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2020年中國氮肥產值是多少

2020年中國氮肥產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04 06:40:45

Ⅰ 化肥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化肥行業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經過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化肥生產和消費大國。據統計,2000年以來,我國化肥產量由3186萬噸增至2010年的6619.8萬噸,年均增長7.59%,2011年我國化肥總產量達到6027萬噸,同比增長12.1%;自給率由不到80%轉變為目前的整體自給有餘。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中國化肥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原料上漲、能源短缺、物流成本高漲、通脹壓力持續增強等宏觀經濟環境成為制約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公敵,然而化肥行業卻有其特殊性,季節性強、流通性差、進退機制缺失等產業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長期存在。盡管市場調節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國農業保護政策壓制化肥等農業物資價格的上漲,化肥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價格補貼政策以及化肥的延伸政策的缺失使化肥生產處於長期虧損,而依靠高污染、高排放、高浪費、低效率的生產方式更是為化肥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小、利潤逐漸萎縮雪上加霜,伴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管理運營水平成為限制中國化肥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前瞻產業研究院化肥行業研究小組表示,我國化肥產業「十二五」發展重點已初步確定,其中企業整合和重組將成為重中之重,計劃到「十二五」末,氮肥企業數量減少到200家以下,磷肥企業數量減少到150家以下。預計2015年化肥需求約5100萬噸,2020年約5300萬噸,國內化肥行業「十二五「期間的產量和產品結構目標是:氮肥、磷肥自給率保持110%-120%,鉀肥自給率60%以上,高濃度肥料維持合理比例。

Ⅱ 化肥行業的現狀及今後的趨勢走向如何

2007年1-11月,全國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累計產量為53,170,241.96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3.15%。9月份的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產量最高,為5,314,355.90噸,同比增長了26.30%;其次是4月份,單月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產量為5,228,488.68噸,同比增長了15.26%。2008上半年全國化肥累計產量3001.5萬噸,同比增長5.9%,
化肥市場全面開放,將使中國企業面臨來自國內和國外的雙重壓力。國內方面,首先是環境壓力。目前中國化肥產業存在著十分突出的環保問題:化肥利用率低,不僅浪費了資源,增加了農民投入,而且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磷石膏、高磷廢水和高含氟氣體的排放,也對環境帶來了很大壓力。其次是資源壓力。生產化肥的資源如磷礦、鉀鹽、煤炭和天然氣等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如何實現既節約資源又滿足日益增長的化肥需求,對中國化肥產業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再次是農民收入增長的壓力。化肥作為資源型產品,所消耗資源的稀缺和有限性,與農民作為化肥消費者的少支出多收入,永遠是一對矛盾。此外,農業生產多樣化趨勢也給化肥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長遠來看,中國化肥行業面臨需求和成本的雙重壓力。「十一五」期間,將是化肥行業的整合期和產品結構調整期,富含磷、鉀的高濃度肥將成為今後的重點產品。
網路搜「中投網」,再搜「化肥」就可以看到更多相關資訊

Ⅲ 氮肥屬於哪種肥料

氮肥屬於無機肥。也就是不含有機物質的肥料,一般是人工合成。例如: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尿素是典型的氮肥,主要功能是長葉子,觀葉花卉可以多施用些。但是長期使用對土壤不利。

Ⅳ 中國的氮肥 磷肥 鉀肥 主要生產原料分別是什麼天然氣生產氮肥年昌10萬噸需要多少錢

摘要 1,氮肥原料:

Ⅳ 氮肥的我國發展

20世紀以來,氮化肥的生產一直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主要是由於世界土壤的平均氮肥力不高,氮素不易在土壤中積累,而現代集約化農業又促使土壤有機質與氮的過多損耗,在多數條件下單位氮素的增產量高於磷、鉀養分。
我國的氮肥工業發展較晚,到1935年才先後在大連和南京建成兩座氮肥廠生產硫酸銨。1949年前,全國累計生產的氮肥量為60萬噸(N),主要用於沿海各省。新中國成立後,氮肥工業先於磷鉀肥獲得迅速發展。1953年我國年產氮肥以養分計算為5萬噸,超過歷史上1941年最高年產量4.8萬噸。經過第一和第二個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至1965年,全國氮肥產量已達103.7萬噸(N)比1953年增長近10倍。以後,經過1969~1978年10年大、中、小型化肥廠並舉的大發展時期,全國新建了1000餘座小氮肥廠和10餘座年產30萬噸合成氨的大氮肥廠。至1983年,全國氮肥產量猛增至1109.4萬噸(N),成為僅次於前蘇聯的世界上第二位氮肥生產國。1991年全國氮肥產量達到1510.0萬噸,躍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國共生產合成氨4629.85 萬噸,生產氮肥3200.7萬噸(折純氮),其中尿素4147.13萬噸(實物量)。2006年全國農用氮磷鉀化肥(折純)產量為5,592.79萬噸,比2005年同比增長8.0%;2007年1-11月全國農用氮磷鉀化肥(折純)產量為5,248.58萬噸,比2006年同期相比增長13.1%。

