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多久普及的自行車

中國多久普及的自行車

發布時間:2022-08-08 03:40:06

Ⅰ 成年自行車從清朝什麼年代開始有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在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送到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上海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光緒十年(1884年),中國出版的《申江勝景圖》首次記載了中國開始出現騎自行車的情景:「人如踏動天平,亦系前後輪,轉動如飛,人可省里走路。不獨一人見之,相見者多矣。」當時自行車數量極少,寥寥可數,騎行者也都是金發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車發展史來看,當時時自行車在歐洲也是首創,僅幾年後就已經傳入中國,可見其引進速度之快。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

1897年,中國開始從英國進口自行車;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民國時期
1937年日本人在中國上海、天津和沈陽三地先後開設自行車廠,但產量極微。

1940年上海自行車廠(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使中國有了自已品牌自行車生產企業;由此開創並演繹了中國自行車行業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引領了幾代中國人的自行車消費時尚,堪稱中國自行車行業的一面先鋒旗幟

Ⅱ 自行車什麼時候在中國流行

改革開放中期,也就是八十年代初

Ⅲ 中國自行車發展史

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入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滬上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在很多影視作品裡面都可以看到黃包車夫的身影,尤其是老舍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更是將黃包車夫寫的活靈活現。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到了光緒自行車已經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再此時中國還沒有自己的自行車生產工廠。

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民國17年同昌、大興(兩家)、得利、泰昌、潤大等成為上海六大車行。一批華人創辦的自行車零配件製造商和商辦工場也逐步創辦。如王發興工廠生產前叉、泥板;大興車行進口鋼管接頭。1930年前後,華商聘請了日本技師,生產車架(自行車主件),組裝出「紅馬」和「白馬」牌的兩種最早的國產自行車。從這時候起我們就有了自己的自行車,雖然有不少零件是需要進口,但是為我國自行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國19年6月,以經營橡膠車胎及車料為主的車行成立上海橡皮五金車料同業公會。

民國21年,得利車行等17家規模較大的車行(職工135名)成立上海腳踏車販制同業公會。修租兼營零售的中小型車行王興業等240餘戶,次年4月組成上海市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它們都參加了市商會。

民國26年;腳踏車販制業公會從17家增至30多家,稱為「大同行」;修租腳踏車同業公會由240多戶發展為400餘戶,稱為「小同行」。前者以販制為主,後者以修租為主,整個自行車市場受「大同行」中幾家大車行控制。抗日戰爭期間三輪腳踏車風行於市。三輪車身與黃包車相似,配件與自行車大同小異,車胎、鋼圈、飛輪、鏈條、牙盤、車條、車把、踏腳等都可通用。一些零件廠、工場以及車行投入三輪腳踏車裝配和經營。40年代初,上海的三輪腳踏車達2.6萬余輛。源隆、順昌、順風等一批新的車行應運而生。

民國31年12月,上海市三輪車出租商業同業公會成立,有團體會員(車行)29家,擁有出租三輪腳踏車9700餘輛;個體會員6000餘人,擁有營業三輪腳踏車16300多輛。

民國35年2月,上海腳踏車販制業同業公會更名為上海市腳踏車商業同業公會,有會員110戶。 民國之後,中國還沒有真正自己的自行車製造工業,絕大部分的所謂車行,只能製造和銷售自行車的零配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有了自己生產的「永久」、「飛鴿」等品牌。這些品牌至今已有六十六年的歷史,引領了幾代國人的自行車消費時尚,開創並演繹了中國自行車行業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Ⅳ 以前城市裡的人有自行車的是幾幾年

以前城市裡的人有自行車的大概是1978年。1978年自行車在城市已經普及了,人們上下班都是騎著自行車,如果家裡有兩三個人上班,就有兩三輛自行車,早晨七點至八點上班時間,馬路上可以說成了自行車的海洋。但是在農村還沒有普及,在農村只有少部分人家有一輛自行車,大部分人家沒有自行車。

自行車的相關介紹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後,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國內地、中國台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自行車或腳踏車,在港澳則通常稱其為單車其實粵語通常都這么稱呼。自行車種類很多,有單人自行車,雙人自行車還有多人自行車。

可以作為環保的交通工具用來代步出行,越來越多的人將自行車作為健身器材用來騎行鍛煉,自行車出遊。自行車本身也是一項體育競技運動,有公路自行車賽,山地自行車賽,場地自行車賽,特技自行車比賽等。截至2019年,我國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近4億輛,電動自行車近3億輛,均位居世界第一。

