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開國將軍共有多少人
中國開國將軍共有1614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帥,是1955年~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以後,被授予將帥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的統稱。
包括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重大貢獻,在1955~1965年間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1)中國有多少大將擴展閱讀
開國將帥中,江西籍貫的將軍是最多的,共327人,佔全國開國將軍總數的20.26%,他們包括肖華、陳奇涵、賴傳珠3位上將;梁興初、吳克華、王恩茂等38位開國中將;謝振華、曾克林、丁盛等286位開國少將。
湖北籍開國將帥也十分多,共232位,包括林彪1位元帥;徐海東、王樹聲2位大將;陳錫聯、王平、韓先楚等14位上將,秦基偉、聶鳳智、王近山等31位中將,王誠漢、譚友林、唐金龍等184位少將。
作為毛主席的故土,共有202位,包括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位元帥;粟裕、陳賡、許光達等6位大將;蕭克、王震、楊得志等19位上將;廖漢生、張震、劉志堅等45位開國中將;段蘇權、鍾偉、裴周玉等129位開國少將。是出開國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一個省份,能夠說是猛將如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帥
⑵ 中國大將分別是哪些
中國目前沒有健在的大將了。
大將是55式軍銜中的一種,65年取消軍銜制度以後所有的軍銜都沒了;87年恢復軍銜制度,取消了元帥、大將、大尉、准尉銜,增設一級上將銜;88年正式授銜時沒有任何人被授予一級上將、之後也沒有授予過,94年取消一級上將銜。 所以從65年起就沒有大將了,88年以後的實際最高軍銜是上將,94年到現在的最高軍銜是上將。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此次軍銜等級設置是在中國傳統軍銜等級體系的基礎上,參照了前蘇聯、朝鮮等國的軍銜制而設定的,其中將官設置為四級,即: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1955年9月27日,中央軍委授予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10人大將軍銜,後被人們稱之為「十大大將」。
⑶ 中國現役大將有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1
⑷ 中國有幾個大將
新中國1955年授軍銜的十大將軍:粟裕、陳賡、徐海東、
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羅瑞卿、許光達、張雲逸
⑸ 中國現在有多少大將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制。周恩來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10人大將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的「十大大將」由此確立
現在沒大將了,只有在戰爭年代才可能產生大將和元帥等這些特定的大官,所以我國大將一共就只有這十位
⑹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大將
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1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授予175人中將軍銜,授予801人少將軍銜。 十大將軍-粟裕簡介 1984年1月25日,粟裕在中顧委舉行的春節茶話會的書面發言中堅定地說:「共產黨人的氣概,從來都是知難而進的。」「我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真理,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輝前途,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美好未來,是滿懷必勝的信念的。」 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生,湖南會同人。侗族。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井岡山斗爭,轉戰贛南、閩西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被朱德贊譽為「青年軍事家」。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轉戰閩浙贛皖邊。1935年1月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在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開辟浙南遊擊根據地。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獨立領導部隊開展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4月任新四軍第2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首戰韋崗告捷。接著率領第2支隊在南京、蕪湖、潥水地區抗擊日軍。1939年8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同陳毅一起,率部開辟了蘇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率部挺進蘇北,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副指揮兼參謀長。10月參與指揮黃橋戰役,粉碎了4倍於己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鞏固發展了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創了華中敵後抗戰的新局面。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1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書記。在臨江瀕海、交通發達的平原水網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挫敗日偽軍頻繁「掃盪」、「清剿」和「清鄉」,建成了鞏固的蘇中抗日根據地。1944年3月開始對日軍發動局部反攻,組織指揮車橋戰役,創華中敵後殲滅戰的範例。同年12月率第1師主力南渡長江,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又兼中共蘇浙區委員會書記,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辟了浙西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所部在天目山區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3次自衛反擊戰,率先實現了從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華中、華東和第三野戰軍主要指揮員,組織指揮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中央軍委常委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 十大將軍-黃克誠簡介 1902年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 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 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解放後,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建國初期,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1954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第八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山西省副省長,中央軍委顧問。 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同彭德懷等一起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 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務書記;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十大將軍-譚政簡介 1906年出生,原名譚世銘。湖南湘鄉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特務營任文書、書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團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軍政治部訓練部部長,紅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建國後,歷任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兼幹部管理部部長,中南局第一副書記,華南分局第三書記,華南軍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中央軍委常委、顧問,國防部副部長,中央監委副書記。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⑺ 新中國有哪些大將
元帥:陳毅
大將:陳賡
上將:陳士渠、陳再道、陳伯鈞、陳奇涵、陳明仁、陳錫聯
新中國陳姓出一名元帥、一名大將、六名上將,共計八位開國元勛,居各姓之首!
