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問一號是什麼時候到的火星
天問一號預計2021年5至6月擇機著陸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軌道上進行環繞探測,各項指標正常,儀器設備工作正常。
為了後續任務順利,「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後,還要對預選著陸區——烏托邦平原的地形地貌進行詳查,對進入火星飛行走廊的氣象進行觀測,以免著陸火星時遇上沙塵天氣。
(1)中國發射的多久到火星擴展閱讀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征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天問」的名稱取自屈原的長詩《天問》。
「天問一號」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
「天問一號」的火星軌道器上放了七台科學儀器,主要探測整個火星的地形地貌、岩石分布、氣候變化。此外,火星車上放了六台科學儀器,要探測火星地下的土壤分布、土壤的成分、底下是不是有地下水的分布。
同時,該火星車上還有一台氣象站,探測記錄火星的氣候變化。因次中國這次對探測火星一共將有13台儀器,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
2. 天問一號火箭發射到火星需要多長時間
「天文一號」將於2021年2月左右到達火星,科學觀測階段將於2021年4月開始。
在火星車到達兩到三個月後,著陸器/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進行軟著陸。 候選降落地點將在烏托邦平原。 1976年9月3日,這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海盜2」號著陸器登陸的火星區域。
2020年7月23日12:41,我國成功發射了首枚長征5月5日「姚斯」號運載火箭進行火星探測的天文一號探測器。 火箭飛行大約2167秒後,它成功地將探測器送入了預定的軌道,並開啟了火星探索之旅,這是我國進行行星探索的第一步。
天文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並到達火星附近。 它將通過「制動」完成對火星的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選擇機會執行諸如著陸和巡邏等任務,以進行火星的科學探索。
火星離地球非常遙遠,是月球與地球距離的數百倍,目前最先進的探測器從地球飛到火星,大約需要七八個月。而又因為地球和火星都在圍繞太陽運轉,兩者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所以當它們距離最近時,即太陽、地球和火星同處一條直線上,此時發射探測器更加「經濟」。
地球與火星的這個會合周期是 26 個月,所以每 26 個月會出現一次「寶貴」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
2020 年有短短幾周時間,太陽、地球和火星成一條直線,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短,不到 5400 萬公里,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種情況直到 2022 年才會再次出現。
3. 我國於哪一年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
集軌道飛行器、著陸器、火星漫遊車於一身的「天問一號」,按計劃將在約7個月後到達神秘的紅色星球,我國將向著全球第三個降落在紅色星球的國家這一目標前進。
「天問一號」的配置
「天問一號」名字來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中華民族追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本次發射載荷接近5噸,包括火星軌道器、火星著陸器及火星車。其中火星車高1.85米,重240千克,設計使用壽命3個火星月。
共計安裝了13個先進科學儀器,包括火星磁力儀、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高能粒子分析儀、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地形攝像機、火星探測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檢測器、火星氣象監測器、火星磁場檢測器、光譜攝像機以及兩個先進攝像頭。這些先進儀器,其中7個安裝在軌道器上,另外6個安裝在火星車上。
4. 「天問一號」到達火星需要多長時間,什麼時候可以到達
地球和火星都在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在第三軌道,火星在第四軌道,地火距離最近的時候是太陽地球火星三者排成一線的時候,此時地火距離0.6億公里左右,最遠是地球和火星別在太陽兩邊連成一線的時候,此時地火距離4億公里左右。
通過快速轉移軌道耗費更多燃料就可以做到,美國2018年發射的洞察號,依靠強大的火箭和最好的時間窗口,只走了4.8億公里,用了7個月就到達了火星。
不過化學火箭的能力已經接近上限,因此再怎麼投入,也很難讓飛船從地球飛到火星的時間突破6個月。但是新的推進技術正在發展中,例如離子電推進和核能推進,如果這些技術成熟,飛船到火星行程的時間有望大大縮短。
5. 天問一號從地球飛到火星要多久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需要約7個月才能到達火星。
截至2021查詢,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托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此次探測器順利升空,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任務將開展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
截至2021查詢,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截至2021查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823萬公里,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一切正常。
6. 天問一號多久能夠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天問一號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附近,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台,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
天問一號環繞火星的歷程:
2021年2月24日6時29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近火點280千米、遠火點5.9萬千米、周期2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
2021年3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3幅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包括2幅黑白圖像和1幅彩色圖像。
2021年3月26日,國家航天局發布2幅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南、北半球火星側身影像。圖像中火星呈「月牙」狀,表面紋理清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問一號
7.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需要多久才能到達火星
我們知道最近幾天,大概是七月二十三號的時候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文1號正式發射,天問1號的發射也標志著中國正式開始向也發起進軍,也加入到探測火星的這場游戲當中。畢竟中國也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國,那麼在這方面肯定不能落後,所以我們也要加入到這場火星探測游戲當中,誰先出手,誰就在未來的星球移民當中佔有先機。那麼天問1號發射需要多久才能抵達火星,大概是近半年時間。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最後一點就是天問1號,是以探測為主要的任務的衛星,它完成任務不需要快時間的把握,只需要慢慢的完成就是。這也是中國人所要求的。
8. 中國火星探測器何時發射,多長時間能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什麼時候發射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7月14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悉,「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7月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台和火星車」。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托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9. 探測器到達火星要多久
發射到著陸大概9-12個月到達火星。
以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為例:
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於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5月25日19時53分(北京時間5月26日7時53分),在火星北極成功著陸。相當於地球位置的加拿大北部。「鳳凰」號於2007年8月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經過4.22億英里的長途跋涉才來到火星。
按計劃,鳳凰號將在火星實施為期90天的探測任務,以對這個紅色星球之前尚未探測過的北極地區展開勘測,據認為此處可能有大量冰藏在地表下面。「鳳凰」號缺乏探測外星生命跡象的工具,不過,它將研究冰是否融化過,尋找北極永凍土中有機化合物的蹤跡,以確定生命是否曾經在此出現過。
(9)中國發射的多久到火星擴展閱讀
2016年4月22日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表示,1月份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正式立項,首個火星探測器預計2020年發射。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同時實現環繞和著陸巡視任務,其科學目標還未最終確定,但基本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通過光學遙感探測火星形貌;通過光譜等探測火星土壤元素、礦物成分及岩石類型;
探測火星空間環境,包括火星大氣;探測火星土壤結構及水冰,火星表面甚至地下淺層是否有水。
10. 我國火星探測器何時到達火星
預計2021年到達火星
2020年0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並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火星探測器著陸
火星探測器發射時,主要看長征五號遙四火箭的表現,「奔火」的過程中,科技人員會根據軌道的具體情況,不斷修正探測器的飛行方向,「到達火星附近時及時剎車,這些動作必須一氣呵成,否則就會『滑』向更遠的深空。」
具體來看,火箭將探測器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隨後在地面測控系統的支持下進入環火橢圓軌道,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探測器將進行降軌控制,釋放著陸巡視器組合體。
著陸巡視器組合體成功軟著陸後,火星車(即巡視器)將與著陸平台分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和相關的一些工程實踐活動。環繞器將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將沖擊一項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