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56個民族使用文字有幾種
我國56個民族,有120多種少數民族語言,50多種少數民族文字,實際使用的少數民族文字22種。每個民族至少有一種語言,有的還會講幾種語言。
我國回族使用漢語,滿族過去曾有自己的語言,後逐漸使用漢語,其他53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20餘種少數民族語言,沒有文字無以傳承,處於消亡的邊緣。
少數民族文化傳統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少數民族語言已經或快要消亡。盡管中國在少數民族語言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其語言多樣性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對此,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指出:當今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互聯網等的沖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
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臨消失的民族語言。保護民族語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② 中國有多少種語言
80種以上。
中國語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各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以及80種以上的語言。
漢語簡介
漢語是我國漢民族的共同語,我國除占總人口91.59%的漢族使用漢語外,有些少數民族也轉用或兼用漢語。
現代漢語有標准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
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八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北方言、閩南方言。各方言區內有分布著若干次方言和許多種土語。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北方方言分為北方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下江官話四個次方言。
③ 中國民族語言有哪些
中國民族語言有:
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主要民族語言有54種,分屬五大語系。
1、漢藏語系,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他有漢語和藏緬壯苗搖三個與組的語言組成屬漢藏語系的,有32個民族,佔全國民族總數的57.1%。
2、阿爾泰語系,是我國第二大語系,它包括突厥,蒙古,通古斯滿三個語族,屬這個系的有17個民族,佔全國民族總數的30.4。
3、奧亞語系也稱南亞語系,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南部,有瓦語,布朗語和崩龍語。
4、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也叫南島語系,在我國只有高山語,分布在我國台灣省的一些山區。
5、印歐語系,我國塔吉克語和俄羅斯語屬於這個語系,分布在新疆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實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策。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科研機構、民族教育機構,不斷地進行少數民族語言和社會歷史的調查。特別是在1956年組織了700 多人的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工作隊。
195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了 500多人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分赴民族地區進行調查。這兩種實地調查不但有力地推進了專業研究,而且為民族識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到目前為止,已經確定了56個民族。在55個少數民族中,一個民族說一種語言的比較多。有的民族說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民族語言。
例如:裕固族一部分人說屬於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另一部分人說屬於蒙古語族的東部裕固語。瑤族的絕大部分人說屬於苗瑤語族瑤語支的勉語,一小部分人說屬於苗瑤語族苗語支的布努語,另一小部分人說屬於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的拉珈語。在一個民族說幾種語言的情況下,民族內部的交際多使用漢語或其他互相懂得的一種語言。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語言學工作者,調查了一些新語言,如四川省的納木義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倈話,海南島的回輝話(其歸屬有待進一步確定)。其中也有在早期文獻中已有著錄,現在還活著的語言,如四川省的爾蘇語就是華夷譯語中的多續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的數目可能在80種以上。
④ 中國一共有多少種語言
中國一共有80多種語言。
1、中國語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各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以及80種以上的語言。
①漢族的語言是漢語,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是當今中國的通用語言,也是國際上的通用語言之一;
②在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 滿兩個民族通用漢語外,其他53個少數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語言。
2、中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一貫堅持語言平等政策,積極維護語言的多樣化與和諧統一。
(4)中國有多少種民族語言擴展閱讀
中國語言的基本特點
1、一方面,中國語言是一種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語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語言習俗,如因漢語特點而形成的歇後語就是漢民族的語言習俗,不同的語言習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觀念。中國語言所造成的文化差異直接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為中華民族社會的顯著表現。
2、另一方面,中國語言從宏觀到微觀的變化都與其他文化事象聯系在一起,社會政治、文化對中國語言的發展和使用起著直接的影響,比如對語音、語法、詞彙的影響。中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又促進其他文化事象的發展。
⑤ 全國56個民族中,一共有多少種語言
全國56個民族中,一共有75種語言,詳細情況如下:
漢族(漢語)、朝鮮族(朝鮮語)、蒙古族(蒙古語)、回族(經堂語)、藏族(藏語)、維吾爾族(維吾爾語)、苗族(苗語)、彝族(彝語)、壯族(壯語)、布依族(布依語)、滿族(滿語)、侗族(侗語)、瑤族(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白族(白語)、土家族(土家語)、哈尼族(哈尼語)、哈薩克族(哈薩克語)、傣族(傣語)、黎族(黎語)、傈僳族(傈僳語)、佤族(佤語)、畲族(畲語)、拉祜族(拉祜語)。
