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日戰爭共死了多少國軍將士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共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共365萬0465人。中共抗日部隊共損失58萬4267人。大約900萬平民死於戰火,另有800萬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
『貳』 國軍抗戰陣亡將軍名單是什麼
國軍抗戰陣亡將軍名單(姓名、職銜、殉國時間、殉國地點):
佟麟閣上將(追授),29軍副軍長 1937、7、28 北京南苑
趙登禹上將(追授),132師師長 1937、7、28 北京南苑
郝夢齡上將,9軍軍長 1937、10、16 山西忻口
劉家麒中將,54師師長 1937、10、16 山西忻口
吳克仁中將,67軍軍長 1937、11、9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軍少將,驅逐司令 1937、11、21 河南周家口
夏國章中將,172師副師長 1937、11、21 浙江湖州
吳國璋中將,75師副師長 1937、11、26 浙江湖州
饒國華上將,145師師長 1937、11、30 安徽廣德(自殺)
肖山令中將,憲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蘇南京
姚中英少將,156師參謀長 1937、12、12 江蘇南京
司徒非少將,160師參謀長 1937、12、12 江蘇南京
劉震東中將,第五戰區第二路游擊司令 1938、2、22 山東莒縣
王銘章上將(追授),122師師長 1938、3、17 山東藤縣
鄒紹孟少將,124師參謀長 1938、3、17 山東藤縣
趙渭濱少將,122師參謀長 1938、3、17 山東藤縣
范庭蘭少將,豫北別動隊第五總隊總隊長 1938、3、28河南修武
劉桂五少將,騎兵第六師師長 1938、4、22 內蒙黃油乾子
周元中將,173師副師長 1938、5、9 山東蒙城
李必蕃中將,23師師長 1938、5、14 山東菏澤(自殺)
黃啟東少將,23師參謀長 1938、5、14 山東菏澤(自殺)
方叔洪中將,114師師長 1938、6 山東馮家場
付忠貴少將,魯北游擊司令 1938、9、23 山東
馮安邦中將,42軍軍長 1938、11、3 湖北襄陽
林英燦少將,152師副師長 1938、1、13 廣東清遠
李國良中將,軍訓部輜重總監 1939、3、7 陝西西安
張諝行中將,第一戰區副參謀長 1939、3、7 陝西西安
王禹九少將,79軍參謀處長 1939、3、26 江西高安
陳安保中將,29軍軍長 1939、5、6 江西龍里
張唐聚五少將,東北游擊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
韓炳宸少將,山東第十三區保安副司令1939、1、9 山東萊陽
馬玉仁中將,江蘇第一路游擊司令 1940、1、3 江蘇望鄉台
丁炳權中將,197師師長 1940、1、25 江西武寧
鄭作民中將,2軍副軍長 1940、2、3 廣西昆侖
關鍾毅中將,173師師長 1940、5、9 湖北蒼台(自殺)
張自忠上將(追授),33集團軍總司令 1940 、5、16 湖北南瓜店
張敬少將,33集團軍高參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戴民權中將,豫南遊擊第五縱隊司令 1940、5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將,新27師師長 1941、5、9 山西台寨
梁希賢少將,新27師副師長 1941、5、9 山西台寨(自殺)
陳文杞少將,新27師參謀長 1941、5、9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將,3軍軍長 1941、5、12 山西縣山
寸性奇中將,12師師長 1941、5、13 山西毛家灣
金崇印少將,17軍參謀長 1941、9、16 山西橫水鎮
石作衡中將,70師師長 1941、9、6 山西絳縣
賴傳湘中將,190師副師長 1941、9、24 湖南梁家段
朱實夫少將,新3師副師長 1941、9、25 甘肅
李翰卿中將,57師步兵指揮官 1941、9、27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將,98軍軍長 1941、9、29 山西東峪
朱士勤中將,暫30師師長 1942、5、4 山東潘庄
郭子斌少將,暫30師副師長 1942、5、4 山東潘庄
戴安瀾中將,200師師長 1942、5、26 緬甸茅邦村
王鳳山少將,暫45師師長 1942、6、23 山西張翁村
胡義賓少將,96師副師長 1942、7 緬甸埋通
張慶澍少將,魯蘇戰區高參 1942、8 山東唐王山
周復中將,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3、2、21 山東城頂山
張少舫少將,113師參謀長 1943、2、21 山東城頂山
高道先少將,山東鐵道破壞總隊長 1943、5 山東
江春炎少將,114師參謀長 1943、7、4 山東鄒縣
彭士量中將,暫5師師長 1943、11、15 湖北石門
許國璋中將,150師師長 1943、11、21 湖北諏市(自殺)
孫明瑾中將,預10師師長 1943、12、1 湖南常德
盧廣偉少將,騎8師副師長 1944、5、5 安徽穎上
李家鈺上將,36集團軍總司令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陳紹堂少將,104師步兵指揮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周鼎銘少將,36集團軍副官處長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王劍岳少將,8師副師長 1944、6、10 河南靈寶
王甲本中將,79軍軍長 1944、9、7 湖南東安
闞維雍中將,131師師長 1944、11、10 廣西桂林(自殺)
陳濟恆中將,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 1944、11、10 廣西桂林(自殺)
呂旃蒙少將,31軍參謀長 1944、11、10 廣西桂林
齊學啟中將,38師副師長 1945、5、13 緬甸仰光
胡旭盱少將,第三戰區第一突擊隊司令 1945、6 浙江孝豐
『叄』 抗戰歷史上有哪些將軍殉國
1、張自忠 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縣人。遺言:吾一日不死,必盡我一日殺敵之責;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而已。
