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恆的人物簡介
在當代山水畫家中,李恆先生是一位深受人們關注與愛戴的山水畫家,著名畫家關山月、白庚延、郭公達、朱秀坤等諸位名家對李恆的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諸師最喜歡李恆的是他的勤奮,平日不斷的讀書,不斷的旅行寫生,不斷的探索,勤勤懇懇,一絲不苟,把他潛在的智慧與靈氣一點一點的融入了漫長的勞作之中。
李恆自小就愛揮灑筆墨,對石濤、白雪石幾位大師的作品更是百臨不厭。直到有個偶然的機會向著名畫家白庚延學習潑墨山水,又看了李可染的畫,這才漸漸悟到中國傳統繪畫的妙處,常後悔自己「覺悟」的太遲了。後來在中國美術館看了吳冠中的畫展又受到很大啟發,喚起他把油畫畫法融合在中國畫里的共鳴。
李恆的彩墨山水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場景大,氣魄大,「大山大水」。無論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中堂條幅,還是雅俗共賞的扇面斗方;無論是洋洋巨制的長卷,還是尺寸之間的冊頁,畫面設景都力求雄大,注重畫面的氣勢。構圖飽滿、恢弘、濃墨與飛白對比十分強烈,集水墨小品,更見功力,這些小品以小見大,咫尺千里,妙盡自然,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景觀作為描寫對象,言情狀物,盡具神妙。而且筆墨洗練,色彩沖和,讓讀者品到了「筆精墨妙」,看到了染、勾、擦的氣息波動。在隨意揮灑中體現豪放之情是其作品之魂。二是李恆的色彩不同於傳統水墨設色,而是力求傳統筆墨與現代視覺經驗接軌,因此他的色彩不是以西畫灰色調為參照,去表現那種繪畫性的色彩效果,而是直接把強烈的顏色搬上畫面,他在積墨的底上大膽用「勾擦法」,抹色造成沒畫壘色效果,通過亂筆紛披的筆法表達出來的畫顯得厚重、若、澀、粗礪。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色彩安排,還是濃、淡、干、濕的把握,都有張有弛,不拘一格。另一方面李恆在開始大膽用色彩以後,畫面的形態有了很大的變化,而凸顯出來的是抽象的視覺感受,再結合白庚延的畫風形成了一種自己的筆墨手法,畫出自己熟識而有真切感受的作品。並在構圖、色彩、造型各方面廣泛吸收了民間美術、中國傳統美術和西方美術的有益因素,使個人風格更為明確、強烈。李恆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他筆下的「一山、一石、一樹」無不透徹精緻、神韻俊美、渾然天成,是一個親和寧靜的世界,更是一個自在的世界。他追尋的是一種雅和周正,一種完美,一種境界……。
畫品如人品,平日里我與他的幾次接觸,漸漸感受到了他深沉、寡言的背後,有著一顆對社會灸然的愛心。靜心養氣,規矩而藝術性地投入生活,他秉性善良、仁厚、頭腦敏銳、聰慧,尋著中國文化的根,對傳統文化體悟深徹。他正使自己的藝術向著無限的精神空間舒暢地伸展。我相信,筆隨心動,意隨心轉的李恆還會在他痴迷鍾情的藝術天地里繪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
李恆簡介
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創作委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省分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國畫院上海分院副院長
世界書畫藝術家聯合會常務副主席
世界華人書畫藝術院執行院長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客座教授
《世界名家藝術》雜志藝術總監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全國城市采風行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
全國「百傑」畫家,德藝雙馨藝術家
文化部政府「文華」獎獲得者
1998年作品《秋江帆影》入選中央電視台主辦的「大紅鷹」杯書畫大展。
1999年作品《秋韻》入選中國文聯主辦的魏都雲岡中國書畫大展。
1999年作品《聖人形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全國大展。
2000年參加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中央電視台共同舉辦的「功在千秋——捐助老年教育事業」大型公益活動,並捐助作品兩件。
2000年作品在《安徽畫報》上發表並作專題報道。
2001年作品《高原映輝》獲第四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創新獎,中國文聯主辦。
