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都稱山東為山東大漢和稱東北為東北大漢,
可能和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有關系吧。而且自古山東人傑地靈,在中國享有的名聲也強一些,其對男性為大漢的代表性也就強一些。山東男兒的性格強硬,多有些大男子,這和齊魯的歷史文化也息息相關。
② 山東人為什麼叫山東大漢
類學家、考古學家李濟先生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對我國的人口遷徙和由此導致的人種特徵做過深入研究。秦漢以來至1644年以前,中國歷史上最少發生過3次重大的人口遷徙。它們分別是公元3~6世紀的「匈奴-鮮卑時期」,公元936年~1125年的「契丹-女真時期」,以及公元1279~1367年的「蒙古人時期」。這3次重大的人口遷徙,時間之長,人口之多,影響之深遠,都對中國的人種構成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北人南侵,原來的中原人不得不南移,再加上漢代以來中原政府多次與匈奴、鮮卑以及蒙、藏等族聯姻通婚,更是促進了外族血統在中原的紮根,從而增高了中原居民的身材。由此產生了中國的「山東大漢」。
③ 大漢在中國那塊地方
華北,華中,華南,黔中,河套,河西走廊
④ 遍地1.8米大漢,中國男性身高最高的省份是哪個省
擇偶要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除了性格,家庭狀況等方面的要求,在外觀上大多數人也是會有要求的,雖然說外貌不能代表一切,但如果太差,很多人也接受不了。而男女在擇偶上的要求也很不一樣,一般來說男性會更在乎女性的臉,而女性則更加在乎男性的身高。
第二就是飲食的原因,山東人的食物以麵食為主,饅頭,煎餅,雜糧等等,比米飯的營養更高,再加上山東靠海,魚類資源豐富,蛋白質補充的多,所以容易長高。第三個可能是天氣原因,北方比較冷,冬季需要補充大量的食物,才能抵禦寒冷,這也是為啥北方的菜遠比南方的菜大份的原因。
⑤ 中國56個民族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56個民族分別為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
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各民族人口
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統計,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總數為126583萬人,其中漢族11594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91.59%,少數民族10643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41%。
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1692萬人,增長了11.22%,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萬人,增長了16.70%。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91.99%下降為91.59%,各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由8.01%上升為8.41%。
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下同),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有18個民族,他們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等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為1600多萬人。
人口在百萬人以下10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傈僳、佤、畲、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等族。
人口在10萬人以下1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諾等族。
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有7個民族,他們是: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珞巴(按實地普查區域的人數計算)等民族。另外,還有未被確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萬多人。
盡管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卻十分廣泛,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面積佔全國的60%以上。由於歷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沿海漢族地區的人口密度差距懸殊,例如少數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區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1.8人。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
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⑥ 北方的人為什麼都稱為大漢!~~
這個問題呢,不能在歷史里啊,這是個地理問題啊。我來給你分析下,首先我們從地理上分析。中國是西高東低,北面的地勢也比南方的要高。這樣就造成的水土的問題。其次就是氣候的問題,北方的天氣乾燥寒冷少雨。第三就是北方的發展問題了,我們可以看下,北方有多少城市的生活條件比較高的?北方的人們,為了能夠生活,外出打工,務農,做些苦力活。這也是個原因。
⑦ 大漢是什麼意思
大漢的意思是漢朝。
漢朝(前202—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代因尚火德而被稱為炎漢 ,又因皇室姓劉故稱劉漢。
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在楚漢之爭獲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漢文帝、漢景帝相繼休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被今人稱為「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中後期發生了戚宦之爭和黨錮之禍,於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漢朝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兩漢為華夏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科技領域亦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⑧ 大漢在我國的哪個省份
大漢不在我國任何一個省份
大,尊之之詞。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大漢之德,逢涌原泉。"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後世如侯景、劉知遠、劉岩、陳友諒以漢為國號,也自稱大漢。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後出現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帝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
國土范圍
文景之治後,漢武帝時期,武功鼎盛,國土大幅擴展。元朔二年(前127年),衛青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隴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雲中、雁門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擴展。西漢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陰山以北。元狩二年(前121年),漢將霍去病出隴西擊滅居於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設酒泉郡。後又分割為張掖、敦煌、武威三郡。連同在湟水流域設置的金城郡,合為五郡,開始對西域的控制。建元三年(前138年),東甌迫於閩越王的威脅,舉國內遷到今江淮流域。元封元年(前110年),漢軍又平定閩越國,其地劃入會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平南越國,又佔有海南島,在該地設十郡。在西南方向,漢軍征服諸國,邊界推移到雲南哀牢山和高黎貢山。
新莽末年,疆域萎縮。西南地區由七郡變成五郡,並且放棄海南島上的珠崖、儋耳二郡。光武中興後形勢得到改觀,版圖基本恢復。東漢末期,中原戰亂不斷。曹操放棄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陝北、晉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後放棄。林邑國蠶食南方國土。只有西南地區擴展至大盈江一帶,其中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與西南滇王(前278年—115年)、夜郎王(直至前27年)、哀牢王(直至76年)及鉤町王共同並存。
⑨ 什麼年代中國號稱大漢
應該是從漢武帝後期開始,一直到東漢末年,漢朝都被游牧民族稱為大漢。因為自漢武帝開始,衛青、霍去病開始大規模向匈奴反擊,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張騫開始出使西域,史稱「鑿空西域」。大月氏、大宛等西域各國方知道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強盛的大漢王朝。自武帝後,大漢王朝名將輩出,各國爭相交結。「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成了那個時代中原王朝發出的最強音。一直到現在,我們都自稱漢民族,就是因為漢朝,代表了中原古華夏族最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