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北防護林跨哪13個省區
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559個縣(旗、區、市)。
「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中國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中國政府為改善生態環境,於1979年決定把這項工程列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項目。工程規劃期限為70年,分七期工程進行,已經啟動第五期工程建設。
(1)防風林在中國的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目標任務:
在保護好現有植被的基礎上,完善提高,加快發展,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2%。平原農區建成區域性防護林體系,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沙化土地擴展趨勢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土地承載力和人口環境容量明顯增強。
到2050年,完成三北工程規劃建設任務,使森林覆蓋率達到並穩定在15%左右,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建成比較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比較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Ⅱ 中國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為何被譽為中國的綠色萬里長城
因為中國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主要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和減少自然災害。所以這項工程會被譽為中國的綠色萬里長城。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存在,成為了國人的比較關注焦點。因為這項工程相對來說是比較偉大的,而且工程的內容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綠色環保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人都會比較關注這項偉大的工程。
三、這項工程很了不起。
最後我個人想說這項工程真的很了不起,因為這項工程所經歷的攻擊是非常長的,因為在1978年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建設。而且直到至今仍然需要進行建設工作,並且這項工程目前所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非常壯觀的。讓不少人覺得中國這項偉大的工程,不僅是勞動人民的結合,更是中國的綠色萬里長城。
Ⅲ 中國的三北防護林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綠色萬里長城,這是為什麼呢
建設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維護生存空間的戰略需要。實現風沙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農區防護林、林業的發展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的現實所需。
三北工程建設不僅有利於區域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要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續不懈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不斷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持續改善三北地區生態環境,鞏固和發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三北防護林的建設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均超過美國的「羅斯福大草原林業工程」、前蘇聯的「斯大林改善大自然計劃」和北非五國的「綠色壩工程」,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的綠色長城」、「世界生態工程之最」。
Ⅳ 中國有哪幾個防護林帶,其作用是什麼中國的三大經濟地帶是哪些謝謝各位幫忙!
西北防護林、東北防護林、華北防護林,還有東南沿海防護帶。主要是防風沙,增加綠化保護生態。三大經濟地(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
Ⅳ 中國七大防護林都是什麼
中國七大防護林工程包括:「三北」防護林體系,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沿海防護林體系,太行山綠化工程,平原綠化工程,黃土高原水土保護林工程,全國防治沙漠化工程。其目的在於保護、改善與持續利用自然資源與環境。
防護林是以防禦 自然災害、維護基礎設施、保護生產、改善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國林種分類中的一個主要林種。
寧夏水土保持防護網狀的防護林防護林類型防護林一般有人工營造的(包括連片林地、林帶和林網)和由天然林中劃定的(如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等)兩類,嚴禁砍伐和破壞。營造防護林時必須根據「因地制宜,因需設防」的原則。
(5)防風林在中國的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營造防護林的具體技術要求:
1、樹種選擇和混交類型,宜選擇生長穩定、長壽、抗性強的樹種,以優良的鄉土樹種為宜。根據當地條件,營造喬灌木混交型、陰陽樹種混交型等類型的混交林。
2、防護林配置,根據防護目的和地貌類型,配置防護林帶。水源林和水土保護林配置成片狀、帶狀或塊狀,構成完整的水土保護林體系。
3、撫育管理,在防護林地區只能進行擇伐,清除病腐木,並須及時更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防護林
Ⅵ 哪裡有防風林
概況
防風林是利用森林的防護、綠化、凈化、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等功能,以防禦自然災害、維護基礎設施、保護生產、改善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對於恢復「三北」地區的自然生態平衡、減緩風沙和水土流失的嚴重威脅,緩解能源短缺,保障工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
簡介
防風林是利用森林的防護、綠化、凈化、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等功能,以防禦自然災害、維護基礎設施、保護生產、改善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根據其防護目的和效能,分為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路林、護岸林、海防林、環境保護林等。防護林一般有人工營造的(包括連片林地、林帶和林網)和由天然林中劃定的(如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等)兩類,嚴禁砍伐和破壞。營造防護林時必須根據「因地制宜,因需設防」的原則。在中國由於「三北地區」(包括西北、華北地區北部、東北地區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都很嚴重而建設的大型防護林體系,簡稱三北防護林,是一項規模大、范圍廣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包括12個省、市、區的396個縣、旗,東西綿延7000多公里,有「綠色萬里長城」之稱。它對於恢復「三北」地區的自然生態平衡、減緩風沙和水土流失的嚴重威脅,緩解能源短缺,保障工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
內容
在日本,防護林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止土沙崩壞林、防止飛沙林、防風林、防止水害林、防止潮害林、防止干害林、防霧林、防止雪崩林、防止落石林、防火林、護漁林、航行目標防護林、保健防護林、風景防護林等。
編輯本段
林區
華南地區海防林的樹種主要是木麻黃,還有女貞;南方沿海防沙造林主要樹種是苦郎樹;海南的海防林,專家提倡採用椰子樹、木麻黃等樹種;海島防護林可以選擇木麻黃、海濱木槿、夾竹桃、檉柳、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海桐等樹種。
Ⅶ 東北防護林地區位於哪裡
東北防護林地區位於我國的東北部,是我國森林資源最豐富的林區。近百年來,就以盛產紅松和硬闊葉水曲柳、黃波羅、胡桃楸等優良小材而聞名國內外,曾一度成為沙俄、日本帝同主義和其他帝國主義者掠奪的對象。建國以來,本林區一直是我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木材年產量佔全國年產木材的1/2。
本地區的森林,不僅發揮著為國計民生提供木材的生產基地的作用,同樣重要的是作為東北地區生態系統的主體,對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如蓄水、保土、調節小氣候等等,都發揮著效益,是整個東北地區的天然屏障。
東北林業地區的地理范圍是,北起黑龍江,南抵遼東半島,縱跨緯度14°,南北長1500餘千米;東至烏蘇里江,西接蒙古國,橫跨經度19°40′,東西寬約1400千米。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的全部、遼寧省的大部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以及昭烏達盟的大部分,總面積近12000萬公頃,令地區共有七個林區,即大興安嶺北部用材林區,呼倫貝爾草原護牧林區,松遼平原農舊防護林區,小興安嶺用材林區,三江平原農田防護林區,大興安嶺南部防護、用材林區,長白山水源、用材林區。其中有一個以牧業為主,兩個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的林區。所以,本地區農業、牧業均有相當基礎,也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肉類、毛皮生產基地。
本地區的植物組成以長白植物區系為主,另有西伯利亞、蒙古和華北植物區系成分。植被類型有森林、草原和沼澤植被。按水平地帶分布情況,從北向南有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從東到西為森林、草甸草原和草原。
東北林業地區的主要用材樹種有紅松、落葉松、雲杉、冷杉、樟子松、美人松、紅皮雲杉、胡桃楸、水曲柳、紫椴、黃波羅、樺木、山楊、榆類、櫟類、色木等。其中以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兩個林區的紅松最為著名。紅松林在世界上僅分布在亞洲東北部一帶,在中國境內僅限於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分布范圍南北長約900千米,東西寬約500千米。本地區的小興安嶺被稱為「紅松故鄉」。
本地區森林總面積為3333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5%,森林蓄積量為31.9億立方米。尚有大量宜於發展林業的荒山、荒地和沼澤地。本地區全面綠化後,則是我國最大的和森林資源最雄厚的林業基地。
在本地區的七個林區中,以大興安嶺北部用材林區、小興安嶺用材林區區和長白山水源、用材林區最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