1911年入天津政法學堂,後轉濟南政法專門學校就讀。1913年投筆從戎,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中將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李家鈺 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遺言:男兒當知國恩重~死在沙場是善終!
早年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爭中任第一戰區第三十六集團軍中將總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陝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郝夢齡 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縣人,遺言: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先後入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校。抗日戰爭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將前線總指揮,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唐淮源 1882年出生,雲南江川人。遺言:中國只有戰死的軍師長~無被俘之軍師長,萬不可由第三軍開其端!
雲南將武堂畢業,抗日戰爭中任第二戰區第三軍中將軍長,1941年5月12日在中條山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
5、陳安寶 1891年出生,浙江黃岩人,
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三十二集團軍第二十九軍中將軍長,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6、王甲本 1901年出生,雲南富源人。遺言:刺刀對外~屍體向前,突圍!突圍!
畢業於陸軍大學軍官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十九集團軍第七十九軍軍長,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東安山口鋪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也是整個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一個在白刃肉博戰中戰死的軍長,身中十七彈雙手無肉而背後無傷)。
7、武士敏 1892年出生,河北懷安人,遺言: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早年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學習,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第九十八軍中將軍長,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
8、馮安邦 1894年出生,山東無木隸人,遺言:為國而死~軍人榮幸!
第四十二軍軍長,1938年十一月三日,在大別山戰役中,轉戰襄陽被日機炸傷後犧牲,國民政府按上將陣亡撫恤。
9、佟麟閣 1891年出生,河北高陽人,1911年投筆從戎,曾代理察哈爾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一軍長,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10、寸性奇,字念潔,1893年8月7日生於雲南省騰沖縣城關鎮二街(四保街),,並任過陸軍第三軍參謀長。國軍抗日陣亡《榮哀錄》載:寸性奇雖為師長,卻無官架,常一身藍布衣,食只二三小菜一湯,樂訪士兵疾苦,士兵反映問題,立即解決。
1941年,日軍第36師團,37師重兵進攻第3軍12師,37師團227聯隊上田勝大佐率日軍進攻,在張家坪,寸將軍指揮伏擊,擊斃日軍少田勝少將。第3軍頑強戰力尤其令日軍懼怕,而日軍在13次進攻中條山失敗之際,更畏稱寸將軍為「中國戰神」。1941年5月,日軍秘密集中10餘萬精銳主力,使用大量飛機、大炮、對我軍陣地發動突然襲擊,他指揮的陸軍第十二師愛國官兵頑強抵抗,5月13日晚,寸性奇的雙腿被日軍炮火炸斷。此時,寸性奇卻要求團長黃仙谷等突圍快走,「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言畢,用最後的力氣拔劍自殺!在場官兵無不淚如雨下,雖強敵即至,但無一離開,全部陪伴寸性奇壯烈犧牲。國民政府按上將陣亡撫恤。
以上為戰死殉國的十上將,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計殉國將軍206位,其中中共2位。
『肆』 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名錄
1、郝夢齡
郝夢齡(1898—1937)字錫九,河北藁城庄合村人,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軍軍長,陸軍上將(陣亡後追授)。酷愛讀書、持身以正、治軍嚴明。
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1938年的小學國語課本中就有「中國第一個軍長」的題目描寫他。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武士敏
武士敏(1892年-1941年),字勉之,河北省懷安縣柴溝堡鎮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軍長。是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1941年9月29日,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軍長的武士敏在山西東峪同日軍激戰時,壯烈殉國,終年49歲。
將軍犧牲後,延安《新華日報》發表了專題社論和悼念文章。左權將軍含淚手書輓聯一副:盡忠於民族國家努力求團結進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幾;堅持在敵後抗戰英勇至殺身成仁感懷將略數年知己情深。
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晉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機關追認武士敏將軍為革命烈士,並決定把將軍的犧牲地---沁水縣改為士敏縣。
