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足球該走向哪裡

中國足球該走向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04 09:41:43

『壹』 我國足球要想走向世界,關鍵在於什麼地方

中國足球走向世界,有許多問題需解決,中國足協可以是事業單位,但應該以企業運行,沒有鐵飯碗幹部,領導層不再是上級委任,由社會競聘專業人士,引入部分發達國家顧問團且有發言權,決策應按公司獨立董事式投票,不能一人專政,以合同約定5年任期,保障決策連貫性。

組織各地方、各層次、各梯隊的球隊開展交流比賽,組織獎金優厚的國際杯賽吸引世界強隊參加,同時也要走出去和世界各層次、各風格的球隊進行比賽。(如早年的長城杯、省港杯、土倫杯形式等)。足協應改變態度,照顧各俱樂部利益,為各俱樂部發展著想,為各俱樂部提供服務。少訓責,少官腔,少擺架子。

『貳』 中國足球將走向何方

中國足球的土壤上結不出好果實

中國足球的負面問題有很多很多,不用筆者說,大家也能「如數家珍」地講上幾條:黑哨、假球、球員素質差、圈內一片烏煙瘴氣、一切都是為了錢等等。如果是稍微跑過足球的,對足球圈有所接觸的記者同志那就更是能講上幾天幾夜不帶停的!既然中國足球有這么多的問題,我們為何還要期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國家隊還能打出好成績呢?《真心英雄》當中唱的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中國足球在這個貧瘠卻還不斷有人拔苗助長的土地上,怎麼可能結出好的果實呢?就算是有主場之利,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照顧,臨時多澆一點水,多上一點肥,多幾個人用手護著它成長(中國足球在這種「呵護」下長勢還算不錯),但一旦主場之利沒有了,裁判不再向著我們了,多出來的水、肥料和保護它的手都撤開了,中國足球就表現出了它原有的「弱不禁風」,在日本隊如行雲流水的配合以及如制導導彈般精確的定位球攻擊下,立刻招架不住了。

上帝給了中國人借口

這一次上帝給了愛找借口的中國人一個很好的借口:日本隊的第二個進球其實是手球,讓中國人有充足的理由認為自己是冤枉的!他們賽後痛罵科威特裁判的種種不是,鄙視不敢承認自己手球的中田浩二,甚至用礦泉水瓶砸向日本球迷。但這都是無濟於事的,國足主要還是輸在技不如人上,客觀地講,日本隊第二個球,中村俊輔罰的角球位置極佳,中國隊守門員劉雲飛判斷失誤,後點完全讓給了日本隊的包抄隊員,與其說是中田用手打進的,還不如說是中村罰出的球砸在他身上進去的,說的誇張一點,當時就算是放一個電線桿子在那,中國隊還是難逃一劫,這個球怎麼都是日本隊的,中國隊根本搶不到,只不過中田的進球方式讓人無法接受,送到嘴邊的肉卻不用正常的方式吃進去,這個違背「常理」的吃法讓中國隊很氣憤,但那塊肉終究還是日本隊的,中國隊再怎麼說都是沒有用的。

中日足球的比較

說得大一點,足球其實就是經濟實力的比拼。在國內,足球發達的地區基本都是沿海發達城市。西部足球除了四川在並入「實德系」後才得以苦苦支撐,重慶隊在買了雲南的「中超殼」保住自己的中超地位外,已經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了。在國際上,也是如此,足球發達的國家基本都在歐洲,歐洲也是世界足球的核心。巴西和阿根廷球員也需到歐洲聯賽鍛煉後才能更加成熟。經濟決定足球的最好例子在西亞,以沙特為代表的「石油足球」迅速成長,94年世界盃沙特隊更是一舉殺入16強!為亞洲足球增光。

