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有多少人叫杜祥赫的

中國有多少人叫杜祥赫的

發布時間:2022-07-30 12:49:16

A. 中國古代有哪些美女

中國古代名女知多少(各大才女、四大美女、十大名妓)
傾國傾城 妖冶王妃——妺(mo第四聲)喜
她是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那個後人成為夏桀亡國之君的王妃。
人們總把夏王朝滅亡的緣故歸結到妺喜的身上,有人說她是「千古第一狐狸精」,有人說她是「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之皇後」,也有人說她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間諜」,還有人說她是「第一個『獻物』,第一個淫婦;第一個『女禍』,第一個無辜」。妺喜當真是縱情淫樂的罪魁禍首嗎?

商紂妖姬,古今第一怨女——妲己
美麗動人,能歌善舞。紂王迷於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紂王令樂師師涓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健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艷迷人。於是紂王荒理朝政,日夜宴遊。
妲己喜觀「炮烙之刑」,將銅柱塗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出慘叫聲。妲己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

千金為買美人笑 禍國殃民幽王後——褒姒
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後,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後被褒人獻給周幽王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人面桃花相印紅,歷史上第一個為國獻身的美女——息媯
息媯,春秋時陳國公主,先為息國君夫人,後為楚國王後.她出生在深秋,卻滿園桃花盛開;一出生就引來了百鳥朝鳳,額上帶著桃花胎記,仿如桃花女神轉世.可是陳國智者卻預言她的到來會引來生靈塗炭.她貴為公主卻從小就遠離王宮,伴著乳娘長大,因為面若桃花,又稱「桃花夫人」。

沉魚——西施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不許人間見白頭、西晉名媛——綠珠。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
(約376年前後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為孫恩起義軍所殺,她一直寡居會稽。「詠絮才」典出於斯人。

虞姬虞姬奈若何
西楚霸王項羽愛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虞姬不僅長得美麗,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動人,還有她的劍,也同樣揮舞得輕盈如水。
虞姬忠於愛情,為讓項羽盡早逃生,拔劍自刎,成就了一個盛世感人的霸王別姬。
其情,驚天地!其義,泣鬼神!

呂雉
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的第一個。
她為人有謀略而性殘忍,在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她雖為女流,但不乏政治家的風度,不管是幫助劉邦打天下還是把持政事,每每從容不迫,識破奸人計謀,化險為夷。

蔡琰
即蔡文姬,四大才女之一。
東漢蔡邕之女。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衛子夫
她出身卑微,原來只是一個歌女,後來成為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後,其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漢代著名的抗擊匈奴的英雄。
衛子夫在後宮復雜的環境中,做了38年的皇後,並不是獨霸天下,而是處處小心,謹小慎微,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恭謹謙和贏得漢武帝的恩寵,贏得了大臣和後宮人等的尊敬。後來漢武帝移情別戀但漢武帝對衛後還信任,每次出行,都把後宮事務託付給她。

甄洛
甄洛,又名甄宓(fú)〔注〕,是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後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艷麗。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睿之母。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後成為曹丕的妻室。後因被郭女王所譖而被曹丕賜死,死後謚曰文昭皇後。

卓文君
西漢才女,司馬相如之妻,中國四大才女之一。

落雁——王昭君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美人心計 漢朝第一後——竇漪房
她,出生貧寒,然不驕不躁、不妄自菲薄,謀略過人,先後扶持了漢朝3個有名的明君,敦促了 「文景之治」之盛世。如此膽大,如此英明,如此謀略,世間女子,除了武則天,天下能有幾人?