Ⅵ 化學肥料的發展趨勢

中國化學肥料行業發展既取得了很大進步,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今後化肥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下。
1.化肥總量增勢趨緩
為了滿足農、林、牧、漁及工業的需求,化肥總量仍將會增長,但增長勢頭將放緩。特別是氮肥和磷肥行業,估計「十二五」期間會持平或略有增長,年均增長率1%~2%;鉀肥行業由於新疆大型裝置的建成投產,在國內產量方面會增長較快,但在新的鉀資源發現之前,增長潛力有限。
2.行業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隨著成熟期內兼並整合案例的增多、行業競爭的加劇,會有更多的大型綜合性企業成長起來,超千萬噸生產能力的企業會越來越多。這些企業將代表著中國化肥行業的整體水平和實力,支撐著行業的大半壁江山。因此,行業集中度將會越來越高。
3.行業將越來越注重技術進步和重大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
氮肥行業中重點研發和推廣劣質煤、高硫煤加壓氣化等新型煤氣化技術,高效率、大型化脫硫脫碳、變換、氣體精製、氨合成和新型催化劑等先進凈化和合成技術,能源梯級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大型合成氨(年產45萬t及以上)、尿素(年產80萬t及以上)國產化技術及裝備。
磷肥行業重點推廣中低品位磷礦制酸技術,中低品位磷礦和膠磷礦選礦技術和葯劑,磷礦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濕法磷酸精製技術,氟回收和高附加值氟產品生產技術,硫鐵礦鐵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磷石膏制酸、制建材等綜合利用技術,硫酸低溫位余熱利用技術。
鉀肥行業重點研發和推廣鉀礦(鹽湖)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鹽湖鹵水直接提取硫酸鉀技術、難溶性鉀資源利用技術。
磷硫礦重點開發和推廣緩傾斜中厚磷礦體露天和地下開采技術、雲南磷礦的地下開采技術、露天礦陡幫開采技術、先進採掘穿爆設備、風化礦圈定方法和擦洗技術設備,以及共、伴生多金屬硫鐵礦和煤系硫鐵礦綜合利用技術。
4.繼續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
化肥產品結構的調整應在完善基礎肥料品種生產體系的基礎上發展適應農業和其他經濟作物需要的新型肥料品種。按測土配方施肥要求,應發展以復混肥形式為主的專用肥品種;從提高肥效的角度,重點發展緩控釋肥、增效尿素、有機一無機復混肥、商品化有機肥、葉面肥以及水溶性肥料產品,實現科學施肥。另外,還應根據作物需要,發展中、微量元素肥料。
5.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戰略的實施,自然資源的保護和高效綜合利用將會受到高度重視。化肥行業是資源加工工業,能源、資源消耗量大,所需資源品種多,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顯得尤其重要。
化肥生產所需資源如煤炭、天然氣、磷礦、硫鐵礦、硫黃、鹽田等的合理規劃、科學開發是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前提。今後把重點優勢資源逐步向重點企業配置,從而對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有序、合理、科學地開發利用資源將是化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氮肥行業中劣質煤炭原料的利用將是原料結構調整的重點,將來新建項目盡量採用劣質煤。另外,氮肥生產中的氫氣、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吹風氣、馳放氣、氣化爐渣、廢水、余熱、廢催化劑的綜合利用是氮肥行業資源高效利用的重點,也是行業發展水平的體現。
磷肥、硫酸行業中,中低品位特別是低品位磷礦的科學利用,磷礦資源中伴生的氟、硅、鎂、稀土金屬等的開發利用,優質濕法磷酸的科學使用,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硫鐵礦及焙燒礦渣中鐵資源的合理利用,酸洗稀硫酸的利用等將是磷肥行業資源綜合利用的重點。
鉀肥行業中主要是針對鹽田老鹵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如鈉、鎂、鋰、硼、溴、碘、銣、銫等資源的提取和加工,將是鉀肥生產以外的重要資源的利用方向。
6.肥化結合將進一步深化
化肥生產企業在穩定發展肥料產品的同時,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原料、中間產品和肥料產品進行深度加工,生產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延伸產業鏈,實現肥化結合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氮肥企業利用一氧化碳、氫氣等產品向碳一化工轉化,生產甲醇、醋酸等精細有機化工產品,實現化肥、煤化工和精細有機化工的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
磷肥企業可利用重要的中間產品磷酸進行深度加工,生產精細磷化工產品,實現磷肥和磷化工的結合,提高經濟效益。磷肥生產過程中副產的氟產品可加工成無水氟化氫產品,進而生產氟化工產品,如氟橡膠、氟材料、氟製冷劑及其他氟精細化工產品,其發展前景廣闊,既生產了氟化工產品,又節約和保護了寶貴的螢石資源。鉀肥生產企業可利用基礎的氯化鉀產品向鉀鹽化工轉化,生產精細鉀鹽化工品種,實現鉀肥和鉀鹽化工的結合。
7.環境保護更加嚴格
化肥行業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施用環節均存在對環境產生污染的可能。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類重要的目標,因而對環境保護將會越來越重視,從而對化肥的生產和施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化肥行業的環境保護應與發展循環經濟結合起來,主要工作如下:一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對磷礦資源、硫資源、鉀礦資源開發統籌規劃,實現科學開發、綜合利用,提高中低品位磷礦、硫鐵礦、鉀礦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二是化肥生產方面,採用先進技術和裝備進行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實現廢棄物減量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三是綜合利用方面,對化肥生產過程排放物,如吹風氣、馳放氣、煤渣、爐渣、煤末、磷石膏、氟化物等進行再利用,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四是化肥施用方面,大力提倡科學施肥,建立多品種、小批量、專業化的化肥二次加工體系,配合農科部門推廣測土施肥、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和化肥施用對環境的影響。
8.優惠政策的取消將是大勢所趨
中國化肥行業為成熟行業,全面競爭的態勢已經形成。根據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中國化肥行業的宏觀調控應逐步從以局部給予優惠政策、行政調控為主,轉變為以加快化肥有效產能建設、提高供給能力、培育競爭能力、完善化肥儲備體系和營銷體系、增強市場調控手段為主,逐步向化肥全面市場化過渡。化肥行業多年來享受的優惠政策應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逐步予以取消,形成全面競爭的格局,以確保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Ⅶ 化學氮肥的發展歷程

