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能從越南海防市騎摩托車到中國廣西省東興市
不行,那個要辦理很多手續的,辦的手續時間要很長,而且很麻煩,很貴的,那些錢夠你買很多國輛車了。
Ⅱ 哪些城市可以像電視劇里一樣騎摩托車
在長沙,永州,廣州,衡陽,湘西,我覺得這些地方都是可以像電視劇里的一樣騎摩托車。
Ⅲ 騎摩托車從濟南到成都,走哪條路好走
我覺得從濟南你出發,先想辦法到江西,然後到安徽,從安徽,然後過去到重慶,再由重慶近四川,這條路比較的便捷,這一路上你可以觀賞到的是從南到北不同的風景,而且可以嘗到各地的美食,這是一條特別經濟的路線。
Ⅳ 中國哪個城市摩托車銷量最多
1.南寧曾被稱為「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2002年「禁摩」後,取而代之的,是數量急劇上漲的電動車。據了解,南寧電動車上牌量已接近180萬輛,是機動車保有量的4倍多。昔日「摩托車之城」變成了「電動車之城」。
2.南寧禁摩後,人們無法買摩托車了,於是轉而購買電動車。2013年8月15日開始,南寧市在市內設置了73個點,對電動車實行注冊登記。至2013年年底,南寧市電動車注冊登記數為78萬輛;2014年底達120萬輛,是機動車保有量的3倍多;2015年,這一數字上升至161萬輛;2016年前10個月,南寧市區電動車數量已經接近180萬輛,是機動車保有量的4倍多。從電動車的保有量、擁有率和出行密度來看,南寧市均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為你我用了三個月的積蓄,走街串巷的來看你。為了這次相聚,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曾反復練習……」說起當初買電動車的經歷,市民小莫唱起了自行改編的流行歌曲。
3.每天早上,住在明秀東路的小莫都要騎電動車行駛十多公里,趕去埌東的單位上班。中午下班後,她吃過午餐,就會去車棚給電動車插上電源充電。她說:「以前中午是不用充電的,但現在電池沒那麼耐用了,有幾次開到半路就沒電了,所以中午須充電。」
晚上回到小區,小莫直接把車開到了集中充電保管處。她辦了月卡,每月交費50元,有專人負責看管和充電。她現在開的,是自己的第三輛電動車。第一輛車剛買沒多久就慘遭橫禍,在與一輛汽車並行時捲入輪下,幸好她沒事。「心有餘悸地坐了二十多天公交車,感覺實在不方便,我又買了第二輛。」小莫說,可惜的是,有一次停在唐山路時忘記鎖上大鎖,愛車不翼而飛。傷心之餘,她只能又買了一輛。
如今,多數市民像莫女士一樣,已成為「騎在電動車上生活的人」,電動車已深度融入了大多數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夥伴。
Ⅳ 騎摩托車從銀川去北京哪條路最好走
從銀川起身,走一一零國道也行,走一零九國道也行,相比來說走一一零過的大城市多一些,比如包頭,巴盟,但走一零九風光好一些,有美麗的大草原,也有沙漠風光。但注意要把車子的手續辦全了,包括駕駛證,內蒙的交警很壞的。
Ⅵ 中國哪個特大城市能開摩托車
北京、上海都沒有禁摩,只是限摩,對行駛區域和所掛牌照有限制,必須是當地牌照,而且針對區域性比較強,如京A可在除長安街之外的北京所有道路上行駛,京B不能進2環,而上海的滬C牌照不能進上海內環,只有滬A可在非禁摩的區域行駛。
目前也只有一個廣州這個特大城市是完全禁摩的。
Ⅶ 證件齊全的摩托車能到哪些城市去 看了網上的信息,不少城市限制外地牌照摩托車上路,比如上海,廣東佛
你到國內知名的摩托車網站(摩托迷,摩托吧)看看,騎車到處跑的人很多,而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Ⅷ 中國一座不禁摩的大城市,很多人都嚮往,你知道是哪嗎
重慶是西部國家中心城市、直轄市、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去過重慶的人都會對重慶的發展感到驚訝,密密麻麻全是高樓,路上車輛眾多,不時的還看到很多摩托車穿行其中,這種景象你是在別的大城市看不到的,看來重慶這城市很包容,也很人性化。
在中國禁摩的大環境下,唯一一個不禁摩的大城市就是重慶了。現在禁摩的城市越來越多了,可重慶這樣一個國際大都市為什麼不禁止摩托呢?這也許是跟重慶的地形有關吧,重慶是個山城,老城區道路都是上坡下坡的比較多,路又不寬,電動車是跑不了多遠的,只有摩托車比較適合走。
除了幾條主要路段,摩托車幾乎可以在重慶市區內的任意道路通行,大街上隨處可見給摩托車劃的停車位。對於那些買不起汽車,坐公交和地鐵又不方便的市民,摩托車是十分有用的,因為方便快捷,特別是送快遞、送外賣的更是不能缺少,摩托車的好處顯而易見。
重慶摩托車數量據估計超過了200萬輛,因此,在重慶隨處可見穿梭的摩托車。雖然如此,但是在重慶市中心區,摩托車反而不多,可能是公共交通發達,很多人出行都是坐公交或地鐵了。市民騎摩托車的越來越少,騎摩托車的大多數是外來打工者。
重慶是中國的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基地之一,嘉陵、建設、宗申、力帆等摩托車品牌都是土生土長的重慶造,拉動了很多產業的發展,是個很重要的經濟支柱。如果重慶禁摩,會牽涉到很多方面的,不是說禁就能禁的。
Ⅸ 我要准備騎摩托車游遍全中國,不知道有哪些城市禁摩
這國產摩托跑全中國?依照我看,沒跑路上,人沒累倒車先趴下了,哈哈。多多准備些配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