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未來產業的重心在哪裡這些領域有投資機會嗎
中國未來產業的重心在哪裡?這些領域有投資機會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的增強,不光是在經濟實力還是在科技實力,中國都實現了飛速發展 ,不僅給中國人民展現了中國速度,也給世界人民展現了中國的崛起 。
未來產業可能會大力發展半導體領域或者是國產晶元這些行業 ,所以這就出現了許多的投資機會 ,雖然對於這些新材料,新行業,它的門檻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它的發展潛力非常的好 ,對於經濟的拉動,對於未來產業是非常有用的 。
『貳』 中關村是干什麼的
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被譽為「中國矽谷」。中關村是中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園區。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
中關村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取得大量的關鍵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涌現出漢卡、漢字激光照排、超級計算機、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航天、三峽工程和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未來中國創新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關村的發展歷程
1、中關村科技園,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2、1988年5月10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1992年5月被國家科委、國家體改委正式確定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改革試點區,它就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
3、1995年12月,中關村海關正式開關,海關設在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內,這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在國家級新技術開發區設立的第一個海關。
4、1999年8月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北京市政府派出機構對園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
『叄』 中國(南京)未來網路創新中心 怎麼樣
還不錯呀。在江寧開發區,裡面網路創新還是比較好的
『肆』 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深圳還是北京還是上海
北京,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中國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北京是國家唯一定位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所以答案很明顯了!這些都是寫進政府官方文件的東西!
『伍』 GE中國創新中心(成都)的背景
2010年底,GE承諾未來三年內在中國投入20億美元,用於拓展在中國的創新能力,並與五至十家行業領先的中國公司建立新的合資企業;其中5億美元用於在中國加強研發活動和建立多個創新中心,GE中國創新中心(成都)正是這一投資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
憑借基礎醫療市場、石油天然氣資源、人才優勢等,成都從全球10多個城市中勝出,成為GE全球創新中心的首個試點城市;今年3月下旬,GE創新中心(成都)在全球率先投入試運營。傑夫-伊梅爾特透露,這不是一個常規的研發中心,它開啟了GE在中國創新活動的新篇章,將更好地服務於中國西部市場。2011年,GE在四川的采購總額已經超過1億美元。已投8000萬美元擁有500名GE科研人員。
『陸』 未來中國最有潛力的經濟發展區域會在哪
中國未來經濟最強的發展應該是在北京,天津,河北這一塊兒。就拿現在的雄安新區來說,之前那一片地根本就沒有人能夠重視起來,然而現在國家的發展政策確實將這個地方改造成為一個高新產業園。那個地方將是未來的中國第二深圳,可以說現在的高科技人才都是從北京往外走,然後給他們找到一個優越的辦公環境。因為北京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它的交通四通八達,所以說河北經濟跟他相鄰。
所以說我認為在未來的幾年當中,京津冀這個地方的經濟肯定會高於其他省,或者說直接要超過別的省份的。因為每個省份都是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發展,但是我認為京津冀是最好的一個。