中國經濟的整體狀況雖說不錯,近些年發展很快,但終究跟日本比起來還是有差距。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兩國足球的差距。日本的J聯賽早就通過高價買入國際知名的過氣球星提升本國聯賽的知名度和整體水平。日本足球也拿出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足球發展方案,他們注重「請進來」和「走出去」,請高水平外援的同時,還不惜自己倒貼錢把自己的球員送出去踢球,年輕的孩子們很多都可以到巴西等足球發達國家學習。我們中國足球也曾經派出過健力寶隊,但在那個時候,日本同樣性質和類型的留洋球隊在巴西卻數都數不過來。日本人利用他們精打細算的能力很切合本國實際地在發展他們的足球。與此同時,中國足球卻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時不時地還鬧點兒「渝沈之戰」、「龔建平黑哨」等不光彩的事。這是中國足球的中層和下層,而上層呢?王俊生走了之後來了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閻世鐸。閻頭兒走到哪裡都是講話落地有聲,以他那男中音的嗓音為中國足球定下了一個又一個「宏偉」又似乎「合情合理」的目標。比如2002年世界盃,閻頭兒提出了「進一球,平一場,勝一場」的「三步走」策略,本以為進一球這個底線很容易完成,但卻最終卻只能光著屁股回來。在此之前,閻頭兒為了給中國隊創造良好的沖擊世界盃氛圍,讓各支中超球隊能放開手腳,不必為了升降級而牽扯精力,「毅然決然」地停止了國內聯賽的升降級制度,這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升降級的最後一年各支甲B隊伍為了能升入甲A而削尖了腦袋往裡擠,場上踢不過就場下解決。一時間「黑哨」、「假球」之風甚囂塵上。龔建平也是這個時期被推上了歷史的舞台,四川綿陽還因故意放水而被勒令降級,最終中國足協快刀斬亂麻,決定當年甲B升甲A只有上海1支隊伍。中國足協這一系列急功近利的做法嚴重攪亂了中國足球本來就不快的發展步伐。可以說我們在很多問題上目光太短淺,閻頭兒的任期就只有4年,他為了不「白乾」4年,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拿出了一個又一個「短期可行」、「見效」也快的方針政策,如果這次中國隊奪冠,那他可就謂「功德圓滿」了。帶著這樣的「政績」離任,他的「仕途」自然不可限量。

談完了中日兩國的球隊以及上層的俱樂部和足協,我們再來說說中日兩國的球員。日本的足球運動員普遍學歷比較高,他們很多都是大學生,即使不是大學生也至少是高中生,平時的功課以都比較扎實。所以他們理解教練的意圖一般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因為他們的文化素質比較過硬。而中國的球員們呢?一般也就初中文化,甚至有的初中都沒畢業,中國足球的一般都是小時候學習不太好,沒事愛踢球的孩子才有希望去學習足球,要不就是他們的父母有干足球相關工作的。中國大多數的足校對於文化課都非常漠視,認為孩子只要認字,會算個數就行了,其它太多的東西沒有必要學習。殊不知正是在這種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才能學會怎麼用腦子,怎麼思考問題,怎麼去問為什麼。忽視了文化學習的足球運動員以後在聽教練講解戰術打法的時候就很難聽得懂。據說,當年霍頓執教中國隊的時候,中國隊的隊員們都感慨霍頓的課講得特別好,長這么大從來沒聽過這么好的足球課,可話又說回來了,講得好能代表隊員們聽得懂嗎?他們能理解教練講課的中心思想嗎?從實際的訓練來看,他們沒有,很多隊員不理解霍頓堅持的平行站位問題,據傳,霍頓為了讓隊員們知道怎麼才叫平行站位,竟然拉出了一條繩子,把隊員們拴在一起,防止他們亂跑,這樣的訓練方式,您在哪裡聽說過?換句話說,跟聰明的,理解力能達到一般人水平的人,用得著這樣用繩子嗎?國足隊員們的素質由此可見一斑。文化素質不高自然就不會有什麼高雅的生活方式,「泡吧」、「夜不歸宿」、甚至「招妓」這樣的事情出現也就不足為怪了。據筆者一個朋友說,他有一次在飛機上碰到了兩個來自深圳隊的國腳,他們兩人的對話當中滿是臟字,有時候一句話中竟然能有五六個臟字,您說他們的素質怎麼樣呢?

