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晶元問題出現在哪裡
創新和創造吧,好在最近這幾年,國內的科研人員也比較爭氣,像華為就研發出了海思麒麟晶元,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高端晶元無法國產化,到底難點在哪裡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是,我國真的造不出來高端晶元嗎?其實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並不是我國造不出來高端晶元,而是就高端晶元的研發成本以及它的造價來看,從商用的角度來講,以我國目前的實力並無法達到經濟、商業化目的。往往我們所理解的晶元的用途只是在電子設備上,其實現實生活當中遠遠不僅於此。
在晶元的應用上,它已經涉及到了軍事方面,軍事實力是一個國家的重點,因此對於軍事的建設過程當中,晶元這一問題我國可以不惜代價的去投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商業上這一點卻不能這樣考慮,商業化要照顧到成本以及利益兩方面。
所以說,總體來看,無論是從人才層面上來說,還是從設備層面上來說。幾家先進的企業在很久以前就扎穩了根角,他們擁有著大量的人才資源,同時在背後也用著大量的技術支撐。在兩方面都領先於其他國家的情況之下,必然會走在行業的前列。
3. 衛星技術都啃下來了,為何我國晶元技術還被卡脖子原因很簡單,是什麼呢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的國力也在穩步的提升之中,並且隨著中國在航天領域的不斷發展,中國已經成功的建立起了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從此不用在導航系統上被其他國家卡脖子。
4. 政協委員回應晶元卡脖子問題,回應中都說明了哪些問題
作為政協委員的周玉梅提到如今中國被晶元卡了“脖子”的問題,並且作出了相關的闡述。她的回應中提到了中國如今自主研發晶元的能力還不夠,尤其是在集成電路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與時間,才能夠實現晶元的從無到有。而國家也非常關注集成電路的產業,並且未來對於電路專業的相關學生關注度也會越來越高,說明如今集成電路的發展會成為未來的國家新趨勢。
但是只要有一天中國想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必須研製出自己晶元的製造工藝,完善我們自己的產業鏈,這樣我們才能夠在此把握住主動權,在高端晶元行業才能夠話語權,未來才不會在此受到這樣的限制,畢竟在當年這么困苦的環境下我們都能夠研製出原子彈,如今我們也要相信自己能夠再次突破。
5. 中國晶元的難題是什麼一旦攻克,晶元會變成白菜價嗎
中國晶元產業的難題如果攻克了,對於晶元產業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肯定會導致現有的智能設備在核心構架這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性能更好的價格可能還更低了,但也絕對不至於跌到白菜價的程度,因為這裡面凝結了很高的人類智慧的。
現在大家買一台手機肯定也要看這個手機的晶元處理器好不好,精度越高的,那手機越高端價格就越貴,如果我們有自己的晶元了,現在的最頂尖的晶元大家去買再配上手機,現在高端晶元可能起碼也得4000塊錢,甚至更貴,但未來我們自己有了下降20%乃至30%的價格,這是完全能做到的事情。
6. 中國晶元技術的「瓶頸」是什麼
中國晶元技術的「瓶頸」是中國在晶元技術領域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沒有主導晶元從材料、設計到生產制備的全套技術中任何一個環節。
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先進感測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彭練矛16日在湖南湘潭表示,針對中國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和晶元設計落後的狀況,碳基電子大有所為,其對國產晶元技術突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沒有晶元技術,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實現由中國主導晶元技術的『直道』超車,就是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彭練矛表示,碳基電子的終極使命就是在現有優勢下揚長避短,從材料開始,全面突破現有的主流半導體技術,研製出中國人完全自主可控的晶元技術,在主流晶元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6)中國晶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擴展閱讀:
15日至17日,由湖南先進感測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承辦的「碳基材料與信息器件研討會」在湘潭召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電科集團等中國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的170餘名代表參會。
彭練矛在會上作了題為「碳基電子的定位和使命」的主題報告。
7. 華為晶元生產告急,這背後是哪個生產環節出了問題
2020年受到美國第二輪制裁的影響,華為的晶元沒辦法生產了,最近都在缺貨階段,華為的手機沒有晶元了,沒有了供應,造成今年發貨量可能低於去年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領先全球的麒麟系列晶元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絕唱。這真的是非常大的損失,非常可惜!”華為CEO余承東在8月7日舉行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上表示,目前國內半導體工藝上沒有趕上,Mate 40 麒麟9000晶元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晶元的最後一代,為什麼會導致這樣呢?
8. 任正非:中國手機晶元問題出在製造設備、化學試劑等問題上,你同意嗎
任正非的觀點任正非指出,晶元的設計,當前中國已經步入世界領先,晶元的製造,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問題主要出在製造設備、基礎工業以及化學制劑上。「晶元製造的每一台設備、每一項材料都非常尖端、非常難做,沒有高端的有經驗的專家是做不出來的。」
他認為,我們國家要重視裝備製造業、化學產業。高校要把化學看成重要的學科,但要有突破,還需要出來更多的尖子人才和交叉創新人才。
四是,新員工進來後要進行培訓。比如:規章制度、思想道德培訓。除此之外是認知與技能培訓,一定要知道華為是干什麼的,要實習。要花一段時間參加模擬交付的硬裝、軟調,將來的硬裝基地在貴州,貴州山區能模擬全世界各種工作環境。
這些年輕的孩子幾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小組要把這些設備扛上山裝好、調試好,教官考試通過。還要上山去再把裝好的設備撤了再背下來;下一組再背上去裝……無論將來從事研發崗位、市場崗位還是財務崗位,都要經過這一段實踐訓練。考試不僅僅是技術的,關於概算、計劃、預算、核算、全套交付文件……都在內,你要把你這次實際工程的全套管理做出來。
9. 任正非稱中國晶元設計世界領先,卡脖子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中國的晶元設計能力確實非常的強,華為的海思都是自主設計晶元,能力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晶元的產業鏈不止是設計,還包括生產,而我們就卡在了生產上。
晶元生產投入巨大,離國際先進水平還差很遠晶元的生產在全球裡面台積電是首屈一指的,華為的晶元基本都是台積電代工生產。而台積電幾乎貢獻了台灣很大一部分的gdp以及就業崗位。而我們的中芯國際離台積電還有一段距離。
近些年各地也在涉足晶元生產,但是大多數都半路夭折,因為搭建晶元生產這個鏈條耗費的資金太大,真的是要舉國之力才能有所成績。
總之,晶元的生產不是一朝一夕能攻克的難題,需要長久的技術積累和沉澱。不過相信我們的國家在未來一定能迎面趕上,在晶元生產上不受制於別人,完全的自主生產晶元。加油,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