水族(水語)、東鄉族(東鄉語)、納西族(納西語)、景頗族(景頗語、載瓦語)、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語)、土族(土族語)、達斡爾族(達斡爾語)、仫佬族(仫佬語)、羌族(羌語)、布朗族(布朗語)、撒拉族(撒拉語)、毛南族(毛南語)、仡佬族(仡佬語)、錫伯族(錫伯語)、阿昌族(阿昌語)、普米族(普米語)、塔吉克族(塔吉克語)、怒族(怒蘇語、阿儂語、柔若語)、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語)、俄羅斯族(俄羅斯語)。
鄂溫克族(鄂溫克語)、德昂族(德昂語)、保安族(保安語)、裕固族(東部裕固語、西部裕固語)、京族(京語)、塔塔爾族(塔塔爾語)、獨龍族(獨龍語)、鄂倫春族(鄂倫春語)、赫哲族(赫哲語)、門巴族(門巴語、倉拉語)、珞巴族(珞巴語)、基諾族(基諾語)、高山族(泰耶爾語、賽德語、鄒語、沙阿魯阿語、卡那布語、排灣語、阿眉斯語、布農語、魯凱語、卑南語、邵語、薩斯特語、耶眉語)。
中國境內語言分布和保護:
中國境內已經識別和正在使用的語言涉及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印歐等5大語系,還有尚難界定語系、語族或語支及混合語等的若干語種,分布於上述語系的10餘個語族的語言計130餘種。無疑,我國是世界語言資源大國,但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尤其是人口較少民族的語言資源傳承和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2016年5月,國家語委與國家民委辦公廳共同發布了《關於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的通知》,並頒布了2015—2019年在全國少數民族中展開300個一般點、100個瀕危點的總體規劃表。這標志著,由國家統一規劃、地方和專家共同實施、鼓勵社會參與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工作,正式以規范化、科學化、社會化、協同化的模式推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⑥ 中國共有多少種語言
中國一共有80多種語言。
中國語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各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以及80種以上的語言。
⑦ 中國有多少種語言
中國境內現有129種語言(不包括方言)。
中國境內的129種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印歐語系五大語系,另外還有5種混合語,以及無法被歸類的朝鮮語。其中,漢藏語系76種、阿爾泰語系21種、南島語系16種、南亞語系9種、印歐語系1種,可以算得上豐富多彩了。
這是《中國的語言》給出的答案。這本書在2007年出版,16開的一本大書,和A4紙差不多大;一共有2638頁,比磚頭厚得多。這本書由中國社會學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孫宏開、胡增益、黃行主編,共有100多位作者和編者參與編纂,調查研究歷時20多年,圖書出版的時候,已有10多位參與專家學者過世。
中國境內的語言有129種之多,而且差異很大、各有特色。按照語言之間的親疏關系,世界上的語言被分為若干個語系。不同語系之間的語言差異,大概就相當於你和歐洲兄弟、阿拉伯兄弟或者非洲兄弟的長相差異。歐洲國家那麼多,語言也那麼多,其實基本就在印歐語系這個圈圈裡打轉。
(7)中國有多少種民族語言擴展閱讀
1、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普通話普及率從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比例超過95%,68%的國民掌握了漢語拼音。
2、國家頒布實施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范標准6類47種,語言文字信息化規范標准59種。
3、目前,國家漢辦在140個國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世界各地有近2萬所中文學校,面向華僑華人傳授中文。
4、國家幫助15個少數民族創制或改進了文字方案,頒布實施了100多種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准。
5、國家語委建設科研機構19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培訓基地10個,國家語委科研工作專家庫在庫專家886人。
⑧ 祖國已知有56個民族,請問有多少個語種和方言
中國境內的129種語言,七大方言。
129種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印歐語系五大語系,另外還有5種混合語,以及無法被歸類的朝鮮語。其中,漢藏語系76種、阿爾泰語系21種、南島語系16種、南亞語系9種、印歐語系1種,可以算得上豐富多彩了。
我國方言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貧、貧氣、搓楞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1、北方方言
官話方言是以北京話為基礎定義的北方部分語言統稱,即廣義的北方話。在漢語各大方言中,官話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響。以洛陽為中心的北方話通行地區一直是中國政治的心臟地帶,因而有「官話」之稱。
2、吳方言
吳方言稱為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約一億。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有國際語言代碼。
3、湘方言
湘語(/siɔ̃44.ny42/),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帶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湘語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代表,老湘語以雙峰話為代表。
4、客家方言
客家語(Hak-kâ-ngî),簡稱客語(Hak-ngî),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 [1-2] ,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又可分為梅州話、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而在部分地區還稱水源音、涯話、新民話、麼個話、廣東話(土廣東話)、懷遠話、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詔安話、平婆話等。
5、閩方言
閩方言是以地域劃分的語言稱謂,並非語言學分類,實際上閩方言所指代的閩北話、閩南話、閩東話、閩中話、莆仙話五種漢語方言在語言學上各自獨立。
閩南方言分布在閩南二十四縣、台灣及廣東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省及浙江南部,以廈門話為代表。
6、粵方言
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東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7、贛方言
贛語是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俗稱「江西話」,為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使用人口多數在江西省境內,主要分布在贛江中下游、撫河流域及鄱陽湖流域以及周邊、湘東和閩西北、皖西南、鄂東南和湘西南等地區。另外在浙江、陝西還有少數贛語方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