2014年9月,武士敏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佟麟閣
佟麟閣(1892年—1937年),漢族,原名佟凌閣(因犧牲後報紙誤寫為「麟閣」,此後就沿用了下來),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人。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先後隸屬北京政府、國民軍、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高級將領之一。
1937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二級上將。抗戰勝利後,將南溝沿大街改名為佟麟閣路,以示紀念。
佟麟閣早年參加護國討袁戰爭。曾任馮玉祥部陸軍第11師第21混成旅旅長。1926年9月五原誓師後,隨部參加北伐。
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峰口大捷。
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第一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跟隨馮玉祥馳騁察省,打擊日軍,收復失地,為察省光復作出了貢獻。
2014年9月,佟麟閣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4、梁鑒堂
梁鑒堂(1897—1937),字鏡齋,河北蠡縣人。1920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3期炮科學習。畢業後,到第15混成旅孫岳部任職。歷任參謀、團長、旅長等職。
1931年12月,梁鑒堂所部被編入第33軍69師,任第203旅旅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梁鑒堂奉命參加太原會戰,率部在繁峙的茹越口正面陣地布防,配合友軍迎擊日軍。
1937年9月27日,日軍鈴木旅團一部2000餘人,攜重炮30餘門,猛攻茹越口陣地,以威脅平型關防線中國軍隊的側背。
梁鑒堂所部陣地工事一半被炮火轟毀,梁鑒堂親赴最前沿陣地督戰,振奮官兵士氣,與日軍展開激戰,所部傷亡過半。29日下午,因糧彈盡絕,茹越口陣地被日軍突破,梁鑒堂在與日軍激戰時壯烈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5、楊傑
楊傑(1895-1937年10月1日),字子英,國民黨陸軍少將,河北容城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第一師第一旅副旅長。
1937年8月淞滬會戰中,國軍一軍一師一旅副旅長楊傑少將,奉命率部扼守西塘,戰況異常慘烈呈絞肉機狀態,陣地數度易手,1937年10月11日晚,日軍沖鋒破我軍陣地,上級詢問戰況,將軍答:「尚能支持,不須後援」。言畢,親率預備隊前去逆襲,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郝夢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士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佟麟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鑒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傑
『伍』 抗日戰爭中國犧牲了多少抗日將軍
犧牲了楊靖宇,張自忠,左權,彭雪楓,陳發鴻,趙一曼……
『陸』 抗日戰爭川軍陣亡的師以上的將領有多少人分別是誰
4人,分別是王銘章、李家鈺、許國璋、饒國華。
1、王銘章
王銘章(1893—1938),字之鍾,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民族抗日英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1軍122師師長。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伐袁世凱戰爭,曾以其稟性正直、驍勇善戰而享譽軍旅。 著名抗日將領。
王銘章在台兒庄會戰中,因誓死保衛滕縣(今山東滕州)而犧牲殉國,為台兒庄大捷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後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是中國軍方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2014年9月, 王銘章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李家鈺
李家鈺(189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綽號李矮子,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人。早年隸屬川軍鄧錫侯部,為四川軍閥中最小一個派系——軍官系的首領。
曾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七軍中將軍長。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出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抗戰爆發後率兩個師隨第二十二集團軍出川抗日,轉戰山西、河南抗日前線。
1944年在擔任第36集團軍司令的時候,在豫中會戰失敗後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隊的襲擊,於河南陝縣秦家坡壯烈殉國,這是八年抗戰中繼張自忠在第一線督戰,死戰不退後第二個戰死的集團軍司令官,戰死後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二級陸軍上將,准入祀忠烈祠,舉行國葬。
1984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
2014年9月,李家鈺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3、許國璋
許國璋(1898年-1943年11月21日),字憲廷,四川成都人。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著名抗日英雄,國民黨追贈陸軍中將。早年加入川軍。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許國璋任第3師9旅25團團長。後隨第29集團軍出川抗日,任第67軍483旅旅長。1938年,率部參加黃(梅)廣(濟)戰役。1941年升任第一五零師師長。
