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故宮經歷了多少年的歷史有多少位皇帝在那居住過它一共有多少間房屋
故宮1420年建成,到現在(2019年)已經599年的歷史了,居住過明清24位皇帝,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朝自明成祖朱棣開始的14位皇帝居住在故宮,清朝自順治帝開始的10位皇帝居住在故宮。
(1)故宮有多少中國人擴展閱讀:
故宮中皇帝的寢宮:
1、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檐角置脊9個。
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宮也曾作為皇帝守喪之處。清順治、康熙也在此居住。
2、養心殿
養心殿是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養心殿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佔地5000平方米。
自從清雍正朝開始,這里做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處,遂成清代皇帝實際上的正寢。「養心」意為涵養心性。
養心殿在宮中的位置比較便利,殿內空間布局豐富而功能集中,廳堂、書房、寢室以及分別用來批閱奏摺、密談、休憩、禮佛的小室等一應俱全,比大殿宇更宜於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間,是清代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更適宜皇帝起居活動的場所。
養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親賢」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東暖閣的晚清垂簾聽政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心殿
㈡ 故宮博物院能容納多少人
應該有幾十萬人吧,據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的回憶,那個時候宮里的太監有5700多人,宮女有6000多人,有一萬多人。那個時候清朝已經遜位了,都有那麼多人,更何況清朝滅亡前甚至是清朝鼎盛時期
㈢ 北京故宮有多大有多少間房可以容納多少人什麼時候建的有多少年的歷史啊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和保護物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俗稱五鳳樓。其平面為凹形,中有重樓,重檐廡殿頂,兩翼各有重檐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故宮宮殿的建築布局有外朝、內廷之分。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之所。此外還有文華殿、武英殿、御花園等。
㈣ 明清兩代故宮里住了多少人
明清時的北京城包括內城和外城兩部分,而內城又包括皇城和宮城,處在森嚴壁壘之中心的宮城——故宮,就是我國明清兩代帝王處理朝政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宮廷的四周繞以周長3000多米,高10米的紅色圍牆,稱紫禁城,因此故宮亦稱「紫禁城」。
故宮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佔地面積720000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間(在民間則流傳著9999間半的帶有神奇色彩的說法)。設想一個人每天在一間房子里住一夜,一共要花25年時間才能把故宮的房子住遍,可見故宮有多麼大,房子有多麼多!它是世界建築史上規模最大的宮殿群,被人們稱做「殿宇的海洋」。
故宮的整體布局為「前水後山」型。「前水」指的是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河及太和殿前的金水河。「後山」指的是人工堆成的土山萬歲山(清朝改稱景山)。
故宮的主體建築皆坐北朝南沿中軸線排列,兩側建築依次向左右展開。這條中軸線向南引伸至天安門、前門及外城南門永定門,向北沿景山、鍾樓,至鼓樓結束,宮城的軸線與北京城的的軸線重合,8公里長的軸線縱貫全城。城內除皇家建築外,大多為青灰的四合建築,所以,當人們登上景山南望,將會感到處在灰色背景中的金色海洋般的皇宮,是何等的氣度恢宏,何等的華貴庄嚴。這是皇權的象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志,是古代無數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故宮總體上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亦稱「前朝後寢」。外朝是皇帝處理朝政和舉行各種國家盛典禮儀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及他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地域。
㈤ 清朝 故宮 常年居住的人口是多少最好有人數類別的舉例
5524人
經過估算所得
皇帝一名
各宮妃子(按康熙王朝妃子最多的算,包括太後)約52名
內務府大臣,約50多名
其他3000名左右
畢竟北京故宮的設計是按三頭六臂哪吒圖設計的,保守估計也就這些吧
㈥ 中國故宮的面積有多大,居住的都是些什麼人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太三大殿為中心,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㈦ 故宮用了多少人力才建成的
據了解,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
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㈧ 故宮全部幹部職工多少人
可能有700人左右。
㈨ 古代紫禁城面積多少住多少人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1]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3]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5]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宮累計接待觀眾達到1億人次。2019年起,故宮將試行分時段售票。[6]
㈩ 故宮用了多少人多少年建成
故宮用了15年建成,光是准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人就不計其數了,光采木就犧牲了不少人。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光是准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