鄧綏

東漢和帝鄧皇後(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家。名綏,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禹為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為東漢初的大功臣;其父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撫邊有功,其母為東漢第二任皇後陰麗華的堂侄女。和帝死,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臨朝執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職,掌握大權。執政期間,崇尚寬簡,不事奢華。兼用外戚、宦官,尊理三公。

趙飛燕。
西漢漢成帝的皇後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後。
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西漢成帝昭儀——趙合德
趙飛燕之妹。傳說趙合德生得體態豐腴,較趙飛燕更得皇帝寵愛,留下溫柔鄉和禍水的典故。
因劉驁與其日夜縱欲,性能力迅速衰退,後為與趙合德繼續行床笫之事,服下春葯,最終在與趙合德雲雨之後身亡,趙合德因此被迫自盡。臨死前,趙合德憤慨地說:「我把劉驁當成一個嬰兒,玩弄股掌之上!」並不誇張。

班婕妤
漢成帝妃,西漢女文學家。

閉月——貂蟬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

一代小女震古奇——花木蘭
北魏人士,另一說是隋朝人,也有可能是杜撰的人物形象,尚不能確定。
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
話不多說,言喻蒼白,一起郭茂倩的那首《木蘭辭》

花蕊夫人
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女詩人,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實之作。

侯夫人。
隋煬帝的色情迷樓里一個可能還是處女之身的宮女,最後自縊而死,臂懸錦囊,左右取進,得自感詩三首。
她死後顏面艷若桃花,美貌異常,臂系錦囊,中藏宮怨詩,引發楊廣無限悲傷,令選美失職瀆職的宦官自盡,她是歷史上少見的死後才得到帝王無限寵愛並且美名、才名俱滿天下的美女。

羞花——楊玉環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女被選入宮。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剛一摸花,花瓣收縮綠葉捲起。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唐高宗時為皇後、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後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武則天死後,立一塊「無字碑」,千古流傳。

上官婉兒
又稱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
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庭。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文誥。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與韋後同時被殺。

蕙心蘭質旖旎才情巴蜀女詩人.名妓--薛濤.
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李冶
字季蘭,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與薛濤,魚玄機並稱「唐朝三大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因曾上詩叛將朱沚,被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

魚玄機
晚唐詩人,長安人,唐代三大女詩人之一。約十歲,與溫庭筠相識,吟詩作對。十四歲時,李億狀元及第,崇真觀題詩,與李億相識,並嫁之,後被棄。咸通七年進咸宜觀出家,改名魚玄機。後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溫璋判殺。其詩作見於《全唐詩》,現存有五十首之多。

巾幗英雄 須眉比之竟折腰-------梁紅玉 。
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父親行伍出身,後征方臘戰敗獲罪被殺,紅玉由此淪為京口營妓。

朱淑貞,南宋女詞人。
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道出她失戀的傷感之情、
她無法敵過頑固的封建勢力的壓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一個市井商人為妻。婚後,她與丈夫沒有共同語言,精神生活十分貧乏,苦悶不堪。

琴棋書畫 博古通今 寧死不屈——嚴蕊
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

李清照
四大才女之首,宋代女詞人。
她,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
她,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
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唐琬
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是陸游表妹兼第一任妻子。
後因陸母偏見而被拆散。也因此寫下著名的《釵頭鳳》(世情薄)。

傾城名花、薄命紅顏、錢塘名伎--蘇小小。

描龍綉鳳,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蘇惠。
她,字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
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
她,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綉鳳,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
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成了神話。

才貌雙全 傳奇一生 北宋名妓--李師師

蕭太後
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史稱「承天太後」,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
蕭綽出身於遼代皇族著名四大別部之一的國舅別部,其父蕭思溫是遼朝的開國宰相蕭敵魯的侄子,蕭思溫歷事遼太宗、遼世宗、遼穆宗、遼景宗四朝,身居險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謂權傾一時;其母燕國公主是遼太宗的長女,可見蕭綽的出身是何等顯赫和尊貴。

才情斗八高 膽識過須眉 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

通曉文史 工於詩詞 洗盡鉛華——顧橫波
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受誥封為「一品夫人」。柳如是陳圓圓亦有不及;她通曉文史,工於詩畫,所繪山水天然秀絕,尤其善畫蘭花,十七歲時所繪《蘭花圖》扇面今藏於故宮博物院中,十八歲與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參加揚州名士鄭元勛在南京結社的「蘭社」,時人以其畫風追步馬守真,而姿容勝之,推為南曲第一。

