洋一號。
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國共研製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能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衛星。
從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間,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共計67次,成功61次,6次失敗或部分失敗,發射成功率為91%。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於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於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25次發射成功,這在世界衛星發射界也是不多見的。
在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製佔有重要的地位,盡管它是結構簡單的無控火箭,但卻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從1958年開始,我國陸續研製出包括生物、氣象、地球物理、空間科學試驗等多種類型的探空火箭。
長征一號(CZ-1)系列運載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國使用長征一號(LM-1)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在兩級中遠程導彈上再加一個第三級固體火箭所組成,火箭全長29.86m,起飛總重81.57t,起飛推力為1040kN。
長征二號(CZ-2)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LM-2)運載火箭是從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並於1975年發射了1t多重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艙。此後,又根據發射衛星的需要,陸續衍生出長征二號丙(LM-2C)、長征二號丙改進型(LM-2C/SD)和發射極軌衛星的長征二號丁(LM-2D)運載火箭。在長征火箭大家族中,長征二號系列主要用於發射各類近地軌道衛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了12顆美國的銥星移動通信衛星。
1986年初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後,太空梭被停飛,美國用了很長時間分析和處理故障,其後美國停止用太空梭發射一般商業衛星。趁此時機,我國僅用了18個月就研製成功長征二號E(又稱長二捆,LM-E)運載火箭,可以發射原來准備用美國太空梭發射的商用衛星。長征二號E火箭是以長征二號為芯級,周圍捆綁了4個液體助推器,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9.2t。長征二號E於1990年試射成功,從1992年到1995年曾發射多顆外國衛星。
為滿足發射神舟號飛船的要求,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我國又在長征二號E的基礎上改進了可靠性並增設了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從而發展出了長征二號F(LM-F)運載火箭,專門用來發射神舟號載人飛船。
由於長征二號火箭的質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連續成功地把17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天,這使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聲譽。
長征三號(CZ-3)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二級火箭上面加了一個以液氫、液氧為推進劑的第三級,所用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可以二次啟動,在技術上是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火箭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84年長征三號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試驗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1985年中國宣布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1990年我國首次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此後,長征三號系列不斷增加新成員,如長征三號甲(LM-3A)、長征三號乙(LM-3B),主要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圖25)是在長征三號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火箭,它的氫氧發動機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也從長征三號的1.6t提高到2.6t。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圖26)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二捆的基礎上研製的,即以長征三號甲為芯級,再捆綁4個與長二捆類似的液體助推器。長征三號乙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的大型衛星,也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1t,躍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
長征三號丙是在長征三號甲是單枚三級火箭捆綁2個助推器而成,運載能力為2600-3800公斤,介於2600公斤的長征三號甲和5100公斤的長征三號乙之間。2003年才完成總體設計,2008年4月26日發射「天鏈一號01星」是首次其飛行,長征三號丙是「長三甲」系列中最後一型火箭。
長征四號(CZ-4)系列運載火箭
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是長征火箭家族中用於發射各種太陽同步軌道和極軌道應用衛星的主要運載工具。
長征五號(CZ-5)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即將進入初樣研製階段,這是對中國航天未來三十至五十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一大項目,旨在面對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和國內未來衛星發射、深空探測的更高需求,其研製成功後,中國進入空間的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長征五號」總體設計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一設計部負責,生產基地已在天津開建,目標是二○一四年實現首次航天飛行,長征五號將主要運載嫦娥衛星直接進入月球。
㈥ 中國火箭有哪些系列
1、長征1號系列,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
2、長征2號系列,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
3、長征三號系列,是三級火箭,其一、二級是在「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其三子級採用了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
4、長征四號系列,包括「風暴一號」、「長征四號」、「長征四號甲」、「長征四號乙」等火箭。
5、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
(6)中國有多少固體火箭擴展閱讀