這樣的的足球大環境,這樣的足球上層,這樣的球員,我們還能指望他們創造什麼奇跡嗎?就算是「老天不長眼」,中國隊懵了一個冠軍,那帶來的後果只能是肯定現有的足球現狀和體制,掩蓋所有的負面問題,帶給中國足球的也將是「迴光返照」後死一般的寂靜。

『叄』 中國國足要想走向世界,關鍵在於什麼地方

中國國足要想走向世界,關鍵在於這幾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讓專業的人管理足球,而不是上級任命,完善青少年足球培養機制,該送出去的送出去,提高教練水平,差的教練怎麼能教好球員!完善各級聯賽,政策要有連貫性,不要動不動就行政干涉。不要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恆!相信中國足球水平慢慢會上去。

第六個地方,關鍵在中國能不能如何推廣足球運動,只有打球的人多,水平自然就提高。如何推廣?這是要國家制定正確方針政策,既要從本國國情實際出發,又要融合世界潮流,畢竟和人家比賽。

『肆』 中國足球想走向哪裡

希望走向民間,現在不是在學巴西嗎,小羅、大羅等都是街頭貧民窟走出來的,然而現實是足球學校稀而貴(我的印象中)。堅信「高手在民間」!

『伍』 中國足球要想走向世界,要先從哪裡開始呢

之前足球和整個行業的大戰,引發了很多人的參與。中國足球有捍衛者,也有批評家。沒有重力只有兩個極端。雙方的大戰讓更多的人開始思考中國足球的未來。就像中國傳統文化一樣,它沒有具體的、量化的體現,而是通過日常生活表現出精神信仰。用里皮的話說,中國沒有足球文化。因為大家對中國足球沒有理解,沒有支持,沒有鼓勵,沒有贊揚,有的只是一味地批判,謾罵,歧視。如果要給中國找一個足球文化,遇到中國足球一定要腳踏兩只船,這就是中國足球文化。這是病態足球文化的畸形發展。


從中國足球近幾十年的發展來看,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國家一直在努力發展足球,但收效甚微,我們可以理解原因在哪裡。在社會層面,大家都把足球當成賺錢的工具。個人認為,大家直接否定中國足球。一個是中國足球的發展一直被限制和扼殺在搖籃里。就連中國球員自己都不相信中國足球能成長。有了這樣的足球文化,中國足球還有崛起的希望嗎?

『陸』 中國足球的未來在哪裡

中國足球不自由
興師問罪的聲音,到處都回盪著。「我們需要有人對失敗負責!」問責制,似乎是很流行的事情。
當然沒有人站出來負責,因為世界盃和中國足協無關,中國足協現在只負責奧運政治任務。退開一步說,哪怕有人站出來負責,或杜總或福主或龍王,他們負得了責嘛?他們引咎了,轉身去謀一份其他差事,承擔惡果的是誰?是最不應該承擔惡果的球迷。
找人負責,其實沒有多少意義,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種不負責的游戲體系,一個不負責的機構,一群無法負責的人。
中國足球長期處在不負責,卻又不自由的封閉狀態里,因此才能這樣不斷地以極端方式自我淘汰,一次比一次提前,一次比一次激烈。本以為朱廣滬已經敗得無以復加了,杜伊和福拉多的拉郎配,讓一出更大的活劇呈現在我們面前。水滴球場,一個多麼特殊的名字,水滴都可穿石,卻滴不穿中國足球這塊萬世難裂的頑石。
因為奧運犧牲世界盃,只是這兩年中國足球鬧劇新篇章的內因,外因之一,是2005年選擇瑞士盈方、而非亞足聯官方公司WSG,為中國之隊的市場合作夥伴。接下來世界盃預選賽小組賽被抽入死亡之組,順理成章。內外結合,葯到命除,沒有一點偶然因素,沒有一點其他可能,impossible
is
everything。
這樣的一出鬧劇謝幕後,未來十年,中國足球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冰川紀。2010年沒戲了,2014年,還得靠這些在水滴球場滴汗滴血的人拼爭,即便到時候場邊嗤笑和發呆的,不再是杜總和福主,這些人的競爭力能有多強,我們心裡都沒譜。
所以從2008開始,我們就得看2018的希望,只是希望在哪裡?希望在此刻正在踢球的青少年身上。張路老師不止一次告訴我,現在全國12歲到16歲年齡組參加正規訓練的青少年,不會超過1500人。南非無緣,帶來的間接打擊,會導致這個數字進一步萎縮。我們的希望在哪裡?
形成這一切被動局面的根源,當然是我們的足球管理模式和管理機構。我們有著一個集政治服役和社會服務兩大功能於一體的管理者,於是服役不成功服務不到位。中國足協骨子裡更是在服役的,所以服役服務一有沖突,他們肯定先放棄市場,以犧牲中國足球自由為代價,去謀取政治任務的完成。
這樣糊塗混沌的管理體制,怎麼可能「水滴石穿」,完全是以卵擊石。所以二十年來,中國足球都在背著莫名其妙的十字架爬行,看著別人一步一步的超越。
要避免未來至少十年的足球冰川紀,要避免水滴悲劇的再次上演,要避免中國足球走向滅亡,只有還中國足球以自由。把它還給社會,還給那些真正愛足球而不是玩弄足球的人們吧