另有中將五名:
陳 康
陳仁麒
陳正湘
陳先瑞
陳慶先
少將三十六名:
陳 力陳 沂陳 宏陳 奇陳 波陳 欽陳 浩陳 熙陳 德 陳士法陳雲開陳仁洪 陳文彪陳外歐陳發洪陳仿仁陳華堂陳遠波 陳志彬陳伯祿 陳茂輝陳明義陳忠梅陳金鈺 陳宗坤陳宜貴陳信忠陳美福陳美藻陳挽瀾 陳鐵君 陳海涵陳銳霆陳福初陳德先陳鶴橋
⑻ 中國現有多少大將
中國已經沒有大將了!!!!!!!!!!!!
恢復軍銜制時期1980年3月12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提出,要搞軍銜制。1984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果斷地提出割斷1965年以前的軍銜體制,「實行新的軍銜制」。1988年4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草案)》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1988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軍銜制度同時立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88式」軍銜肩章(11張)
新公布的軍銜制度不設元帥、大將和大尉,而以一級上將為最高軍銜。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將官: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專業技術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士兵軍銜按等級分為:士官:軍士長、專業軍士;軍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3]
1993年4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決定起,軍士長、專業軍士劃分為四個級別,稱謂由高到低為: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四級專業軍士、三級專業軍士、二級專業軍士、一級專業軍士。[4]
1994年5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修改後的軍銜條例設3等10級,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5]
1995年9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設三等八級: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6]
1998年12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義務兵服役時間為2年,並且不再超期服役。根據兵役法,自1999年後,軍士軍銜等級和專業軍士、軍士長的稱謂自行取消。士官軍銜重新設定為6級,稱謂由低到高為,初級士官:一級士官、二級士官;中級士官:三級士官、四級士官;高級士官:五級士官、六級士官。[7]
中國人民解放軍「07式」軍銜肩章(10張)2009年7月13日,中央軍委頒發《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軍和武警部隊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軍銜從原先一級至六級士官的6個銜級調整為7個銜級。分為初級士官、中級士官、高級士官三個等級,稱謂由低至高為,初級士官:下士、中士;中級士官:上士、四級軍士長;高級士官: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8]
⑼ 中國現在有多少名大將
10名大將
一些國家將級軍官中最高一級的軍銜稱號。大將軍銜最早由蘇聯紅軍設置,1940年5月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命令,將高級軍官軍銜改稱將官,大將為陸軍將官中最高級別,與海軍元帥等同。1943年設置了空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和通信兵元帥後,大將軍銜只在諸兵種合成軍隊中設置,與軍兵種元帥屬同一級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歐一些國家以及朝鮮、越南、古巴、尼加拉瓜、緬甸等國也相繼設置大將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一1968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也設有大將軍銜,授予大將軍銜稱號的共10人,他們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1、 大將——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