長征五號系列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設計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系列由二級半構型的基本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不加第二級的一級半構型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以及添加上面級的長征五號/遠征二號運載火箭組成。
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長征五號已經完成了發射場合練,長征五號/遠征二號預計於2016年9月底至10月初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飛。首飛成功後長征五號將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㈦ 中國總共發射了多少火箭
大家都知道,我國已是世界上的航天大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和眾多的國產航天器都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同時,我國還把多顆國外製造的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那麼,我國總共發射了多少航天器呢? 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躍上太空到2003年末,我國用自己研製的12種長征運載火箭分別從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成功地發射了57顆國產衛星和5艘國產飛船。57顆國產衛星中,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0顆,返回式衛星18顆,通信廣播衛星11顆,氣象衛星6顆,測量大氣密度的氣球衛星2顆,中國和巴西共同研製地球資源衛星2顆,中國資源衛星2顆,北斗導航衛星3顆,海洋衛星1顆,微小衛星1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中的探測一號衛星1顆。這些鑄就在太空的輝煌,不僅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而且在開發利用空間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開展科研活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經濟效益。 5艘飛船依次被命名為神舟一至五號,前4艘為無人飛行試驗飛船,第5艘為首次載人航天飛船。5艘飛船均安全返回地面,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尤其是神舟五號的成功飛行,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鑒於航天事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和良好的產品質量保證能力,1985年10月26日,我國政府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航天市場,承攬各國衛星發射業務。 從1990年4月7日至1999年10月14日,在9年半的時間里,我國用6種長征運載火箭分別從上述三個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27顆國外衛星送入規定的軌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運載火箭無可爭辯的實力。27顆衛星中,科學試驗衛星3顆,通信衛星12顆,銥系統衛星12顆。與此同時,長征火箭及返回式衛星還為國外用戶提供了5次搭載服務,均受到用戶的稱贊。中國的衛星發射服務能力和衛星回收技術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在國際上建立了較高的信譽和知名度。 同美國、俄羅斯、歐空局和日本投入航天費用的平均值相比,我國投入航天技術的經費不足他們的幾十分之一,但卻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重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自主創新的卓越能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㈧ 我國的運載火箭共有幾個系列
我國共研製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
㈨ 咱中國火箭按級數分么
按級數分只是其中的一種分類。
常用的運載火箭按其所用的推進劑來分,可分為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種類型。如我國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液體火箭;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則是一種固液混合型的三級火箭,其第一級、第二級是液體火箭,第三級是固體火箭;美國的「飛馬座」運載火箭則是一種三級固體火箭。
按級數來分,可分為單級火箭、多級火箭兩種類型。由於單級火箭在實際應用上很難實現宇宙飛行所必需的宇宙速度,因此需要採用多級火箭來解決這一問題。
多級火箭的一子級在發射點火後就開始工作,工作結束後與整個火箭分離,再由二子級繼續將有效載荷推向太空,以此類推,直至把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多級火箭一般由2-4級組成,有串聯、並聯和串-並聯三種聯接方式。
(9)中國有多少固體火箭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9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已進行了333次航天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2.79%。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進行312次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5.19%。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擔了我國96.4%的發射任務,發射航天器總質量佔中國發射總質量的99.2%。
從1970年首飛至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0多個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從現役運載火箭到新一代運載火箭等一系列重大跨越。
具備了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載荷的能力,運載能力和入軌精度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知名、在國際高科技產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
多年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有力支撐保障了我國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衛星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的成功實施,為推動相關領域發展,加快科技強國和航天強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統計,長征火箭300次發射的成功率約為96%。與前50次發射相比,後250次發射的成功率明顯提升且趨於穩定。在第三個100次發射中,長征火箭共將225顆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高達97%,居世界領先地位。
2018年,長征火箭年發射連續成功次數達到37次,首次獨居世界航天發射次數年度第一位,在近20年世界各國航天發射史中,是連續成功發射次數最高的一年,創造了世界航天發射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