『柒』 中國足球的出路在哪裡

在經歷了又一次的失敗後,中國足球再次陷入谷底。從職業化至今,已經14個年頭過去了。可中國足球似乎還是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沒有什麼提高。而中國足協並不明智的管理方式讓中國足球的大環境變得更加糟糕,這讓中國足球的發展變得更加困難。我們必須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足球好起來。
首先,我們要做好T隊的建設,足球發達國家的俱樂部,只要是職業俱樂部就都有自己的T隊,這為他們自己國家的聯賽輸送了許多人才,聯賽的整體水平高了,國家隊的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中國足球也需要如此,現在數數看,中國有足球學校的地方並不多。山東魯能的足球學校算是比較成功的,還有上海東亞也是青訓相當好的球隊。但是,更多的地方缺乏T隊的建設,沒有青訓,中國足球不可能好起來。如果我們的每家職業俱樂部都能建設起自己的T隊,相信中國足球的將來就有希望了。
其次,我們需要足協的正確管理。比如說最近足協的處罰,雖然出發點是為了凈化我們的聯賽,但是有些處罰的正確性仍然有待商榷。中國足協需要聽取更多專家的意見,不要過分地自做主張。我們必須要將對聯賽的規則制訂和管理方式上盡量與世界先進聯賽接軌,這樣一來我們的聯賽才能更健康地發展。
中國足球的問題,是中國足球大環境的問題,我們必須改善我們的足球環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足球好起來。其實,現在中國球員的水平並不差,這次世界盃預選賽上,我們在實力上其實並不佔劣勢,只是我們在政策上的昏庸才讓中國足球落到了如此的地步。
中國足球的振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些經歷了中國足球一次又一次失敗,但又一次又一次從失望中走出來,繼續支持中國足球的球迷們,那是中國足球最大的希望,他們是最可愛,最偉大的球迷。請他們不要灰心,不要放棄,只要還有人喜愛中國足球,中國足球就永遠不會失去希望。

