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於哪一年
1925年。192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
1925年5月1日中國工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成立了中國工人階級全國統一的工會領導機關——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東大學禮堂開幕,正式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並成立了全總執行委員會。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
歷史沿革:
中國工會在中國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誕生。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久,就成立了中國動組合書記部,作為全國工會的通信聯絡機關。
抗日戰爭時期暫停使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名稱,成立陝甘寧邊區總工會和各抗日根據地總工會。解放戰爭時期邊區總工會和各根據地總工會聯合為解放區總工會。1948年8月1日由解放區總工會和國民黨統治區工會在哈爾濱聯合召開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決定恢復中華全國總工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全國總工會
② 會員代表大會的每年召開幾次
法律分析:會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
法律依據:《中國工會章程》第二十六條 工會基層組織的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經基層工會委員會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工會會員提議,可以臨時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工會會員在一百人以下的基層工會應當召開會員大會。
工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審議和批准工會基層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二)審議和批准工會基層委員會的經費收支情況報告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三)選舉工會基層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
(四)撤換或者罷免其所選舉的代表或者工會委員會組成人員
(五)討論決定工會工作的重大問題。
工會基層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具體任期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決定。任期屆滿,應當如期召開會議,進行換屆選舉。在特殊情況下,經上一級工會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舉行。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實行常任制,任期與本單位工會委員會相同
③ 工會十七大會議
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8年10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2000多名中國工會十七大代表和近百名特邀代表出席盛會。
2018年10月26日上午,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勝利閉幕。閉幕式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東明主持。
④ 中國工會十七大將於何時召開
2018年10月22日,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1、大會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向代表提交了《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六屆執行委員會財務工作報告》、《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六屆經費審查委員會工作報告》,請代表審議。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有關領導同志出席會議。
2、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各人民團體、北京市負責同志,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工會界的朋友,首都各界職工代表參加了開幕式。
大會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向代表提交了《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六屆執行委員會財務工作報告》、《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六屆經費審查委員會工作報告》,請代表審議。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有關領導同志出席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各人民團體、北京市負責同志,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工會界的朋友,首都各界職工代表參加了開幕式。
⑤ 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八大召開時間
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六大於2013年10月19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13年10月22日通過)
第三章 全國組織
第十七條 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召集。在特殊情況下,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提議,經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可以提前或者延期舉行。代表名額和代表選舉辦法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
所以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八大估計在2023年召開,具體時間待定。哈哈
⑥ 1957年中國工會第幾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了工會章程
法律分析:中國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7年12月2日-12 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作關於國家經濟建設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工會工作的工作的報告》、《關於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
法律依據:《中國工會章程》 第二條:職工加入工會,由本人自願申請,經工會基層委員會批准並發給會員證。
⑦ 中華全國總工會是在第幾次全國勞動大會上成立的
法律分析:1922年5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確定籌備全國性工會組織 。1925年5月1日在廣州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 ,正式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
法律依據: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的《中國工會章程》
第一條 凡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或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認工會章程,都可以加入工會為會員。
第二條 職工加入工會,由本人自願申請,經工會基層委員會批准並發給會員證。
第三條 會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對工會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和建議,要求撤換或者罷免不稱職的工會工作人員。
(三)對國家和社會生活問題及本單位工作提出批評與建議,要求工會組織向有關方面如實反映。
(四)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求工會給予保護。
(五)工會提供的文化、教育、體育、旅遊、療休養、互助保障、生活救助、法律服務、就業服務等優惠待遇;工會給予的各種獎勵。
(六)在工會會議和工會媒體上,參加關於工會工作和職工關心問題的討論。
⑧ 中國工會2020年開到十幾大了
2018年10月22日,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
召集機構 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
舉行周期 每五年舉行一次(可提前或延期)
以上供參考。
⑨ 中國工會是怎麼產生的
中國工會歷屆全國代表大會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1922年5月1日-6日在廣州召開。大會根據代表們的臨時動議,作出了全國總工會未成立前,各地工會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總通訊機關的決定。這樣,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為全國工會公認的領導機關和全國總工會的前身。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1925年5月1日-7日在廣州召開。大會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並選舉組成了全總執行委員會,大會還決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加入赤色職工國際。
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1926年5月1日-12日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的發展及其在國民革命運動中之地位報告的決議》、《中國職工運動總策略決議案》、《勞動法大綱決議案》等30多個文件。
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1927年6月19日-28日在漢口召開。這次大會的任務是:工人階級要領導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向共同的敵人作戰。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決議案》、《國民革命的前途和工會的任務》等13個決議案。
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1929年11月7日-11日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工人斗爭綱領》、《工會組織問題決議案》、《工農聯合決議案》等12個決議案。
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1948年8月1日-22日在哈爾濱召開。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關於國民黨統治區職工運動報告的決議》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決定恢復並重建中華全國總工會。
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53年5月2日-11日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工會工作的報告》、《關於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等決議。
中國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7年12月2日-12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作關於國家經濟建設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工會工作的報告》、《關於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和《中國工會章程》等決議。
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978年10月11日-21日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國工會工作報告》、《關於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的報告》和《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983年10月19日-29日在北京召開。倪志福作了題為《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揚工人階級主人翁精神》的工作報告,大會就工作報告作出了相應的決議,通過了新的《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88年10月22日-28日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推進工會改革團結億萬職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工作報告等。
中國工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93年10月24日-30日在北京召開。張丁華作了題為《團結動員全國職工發揮主力軍作用為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而奮斗》的工作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工作報告的決議等。
中國工會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98年10月19日-24日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20世紀召開的最後一次全國工會會員代表大會,是中國工運史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次盛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動員各族職工為實現我國跨世紀宏偉目標而奮斗。
⑩ 中國第九次全國總工會那年召開的
1978年10月11日至21日,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到會代表1967人,代表全國5000多萬名工會會員。馬純古致開幕詞,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致詞。倪志福作工作報告,朱學范致閉幕詞。選舉產生全總第九屆執委會委員193人、候補執委85人、常務委員29人。倪志福當選主席,朱學范、馬純古、康永和、黃民偉、陳宇、宋侃夫、王崇倫、韓榮華、劉玉娥(女)、章瑞英(女)當選副主席。推選馬純古、黃民偉、陳宇、宋侃夫、王崇倫、韓榮華、章瑞英(女)為書記處書記,邢方群、齊平、韓西雅、王家寵為候補書記。從此,工會工作全面恢復,中國工會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