空谷幽蘭 艷冠群芳 傳奇才女--董小宛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紅顏。晚明之際,這里誕生了一位名揚江南、技壓群芳的才女——董小宛。
她聰慧絕倫,才藝超群,引得無數才子佳人驚奇贊嘆。
她氣節凜然,助夫胥奔走民族大業。雖然年僅二十八歲即花名凋零,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傳奇一生。

亂世名姬 柔腸俠骨--李香君
李香君體態嬌小玲瓏,膚色瑩白如玉,綽號「香扇墜」。
在秦淮八艷中,她沒有顧橫波、陳圓圓那樣的艷麗嫵媚,也沒有柳如是、馬湘蘭那樣超群的詩畫才情,但傳劇《桃花扇》一出,「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香君忠貞剛烈之名,幾乎舉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贏了最高聲譽。

何處風來氣似蘭 自寫幽香紙上看 ——馬湘蘭
明代女詩人、女畫家,秦淮八絕之一。她雖然談不上是詩畫名家,但她的蘭花圖和蘭花詩卻堪稱一絕,是當時文人雅士爭相收藏的寵物。

沖冠一怒為紅顏 爭得娥眉匹馬還--陳圓圓.

皇太極之最愛——宸妃
海蘭珠進京時已26歲,雖過妙齡,然豐滿成熟嬌艷動人,倍受寵愛。她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其姑母孝端皇後。
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極很快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繼承人,大宴群臣,大赦天下。無奈此子福薄命短,二歲而殤。宸妃病逝,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為其舉行隆重喪禮,賜謚號敏惠恭和元妃,為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最多的。皇太極對宸妃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董鄂妃
孝獻皇後,順治最愛。董鄂氏18歲入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後宮。
然紅顏薄命,董鄂氏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追謚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東陵的孝陵。

孝庄
皇太極妃
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清朝歷史上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出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的一個顯赫家庭。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側福晉,時年十三歲。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捲入一場又一場政治斗爭的漩渦,並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固的地位並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史上最悲情女人——東哥
全名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女真葉赫部的公主。東哥生得一副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是海西女真第一美女。被哥哥許諾嫁給努爾哈赤,後又反悔,待嫁閨中18年,最終遠嫁蒙古,引起了努爾哈赤極大憤慨。圍繞著她,戰爭接二連三地爆發。她八次出嫁,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個部族均因其而滅,這就是滿族歷史上有名的「葉赫老女事件,東哥似乎可與希臘特洛伊戰場上的海倫相媲美。

人人恨得牙癢癢——慈禧
雖然慈禧垂簾聽政,手段辛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的前進和解放,迫害的生命也無數,但是,我還是要惻隱一下,這樣的人是寂寞的。。。

傾倒西東方的清末名妓--賽金花
她一生姻緣分分合合,極富傳奇色彩,由妖冶風流的妓女,到狀元郎之妾,欽派公差夫人,又淪為青樓名妓,可謂幾度沉浮。

不信美人終薄命 自古俠女出英雄 民國俠妓--小鳳仙
小鳳仙因與護國運動名將蔡鍔的傳奇經歷而名載史冊。
她天生麗質,性情孤傲,不公世道使她淪落風塵,在北京八大胡同高張艷幟,成為南幫翹楚。結識革命黨人蔡鍔是小鳳仙一生命動的轉折點。深明大義,俠骨柔情的她與蔡鍔將軍情投意合,互為知音,而小鳳仙幫助蔡將軍歷盡艱險,逃脫虎口,更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一代俠妓的芳名自此長存。