『捌』 中國足球的路在哪裡

2010年1月1日廣葯集團宣報退出,2月23日廣州隊又因涉假問題和成都謝菲聯一起被足協判降入甲級,這對廣州足球來說簡直就是雪上加霜。直至2010年3月1日恆大集團以一億元買斷廣州足球俱樂部全部股權,廣汽集團則以2500萬元取得一年的冠名權,球隊名稱改為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廣汽隊後,廣州足球才算看到了一片曙光!
恆大投身於廣州足球後,便掀起了中國足壇的大風大浪,更拋出了「三年中超奪冠,五年奪亞冠」的口號。2010年3月25日簽下在中國足壇打拚多年的韓籍鐵帥李章洙,並以創國內引援天價的350美元從巴西引進當紅的實力派球星穆里奇,初步讓人感嘆恆大的野心和決心。國足鋒線一哥郜林、廣東籍快馬吳坪風、多年留洋經驗的鄭智、孫祥相繼加盟,加上原廣州葯核心隊員組成的中超級隊伍參加中甲比賽,當年便以中甲第一名身份升入中超。
進入2011年的中超後,恆大俱樂部一系列引援動作,更是讓人目瞪口呆,從國安手中挖來楊昊,從青島引入姜寧,從韓國招回馮蕭廷和引入曾在英超踢球的韓國外援趙源熙。而且個個都是以所謂的天價年薪引進,這嚴懲擾亂了整個中超的格局,在中國足壇掀軒然大波,打破原有的平衡,一時間引起其它俱樂部的聯盟抗擊。然而這遠未能滿足恆大的對球隊實力要求的期望。接下來以350萬美元引進巴西後衛保隆、320萬歐冠射手巴西人克萊奧和220萬美元引進巴西前中場雷納托。恆大的引援風暴引起了媒體和足壇人士的爭相議論,對這種大投入是否有效,有人開始懷疑恆大的金元風暴就如近兩年英超的曼城,也有人比喻是去年的陝西,不可能取得成功!賽季初由於磨合期的原因,恆大隻取得2勝3平的戰績,特別是客場平南昌的比賽後,也的確給某些人找到了攻擊的借口,據媒體報道某位知名足球前輩甚至預言李章洙會在5輪聯賽後下課!
面對各方猜測和質疑,恆大上下不為所動。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他們用成績堵住了所有質疑人的嘴巴,除了雷納托無法適應外,其它所引進的內援和外援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克萊奧更是以每場進一球的效率顯示其作為前鋒超強的進球能力和物歸所值。在2011年中超半程過後,恆大以12勝4平的不敗戰績獨占鰲頭。這才止住了流言蜚語,這也更堅定了恆大引進強援的決策和信心。因此才有了在足以強大的情況下,恆大劉總還要三顧茅廬引進巴甲MVP孔卡。孔卡從到達廣州引起的轟動和孔卡第一場比賽一票難求的現象,更重要是孔卡第一場的表現,足以證明恆大模式成功的,恆大必將從中國足壇脫穎而出!

回過頭來再看看整個中國足壇,如果要將整個國家的足球發展起來,做到真正的「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只靠一個恆大的堀起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有國家體育總局和足協領導的足夠重視,在決策上為中國足球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更多更有實力的企業涌現出來參與足球事業,進行長期的、循環的良性競爭。更多的青少年喜愛和願意投身到足球這項運動中來。反腐反黑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領導的變換和政策的改革也有了向好方面發展的態勢。從遠離足壇多年的萬達重新回歸可以證明。問題是中國足球積存下來的問題太多太多了,因此很多事無從下手,正如萬達董事長所說的,這次回歸也只是試驗性的,五年計劃實施效果如何沒有保證。本人認為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做到能引起大家對足球的興趣,其次就是從長遠計劃來看,人才是基礎,作為一個國家不像一個俱樂部,只有加強自已青少年的發掘和培訓才會有材可用,否則一切都是白扯。當然如果政策許可,也可以適當引入優秀的外籍球員加入我國國籍。
中國足球落後既成事實,但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現在至今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希望體育總局和足協領導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一條帶領中國足球走向世界的陽光大道!

