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2年前山東村民挖沙,是無意挖出上千公斤重鐵劍嗎
在兗州博物館,陳列著一柄號稱“天下第一劍”的國家一級文物,被視為鎮館之寶。凡來此參觀的人們,幾乎無不贊嘆。說起這柄長劍的來歷,還真有段令人稱奇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將目光聚焦於32年前的那個春天,來了解下這段傳奇的往事。
沒多久,整個兗州城的大街小巷老老少少議論起了這把神奇的大鐵劍。兗州是古九州之一,這把大寶劍是啥時候的呢?有人說是盤古用來開天闢地的,也有說埋在河底是大禹治水留下來的。
文物工作者對鐵劍進行了仔細的測量發現,這把劍長7.5米、重1539.8公斤。劍柄上鑄有銘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兗州府事山陰金一鳳置”。劍的吞口處有個怒目橫眉的獸頭“睚眥”。專家把它定為了國家一級文物,因為這么長、這么沉的劍在國內十分罕見,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劍”。
Ⅱ 世界上最長的隧道,中國挖了16年,世界震撼 16 要麼
目前已建成最長的客貨共用鐵路隧道為烏鞘嶺隧道,長20.05公里。於2006年8月23日上午實現雙線開通,蘭新鐵路蘭武段(蘭州西至武威南)新增二線鐵路全面建成,歐亞大陸橋通道上的「瓶頸」制約被消除,連雲港至烏魯木齊3651公里間全部實現雙線通車。目前已建成最長的客運專線隧道為太行山隧道,為雙洞單線,穿過海拔為1311米的太行山山脈主峰越宵山,最大埋深445米,兩線間距35米,左線全長27839米,右線全長27848米,2007年底已經全線貫通。在建最長的隧道是關角隧道,位於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為目前在建的最長的鐵路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隧道,位於既有鐵路天棚車站至察汗諾車站之間,隧道長32.645km,為兩座平行的直線隧道。
Ⅲ 從各方面來說,山東在中國算不算一個大省
山東省是大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
1.山東省是個人口大省,山東總人口超過一億,僅次於廣東省。世界上有20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超過一億的才13個,所以山東人口的數量眾多,山東同時還是我國的生育大省,不過,近兩年山東的新生兒出生率也有很大下降。
Ⅳ 山東焦家遺址到底挖出了什麼,引發了社會轟動
焦家遺址是在19 87年發現的,挖掘出“巨人屍骨”是在2018年4間,這一天一位老農到地里翻地,突然發現了一塊上古時期的陶片,然後上交了有關部門。
陶片的出現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經過在原地的挖掘,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墓址,隨即發掘出了“巨人屍骨”,墓址被命名為m184。墓主是一個男性,考古學家經過檢測這些屍骨,墓主身高在兩米左右,這讓考古學家大吃一驚。
考古學家是不是大驚小怪,身高兩米有什麼吃驚的?姚明身高在2米26,拜託,墓主生活在5000年前的石器時代,能和現代相提並論。
據史料記載,先秦時的男子身高在1米63左右,平均壽命在35歲。發現的“巨人屍骨”墓主生活的年代還在先秦之前的3000年左右。
這樣大家腦中就形成一個圖像(如圖)
2018年,山東焦家挖出了一具“巨人屍骨”,一時之間引起了世界轟動。
同年7月,國家考古隊把焦家“巨人屍骨”運到中國博物館進行還原,10日以“禮出東方”為題舉辦大型展覽會,中外媒體紛紛聚焦“國博”(如圖)
“磚家”說的不對,我記得科普書刊上說人的身高和遺傳有直接關系,當然和飲食也有關系,後者不是很重要。
比如皇帝比誰吃得都好,但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身高沒有超過兩米的。慈禧一頓飯吃180道菜,她的身高僅1米53。這無疑說明飲食和身高沒有必然關系,我覺得還是和遺傳有最大的關系。人們不是常說“爹高高一個,娘矬矬一窩兒嗎?”
由於焦家“巨人屍骨”的墓主人生活在離我們很遙遠的5000年前,那時候還沒有出現文字,更沒有歷史記載,對於為什麼他能長這么高依然是個謎。親們不妨推測一下他為什麼能長到兩米,而大多數人卻不能?
Ⅳ 京杭大運河挖了多少年急急!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京杭大運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清朝末年,自京漢、津浦等鐵路修建以後,清朝政府不關心運河的命運,任其荒廢。運河河道越來越窄,最窄處不足10米,運輸能力大減,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東境內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內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國成立後,制定了改造大運河的計劃,對運河很多區段進行了疏浚、擴展,沿河建設了不少航閘,兩岸改建和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目前,大運河全程雖不能通航,但季節性通航里程已達1100公里,對分擔津浦鐵路的貨流,特別是承擔煤炭、建材、鹽、日用工業品、糧、油和其他農副產品的中短途運輸任務,對發展地區經濟,加強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運河將作為南水北調的主要路徑,古老的大運河必將重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Ⅵ 隋朝大運河挖了多久
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京杭大運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Ⅶ 中國會挖大運河嗎,什麼時候開始,挖在哪裡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6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與演變大致分為3期:
①第1期運河。運河的萌芽時期。春秋吳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開鑿邗溝,以通江淮。至戰國時代又先後開鑿了大溝(從今河南省原陽縣北引黃河南下,注入今鄭州市以東的圃田澤)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
②第2期運河。主要指隋代的運河系統。以東部洛陽為中心,於大業元年(605)開鑿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到隋煬帝(楊廣)時,據說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到元朝時,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里;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里;臨清到台兒庄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台兒庄到淮陰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淮陰到瓜洲稱里運河,長約180公里;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揚州是里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隋朝時分為四段: (1)永濟渠 (2)通濟渠 (3)邗溝 (4)江南河
③第3期運河。主要指元、明、清階段。元代開鑿的重點段一是山東境內泗水至衛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公元十八年(1281)開濟州河,從任城(濟寧市)至須城(東平縣)安山,長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開會通河,從安山西南開渠,由壽張西北至臨清,長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開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諸水入大都城,東出至通州入白河,長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元朝時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
明、清兩代維持元運河的基礎,明時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廢的山東境內河段,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在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陰)間,進行了黃運分離的開泇口運河、通濟新河、中河等運河工程,並在江淮之間開挖月河,進行了湖漕分離的工程。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運河同上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全長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
終點,入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滄州市、衡水地區、邢台地區,山東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濟寧市、棗庄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杭州市18個市區。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1/3,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裡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 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隋朝的國都在長安,今西安市。
Ⅷ 我國的山東地區真的出現過巨人族嗎
如各位所知,在西方魔幻傳說中,人類、精靈和矮人三個種族是在大陸上叱吒風雲的三大族群。其中,矮人族盡管身材矮小,常年居住於洞穴之中。但是他們身體健壯,驍勇善戰,男人女人都是天生的戰士和靈巧的工匠。盡管在現代人的印象中,矮人是僅存於傳說中的種群,但是實際上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島嶼上,一直有關於身材矮小的人類存在的記載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