B. 中國偉大的科學家有哪些外國呢

外國著名科學家
牛頓,法拉第,伽利略,安培,赫茲,普朗克,愛因斯坦,倫琴,居里夫婦,霍金,孟德爾,楊振寧。
美國物理學家,發明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1706年1月17日生於波士頓,1790年4月17日卒於費城。父母都是英國移民,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他於12歲到印刷所里當學徒,從那時起,長期未脫離印刷工作。1727年富蘭克林組織一個社團,這是1743年創立的美利堅哲學會的前身。1731年他在費城創辦了北美第一個公共圖書館。1737~1753年任費城郵政局長。約在1744年開始從事電學的研究。1751年創辦了費城學院(後來的賓夕法尼亞大學)。1753年,獲科普利獎章。同年,他還 獲得 哈佛 大學、耶魯大學 的榮譽學位 。
1756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69年當選為美利堅哲學會會長。1772年他還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的外國院士。
他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始人之一。在美國獨立戰爭中他積極參加反英斗爭。當選為第二屆大陸會議代表,並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國,促成了美、法同盟的建立。1787年當選為制憲會議的代表,參加起草了美國憲法。他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
富蘭克林是第一個在純科學領域中享有國際聲譽的美國科學家,是美國電學研究的先驅者。他對電學的研究結果統一了當時混亂的電學知識。他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對說明各種電現象的理論(如電荷的產生、電荷的移轉、靜電感應等)作了比較系統的闡述。最初,他熱衷於發明設計小器件,這給他以後的電學實驗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1745年起他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器械進行了各種大膽的新的電學實驗。通過實驗,富蘭克林首先提出電學史上一項重要的假說:電的單流質理論。富蘭克林第一次用數學上的正負概念來表示兩種電荷的性質;同時還發現了尖端放電現象。更重要的是,富蘭克林提出了電的轉移理論。以後,這個理論發展為電荷守恆定律,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1747年,富蘭克林對萊頓瓶進行了研究,闡明了電容器的原理。在1749~1751年間,富蘭克林仔細觀察和研究了雷、閃電和雲的形成,提出了雲中的閃電和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摩擦所產生的電性質相同的推測。1750年提出了關於避雷針的建議。這一建議首先於1852年在法國馬利大學得到應用。1752年他在費城進行了震動世界的電風箏實驗,證明了他的「閃電和靜電的同一性」設想。富蘭克林還研究了帶電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不規則帶電導體中的電荷分布;感應起電現象等。富蘭克林創造了許多電學方面的專門名詞。富蘭克林相當廣泛地研究和觀察自然現象。他還闡述了熱傳導理論;研究過利用蒸發取得低溫的方法;近代通風的方法;各種植物的移植;傳染病的防治;墨西哥灣流速和溫度的測量以及北美洲風暴運動的方向等等。富蘭克林著名的發明有搖椅、雙焦距眼鏡、賓夕法尼亞火爐、高架取書架等等。

富蘭克林在哲學上擁護自然神論,承認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客觀性。他也是最先有意識地用勞動時間來確定生產價值的人。富蘭克林預言美國人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平均每25年增長 1 倍。這預言已為美國政府在上一世紀的人口普查所證實。富蘭克林電學著作和論文有:《電的實驗與觀測》、《對於導電物質的性質與效應的見解和推測》、《在美國費城所進行的關於電的實驗與觀測》、《論閃電與靜電的同一性》等。

另西門子---發電機
本茨----汽車(內燃機趨動)
貝爾----電話
馬可尼---無線電報
諾貝爾---炸葯
愛迪生----電燈

湯姆遜(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物質結構的第一種基本粒子一電子。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分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奧托(1832一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製成第一台四沖程循環的煤氣內燃機。使汽車和其後飛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製成的第一台汽油機,1886年又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帕森斯(1854—1931)英國發明家。1884年製成第一台多級反動式汽輪機。
狄塞爾(1858-1913)德國工程師。1897年製造了第一台柴油機。
貝塞麥(1813—1898)英國工程師。1856年發明轉爐煉鋼法。
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項發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1897年,他成功地研製出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美國發明家。1837年,發明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拍發出世界上第一封電報。
貝爾(1847—1922)美國發明家。1876年發明電話。
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工程師。1895年發明無線電報。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實現了無線電通信。
諾貝爾(1833-1896)瑞典發明家。1867年發明安全炸葯。

C. 中國歷史上誰是第一個皇帝和最後一個皇帝,共有多少皇帝每個皇帝分別做了幾年

1、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或秦氏 。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2、最後一個皇帝是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3、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在位時間就不一一例舉了。