『玖』 談談中國足球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原地踏步的是「中國足球」,讓人感到悲哀的還是「中國足球」!
中國足球每向前一步,都會引來不少的「看點」。看慣了中國足球的環境,已經能分析中國足球的未來發展趨勢,就在現在的體制下我們能洞察關於它的本質是如此的容易。不懂足球的人,正在慢慢地懂得中國足球;不能理解中國足球的人,正在漸漸地明白:「足球不應該這么踢」。
長期以來,中國職業聯賽的技戰術水平和足球界的整體素質沒有什麼提高,可以說是原地踏步甚至還不如計劃體制下的「賽會制」,於是為了刺激市場,投資人不擇手段打假球,賄賂裁判,用「激素法」強心,用以維持逐漸沒落的足球市場,在功利主義的摸爬滾打下忽略了青少年足球的建設,「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很多時候只是一句空談,他們的功利思想,不會,也不可能為足球這個拖累企業的產業作長期的投資,青少年足球教練素質低下,任人唯親,就更不要說他們更為孩子們灌輸什麼先進的足球意識和教導知識性極強的技戰術理念了。一代又一代,不同的人重復走著前輩技術粗糙、能力底下、非合理身體接觸對抗的老路,不論甲A還是中超,其聯賽的含金量和欣賞性何從談起?頻繁的失誤,緩慢的進攻,摔跤式的身體對抗,無聊的拖延比賽時間。。。這樣的聯賽水平,難道不是明日黃花蝶也愁?觀眾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對於這種乏善可陳的聯賽,沒有必要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在上面不失為明智的選擇。斫擇欣賞價值更高的國外聯賽更能讓真正的球迷賞心悅目,何樂而不為?失去了球迷,等於失去了足球的市場,沒有政府優惠政策的民營企業俱樂部,急於脫手這塊燙手的山芋,足球明顯成了「不良資產」,被更多不願意再燒錢的老闆們所遺棄。總而言之,造成不良的惡性循環的一切根源在於沒有一個好的制度來限制資本利益下所衍生的假、惡、丑現象,既然沒法根除而流之於皮毛的應付,對中國足協來說,他們的生存條件不已市場為基礎,因為他們的體制是「應試」性質的,對於更多的足球領導,他們的任務是上級指派下來的諸如「08奧運」的任務,於是,在任務業績與足球發展兩相權衡下,他們更傾向於前者以此陞官發財。但是他們不知道,沒有良好的聯賽作保證,中國足球就是「斷了線的風箏」,會越行越遠。他們不能做到真正已球迷利益為本,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的投資人,專業體制下的主管部門怎麼能夠出來職業體系下的東西呢?所以,不可能,08奧運、10世界盃不是為中國足球的年輕人作出的犧牲,真正犧牲的,是中國足球的未來。制度,像一支無形的手支配著一切,甚至違背客觀規律,顛倒是非黑白。

中國足球屢屢潰敗的根源是什麼?中國足球將向何處去?

偏重一線隊員,缺乏梯隊機制

在熱熱鬧鬧的中國足球國家隊與俱樂部隊的背後,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從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的官員與教練預言:中國足球輸球的日子還在後面!他們表示,中國足球隊輸球並不可怕,只不過是輸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於中國青少年足球基礎連年萎縮的慘痛現狀,中國足球可能輸掉明天。

「我國至今沒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大綱。」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常務副總經理陳宏說,「如果我們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機制,中國足球永遠沒有出路!」現在如果說中國足球這個項目「死定了」,當然是危言聳聽,但是,中國足球未來的一段路將越來越難走,並非悲觀的判斷。

事實上,中國足球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足球只是在國家隊或者俱樂部一線隊層面上「流行」。「流行」意味著被關注,意味著巨額投入,意味著熱鬧與風光。可是,在二三線乃至基層足球因為被忽視而每況愈下的背景下,一線隊的「流行」,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宮殿,投入再多,也難逃低水平循環的噩運。

人口基數雖大,足球人口匱乏

「十三億人中間為什麼就挑不出十一個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國足球隊戰敗之際,總有球迷發出這樣的質問。但是,一些從事青少年足球訓練工作的官員和教練表示,這種演算法是不對的。應該問,十三億中國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據有關方面統計,1990年到1995年,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數達到歷史最高的六十五萬人;2000年至2005年,則降至十八萬人,而當前在中國足協注冊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僅有五萬多人。

相比之下,鄰國日本人口僅有中國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餘萬注冊在案的青少年業余足球運動員。

2000年前後,足球學校如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國內足球學校面臨的最大難題。

曾在十年前擔任重慶渝海足球俱樂部主教練的馬渝昌回憶說:「當時暑假計劃招三百人進行培訓,結果一天之內就有五百多人報名。但是到2005年的時候,重慶市足協招夏訓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來個人。」

完全走向市場,培訓鏈條斷裂

四年前,曾揚言要打造「百年俱樂部」的上海中遠俱樂部與普陀區足協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訓中心。四年後,中遠俱樂部早已易主,而這家足球培訓中心呢?「唉,這批孩子都『失蹤』了,他們都給浪費了……」普陀區足球學校校長隗禮讓提起此事,滿是遺憾。

