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州、杭州是我國有名的絲綢之鄉,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第一,氣候適合蠶桑生長,第二,自古留下的精湛的紡織技術,第三,南方人特有的刺綉技藝,等等。蘇杭早有「絲綢之府」之稱。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絲織物就已揭示了杭州絲綢的歷史之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絲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詩句又道出了當時杭州絲綢的水準之高,舊時清河坊鱗次櫛比的綢庄更見證了絲綢經濟的繁榮。如今杭州常年生產綢、緞、綿、紡、縐、綾、羅等十四個大類,二百多個品種,二千餘個花色,圖景新穎,富麗華貴,花卉層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許多產品榮獲國家部優或省級優質產品獎,遠銷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杭州絲綢首推都錦生,都錦生絲綢廠創立於1922年,曾是我國最大的絲綢工藝品生產的出口企業,主要生產風景畫、台毯、靠墊、窗簾及織錦衣料,產品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花」
㈡ 中國絲綢之都是什麼地方
1、盛澤、杭州、蘇州、湖州並稱中國四大絲綢之都。
2、絲綢簡介
絲綢(sī chóu),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長絲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純織或交織而成的織品的總稱。
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現代由於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經線採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為廣義的絲綢。而純桑蠶絲所織造的絲綢,又特別稱為「真絲綢」。絲綢也特指桑蠶絲所織造的紡織品。
3、相關歷史
漢族勞動人民是首先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使用絲綢的民族,其製作的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從漢代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曾被歐洲人稱為「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國」。
漢族勞動人民從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的技術,給人類的物質文明作出了極其光輝的貢獻,這是中國的光榮,也是中國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
㈢ 中國絲綢的產地主要有哪三大
我國絲綢產地,與蠶絲產地基本一致。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為我國最大絲綢產地,產量佔全國一半。主要集中於蘇州、杭州、湖州,稱為三大綢市。其次有紹興、南京、嘉興,鎮江和常州等。四川盆地是我國第二絲綢產區,生絲產量僅次於浙江。第三大絲綢產區在珠江三角,以紗綢為主。
㈣ 有哪些地方盛產絲綢
我猜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說蘇杭——沒錯,蘇杭在歷史上的確盛產絲綢。
但是進入21世紀,蘇杭、特別是蘇州,全面進入了高新技術產業行業,已經徹底將絲綢這種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放棄了。
杭州雖然保留了不少品牌,但是事實上真正的生產基地都不在杭州了,而在桐鄉、海寧、湖州一帶。
盛產絲綢、絲綢產量最大的省份不是浙江、不是江蘇,而是四川。特別是蠶繭和生絲產量,四川絕對第一。
綢布的產量,四川和浙江不相上下,但是印染綢和絲綢服裝的產量,肯定是浙江第一的。
除了浙江和四川,排在其後的省份大致是江蘇(蘇北的揚州、南通、鹽城、淮陰等地區)、山東、廣西、安徽
㈤ 中國絲綢之鄉在哪裡
中國絲綢之鄉是海安縣。
海安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位於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東臨黃海,南望長江,靠江靠海靠上海。全市總面積1180平方公里,總人口96萬,下轄10個區鎮,含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1個省級商貿物流園,1個老壩港濱海新區。
海安是全國著名的教育之鄉、裝備製造之鄉、建築之鄉、繭絲綢之鄉、河豚之鄉、紡織之鄉、花鼓之鄉、紫菜之鄉和長壽之鄉。
(5)中國絲綢以哪裡最有名擴展閱讀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擁有悠久的栽桑養蠶歷史,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全縣就已涌現出十數家繅絲、絲織企業。
後經數十年的發展,現在的繭絲綢產業已從紡織服裝工業擴大到棉紡織、色織、針織、化纖、絲綢、服裝製作等領域,門類齊全,規模宏大。1981年至2003年的時間中,當地的家蠶發種量、蠶繭產量連續23年保持全省第一。
海安縣自2003年,全縣桑園面積達17萬畝,年產鮮繭34萬擔。全縣有11.4萬戶農戶從事栽桑養蠶業,雄居全國各縣(市)之首,成為華夏大地蠶繭第一縣。