在位最長的五位皇帝是清朝康熙皇帝在位61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漢武帝在位54年、明朝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明朝嘉靖皇帝在位45年。

(3)中國有多少人叫杜祥赫的擴展閱讀

中國自秦始皇開始,「皇帝」一詞替代「王」成了天子的最高尊號 。中國自秦朝之後的君主雖然大多數以皇帝為尊號,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君主不稱皇帝。

比如西楚霸王項羽、前秦天王苻堅、十六國北燕和西涼的君主、五代十國吳越及荊南這樣的半獨立政權、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等。

D. 全國叫知赫的多少人

全國同名同姓的人越來越多了。具體有多少只有戶籍辦的人才知道。一般都情況下別人無法查閱資料的。

E. 中國有多少人叫郭濤赫

通過全國14億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查詢,全國叫 郭濤赫 的有: 7人。

F. 全國有多少人叫赫麗娜

全國有多少人叫何琳娜的這個到國家的臨安人社局人社局去查一下人事局網一查就能查到有多少叫合理娜的

G. 杜姓的杜姓名人

杜氏於宋、元時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廣東,清代有遷至台 灣者,有的又進而遠徙海外。
杜氏經過幾千年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陝西西安東北)、漢陽(今湖北長江以北)、南陽(今河南南陽)三地的杜氏家族最為繁盛。
在中國歷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許多傑出人物。
杜康:相傳為我國歷史上最早釀酒的人,創造了用黏性高粱為原料製成清酒的方法,被後人尊崇為酒聖。
杜伯:為西周初杜地(今陝西西安)的領主,為杜姓始祖之一。
杜宇:傳說中的古蜀國國王。周代末年,七國稱王,杜宇始稱帝於蜀,號曰望帝。
杜倉: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相國
杜周(?—前95):南陽杜衍(今河南南陽)人。御史大夫中丞,賜謚曰荒侯.西漢著名酷吏,以執法嚴刻著稱。
杜延年(?—前52):南陽杜衍(今河南南陽)人。西漢大臣,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御史大夫建平侯。謚號敬侯。
杜子春(前30-58):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西漢末年著名經學家。
杜度(生卒年不詳):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即杜操,魏晉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諱,改稱杜度。東漢著名書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學杜度書,後人並稱為「崔、杜」,為張芝師。
杜詩(?-38):河內汲縣(今河南衛輝)人。東漢官員及發明家。曾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為動力鑄造農具,比歐洲同類產品早了1100年,又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因此被當地尊稱為「杜母」。
杜林(?-47):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大臣、學者。杜林在漢光武帝時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稱為任職相。在學術方面因博洽多聞,被譽為通儒,後世之人稱其為「小學之宗」。
杜喬(?—147):河內林慮(今河南林州)人。東漢時期名臣,太子太傅 光祿勛官至太尉。杜喬忠以直言,德以輔政,為當世良臣,與李固齊名。
杜密(?-169):潁川陽城(今河南登封)人。東漢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時,以懲治為惡的宦官子弟而聞名,後官至太僕,被太學生稱為「天下良輔」。
杜畿(163-224):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三國時曹魏名臣,為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後代,官至尚書僕射,封豐樂亭侯。
杜恕(198-252):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杜畿之子,三國時曹魏名臣、學者,著有《體論》八篇,《興性論》一篇。
杜預(222-285):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杜恕之子,西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
杜夔:河南人。三國曹魏時期著名音樂家,他長期總管歌舞音樂,精心研究,以通曉音樂稱於世。
杜育(?-311):襄城鄧陵(今河南襄城)人,杜襲之孫。杜育是中國茶史上最早的茶學專家,他同時也是西晉二十四人文學集團中的一員。
杜之偉(508—559):吳郡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撰梁史。通直散騎常侍。
杜稜(?-580):南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梁國御史中丞秘書監。
