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打了多久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打了14年。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結束,共14年抗戰。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閘北,一·二八事變爆發。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2. 抗日戰爭打了多少年,從哪年開始哪年結束
抗日戰爭1945年9月2日結束,共14年抗戰。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抗日戰爭的影響: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3. 中國和日本打仗打了多少年
抗日戰爭打了14年。
「十四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2017年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拓展知識:
歷史上中日共發生過五次戰爭,即白江口之戰(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元日戰爭(1274年至和1281年)、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1931年9月18,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華開始,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正式結束了。
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第一次中日戰爭發生於1894年~1895年 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史稱甲午戰爭;
第二次中日戰爭發生於1937年~1945年 二戰期間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史稱抗日戰爭。
4.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時間
1924.5—1927.4.12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
5. 抗日戰爭打了多少年從哪年開始哪年結束
抗日戰爭從1937年7月開始,1945年9月結束。(根據遠東軍事法庭裁判:「中日戰爭」應從1928年皇姑屯事件開始)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6.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戰爭是在什麼時候呢
阪泉之戰。
這是黃帝和蚩尤的決戰,基本已經可算是中國歷史的第一次大決戰了。
如果說是信史的話,就要算是「牧野之戰」了~~~只是,到目前為止,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尚不能完全確定。
7.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間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間是1924.5—1927.4.12。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下,大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
大革命的意義:
①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勢力,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實際上是迎接未來革命勝利的一次偉大演習。因為正是在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途徑,初步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並且從大革命的失敗中汲取了嚴重的歷史教訓,開始懂得進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也正是由於經歷了這場大革命,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中國共產黨開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裝。所有這些,為把中國革命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土地革命戰爭階段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②它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的政治影響,宣傳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使中國共產黨經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禮,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8.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什麼時候
1924至1927年。
國民革命,亦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戰爭和政治運動。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加與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隨後,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國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強了各革命力量的聯合,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工農革命北伐革命興起。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清共」,國共合作破裂。
1927 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的反革命政變。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帝國主義、蔣介石集團等反革命勢力對武漢地區加緊進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湘鄂贛三省工農運動繼續高漲的形勢下,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逐漸由動搖走向反動。1927年4月,汪精衛提出制裁所謂「違反本黨主義、政策之言論行動」。
1927 年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公開宣布與共產黨決裂。隨即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屠殺,還提出了「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血腥口號。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遭到殺害(「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至此,蔣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也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