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豆發源地和主產國是中國還是美國
大豆發源地和主產國是中國,會發現中國的大豆長勢比較好,而且質量比較優,一般都會出口到各個國家。
現在人們追求生活質量可以發現每天早上的早餐就會喝上一杯豆漿,再加上雞蛋,這就是營養的早餐。大豆營養價值高,所以很多食物就是用大豆做的,人們吃的豆皮兒,還有豆腐腦以及其他的豆製品都是非常多的。大豆是一種季節性的植物,每年在秋季的時候都會豐收,而且豆子的品種也比較多,在東北這個地方豆子生長確實比較好。所以年產量比較高,也是大豆的發源地在中國的東北豆子也是比較便宜的,最後出口到各地人們才能吃到營養又美味的大豆。最常見的大豆就是黃豆,這種豆子也是最傳統的豆子,現在不僅有大豆,還有黑豆以及綠豆和紅豆,所以豆子的種類也比較多,雖然種類比較多,但是最有營養的還是大豆,黃豆也是最有營養的。
『貳』 中國主要進口什麼糧食
中國主要進口小麥、玉米、大豆、大米等糧食。糧食主要是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進口,其中從泰國進口大米,從加拿大進口大豆,大部分的小麥和玉米從美國進口,少部分的從澳大利亞進口。
『叄』 中國糧食從哪幾個國家進口
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烏克蘭等國。
『肆』 我國的糧食是依賴進口的嗎主要是從哪些國家進口的呢
我國糧食進口逐年增高,現在年達到1千多億美元,大約是總糧食量的5%左右,但黃豆、豆油都是美國的轉基因了、棕櫚油是通過益海從東南亞進口,現在有時也從南美進口大豆;小麥是加拿大和美國,一般是優質麥;玉米是美國的轉基因;稻穀、大米一般是泰國
『伍』 中國主要的糧食產地分布在哪裡
我國糧食主產區包括遼寧、河北、山東、吉林、內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蘇、安徽、黑龍江等十三個省份。
根據國家糧食局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十三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為75.4%,約95%的全國增產糧食來自13個糧食主產區。
2017年,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佔全國比重提高至76.2%,籽粒玉米調減1984萬畝,大豆面積增加871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顯著增加,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8%。
(5)中國糧食來自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近年來各地堅持把農業的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創新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治理農業資源環境突出問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
據農業部最新統計,目前我國農葯、化肥利用率分別提高3.8和4.8個百分點,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農膜回收率均達到60%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
高質量發展還體現在農村一二三產業進一步加快融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2.2∶1,全國創建了4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各類返鄉下鄉人員超過700萬,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成為新的增長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糧食主產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糧食產量突破1.2萬億斤
『陸』 我們中國的糧食主要從哪來的
糧食主產區包括遼寧、河北、山東、吉林、內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蘇、安徽、黑龍江等十三個省份。
中國商品糧基地大致分為全國性和地區性兩類。在中國,前者如黑龍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及黑龍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蘇浙太湖平原,蘇皖江淮地區,江西鄱陽湖平原等。
現階段中國已經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客觀上具備諸多有利因素。根據中國農業自然資源、生產條件、技術水平和其他發展條件,糧食增產潛力很大。
(6)中國糧食來自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第一類,是南方原有高產商品糧基地,包括長江三角洲、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5片。
1、這類基地人多田少,地處亞熱帶,自然條件優越,農作物生長季節長,可一年多熟;又有悠久耕作歷史,勞動力充裕,有精耕細作傳統,農田基本建設有一定基礎,水利、肥料等生產條件較好,
2、糧食單產一般每公頃可達6000千克~8250千克,比全國糧食平均單產約高一倍;糧食商品率為29%,每年提供的商品糧佔全國13片基地商品糧的60%以上,因此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中國「米倉」之稱。
3、今後要進一步加強建設,逐步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做到以糧為主,多種經營,互相促進,增產商品糧仍有較大潛力。