杜伏威(598-624):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隋末農民起義首領。
杜順(557-640):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高僧,為華嚴宗初祖。十八歲出家,法號法順,師事因聖寺之僧珍(道珍),受習定業,後住於終南山,宣揚華嚴教綱。後人尊為華嚴宗第一祖,世稱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燉煌菩薩。
杜如晦(585-630):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時期與房玄齡共掌朝政,曾訂定各種典意制度,時人合稱「房杜」。
杜淹(?—628):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尚書右僕射。北周豫州刺史杜業孫、河內太守杜征之子。
杜正倫(575-658):相州洹水(今河北魏縣)人。唐朝宰相。封襄陽縣公。
杜景儉(?-700):冀州武邑(今河北)人。唐朝宰相。殿中侍御史。益州錄事參軍。
杜審言(645-708):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祖父。
杜暹(678-740):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唐朝宰相。尚書右丞相。謚號貞肅,改貞孝。
南嶽懷讓(677-744):金州(今陝西安康)人。唐代高僧,俗姓杜,禪宗六祖惠能弟子,後弘法於南嶽福嚴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大法嗣之一,其後出臨濟、溈仰二大宗支。
杜鴻漸(709-769):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唐朝宰相,禮部尚書杜暹族子。封衛國公。追贈太尉,謚號文憲。
杜甫(712-770):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佑(735-812):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學家。贈太傅,謚號安簡。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
杜黃裳(738-808):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封邠國公。贈司徒,謚號宣。
杜元穎(775-838):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孫。
杜環(生卒不詳):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旅行家。唐天寶十年(751),隨高仙芝在怛邏斯城(又名呾邏私城,今哈薩克江布爾)與大食(阿拉伯帝國)軍作戰被俘,其後曾游歷西亞、北非,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並有著作的中國人。寶應初年(762)乘商船回國,寫了《經行記》一書。
杜秋娘(791-?):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唐代著名女詩人。杜秋娘喜詞曲,善歌舞,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縷衣》。
杜牧(803-852):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詩人、散文家,唐宰相杜佑之孫,人稱「小杜」,並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杜悰(794—873):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唐朝宰相。封邠國公。贈太師。唐宰相杜佑之孫,晚唐詩人杜牧之堂兄。
杜審權:京兆(今陝西長安)人。唐朝宰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師,謚曰德。
杜讓能(841—893) :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贈太師。晉國公。
杜荀鶴(846-906):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著名詩人。
杜稜:新城(今富陽)人。唐朝,司馬,潤州刺史。杜稜有三子:杜建思、杜建孚、杜建徽,後均佐吳越以功名顯。
杜光庭(850-933):處州縉雲(今浙江縉雲)人。道教天師。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學者,一生著作頗多,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虯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杜重威(-948):朔州(今山西朔縣)人。五代後晉大臣。成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杜曉 :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大臣,右僕射。祖父杜審權與父杜讓能皆為唐代宰相。三世為相。
杜建徽(864—950):五代新城(今浙江富陽)人。杜稜幼子。南唐左丞相,封鄖國公。贈太師,謚威烈。
杜昌業: 南唐翊聖功臣
