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學易經有多少人

中國學易經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8-08 22:32:12

1. 古今中外,研究《易經》的人不少,為何很少有人學

易經很難學。


一方面年代久遠,我們無法得知它的思想全貌。


另一方面,在漫長的歷史中,易經早已形成復雜的思想體系。


遠遠望過去,易經就像是一根蒼天大樹,走進一看,你又會發現,其實易經已經分化成兩棵樹,一顆「象數」之樹,一顆「義理」之樹。但由於年深日久,早已盤根錯節,讓人誤以為是一體的。


這也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為什麼象數派跟義理派研究的對象都是易經,但他們的語言體系完全不同,各有各的說辭,又互相看不上眼。


畢竟,他們的根是易經,但幾千年下來,早已分化,各成一派。他們間沒有優劣,相反的,這恰好是易經生命力的體現。


眾所周知,我是偏向於義理派,但我又不是虔誠的義理派信徒,畢竟,義理派在我看來,也有問題。


今天我就跟你聊聊,傳統義理派都有哪些問題。


准確的說,義理派是晚於象數派,孔子的《易傳》將易經納入哲學范疇後,義理派才逐漸發展起來。


義理派研究的是易經的哲學思想。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傳統義理派也發明了屬於自己的解經方法,其中最重要的理論是:「比應」跟「中正」。


先說「比應」,「比」是說相鄰的兩爻是比,「應」是說上下兩卦的對應關系。


比如初爻處於下卦的第一爻,四爻處於上卦的第一爻,所以初爻跟四爻,因為位置的特殊性,他們相應。



乍一看好像對,仔細看,就不對了。


因為二跟五爻,不管正不正,都吉,前面說了,二跟五得中,得中優先順序最好,已經吉了。正不正無所謂,反正可以自圓其說。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三、四這兩爻。


我們知道,三四兩爻處於上下卦的交際,是全卦變數最大、前途未卜的位置。


三爻處於下卦的極端,物極必反,窮途末路,他要有所作為,就必須魚躍龍門,取代四爻。


四爻更難,他既要提防三爻,也要伺候好五爻,因為五爻是君主,伴君如伴虎。


所以三爻跟四爻,都很難大吉大利,跟他得不得正,關系不大。


但九三、六四分明就是得正了。得正了,結果卻凶,那不是打臉么?


傳統義理派要自圓其說,就不得不給他倆抹黑。


先說九三陽居陽位,性格剛暴,所以不吉。前面才說陽居陽位是得正,轉眼又得出相反的結論,還扯上了性格剛暴?心疼九三3秒鍾。


再說六四,他們會說六四陰居陰位,能力不濟。六四也難逃背鍋啊,再心疼六四4秒鍾。


說到這里,你也應該明白了,「比應」跟「中正」這些傳統義理派賴以生存的研究方法,是有明顯的漏洞,他們更看重卦爻的對稱性,而忽略了實際情況。


為了彌補這些硬傷,他們勢必要發明更多的分析方法來打補丁,比如互卦等等。


我也不得不傳統心疼義理派3秒鍾了。


現在都21世紀了,我們既不是誰的信徒,也不是誰的奴隸,為何還要背著這些沉重的包裹,負重而行呢?


存在不一定合理!


復雜且合理性存疑的分析方法,讓我們陷入了一個怪圈,我們為了證明自己的分析方法是對的,不得不發明新的分析方法來打補丁。


而真正的卦義,多少人會真正在乎呢?


擺在我們眼前的易經,早已是打滿了補丁的易經,聖人的教誨,反而會被湮滅。


其實這個問題自古有之。


程頤在解釋比卦六三時說道: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陰爻而不中,二存應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


董業鐸先生在《知人善處,比不自失——周易比卦經傳文字解讀》一問中提出程頤的矛盾之處。董先生說:言四不中也還勉強,言二不中正則甚無道理。


是啊!甚無道理。


六二既中且正,程頤為了自圓其說,非說他不中不正,這真是無稽之談!


程頤可算是周易大師了,可他也沒辦法解決傳統義理派解經方法上的硬傷。


說到這,你會不會很納悶,這么不合理,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對!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奧卡姆剃刀定律提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如無必要,也不要去增加無謂的解經方法,那我們離經典的要義,也就近了。


佛陀在金剛經里說道: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易經的真正要義,我們尚且要學會靈活變通、與時偕行,何況於這些本就「非法」的解經手段呢?


那我們應該如何解經?


我覺得,學好歷史是關鍵,學好歷史,可以讓我們插上想像的翅膀,穿越回中古文王的時代。


去感文王所感,憂文王所憂,去思考文王為何要演周易,他的初衷是什麼?


聖人可以成為聖人,經典可以成為經典,肯定是因為他們超越了他們所在時代的局限性,而是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思考全人類的命運。


學易經,我覺得眼界要放寬點,視野要放遠點。


具體到解經上,我們盡量不要過度解釋經義。


我們就從卦象入手,64卦,相當於64種不同的歷史情境。


一卦6爻,象徵著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都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結果又是怎樣的,易經的告誡又是什麼?


我們以此著手,以求一步步走進易經的世界。


不穿鑿附會,也是對經典的尊重,不是么?