Ⅳ 自行車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出現

清末民初的時候,隨著外國傳教士和中國留學生的回歸,陸續出現了自行車。

Ⅵ 自行車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出現

1、自行車是清朝時期開始在中國出現;

2、清同治七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在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3、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送到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上海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6)中國多久普及的自行車擴展閱讀:

騎自行車益處:

自行車是克服心臟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數以上的人是死於心臟病的。騎單車不只能藉腿部的運動壓縮血液流動,以及把血液從血管末梢抽回心臟,事實上卻同時強化了微血管組織,這叫「附帶循環」。強化血管可以不受年齡的威脅,青春永駐;

能夠使心肌收縮有力,血管壁彈性增強,血液循環加速,並能使肺活量增大,提升呼吸功能。同時還有助於改善下肢肌肉力量、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防止身體發胖,血管硬化,並使骨骼強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行車

Ⅶ 清朝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自行車,清末普通人可以騎自行車嗎

你好!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這是自行車首次在中國出現,那時候也僅僅是皇室能夠體驗,民國初期,自行車在京城街頭已時有出現,但只有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以及少數留洋歸來的人家才有。自行車被視為一種奢侈品,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直到20世紀20年代初,自行車才成為一種新興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現在北京街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在中國呈爆發式增長,那個時候才算在中國完全普及。

Ⅷ 自行車運動是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1900年成立國際自行車聯盟。此後,國際上相繼舉辦世界自行車錦標賽(每年1次)、世界和平自行車賽(環繞柏林、華沙、布拉格1周,共2000多千米)、環法賽(環繞法國1周,共3966千米)。

自行車運動於1913年前後由歐洲傳入中國。1930年潘德明騎自行車環游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歷時7年多,震驚中外。1947年在上海舉行了第1次全國性自行車表演賽。新中國成立後,自行車運動得到了廣泛開展。

Ⅸ 自行車的歷史是什麼

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後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

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 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

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1887年,英國人勞森完成了鏈條驅動自行車的設計。同年,英國人鄧魯普研製出了充氣輪胎。從此,自行車技術也完成了向商業化的轉化,批量生產並投入市場。

(9)中國多久普及的自行車擴展閱讀:

清朝時期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在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1874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送到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上海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光緒十年(1884年),中國出版的《申江勝景圖》首次記載了中國開始出現騎自行車的情景:「人如踏動天平,亦系前後輪,轉動如飛,人可省力走路。

不獨一人見之,相見者多矣。」當時自行車數量極少,寥寥可數,騎行者也都是金發碧眼的洋人。按自行車發展史來看,當時時自行車在歐洲也是首創,僅幾年後就已經傳入中國,可見其引進速度之快。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

1897年,中國開始從英國進口自行車; 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Ⅹ 中國80年代自行車普及率

中國80年代自行車普及率是百分之11。八十年代自行車普及了,那時候早晨七點至八點之間,馬路上浩浩盪盪都是騎自行車的人,還有的女同志後衣架帶有一個鐵筐,鐵筐里鋪有小褥子,把孩子放在裡面,帶到單位的托兒所,那時候是真正的自行車王國。

中國80年代自行車的發展歷程

18世紀末法國人西夫拉克發明了最早的自行車,法國人西夫拉克在街頭被經過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那麼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輪子的車,就變成前後兩個輪子,1971年第一輛木馬輪就誕生啦。

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實用型的自行車出現於19世紀初。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多久普及的自行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年中國杯在哪裡買 瀏覽:443
伊朗領土最大多少平方公里 瀏覽:575
新大洲本田在越南賣多少錢 瀏覽:738
印度國名怎麼來 瀏覽:112
義大利實心粉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134
12萬印度盧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44
伊朗人喜歡說什麼 瀏覽:537
去英國買什麼麥 瀏覽:345
ff中國基地建在哪裡 瀏覽:231
英國屬於地球哪裡 瀏覽:976
英國第二套房的首付是百分之多少 瀏覽:655
中國醫院看癲癇哪個醫院好 瀏覽:455
中國最能打仗是哪些省 瀏覽:859
印度木薯怎麼做 瀏覽:699
抖音超級火那個印尼歌曲叫什麼 瀏覽:289
義大利雞血石什麼價 瀏覽:782
驚奇隊長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004
英國貴族人吃什麼蛋糕 瀏覽:810
越南胡志明市有多少外來的中國人 瀏覽:168
義大利軟乳酪怎麼吃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