『柒』 中國未來的國際性超級大城市有哪些
中國未來10大超級城市預測(非最終結果)
NO1:北京 作為中國首都,門戶城市,北京有巨大的發展魔力, 當之無愧獲得第一大城市的頭銜。
NO2:上海 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創新中心,有著巨大的能量與吸引力,未來短短五年時間,當然不會撼動上海在中國的地位。
NO3:廣州 廣州作為中國一線城市,匯聚了大量人才與資源,雖然不可能撼動前面兩個老大哥的地位,但是保持第三的位置還是綽綽有餘的。
NO4:天津 天津進入前四,一點沒有讓人覺得驚訝和突兀。最近幾年天津的GDP增長一直保持前三,進出口貿易更是奪人眼球。絕佳的港口,靠近帝都的優秀地理位置,直轄市的國家地位……造就了未來的天津,所以天津坐上第四的位置,也是理所當然。
NO5:重慶 重山重水重慶城。地理位置的惡劣與偏僻,薄弱的底子,但是重慶有著令人羨慕的國家地位,和一班子優秀的領導人。從BXL的大力建設,到黃奇帆創造的重慶模式,讓這座本應不受重視的山水城市蝶變成為了GDP增長全國領先,城市規劃建設名列前茅的山水大都市。厚積薄發用在重慶身上一點不過分,重慶在未來五年持續發光是毫無疑問的。
NO6:深圳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城,有著與自身很匹配的美名:鵬城。但是中國經濟的轉型,和深圳自身的一些問弱點,導致深圳在城市競爭中略有下滑,但是深圳依然保持著雄厚的能力與資源。
NO7:南京 南京作為千年古都,龐大的經濟區域支撐,哪怕是國家地位偏弱,影響力薄弱,但是靠著強大的經濟能力和繁華的城市建設在競爭激烈的城市排名中穩住了腳跟。
NO8:成都 彷彿第八這個排名和成都有著口香糖般的粘連。成都無太大短板,未來五年經濟上也不會有太大波瀾,持續保持著第八這個即吉祥有不錯的排名。與第九名武漢相差無幾,但是與前七位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NO9:武漢 武漢作為中國最新發展趨勢的長江經濟帶中的龍腰,肯定會順帶沾上一些龍氣吧! 武漢引領著中西部最好的科教水平,有了好學校,就有了好學生,有了好學生就有了好人才,有了好人才就有了好的城市建設者。武漢地處九州通渠的中原之心,有著良好的交通資源,除了經濟總量和商業比第八的成都稍微弱點,其他地方都不比成都差。
NO10:杭州 杭州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肯定是已經傷痕累累,身心疲倦了。下面有沈陽,蘇州,西安這些實力並不差,他們只是在一些致命缺陷上被杭州打敗後踢了下去。自古以來眾多文人墨客都對杭州稱贊有佳,杭州更像是一個平易近人的鄰家大美女,一點也沒有什麼架子,但是走進之後你會發現她非常的富氣逼人,與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杭州雖然擁有強大的民富,但是這些都不是城市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城市發展靠的是國家支持,城市定位,所以杭州未來幾年依然是不溫不火,不張揚,卻能有效保持第十的位置。雖然與前面的那些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不會掉出前十的排名。
NO11:西安 把西安排在沈陽前面,我也感覺有些突兀,因為西安除了歷史,還是歷史.......但是我們排的是五年後的二十大城市,所以西安排在十一位還是蠻能服眾的。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西安渾身上下都充斥著古樸氣息,國家在未來幾年肯定不會怠慢這個老前輩,現代版的絲綢之路渝新歐,和最近一兩年的一些外企投資,會讓這座歷史古城重新充滿生機!
NO12:沈陽 奉天 , 024 ,沈陽軍區 ……眾多榮譽標記在這座現代歷史濃厚的區域大城上。現如今沈陽大多數方面都比西安強,可是目前的發展趨勢略遜於西安,所以只能排在了第十二位……
NO13:蘇州 單輪GDP,蘇州在未來十年中占據前十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這座城市的最大短板就是國家地位和地區輻射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經濟再怎麼疲軟, 未來趨勢再怎麼不利,可也不會比一些二線省會城市差。
NO14:寧波低調奢華有內涵用在寧波身上一點也沒錯。作為地級市,既沒有蘇州那麼高端,也沒有省會杭州那麼有名氣,坐著浙江老二的位置,就像一個有涵養的大富翁,不包二奶,不買豪車炫耀,平易近人,讓人覺得特別靠譜。
NO15:鄭州 中原崛起的口號一隻都是某些人的口頭禪,可是真的要崛起不光是靠嘴巴說,這些年鄭州並沒有在哪方面取得過什麼好成績,但是期待未來五年國家的重心轉移會對中西部省會城市帶來春天。
NO16:長沙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兩型社會試驗區),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之一,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南中國綜合性交通樞紐。 也許未來10年長沙增長到前十二,但是五年短短時間,長沙還是勉為其力的,當大家在為長沙今年的各項增速感到欣慰時,在為武漢在中部地區找到對手時,不幸GDP作假的消息傳了出來,華吧一片唏噓.....