含有作物營養元素氮的化肥。氮是作物營養元素中(除碳、氫、氧以外)需要量最大的元素。現代氮肥生產主要是氨加工過程。氮肥生產是化肥工業中規模最大的部分。1982—1983肥料年度,世界氮肥產量(以N計)達到62.033Mt,大於磷肥加鉀肥的總和。中國1983年氮肥產量為11.094Mt,約占化肥總產量的80%。

功能 元素氮在植物體內是氨基酸的組成部分,是構成蛋白質的成分,也是植物葉綠素的組成部分(它和鎂是葉綠素分子中僅有的兩種來自土壤的元素)。氮又是作物細胞分殖的關鍵,細胞分殖緩慢或停止,就意味著作物減產。施用氮肥除提高農業產量外,還可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例如提高穀物、牧草和花生等作物中的蛋白質含量。

氮肥可以三種形式的氮進入土壤,即銨態氮 (NH )、硝態氮(NO )和醯胺態氮(—CO—NH2)。第三種形式的氮進入土壤後,在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為銨態氮。除水稻等少數作物能在土壤灌水條件下吸收利用銨態氮以外,多數作物吸收硝態氮。土壤中銨態氮在硝化細菌作用下,轉化成硝態氮。

原料 氮肥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少量來自煤氣工業和其他工業回收的副產氨。因此,氮肥生產一般需要與合成氨生產配套。在合成氨和氮肥配套的工廠中,合成氨裝置的投資占總投資中的很大比例。

品種 氮肥除了是復合肥料中的氮素來源以外,其主要品種(表1 主要氮肥品種)是無機酸的銨鹽、硝酸鹽、尿素、液氨和氰氨化鈣等。20世紀40~50年代,硫酸銨是最主要的氮肥;60年代,硝酸銨代替了硫酸銨;進入70年代以來,尿素成為領先的氮肥品種。碳酸氫銨在中國大量生產,80年代仍然是中國的主要氮肥品種之一。液氨或含氨溶液是最廉價的氮肥,在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用得很普遍(見流體肥料)。由於氮肥在土壤中的淋失和揮發,其利用率只有30%~60%。除了農業化學家研究改進施肥方法外,化肥工業發展了緩釋肥料和硝化抑制劑。

生產方法 氮肥的生產是氨的加工過程:用無機酸與氨反應製成銨鹽;二氧化碳與氨合成尿素及尿素與醛類縮合製成緩釋氮肥;聯合制鹼聯產氯化銨;氨加工為硝酸,再進一步加工製成硝酸鹽,液氨、氨水(經二氧化碳處理的碳化氨水)和含氮溶液直接施肥等。

閱讀全文

與2020年中國氮肥產值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跟印度哪個發達 瀏覽:319
中國重名景區有哪些 瀏覽:840
越南為什麼冷熱不均 瀏覽:804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應太戰略 瀏覽:785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
英國作業滿分5分得b多少分 瀏覽:438
伊朗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多少 瀏覽:293
伊朗怎麼上油輪 瀏覽:821
印度什麼時候朝聖 瀏覽:18
賽爾維亞到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936
舊中國足球協會成立於多少年 瀏覽:859
阿聯酋與伊朗之間是什麼 瀏覽:252
義大利國家有哪些國家的 瀏覽:52
中國共有鄰國多少個 瀏覽:893
印尼有多少華人華僑華裔 瀏覽:325
美國制裁伊朗給伊朗帶來了什麼 瀏覽:821
結合所見所想如何理解中國精神 瀏覽:704
中國最大的宅院是哪個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