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內地企業可以選擇在哪上市
赴美上市一直是內地企業的首選地,不過,隨著美國股市對國內企業轉為冷淡,內地優秀企業轉而選擇身邊的香港作為主要的上市目的地。公司上市就意味著上了傳統Office廠商的黑名單,必須按照傳統Office廠商指定的高價購買使用許可。上市公司被遴選為「Office正版化」的VIP客戶,源於傳統Office廠商在中國「抓大放小」的經營策略——讓上市公司這一最具支付能力、最擔心訴訟、被行政機關監管的最嚴的企業群體高價購買,這是最省時省力的Office軟體銷售方法。
繼此前向個人用戶免費之後,百會Office進一步宣布向企業用戶、政府機構永久免費。上市公司將成為該項措施的最先受益者,從此可以向傳統Office的恐嚇說「不」,再也不用被迫購買傳統Office了。
㈡ 企業可以在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北交所等,多個國內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嗎
不可以的,企業只能在國內的一個證交所上市場,但是企業可以同時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是必須要符合一定的條件。那就是不是在同一個國家或者說區域之內才行,比如說我們在大陸上證所和深交所只能選擇一個,另外還可以在香港上市,也可以在其他國家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第一,上市是企業創業者和員工打造了一個里程碑。對於創業者來說,上市是獲得一種認可;而對於員工來說,每天沒日沒夜加班晚上在辦公室睡覺,編程序,最後一上市,期權能夠兌現,更加激勵他們的成就感。 第二,在上市之前VC的股票是不流通的,風險投資商無法實現投資的回收增值,自然也就無法拿錢回報投資人。一個基金生命期一般是十年,我們一般希望被投資的企業在五到六年內就可以上市。如果超出這個時間我們不退出,十年之後把一些不能流通的股票還給我們的投資人,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上市也是我們對企業的一個要求,我們會跟企業探討,上市之前你需要准備的條件是什麼,什麼時候是你上市的最佳時機,這個時機的討論可以有內在和外在的因素。
㈢ 公司怎麼才能上市
1、想要成為上市公司,其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公司總股本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經營三年以上且近三年連續盈利的,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制設立,或者本法施行後新設,其主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可連續計入;持有面值1000元以上股份的股東人數不足1000人的,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5%以上,公司總股本超過4億元,公開發行股份比例10%以上;公司近三年無重大違規行為,財務會計報告不存在虛假記載;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上市公司是有股權的公司,所以創業者在選擇注冊公司類型時,一定要注意公司類型。非上市公司要成為上市公司,要了解國家上市公司的要求和非上市公司的業務類型。上市公司需要非上市公司在三年內連續盈利,且必須經營三年以上。
2、具體而言,成立上市籌備領導小組是整個上市籌備工作的基礎。上市籌備領導小組應當是統籌全局、負責與上市籌備有關的各項決策事項的機構,確保企業在上市籌備期間開展以上市為目標的各項工作.因此,上市籌備領導小組應由公司董事長牽頭,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各部門負責人參與協調,具體落實專人設立上市辦公室。
上市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必須有專業機構參與,相關法律法規對此也有明確要求。因此,中介機構的選擇是上市准備的關鍵。上市准備工作從一開始就需要有中介機構參與。參與上市籌備的中介機構包括上市保薦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其中上市保薦機構和律師事務所尤為重要。他們將主導整個上市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在股票發行和上市申請中發揮重要作用。
拓展資料
上市是一個股票市場術語。狹義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是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向投資者增發股份,為企業發展籌集資金的過程。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需要以抽簽方式分配股份,也稱為抽簽新股。認購的投資者希望以高於認購價格的價格出售它們。在中國環境下,上市分為中國公司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中國大陸公司直接到非中國證券交易所(如香港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中國公司間接採取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和上市的三種方式他們以離岸公司的名義在海外證券交易所上市。
㈣ 如何查看公司在哪裡上市的
如果有股票代碼,可以通過股票代碼看,000開頭就是深圳上市,600開頭就是上海上市。
㈤ 中國目前有哪些地方可以提供公司上市
中國目前只有兩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或者到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㈥ 新三板是在哪裡上市上海證券交易所嗎
在新三板上市是指中小企業在北京中關村掛牌上市。三板市場起源於2001年「股權代辦轉讓系統」,最早承接兩網公司和退市公司,稱為「老三板」。
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稱為「新三板」。隨著新三板市場的逐步完善,我國將逐步形成由主板、創業板、場外櫃台交易網路和產權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新三板與老三板最大的不同是配對成交,設置30%幅度,超過此幅度要公開買賣雙方信息。
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首批擴大試點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區。
(6)中國上市公司能在哪裡上市擴展閱讀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國際證監會組織、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成員。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
截至2013年3月11日,上證所擁有954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2214個,股票市價總值160750.71億元。上市公司累計籌資達25萬億元。
㈦ 在哪上市有什麼區別嗎
一般上市公司上市地點是:大盤股一般在上海上市,小盤股一般在深圳上市。
大盤股 large-cap share。市值總額達20億元以上的大公司所發行的股票。資本總額的計算為公司現有股數乘以股票的市值。大盤股公司通常為造船、鋼鐵、石化類公司。大盤股沒有統一的標准,一般約定俗成指股本比較大的股票。
小盤股是指相對與大盤股而言。大盤股:通常指發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數額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 反之,小盤股就是發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數額較小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中國現階段一般不超1億股流通股票都可視為小盤股。
境內外上市的三大區別
1、上市途徑問題
這里所講的上市途徑,其實是搭建紅籌架構與不搭建紅籌架構的問題。都拿有限責任公司來講。境內上市,第一步就是先股份制改制,改制完了之後才能正常走流程。而境外上市,不需要改制,也可以說企業改制或者不改制都沒區別,因為在境外對公司是不是股份制是沒有要求的,改制也好,不改也行。
2、公司選擇不同
對於境內上市,主板所喜歡的都是大型藍籌企業,都是有重大固定資產的企業,而且以加工製造業為主。
創業板的開設,可以說為其他文創,生物醫葯,影視,傳媒等輕資產公司提供了一個通道,但是創業板也有他的弊端,盤太小,裝不下大企業。
3、財務審核不一致
不管是境內上市還是境外上市,對財務的審核始終是重中之重,可以說,擬上市的企業,有一半都是財務審核不過關。
財務審核是規范企業,梳理企業的一個復雜的過程。但是對於境外上市和境內上市,需要注意的是,兩者是採用不同的財務審核機制,境內上市,審核的的機制是按照中國現有的會計准則來審核。
而對於境外主流資本市場,都是用國際通用會計准則來審核。所以,對於企業來講,一定不要自己做判斷,說自己企業肯定行或者肯定不行。
一定要找專業的輔導機構,前期盡職調查來給企業判斷到底是行還是不行,以及到底是差在哪裡的問題。
熟悉規則的人,往往能看到問題的源頭,而對規則一無所知的,是對判斷起不到一個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