2002年作品獲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世界遺產在中國藝術大展」三等獎。
2003年作品《獨釣寒江雪》獲陝西省美協、陝西省書協、陝西省政府主辦的「陝汽杯」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銅獎。
2004年作品《太行雪韻》入選2004年中國書畫歷史盤點——中國書畫年度回顧展,並榮獲優秀獎。
2005年被文化部、中國書畫研究院授予「中國美術百傑」。
2006年被湖南電視台《中華兒女》攝制組特邀為《書畫名家——當代最具有收藏潛力書畫家》,電視專題拍攝嘉賓。入編《書畫名家》畫冊。
2006年作品《太行之春》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銀獎。入編《藝博畫集》。
2007年榮獲「和諧中國」2007年度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08年4月,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協會授予「共和國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被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聘為客座教授。《黔南日報》《潁州晚報》專題報道。
B. 中國叫李恆佳有幾個人
一 由於涉及個人隱私,之前存在的一些統計名字的網也被停止這種做法了
二 雖然李恆佳人名不是什麼國家級領導人,但是私隱信息受到保護,所以希望樓主諒解,停止這種公開場合搜索行為
C. 中國有多少個名叫李恆旺的人
人人網上姓名為 李恆旺 的用戶共有8人,其中 女生0.00%,男生100.00%
雖然是不完全統計,但是也能反應一個比較直觀的情況
希望能夠幫助你
名字只是一個稱謂,每一個人才是獨一無二的
滿意,請採納。
D. 李恆的人物生平
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生於大明宮之別殿,初名李宥,初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806年)八月,進封遂王。元和五年(810年)三月,領彰義軍節度大使。元和七年(812年),惠昭太子李寧去世,左神策軍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李惲,但因李惲的母親地位低而不當立,於是立遂王李宥為皇太子,並改名為李恆。
穆宗以前的唐朝諸帝多能將皇位傳給兒子,高宗(武則天)還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親憲宗另外也還有一個兒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後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為僖宗,第七子即位為昭宗。此前,睿宗的兒子當中,一位受命登基(唐玄宗),一位追認為帝(讓皇帝李憲),三位獲贈太子,已被舊史盛贊為「天與之報,福流無窮」。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個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這在唐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由於每個兒子即位後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為皇太後,所以穆宗先後有三個皇後和他配享太廟,這在唐朝歷史上也屬罕見。穆宗於長慶四年(824年)正月死時,剛剛30歲,相對於他之前的唐朝皇帝來說,可謂最短壽的一位。這些情況透露出,在穆宗君臨天下時,唐朝的皇位繼承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變得毫無保障。所有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們,穆宗時期的宮廷局勢已經難以用常規來審視了。
