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幾個屬相
中國有(12)個屬相;
依次是: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⑵ 肖氏的由來,姓肖的歷史上有何著名人物,現姓肖的有多少人
一、肖氏全名蕭氏宗族,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二簡字的推行,大陸很多地區蕭姓族人的姓氏被寫作「肖」,出自子姓,以國為名氏宗族姓氏的組織群體,肖氏即為宗族姓氏民俗代表團體組織,為肖氏。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均系原來姓「蕭」者。
二、歷史上的名人:
1、蕭何,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
2、肖勁光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三、至2010年,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人口約936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59%。
(2)中國有多少肖擴展閱讀:
一、關於蕭氏溯源
1、出自嬴姓
史載賢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時掌管火種,他帶族人焚燒荊棘,使禽獸逃匿,開辟農田,疏通河道,為人造福。因其功績,孫都得到了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分封至蕭地(今安徽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並以國為氏,其後代都姓蕭。
2、出自子姓
周代宋國微子啟後裔大心(諱叔,字正義)誅南宮長萬有功,被分封於蕭,並升蕭邑為附庸國,大心為蕭國君主。宣公十二年,蕭為楚所滅,大心子孫復國未得,遂以國為氏,稱蕭姓。
3、外族漢化改姓或賜姓
漢朝時就有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爭,外族民眾南逃進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蕭。北宋末年,遼國契丹族的拔里氏族、回鶻族的述律氏族等5個氏族全部改為蕭姓,整個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許多蕭姓。少數民族中滿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的影響而改姓蕭的。
4、外姓改入
宋朝有一將軍名鍾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裡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金、元時期,在中國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創教人姓蕭,一些非蕭姓嗣教者被改為蕭姓。
二、現在的蕭與肖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建國後,中國開始了簡化字工作,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
這場簡化字改革直接導致了肖與蕭合一,但在未受到建國後的一場文字改革沖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一個人寫「肖」。
⑶ 中國肖姓氏人口多少肖氏有多少
中國肖姓氏具目前權威統計: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將肖姓附屬於蕭姓統計(共708萬人口 )。
肖姓自古有之,與蕭姓並存!中國大陸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後,「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並到「肖」(不僅姓氏)。於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為肖姓(如同一簡之後劉姓全部被寫為劉姓),可後來正式廢除二簡字之後由於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蕭姓。
而也有觀點認為中國原來就有「肖姓」,但與「蕭姓」的源流不同。歷史上確曾經寥若晨星地冒出過「肖」姓,但非常罕見。明代凌迪知的《萬姓統譜》卷103:「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肖姓完全不見於香港台灣或海外華人地區。這可以間接證明如今中國大陸絕大多數肖姓實際上是由於二簡字簡化的「蕭」姓。
拓展資料: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盪,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佔咸陽後,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
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並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於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於天下,另一方面由於新成分的涌現,即居住在中國北方及東北的契丹族蕭氏勁族的加入,從而成為一個顯貴、龐大的家族。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布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
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於南方貴州、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台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布於我國南北方各地。今日蕭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佔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⑷ 姓肖的有多少人
百家姓里,肖姓也算大戶
⑸ 中國有多少個生肖
廣義上講有十二個,但是有些少數民族的十二生肖和它有一定區別,比如:
桂西彝族 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 (區別 鳳、螞、人、雀)
哀牢山彝族 虎、兔、穿山甲、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區別 穿山甲、)
海南黎族 雞、狗、豬、鼠、牛、蟲、兔、龍、蛇、馬、羊、猴 (區別 蟲)
雲南傣族 鼠、黃牛、虎、兔、大蛇、蛇、馬、山羊、猴、雞、狗、象 (區別 黃牛、大蛇、山羊、象)
蒙古族 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新疆維吾爾族 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猴、雞、狗、豬 (區別 魚)
柯爾克孜族 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狐狸、雞、狗、豬(區別 魚、狐狸)
所以說,中國大概有24個生肖。
⑹ 中國肖氏大約有多少人囗
在《百家姓》中只有蕭姓,而無肖姓。
早在春秋時代蕭、肖兩姓並存,後來肖姓在漢代前後湮滅,所以宋代《百家姓》里沒有「肖」姓。
肖姓湮滅的原因眾說紛紜與本題無關,就不在此贅述了。
現在很多人,包括很多姓蕭的人是把「肖」當做「蕭」的簡體字了。原因在於上個世紀我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中把「肖」公布為「蕭」的簡化字。雖然稍後又發布了撤銷通訂但也很難糾正了,因為「蕭」字和「肖」字的筆畫相差太多了。
在《百家姓》中蕭姓屬於「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這個詞條,順序很好記:排在第99個。
在姓氏排名中統計中「肖」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位,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蕭」姓人群,否則「肖」姓絕不會排名在前。
肖氏的起源。
在以往的字典中(比如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肖」作為「蕭」姓的俗字,一直留有一席之地。這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也說清楚了「肖」和「蕭」的關系。大家都知道,姓xiāo的人寫「蕭」和「肖」的都有,但一般不能混用。寫「蕭」的,比如「蕭紅」、「蕭軍」、「蕭乾」,絕不允許被寫成「肖」;同樣,寫「肖」的,比如「肖復興」,被寫成「蕭」,恐怕也會感到別扭,就更別提要讀成xiào了。所以,盡管「肖」是「蕭」姓的俗字,但實際生活中,認為自己姓「蕭」和姓「肖」的都大有人在。資料,第三次人口普查中(見該詞典附錄),按使用頻率排序的前500個姓氏中,「蕭」姓排在第62位,「肖」姓排在第75位。這說明有相當多的人在戶口及身份證上使用「肖」。如果不能寫成「肖」了,身份證又不能隨便改,勢必造成社會用字的極大混亂。
作為姓氏義的「肖」,在該「規范詞典」的正文中沒有任何交代,已經讓人不知所以了。再看該詞典附錄「中國500常用姓氏」中對「肖」姓的註解,就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該註解為:「今『肖』多為『蕭』姓的俗寫,讀作xiāo。注意『肖』不是『蕭』的簡化字,蕭姓最好不要隨意寫成肖姓。
中國肖姓氏具目前權威統計: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將肖姓附屬於蕭姓統計(共708萬人口 )。
⑺ 肖姓中國有多少人
中國肖姓氏具目前權威統計:肖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 將肖姓附屬於蕭姓統計(共708萬人口 )。
肖姓氏的來源: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來姓「蕭」者。)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工具書注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在注「蕭」時有「姓」這一義項,而注「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一些老工具書的注法。《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注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漢語大字典》注「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注「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系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一個姓,注音均為陰平的xiāo。《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一幟,它把「肖」注成只讀xiào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一個姓,如果這樣,它的讀音將變成了去聲的xiào,從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從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系,又非繁簡關系。而民間認為「』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實質上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系,所以一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即引為通用 。實際上「某俗作某」是一種很模糊的說法。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一場文字改革沖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一個人寫姓「肖」。
一個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范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也算是氏族上的統一。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已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已是蕭姓人,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一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一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蕭字。等等。
但不管考證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的全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在此,建議所有「肖」姓家人都盡可能的改正錯誤,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蕭」。
大陸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蕭氏宗親的同情。另據可靠消息,現茲有世界蕭氏宗親會等全球數十個宗親會已聯合向國家語委、公安部建議,利用在明年全國換發二代身份證的機會,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蕭」提供方便參考,讓千千萬萬族人能認祖歸宗!!這也希望眾多族人也珍惜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