杜鎬: 常州無錫人。宋朝禮部侍郎。朝廷錄用他的兒子杜渥為大理寺丞,並任用他的三個孫子為官。
杜安世: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北宋詞人。
杜衍(978-1057):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時官至同平章事(宰相)。封祁國公,謚正獻。
杜默(1021-1089):濮州(今山東鄄城)人。北宋著名歌豪,石介曾作《三豪詩》贈別杜默,詩稱「曼卿(石延年)豪於詩,永叔(歐陽修)豪於詞,師雄(杜默)歌亦豪,三人宜同稱」,故有「三豪」之稱。
杜充(?-1141):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兩宋大臣、宰相。
杜綰: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杜衍孫,北宋礦物岩石學家,著有《雲林石譜》。
杜范(1182-1245):台州黃岩(今浙江台州)人。南宋大臣,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
杜杲(1173-1248):邵武城關人(今福建邵武)人。杜杲是南宋抗元名臣,戰功顯赫的愛國將領,且有文才。朝廷授予工部尚書,以直學士職退休。
杜仁傑(1201-1282):濟南長清 (今山東濟南)人。元代散曲家。
杜道堅(1237-1318):當塗(今安徽當塗)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
杜可用:(今江西都昌)人。元初農民起義首領。
杜瓊(1396-1474):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書畫家、詩人。
杜堇:江蘇丹徒人。明代畫家。
杜濬(1611-1687):黃岡(今湖北黃岡)人。清初詩人。
杜立德 (-1691 ):今天津寧河縣寧河鎮人。大學士,禮部尚書。太子太師。
杜受田(1788-1852):山東濱縣(今山東濱州)人。清代大臣、學者,太師太保。為咸豐皇帝之師。
杜翰(1806-1866):山東濱縣(今山東濱州)人。晚清大臣,帝師杜受田長子。軍機大臣。贊襄政務大臣。
杜庭璞(1852-):山東濱縣(今山東濱州)人。杜翰之子。刑部湖廣司主事
杜文秀(1823-1872):雲南永昌(今雲南保山)人。清代咸豐、同治年間雲南回族穆斯林起義領袖。
杜常立:河南新鄉人。清末民初宜陽縣知事,固始縣知事,彰德縣長.
杜心五(1869-1953):湖南慈利人。清末民初著名武術家。 杜亞泉(1873-1933):會稽傖塘(今浙江上虞)人。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譯家。
杜月笙(1888-1951年):上海川沙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稱為「中國黑幫老大」和「中國第一幫主」,一生叱吒風雲,出入黑白兩道,游刃於商界、軍界與政界。
杜斌丞(1888-1947):陝西米脂人。近代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之一。
杜國庠(1889-1961):廣東澄海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歷史學家。
杜重遠(1897-1943):吉林省公主嶺市人。中國實業家,知名抗日愛國人士,《新生周刊》主辦人。
杜聿明(1904-1981):陝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昆侖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1942年3月任中國遠征軍第1路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滇緬對日作戰。1943年1月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10月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旋迴徐州任原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所率各部全軍覆沒,於河南省永城市陳官莊鄉被俘。
杜平(1908-1999):江西省萬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杜義德(1912-2009):湖北省武漢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杜運燮(1915-2002):福建省古田人。現代著名詩人,九葉派詩人之一。
杜鵬程(1921-1991):陝西省韓城市人。現代著名作家,著有長篇小說《保衛延安》。
杜興驥(1931-):1931年生於河南新鄉。教育學專家,心理學專家。
杜近芳(1932-):1932年生於北京。京劇旦角,是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杜祥琬(1938-):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原籍河南開封。應用物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杜憲(1954-):1954年生於北京。中央電視台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她是著名影星陳道明的夫人。
杜志國(1954-):1954年生於河北邢台。中國著名影視男演員。
杜傑(1969-):1969年生於河南新鄉。中原網路CEO,中原名吃推廣CEO。