1943年率部參加鄂西會戰。同年11月任第一五零師師長的許國璋在參加常德會戰時身負重傷,為避免被俘受辱,舉槍自戕,以身殉國。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2015年1月中旬,許國璋後人領到由民政部頒發的許國璋烈士證書。
4、饒國華
饒國華(1894年12月7日-1937年12月1日),名厥卿,字弼臣,1894年12月7日生於四川省資陽縣東鄉(今雁江區寶台鎮)張家壩人,川軍第145師師長。
抗戰中在廣德、泗安和敵軍作戰,因屬下臨陣脫逃而丟失陣地,他深感指揮不靈,憤而自殺,陸軍中將追晉二級上將。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6)抗日戰爭中國死了多少將軍擴展閱讀:
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征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征壯丁14050521人的1/5。四川的這個徵兵數還未包括西康征的30938人、特種部隊和軍事學校征的10萬餘人。
如果加上此兩項數據,則抗戰期間,四川實征壯丁數近300萬人(此數尚不包括出川各集團軍自行回鄉募補之人數)。
這樣龐大的兵源,補充了南北戰場上的軍隊,以致當時抗日前線有「無川不成軍」之說,足見川渝人民對抗日軍隊貢獻之大。
抗戰八年中,出川軍人,不畏強敵,與日寇鏖戰,為挽救國家危亡,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其中軍官有將官4人、校官9人、尉官21人,共計34人。現按照將、校軍銜次序錄名並附縣別,如下:
將官:王銘章(新都)、李家鈺(蒲江)、許國璋(成都)、饒國華(資陽)
校官:王潤波(開縣)、李成烈(安岳)、林相侯(瀘縣)、姚傑(奉節)、傅哲民(江安)、鄒紹孟(榮縣)、鄭少愚(渠縣)、樂以琴(蘆山)、謝北亭(忠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川軍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與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家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銘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國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饒國華
『柒』 抗戰時期中國殉國最高級別將領是誰
1、張自忠 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縣人。
1911年入天津政法學堂,後轉濟南政法專門學校就讀。1913年投筆從戎,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中將總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陣亡,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2、李家鈺 1891年出生,四川蒲江人,早年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爭中任第一戰區第三十六集團軍中將總司令,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陝縣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郝夢齡 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縣人,先後入陸軍軍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學校。抗日戰爭時任衛立煌部中央兵團中將前線總指揮,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作戰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4、唐淮源 1882年出生,雲南江川人。雲南將武堂畢業,抗日戰爭中任第二戰區第三軍中將軍長,1941年5月12日在中條山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
5、陳安寶 1891年出生,浙江黃岩人,保定軍校畢業,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三十二集團軍第二十九軍中將軍長,1939年五月,在江西反攻南昌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6、王甲本 1901年出生,雲南富源人,畢業於陸軍大學軍官班,抗人戰爭中時任第九戰區第十九集團軍第七十九軍軍長,1944年九月七日,在湖南東安山口鋪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
7、武士敏 1892年出生,河北懷安人,早年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學習,抗日戰爭中時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第九十八軍中將軍長,1941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沁水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他的烈士墓重新安放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
8、馮安邦 1894年出生,山東無木隸人,第四十二軍軍長,1938年十一月三日,在大別山戰役中,轉戰襄陽被日機炸傷後犧牲,國民政府按上將陣亡撫恤。
9、佟麟閣 1891年出生,河北高陽人,1911年投筆從戎,曾代理察哈爾省主席兼任抗日同盟第一軍長,抗日戰爭爆發時任第二十九軍中將副軍長,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以上只是戰死殉國的九位上將,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計殉國將軍206位,其中中共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