第二類,新發展的淮河平原商品糧基地,包括蘇北和皖北兩片,它們處於黃淮海平原南部。
1、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下水條件較好,又處在暖溫帶向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區,降水量、熱量和無霜期低於長江以南而高於黃河以北,是我國重要的水旱輪作糧食產區。
2、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水土條件改善,擴大了基本農田,糧食單產每公頃已達4065千克,糧食商品率19.6%。今後應進一步加強以治水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繼續改善土、肥條件,提高精耕細作水平,仍將有相當可觀的糧食增產潛力。
第三類,水平尚低、發展潛力最大的東北商品糧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吉林中部平原及遼寧中部平原三片。
1、東北地區人少地多,緯度較高,熱量條件不如南方,只能一年一熟,生產條件和原有基礎均不如前二類地區,農業經營粗放,糧食單產水平尚低,一般每公頃僅為1875千克~1950千克,但國營農場多,糧食總產量高,糧食商品率為35.2%,
2、其中國營農場商品率高達40%~60%。每年向國家提供的商品糧,數量佔13片商品糧基地的1/5以上。這里還有大量宜農荒地,開墾擴耕有較大餘地。
3、今後應大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善水利、肥料等狀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改進耕作技術,把提高糧食單產和開荒擴耕結合起來,逐步實現糧食的穩產高產。這里增產商品糧的潛力,在各類商品糧基地中將是首屈一指的。
『柒』 中國糧食主要進口國有哪些
中國的糧食主要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進口糧食,其中主要從美國進口小麥、玉米等糧食;主要從加拿大進口大豆、小麥等糧食;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等糧食;主要從泰國進口大米(水稻)等糧食。
中國不僅是糧食進口大國,也是世界上糧食產能較大的國家。目前我國進口的糧食,其實只有少部分是用於食用的,大部分是用於加工,特別是飼料加工。以大豆為例,進口大豆當中,用於生產豆粕的比重占總量的75%到80%。而少量用於食用的進口糧食,主要也是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捌』 中國糧食的主要進口國是哪些國家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
中國的糧食主要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進口糧食,其中主要從美國進口小麥、玉米等糧食;主要從加拿大進口大豆、小麥等糧食;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等糧食;主要從泰國進口大米(水稻)等糧食。
(8)中國糧食來自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中國不僅是糧食進口大國,也是世界上糧食產能較大的國家,數據顯示中國的糧食產能,已經連續四年保持在6.5億噸以上。而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的數據,全國共有標准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總計庫存有9.1億噸。假如中國14億人口,每天消耗糧食70萬噸,那麼以當前的糧食儲備,足夠消耗3年半的時間。
『玖』 高粱、小麥、玉米、大豆、甘薯、馬鈴薯均是從國外傳入中國嗎
關於高粱的原產地有兩種說法,一是原產於中國,二是原產於非洲。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原產於非洲,以後傳入印度,再到遠東。世界上高粱分布廣,形態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斯諾頓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里非洲佔28種,158個變種里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小麥的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後的產物,栽培歷史距今已有1萬年以上。在中亞的廣大地區,曾發現有史前原始社會的居民點,並在其中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以及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玉米的原產地是美洲,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和品種多樣性集中地。瑪雅人的聖書記載,早在有歷史記載的5000年前,玉米是印加人、瑪雅人和阿芝苔克人的主要食物。 在十六世紀傳入我國。
大豆原產中國,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甘薯又名紅薯,它原產於美洲中部墨西哥等地,後由西班牙殖民者帶到菲律賓等國,在明朝中葉才傳入我國。由於它種植十分簡單,適應能力很強,因此在清代得到了大力推廣,成為對抗災荒的有效手段。
馬鈴薯屬於茄科茄屬能結塊莖的一種草本植物,原產於拉丁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地區。馬鈴薯16世紀末期至17世紀初期分兩路傳入我國,一路可能是由荷蘭人從海路引進我國的京津和華北地區;另一路是由荷蘭人從東南亞引種至我國台灣,爾後傳入東南沿海的閩、粵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