杜淳(1981-):1981年生於河北保定。中國內地著名男演員。
杜麗(1982-):1982年生於山東沂源縣。奧運冠軍,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2004年奧運會獲得10米氣步槍冠軍(首金),2008年奧運會獲得50米步槍3X20冠軍。 杜維明 (1940-):1940年生於雲南昆明,後赴台。中國當代著名學者,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當代研究和傳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
杜正勝(1944-):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也是知名的中國上古史學者,曾任台灣當局「教育部」「部長」。
台灣籍杜姓人士的祖先亦有在大陸者,與福建、浙江、廣東的杜姓人有著淵源關系。 杜鄴(赫後裔)——杜林——林喬
杜得臣、杜秉(赫後裔,居衍邑)—杜札(秉之子)——杜周(札之子,遷居茂陵)——杜延壽、杜延考(周之子,居茂陵)、杜延年(遷居杜陵)——延壽或延考後裔杜保——杜保後裔杜廩
(3)杜延年遷居杜陵
杜周的小兒子延年,博通經史,明律令,但性格和為人與其父、兩位兄長不同,斷案公允,執法嚴明,不濫殺無辜,受到朝野稱贊,累遷官為御史大夫,封為建平侯,遷居漢宣帝的杜陵邑(宣帝的杜陵在今陝西長安縣曲江鄉三兆村南,杜陵邑在今長安縣樊川的杜曲鎮)。從此,杜曲成為杜姓宗族的大本營。
杜延年有6個兒子:長子杜緩,在漢宣帝本始年間(公元前73—前50年)任校尉,跟隨中郎將趙充國擊匈奴,出生入死血戰,立下大功,升任諫議大夫。之後,他又出任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都尉,北征防禦匈奴有功,又升任雁門郡(治所在今山西右玉縣南)太守。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漢宣帝召他回長安,任太常,封建平侯。漢元帝初元年間 (公元前48—前44年)後,經濟衰退,西羌反叛,杜緩捐資數百萬錢支援軍隊,受到朝野稱贊。漢成帝時期(公元前32—前8年),杜緩病逝;二子杜繼、三子杜他,均任朝官或地方官;四子杜欽,字子夏,以才學聞名於京師長安,一目盲,不做官。漢成帝即位(公元前32年)後,大將軍王鳳聘他為武庫令,不斷上書勸成帝勤政治國,成帝接受勸告。不久,他以眼疾辭官。王鳳慕其才,又聘其為大將軍府吏,對杜欽言聽計從,十分尊重。王鳳去世後,他辭官漫遊天下名山大川,作賦授徒,名聲大振;五子杜緒任地方官,六子杜熊,官至郡太守。從此,又形成六家杜姓人。
杜緩之子杜業,官至太常,剛直不阿,痛恨宦官、外戚專權,被罷官。漢成帝即位(公元前32年)後,復拜杜業為太常,後病逝;杜熊之子少卿,官至荊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刺史,任職數十年,杜姓人遂慕名遷居荊州郡所,東漢時去世。
杜少卿有子杜穰,字子饒,東漢時任諫議大夫。
穰之子杜敦,字仲信,東漢時任西河郡(治所在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東境,後移於今山西離石縣)太守,政績優異,杜姓人就有移人者,匈奴亦有的慕名改姓杜。次子杜篤,文學家;杜業之孫杜操,字伯度。
杜敦有子杜邦,字召伯,東漢時任中散大夫;杜篤有子杜碩,為大商人。
杜邦有三個兒子:長子杜賓、二子杜宏、少子杜繁。
杜賓有兩個兒子:杜翕、杜崇。
杜翕有子杜契,字廣平,三國時期任吳國謀士,後專心學道教,隱居於蜀(今四川),家人亦居蜀;杜崇有子杜畿。杜畿有三個兒子:杜恕、杜理及杜寬。
附:杜陵延年世系示意表
杜周—杜延年—杜緩、杜繼、杜他、杜欽、杜緒、杜熊一緩之子杜業、熊之子杜少卿—少卿之子杜穰—穰之子杜敦、杜篤、業之孫杜操一敦之子杜邦、篤之子杜碩一邦之子杜賓、杜宏、杜繁—賓之子杜翕、杜崇—翕之子杜契、崇之子杜畿一畿之子杜恕、杜理、杜寬。
杜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七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六百四十萬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4%左右。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多少人叫杜祥赫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省去義大利支援 瀏覽:984
中國銀行公對私美金結匯多久到賬 瀏覽:153
世界有多少國家援助中國疫情 瀏覽:774
中國有多少名星不是中國國籍 瀏覽:767
印尼西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710
伊朗國吃石餅叫什麼名字 瀏覽:796
出口越南的紹興黃酒有哪些 瀏覽:437
英國讀博士多少錢 瀏覽:806
義大利的啊狄哦但噠什麼意思 瀏覽:986
印度炸全雞多少錢一斤 瀏覽:192
現在的英國酒館都提供什麼 瀏覽:316
印度空軍基地有多少人 瀏覽:819
印度農村趕集擺攤賣什麼 瀏覽:425
splen義大利語怎麼念 瀏覽:336
中國人為什麼管印度叫三哥 瀏覽:88
中國舞前腿二級班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742
沒有越南你什麼都不是 瀏覽: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瀏覽:368
印尼地震及海嘯死亡多少人 瀏覽:535
越南大學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