穆宗出生前,其父憲宗已經有了長子李寧和次子李惲。排行老三的穆宗,卻有一個勢力強大的母親,那就是憲宗為廣陵王時於貞元九年(793年)娶的妃子郭氏——對唐室有再造功績的尚父郭子儀的孫女。長子李寧的母親是宮人紀氏,次子李惲的母親竟沒有留下姓名,在這一情況下,究竟是選擇哪一位皇子,憲宗一直沒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後,到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憲宗心中漸漸地向長子傾斜了。此時的李寧已經17歲,平素喜歡讀書,舉止頗符合禮法,深受憲宗的喜愛。於是在大臣李絳建議早立儲君以杜絕奸人窺伺覬覦之心時,他宣布了立長子為嗣君的決定。這次冊立很費了一些波折,本來應該在春天舉行的冊立儀式,由於連續遭遇大雨,使時間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這期間有多少來自穆宗母親郭氏的阻力,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接下來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無奈。元和六年(811年)十二月,剛剛做了兩年太子的李寧竟然在19歲的時候一病而死。憲宗悲痛欲絕,出乎意料地為他廢朝13日,並特別制訂了一套喪禮,加謚為「惠昭」。李寧的死,使憲宗不得不為選立繼承人再次陷入抉擇。
此時,宮廷內外幾乎都建議選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寵的宦官吐突承璀則建議應當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惲。憲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惲因為母氏地位卑賤難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勢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立三子宥的呼聲占據了上風,憲宗也徒無奈何,只好請翰林學士崔群代次子惲起草了表示謙讓的奏表,於元和七年(812年)七月下詔立李宥為太子,改名為李恆。十月,舉行了冊立大典。
其實憲宗心裡對這位太子並不滿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沒有放棄為李惲的經營。憲宗這次立儲事件,為穆宗日後的登基埋下了禍根,也為自己留下了禍患。
元和八年(813年)十月,在剛剛冊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時候,擁立太子的朝廷官員又上表請求憲宗立郭氏為皇後。自玄宗以後,後宮活著被立為皇後的只有肅宗的張皇後,那是因為她在平叛的特殊時期有特殊的功勞,憲宗將郭氏冊立為貴妃已經是後宮最尊貴的角色,憲宗以種種借口拒絕了此番動議。此事以後,郭貴妃在朝野內外,廣結黨羽,包括宦官中的厲害角色神策軍中尉梁守謙以及王守澄等人,他們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較量。 元和十四年底,憲宗因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葯身體惡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緊了改立李惲的謀劃。太子李恆十分緊張,曾經問計於他的舅舅郭釗,時為司農卿的郭釗囑咐他,一定要盡「孝謹」之心,不要考慮其他的事。這說明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准備,就等著憲宗死了。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憲宗暴死,梁守謙、王守澄等人立即擁立太子即位,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惲被這突如其來的政變殺了個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黃泉路。
穆宗位居儲君期間的惶恐不安,隨著成功登基也就煙消雲散了。他對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幹人等給予了不同的賞賜,特別是把生母郭貴妃冊立為皇太後,以報答她多年來的辛苦經營。與此相對照,他對父皇的親信和寵臣則分別處以殺罰貶斥。正是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穆宗即位後,沒有忘記把犯有自己名諱的地名等統統改掉。像恆岳(恆山)改為鎮岳,恆州改為鎮州,定州的恆陽縣改為曲陽縣。就這樣,唐朝的又一代新君登基了。
穆宗即位時已26歲。對於壯年登基的皇帝來說,如果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這正是一個使人欽慕的年齡,太宗是28歲登基,玄宗也是28歲。如果想飽食終日、游樂享受,那也是無人可以比擬的時候。穆宗沒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勵精圖治,而是縱情享樂,毫無節制。