2. 中國能讀懂《易經》(也就是周易)是哪些人

周易要懂是不可能的了
因為周易從周朝開始就是由一批老死在研究他的皇家官員研究的,所以其中的玄妙大部分都跟著他們進入祖墳了
甚至到春秋戰國的時候很多佔卜人就已經不知道怎麼用周易了,產生了部分曲解
但春秋戰國記載的占卜都是很靈的。不過孔子等一幫人差不多就已經一頭霧水了,在編周易的時候瞎蒙了一大堆
等到了漢代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周易了。這時候就要
「易理」出場了,打著周易的名號說哲理。
再到宋元明清的時候就只有一些隱居的"不凡人」知道怎麼玩周易了(《夢溪》
所以宋代又出來了易圖。後人看易理沒什麼再弄了又往易圖上瞎研究
可見周易扭曲的不行了,能自稱懂周易的國人可能只有些秘密人士了

3. 中國真正懂《易經》的有幾人

只有你我二人罷了
天下非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乃二人之天下
其實你問的問題不高明
你自己悟吧
能悟出點什麼 就給我選個最佳答案

4.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人精通《易經》呀

易經傳承 在中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贊述《周易》以來,關於《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范曄的《後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以下的易學傳承的系統。但自詔、宋以後,我們所讀的《周易》,關於《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實上,大多都是根據漢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兩卦的文言,拿來放在本卦下面。同時把《系列》的中間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來顛倒安排。等於我們現在讀的《大學》一書,那是經過宋儒的安排,並非原本的《大學》的次序。現在對於研究《周易》來計,這點應當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戰國末期的易學: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歿,子夏也講易學於河西。但受到孔門同學們的駁斥,認為他對於易學的修養不夠,所以子夏以後的傳承,並夫太准確的資料。唯所世留傳有《子夏易傳》一書,真偽難辯,但確具有古代「易學」思想上的價值。此其二。西漢的易學:田何授(東武)王同子中、(洛陽)周王孫、(梁)丁寬、(齊)服生,四人皆著《易傳》數篇,但後世已散佚。其次,自[東武]王同子中一系,再傳楊何,字元敬。元敬傳京房。房傳梁丘賀。賀傳子臨。臨傳王駿·丁寬一系,又再傳田王孫,王孫傳施,傳張禹,禹傳彭宣。以上都是著名專長易學學者的傳承。至於陰陽·納甲·卦氣等易學,自田何到丁寬之後,又另有一系。主陰陽、卦氣之說的,由王孫孟喜。喜再傳焦贛,字延壽。著有《易林》一書,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徑。又另一京房,承傳焦延壽的易學,著有《京房易傳》一書,開啟象數易學的陰陽「納甲」之門。東漢與後漢的易學:西漢的易學,到了東漢時期,其間的傳承似乎已經散失不備。因此象數之學與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後漢的易學,傳承的系統更不分明。此時的著名易學大家,便有馬融·鄭玄·荀爽·劉表·虞翻·陸績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學,曾經有後人採集當時的九家易學合成一編的論友誼賽,故在後世研究易學中,經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詞,就是對此而言。鄭玄的易學,開始是學京房的象數。後來才舍離京學,專學費直之說,以孔子《易傳》來解說易學。漢末的易學,大概都跟著荀爽·虞翻的腳跟而轉,愈來愈加沒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來別走一途,專從老、庄玄學的思想而說《易》了。最為遺憾的,後世的易學,大體上又一直跟著王輔嗣的腳跟在轉,不能上窮碧落,下極黃泉,直迭羲皇之室。

5. 全中國網路統計從事易經+算命的大概有多少人

網路上基本沒有。比如你可以在一些易經群里溜達一下,一千兩百人的群里來來回回那三個人在上面發一些招算命的。而實際上這些人並不是從事算命工作的,而是有自己的工作,給人算命一個也就收個二三十塊錢甚至更少。還有一些高中大學的學生,掙點吃飯錢。就比如李淳風他算命,可他的本職是給朝廷預測節令天氣的太史局官員。這就好像你看到的古代詩人,他們寫詩只是個愛好,真的職業是朝廷官員。

6. 懂易經的有幾個人

真正懂易經的人不多,精通易經的人更無幾,現代人都只是懂了點易經的皮毛而已。

7. 【易經】有多少人能看懂

古代是很多人能看懂的
主要是現在很少人可以懂了
易經是文言文,現在我們都用
白話文

再加上思想觀念、思想文化發生變化,很難從易經的本身觀點出發考慮的
現在只能說的懂的人少了,易經不是只有占卜一個方面:象、數、理、占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福生
無量天尊

8. 為什麼研究周易的人那麼多

好奇心更多,還有就是興趣,還有就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痛苦的事,周易可以幫我們找到我們不懂的答案,供你參考

閱讀全文

與中國學易經有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只有番茄醬和黑胡椒醬怎麼拌義大利面 瀏覽:517
英國公爵爵位無後代怎麼辦 瀏覽:502
印度的音樂漢字怎麼哼 瀏覽:555
義大利留學去哪個城市好 瀏覽:268
英國塔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62
越南相當於中國哪個省的大小 瀏覽:550
如何評價越南小伙 瀏覽:381
中國房地產高價持續多久 瀏覽:695
驚喜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31
英國留學什麼年齡好 瀏覽:455
印度粗糖怎麼熬 瀏覽:386
中國移動卡如何增加流量 瀏覽:689
義大利的警察是什麼 瀏覽:618
晚安的印度語怎麼寫 瀏覽:54
印尼巴士怎麼看全程 瀏覽:611
越南有多少人姓馮 瀏覽:687
中國外交部能提供什麼幫助 瀏覽:723
英國人有多少國籍 瀏覽:986
印尼的駕駛本過回國內得多少錢 瀏覽:784
越南國旗為什麼模仿中國國旗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