在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訓練體制是一個線型培養和選拔體系。由國家撥款,確定編制,經過教練員首選,採用純計劃的組織形式進行。

推向市場後,這些都被打亂了。

中國不少足球俱樂部產權關系不明確,投資者頻繁更換,他們多注重短期廣告效益,較少注重俱樂部長遠發展;足球產業開發不成熟,俱樂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資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隊建設中。而一些俱樂部寧肯花重金去買「天價」球員,也捨不得在梯隊建設方面投入。

選材質量有限,陷入惡性循環

國內不少足球學校仍然沿用脫離普通學校、集中訓練的模式。陳宏認為,不少足球學校,其實是把家長管不住的孩子收進來,根本不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職業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長去『搏』的,花錢讓孩子去踢球,希望培養出第二個范志毅。」沈雷說,「現在這樣的家長越來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沒有幾個家長願意讓孩子踢足球。」

「現在足球人才的選材質量大大下降,讀書不好,放棄高考這條路,才去練足球。這樣下去,中國足球會陷入惡性循環。」上海市普陀區體育局副局長楊建新說。

眾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訓練的官員與教練均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體教結合」是一條不錯的路。重慶七中體衛藝處主任肖慶林強調:「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絕對不能是讀不了書才去踢球的人!」

不擇手段造假,起點缺乏誠信

肖慶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經歷,耳聞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隊應該是1991年齡段,但是有一個絕對主力,現在已經二十一二歲了。」沈雷說:「假冒年齡已經成了我國青少年足球比賽的一個『毒瘤』,要割除這個『毒瘤』,難度很大。」

隗禮讓說:「現在青少年足球訓練、比賽非常急功近利,因為好的成績決定了教練的工資、職稱、獎金、位置……」錦標主義,以及錦標背後牽涉的巨大利益,導致不擇手段造假,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純真與簡單染上了不應有的虛假與污濁。

上海市足球協會青少年部主任玄剛說:「其實中國足協對青少年足球比賽中假冒年齡這一頑症,也是深惡痛絕的,但想不出特別有效的管理辦法。現在普遍採用的是用測骨齡的方法來『打假』,但測骨齡是一個選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齡的辦法,誤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狀況同憂

中國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國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這是記者在調查中獲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數字:中國足球學校女生數量從最多時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鄉」美譽的上海市楊浦區,白洋淀足球場每年只能招到幾個青少年女足選手。上海普陀區足球學校女足教練錢惠說:「現在要動員一個女孩子踢球太難了。泱泱大國,踢足球的女性才兩千多人,而美國有上百萬人。」

「下一個孫雯在哪裡?」這是一個沉重得讓人無法回答的問題,包括孫雯本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國內女足選手很多,全國幾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區都有女足隊,下面還有梯隊。」孫雯說。正是那個年代的良好基礎,中國收獲了女足的「黃金一代」。

2000年以後,中國女足跟男足一樣,屢屢讓國人失望。不同的是,男足讓球迷憤懣,而女足留下的更多是一種心酸。

缺乏「精神」是現在中國女足輸球的一個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國女足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中國女足重振輝煌的關鍵,在於中國足協要去精心播種,畢竟,「鏗鏘玫瑰」重新花開終需時日。

閱讀全文

與中國足球該走向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
英國作業滿分5分得b多少分 瀏覽:438
伊朗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多少 瀏覽:293
伊朗怎麼上油輪 瀏覽:821
印度什麼時候朝聖 瀏覽:18
賽爾維亞到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936
舊中國足球協會成立於多少年 瀏覽:859
阿聯酋與伊朗之間是什麼 瀏覽:252
義大利國家有哪些國家的 瀏覽:52
中國共有鄰國多少個 瀏覽:893
印尼有多少華人華僑華裔 瀏覽:325
美國制裁伊朗給伊朗帶來了什麼 瀏覽:821
結合所見所想如何理解中國精神 瀏覽:704
中國最大的宅院是哪個 瀏覽:359
一千萬越南盾什麼生活水平 瀏覽:576
印尼gdp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357
英國進入中國的關稅是多少 瀏覽:863
中國哪裡可以賽車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