尚在朝廷上為憲宗治喪期間,穆宗就毫不掩飾自己對游樂的喜好。當元和十五年(820)五月憲宗葬於景陵以後,他越發顯得沒有節制。很快,他就帶著親信隨從狩獵取樂去了。到六月,皇太後郭氏移居南內興慶宮,穆宗就率領六宮侍從在興慶宮大擺宴筵。酒宴結束後,他又回幸神策右軍,對親信中尉和將領大加頒賜。鎏金刻人馬狩獵杯從這天起,穆宗每三日來神策左右軍一次,同時駕臨宸暉門、九仙門等處,目的是為了觀賞角抵、雜戲等表演。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他異想天開地制訂了一套慶祝儀式,只是因為一些大臣提出自古以來還沒有這樣的做法,才算作罷。他在宮里大興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寶慶殿等。宮苑內修假山倒塌,一次就有七位工人被壓死。當永安殿新修成的時候,他在那裡觀百戲,極歡盡興。在永安殿,穆宗還與中宮貴主設「密宴」以取樂,連他的嬪妃都參加。除此之外,他還用重金整修裝飾京城內的安國、慈恩、千福、開業、章敬等寺院,甚至還特意邀請了吐蕃使者前往觀看。
到了八月,穆宗又到宮中魚藻池,征發神策軍二千人將憲宗時期早已淤積的水面加以疏浚,九月初二池水開通後,他就在魚藻宮大舉宴會,觀看宮人乘船競渡。由於時間臨近九九重陽,穆宗又想大宴群臣。擔任拾遺的李珏等人上疏勸諫,認為:「陛下剛剛登臨大寶,年號尚且未改,憲宗皇帝園陵尚新,如果就這樣在內廷大舉宴會,恐怕不合適。」穆宗根本不聽。在重陽節那天,還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釗兄弟、朝廷貴戚、公主駙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飲酒高會。
十一月的一天,穆宗突然下詔:「朕來日暫往華清宮,至落日時分當即歸還。」此時,正值西北少數民族引兵犯境,神策軍中尉梁守謙將神策軍4000人及八鎮兵赴援,形勢很是緊張,御史大夫李絳、常侍崔元略等跪倒在延英殿門外切諫。穆宗竟然對大臣們說:「朕已決定成行,不要再上疏煩我了。」諫官再三勸諫也是無效。第二天一早,穆宗從大明宮的復道出城前往華清宮方向而去,隨行的還有神策軍左右中尉的儀仗以及六軍諸使、諸王、駙馬千餘人,一直到天色很晚才還宮。
對於穆宗的「宴樂過多,畋游無度」,諫議大夫鄭覃等人一起勸諫:「現在邊境吃緊,形勢多變,如果前線有緊急軍情奏報,不知道陛下在什麼位置,又如何是好?另外,陛下經常與倡優戲子在一起狎昵,對他們毫無節制地大肆賞賜,這些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沒有功勞怎麼可以亂加賞賜呢!」穆宗看到這樣的表章感覺很新鮮,就問宰相這都是些什麼人。宰相回答說是諫官。穆宗就對鄭覃等加以慰勞,還說「當依卿言」。穆宗的這一態度使宰相們高興了一陣子,但實際上他對自己說過的話根本不當回事,轉過身,穆宗依舊是我行我素。
穆宗甚至覺得,經常宴飲歡會,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一天,他在宮中麟德殿與大臣舉行歌舞酒宴,就很興奮地對給事中丁公著說:「聽說百官公卿在外面也經常歡宴,說明天下太平、五穀豐登,我感覺很安慰。」丁公著卻持不同的看法,他對穆宗說:「凡事過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歡宴,或清談賦詩,都是雅事。國家自天寶以後,風俗奢靡,酒宴以喧嘩沉湎為樂。身居高位、手握大權者與衙門的雜役一起吆三喝四,無絲毫愧恥之心。上下相效,漸以成俗,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穆宗對他的這番說辭也覺得有道理,表示虛心接受,但就是堅決不改。
穆宗這種近乎瘋狂的游樂,到了長慶二年十一月才算有了收斂。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與宦官內臣等打馬球時發生了意外。遊玩中有一位內官突然墜馬,如同遭到外物打擊一樣。由於事發緊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來到大殿休息。就在這一當口,穆宗突然雙腳不能履地,一陣頭暈目眩,結果是中風,卧病在床。此事一發生,宮外就接連有很多天不知道穆宗的消息。而在此前一周,穆宗還率人以迎郭太後為名前往華清宮,巡狩於驪山之下,他即日就騎馬馳還京城,而他前往迎接的郭太後則是第二日方還。 穆宗中風以後,身體一直沒有康復。長慶三年(823年)正月初一,穆宗因為身體有病沒有接受群臣的朝賀。病中的穆宗曾經想過長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樣迷戀上了金石之葯。處士張皋曾經上疏,對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過勸阻。不過,穆宗還沒有等到丹葯毒發就在長慶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駕崩於他的寢殿,時年30歲。正是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