豐富的蠶繭資源,為海安絲綢服裝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縣的繅絲紡織工業不斷壯大。目前,該縣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繭絲綢產業鏈條,具備了從栽桑養蠶、收烘處理、繅絲加工、面料紡織、染整加工、服裝製作直至後整理等諸多工序的完成能力。
㈥ 中國絲綢主要產自哪裡
我國絲綢產地,與蠶絲產地基本一致。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為我國最大絲綢產地,產量佔全國一半。主要集中於蘇州、杭州、湖州,稱為三大綢市。
其次有紹興、南京、嘉興,鎮江和常州等。四川盆地是我國第二絲綢產區,生絲產量僅次於浙江。第三大絲綢產區在珠江三角,以紗綢為主。
國際發展
一、產業調整改變絲綢生產格局
1、繭絲生產梯度轉移
從總量上看,中國,印度,巴西,越南,泰國等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而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則相繼大幅下降。
2、蠶絲生產趨於多極化
世界上有蠶絲生產的國家和地區65個,其中有一定規模的近40個,在世界蠶絲生產中佔有一定地位的有l0個左右。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國絲綢業,蠶繭年產量達44萬噸,最高的一年份曾達到70萬噸之多,約佔世界總產量的70%。
印度繭絲綢生產發展迅速,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絲綢生產大國。泰國,越南,巴西,馬來西亞等國也十分重視蠶絲業投人,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本國蠶絲業發展。
(6)中國絲綢以哪裡最有名擴展閱讀
1、絲綢文化
絲綢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對促進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絲綢以其卓越的品質、精美的花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於世。
幾千年前,絲綢從長安沿著絲綢之路傳向歐洲,所帶去的不僅僅是一件件華美的服飾、飾品,更是東方古老燦爛的文明,從那時起,絲綢幾乎就成為了東方文明的傳播者和象徵。
2、原料特性
現代工業絲綢,很少有百分之百全蠶絲產品,主要是天然纖維、人造纖維、纖維素的組合體。
㈦ 中國三大絲綢基地是哪幾個謝謝
絲綢一般以蘇州和杭州比較著明 還有四川南充 南充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綢都」稱號的城市,該市位於四川東北部,是川東北經濟、商貿、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中心,是中國四大蠶繭絲綢生產基地之一,南充目前的綢緞生產銷售量、絲綢製成品銷售量、絲綢出口創匯為西部地區第一名。全市已具有桑、蠶、種、繭、絲、綢、絹和印染、針織、服裝、絲毯、絲綢床上用品、蜀繪絲綢工藝品、絲織機械、絲綢科研、教學以及內外銷售等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是西南地區最具規模、最配套的繭絲綢產區。 還有浙江省湖州市素以「絲綢之府」、「魚米之鄉」著稱全國。湖州絲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自遠古以來, 盛名不衰。湖州緩絹以其精美絕倫遠銷全國、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譽,.
㈧ 絲綢的產地有哪些(至少三種)
1 浙江省湖州市
絲綢的產地有哪些
浙江省湖州市素以「絲綢之府」、「魚米之鄉」著稱全國。湖州絲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自遠古以來,盛名不衰。湖州緩絹以其精美絕倫遠銷全國、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譽,其間也經歷了艱難的曲折。以古鑒今,回顧湖州絲綢發展的歷史之路,對於振興我國的傳統工業,弘揚祖國絲綢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元朝湖州籍著名書畫家趙孟鄉顧在《吳興賦》中有「平陸則有桑麻如雲,鬱郁紛紛」句,明時,一位詩人.在詠湖詩中萬「桑柔四郊綠」句,兩者形象、生動地概括了春天湖州眼野桑林遍地,綠葉疊翠的景觀,點染出湖州蠶桑種植園經濟特色,和蠶鄉的特異風光。
絲綢的產地有哪些
2 四川南充市-----「中國綢都」
絲綢的產地有哪些
四川南充市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南充絲綢具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
南充是西部地區唯一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綢都」稱號的城市,該市位於四川東北部,是川東北經濟、商貿、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中心,是全國四大蠶繭絲綢生產基地之一,南充目前的綢緞生產銷售量、絲綢製成品銷售量、絲綢出口創匯為西部地區第一名。全市已具有桑、蠶、種、繭、絲、綢、絹和印染、針織、服裝、絲毯、絲綢床上用品、蜀繪絲綢工藝品、絲織機械、絲綢科研、教學以及內外銷售等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是西南地區最具規模、最配套的繭絲綢產區。
絲綢的產地有哪些
2009年12月18日上午,我國首個由政府傾力打造的絲綢館——四川南充絲綢館,花落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南嶺村-----中國絲綢文化產業創意園(「中絲園」),並正式對外營業。