NO17:無錫蘇B和令人艷羨的經濟,無錫本身實力並不差,但是被蘇州遮擋了大部分的光芒,讓外人不太了解,未來發展趨勢對無錫也並不是太有利,所以只能列在這個位置了......
NO18:哈爾濱&大連&青島(並列18) 二十榜單為什麼會出現三城並列現象,大連青島都是單列市,哈爾濱也是省會城市,歐亞明珠。三個城市的身份都不差,未來發展趨勢都不太耀眼,相同點太多,導致勝負難以區分,如果真的要在三城中分的話,我會這樣排列:大連,哈爾濱,青島。
NO19:廈門 廈門是中共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http://經濟特區之一,十個http://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http://新特區」)在兩岸金融、東南國際航運、對台貿易、兩岸新興產業等有著重要地位 。 廈門排在這個位置是絕對沒問題的,廈門是個很有未來的城市,至少比他的省會福州強。
NO20:合肥安徽算是江蘇的難兄難弟,但是並沒有沾到光。給了你霸都這個名字並不是抬舉,雖然坐到這個位置,但是還是搖搖欲墜,畢竟下面的不是餓狼就是猛虎。未來的區域化發展對合肥還是很有帶動性的。
『捌』 中國的矽谷在哪個城市
中國的矽谷在北京的中關村。中關村科技園,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也是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園區。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被譽為「中國矽谷」。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它就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1999年8月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北京市政府派出機構對園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總書記指出,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面向未來,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玖』 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定位是什麼
北京定位四大中心將成北京資源高度集中的板塊,在新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第一條就是重點闡述了北京的未來戰略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四大中心。
政治中心功能:二環內的核心區+通州城市副中心,在北京各個區域中,能夠稱得上政治中心的地方,估計只有核心區和通州城市副中心了,一個是國家中樞,一個是北京行政中心。
文化中心功能:奧林匹克中心區+新首鋼+南苑+三山五園地區。
科技創新中心功能:三城一區+回天地區+兩大高教園,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功能主要載體,就是三城一區,分別是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亦庄經濟開發區。
(9)未來中國創新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意義: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居於全國之首。一方面北京是中國與全球其他國家間政治、經濟交流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北京悠久歷史所造就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文化遺產吸引著國內外遊客,都將北京作為尋訪東方文化精髓的首選地,北京也是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產品交易的主陣地。
因此北京憑借國家首都所帶來的政治、文化和交往上的優勢,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的首選之地。
『拾』 特斯拉科技創新中心落戶哪裡
2018年7月12日,特斯拉全球副總裁任宇翔在位於北京華貿中心的特斯拉中國總部接受采訪時介紹,特斯拉(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已設立在北京,主要包括電動汽車及零備件、電池、儲能設備及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等。
同時,任宇翔介紹,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北京是特斯拉進入中國的首站和總部,也是特斯拉在華最大的市場之一。
「北京創新中心」主要承擔新能源產品等的研發
特斯拉宣布在京設立的北京創新中心注冊於2017年10月18日,特斯拉在北京市朝陽區注冊「特斯拉(北京)新能源研發有限公司」,又稱「特斯拉北京科技創新中心」。
任宇翔介紹,特斯拉的產品其實覆蓋了很多方面,比如電動汽車的硬體、軟體、自動駕駛、能源存儲等方面,所以,特斯拉其實是一個跨界的公司,下一步與北京市政府的合作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儲能等方面。
據了解,除特斯拉(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外,目前,特斯拉中國區總部、運營中心、結算中心、銷售公司早已落戶北京。
中國是特斯拉海外最大的市場之一
2013年底,特斯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京已設立7家體驗中心和6家服務網點。
「北京是特斯拉中國總部的定位不會變,我們會在銷售、服務、研發、創新等方面發揮綜合性的功能。和北京市政府、各大高校、研究機構等會有很多的合作機會。」任宇翔介紹,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之一,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場,所以特斯拉非常希望可以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能夠參與電動汽車推動全球可持續能源和可持續交通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