3 盛澤是我國最大的絲綢產地之一,據介紹該鎮絲綢出口量占我國絲綢出口量的四分之一,質量比較好,盛澤位於蘇州南部的吳江市,距蘇州60多公里。
㈨ 中國有什麼著名的絲綢產地
1、浙江省湖州市
浙江省湖州市素以「絲綢之府」、「魚米之鄉」著稱全國。湖州絲綢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自遠古以來,盛名不衰。湖州緩絹以其精美絕倫遠銷全國、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譽,其間也經歷了艱難的曲折。
以古鑒今,回顧湖州絲綢發展的歷史之路,對於振興我國的傳統工業,弘揚祖國絲綢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元朝湖州籍著名書畫家趙孟鄉顧在《吳興賦》中有「平陸則有桑麻如雲,鬱郁紛紛」句,明時,一位詩人。在詠湖詩中萬「桑柔四郊綠」句,兩者形象、生動地概括了春天湖州眼野桑林遍地,綠葉疊翠的景觀,點染出湖州蠶桑種植園經濟特色,和蠶鄉的特異風光。
2、四川南充市
四川南充市全國四大蠶桑生產基地和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南充絲綢具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
南充是西部地區唯一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綢都」稱號的城市,該市位於四川東北部,是川東北經濟、商貿、金融、科教、文化、信息中心,是全國四大蠶繭絲綢生產基地之一,南充目前的綢緞生產銷售量、絲綢製成品銷售量、絲綢出口創匯為西部地區第一名。
全市已具有桑、蠶、種、繭、絲、綢、絹和印染、針織、服裝、絲毯、絲綢床上用品、蜀繪絲綢工藝品、絲織機械、絲綢科研、教學以及內外銷售等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是西南地區最具規模、最配套的繭絲綢產區。
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
現這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紡織品交易中心,也是價格形成和信息發布中心,歷年來創造了多個中國紡織業的第一,大大提升了東方市場在中國紡織業中的地位與話語權。
盛澤鎮位於江蘇省最南端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是中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歷史上以「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聞名於世,被賦有「綢都」的美稱。
盛澤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境內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貫穿其中。構成十分便利的「絲綢之路」。而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就在這"華夏第一鎮"的吳江市盛澤鎮中。
4、珠江三角
第三大絲綢產區在珠江三角,以紗綢為主。
中國的古絲綢之路是以中國的絲綢出口東亞,中亞乃至歐洲而聞名於世的,而中國的絲綢原產地就在江南。駐地在杭州的瑞得寢具是我國的蠶絲被專家企業,在本次活動中責無旁貸,參與聯合國的新絲路行動,為振興和發揚民族絲綢文化承擔起一份責任和使命。
5、浙江杭州
杭州絲綢,浙江省杭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杭州絲綢,質輕.柔軟,色彩美麗,在中國傳統絲織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絲織物就已揭示了杭州絲綢的歷史之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絲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詩句又道出了當時杭州絲綢的水準之高,舊時清河坊鱗次櫛比的綢庄更見證了絲綢經濟的繁榮。
㈩ 我國的絲綢重要產地在哪裡
我國的絲綢重要產地主要分布在江浙、兩廣、山東、安徽、四川。
中國絲綢行發展勢頭迅猛,絲綢產量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繭絲和綢緞可以主導國際市場生產和價格走勢。產業主要分布在江浙、兩廣、山東、安徽、四川,不同區域產業之間協同作用有待提升。
絲綢,代表著當年中國最高端的製造品,從綢都蘇州走向世界。600多年以前,鄭和率領的船隊在這里揚帆啟航,開辟一條海上絲綢之路。
改革開放以後,蘇州的外向型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其生產的電子、紡織、機電等產品,源源不斷出口至全世界。
(10)中國絲綢以哪裡最有名擴展閱讀
絲綢是從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開始有的。
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但現實中絲綢究竟是何時被發明尚具爭議。
專家們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真正能夠說明蠶繭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發掘到的半個蠶繭。
據考古學家李濟和昆蟲學家劉祟樂的研究,斷定為桑蠶繭。繭殼長約1.36厘米,幅寬約1.04厘米,是用銳利的刀刃切去了繭的—部分。西陰村所處的時代為仰韶時期(距今約5600—6000年),為人們研究絲綢起源提供了實物。
在河姆渡遺址中人們已發現了紡織工具,藉此可以推斷絲綢的使用至少不遲於良渚文化。最具影響力的說法,是中國科學家在1958年的考古發現,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