粟裕,他的軍事造詣和戰績在全軍首屈一指,許多方面甚至超過了林彪。而他長期是以陳毅的副手身份指揮作戰,建國後任過短時間的總參謀長一職,授銜時卻不在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資歷只能夠和羅榮桓相比。陳毅代表新四軍和三野的元帥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於粟裕爭當元帥的傳說是站不住的,那是人們根據他的戰績和位列大將首席而產生的臆測。四八年中央軍委曾計劃將粟裕指揮的華野外線兵團即蘇北兵團擴編為華中野戰軍渡江作戰,而將華野的內線兵團即山東兵團升級為華東野戰軍。這一計劃本以明令發表,許世友、譚震林、劉少卿指揮的山東兵團已使用華東野戰軍的名義達三個月之久。而正是由於粟裕本人的反對,這一計劃才撤銷。同時,粟裕還堅決主張已到中原的陳毅繼續兼職華野司令。可見,粟裕放棄了成為方面大軍主官的機會,很難認為到授銜時他會再爭執一番。
2、大將——徐海東(1900-1970)湖北省黃陂縣人
徐海東,陝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將軍銜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紅軍長征時除了三個方面軍外,還有一隻獨立長征的部隊最先到達陝北,即紅二十五軍,徐海東是這只部隊倖存的指揮者,與陝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之後,徐海東任軍團長。斯諾所寫《西行漫記》中曾提到,蔣介石稱徐海東為「文明的一大害」。由於在戰爭中肺部負過重傷,他在抗戰開始不久後就已不能工作,一直處於療養狀態,直至七零年去世。陝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劉志丹陣亡,高崗自殺,徐海東是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為人一向正直和善,與世無爭,授他大將不會引起不平衡。
3、大將——黃克誠(1902-1986) 湖南省永興縣人
黃克誠,第四野戰軍的代表。他的戰績、資歷與別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他當時的職務是總參謀長兼軍委秘書長,這一點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
4、大將——陳賡(1903-1961)湖南省湘鄉縣人
陳賡,第二野戰軍的代表。二野參謀長李達是三一年寧都起義才參加紅軍的,盡管軍事造詣很高,但資歷不足以為二野的代表人物。陳賡的軍事造詣和戰績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氣甚大,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黃埔三傑」中,蔣先雲戰死,賀衷寒去了台灣,陳賡是碩果僅存了。
5、大將——譚政(1902-1988)湖南省湘鄉縣人
譚政,當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與元帥中羅榮桓的情況一致,是大將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樣意味著中國軍隊的特色,與派系平衡無關。
6、大將——肖勁光(1903-1989)湖南省長沙人
肖勁光,第四野戰軍的又一代表。海軍司令的職務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帥和大將中只有他在蘇聯進修過海軍業務。在資歷方面,只提一點就夠了。當年江西蘇黨內斗爭中有一頂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肖勁光式的右傾機會主義」。
7、大將——張雲逸(1892-1974)廣東省文昌縣人
張雲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戰軍的又一代表,幾乎可認為他的大將軍銜完全是因他的資歷而來的。大將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參加過護國討袁的。廣西百色起義時他任紅七軍長,在鄧小平離隊後他率紅七軍艱苦轉戰進入中央蘇區,任紅軍副總參謀長。抗戰和解放戰爭時
他在華東方面的軍職一直高於粟裕。葉挺任新四軍軍長,他任參謀長兼第二支隊司令;陳毅任軍長,他任副軍長;華野成立,他又先後任過副司令兼參謀長。這些職務大將中無他人可比。
8、大將——羅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 充縣人
羅瑞卿,華北野戰軍的代表。他的軍事業績和指揮能力都很一般,資歷也不出眾,是有爭議的人物。而他當時的職務為公安軍司令兼公安部部長,工作性質特殊與最高層直接相關,毛澤東對他頗為賞識,是黨內軍內正在上升的人物,廬山會議後也正是他接任了黃克誠總參謀長和軍委秘書長的重要職務。
9、大將——王樹聲(1905-1974)湖北省麻城縣人
王樹聲,紅四方面軍的代表。與元帥中徐向前的情況一致,盡管王樹聲戰爭中沒有驕人戰績,甚至在解放戰爭中的職務低於多數大將,但他擔任過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僅此一項足以保證他的大將軍銜。授銜時他的職務與陳賡相同,都是國防部副部長。
10、大將——許光達(1908-1969)湖南省長沙市人
許光達,做為紅二方面軍在大將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後,也是十大將中爭議最大的人。他的職務、資歷、戰績明顯低於其他的人,而且在紅軍中僅擔任師長,對紅二方面軍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於紅二方面軍產生的高級將領本來就少,參謀長李達因資歷有限而排除在大將之外。而曾擔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的蕭克,本是最有資格的人選,但他在長征時支持過張國燾的路線,又與此時主持軍委的彭德懷水火不容,加上他當時訓練總監察部副部長兼陸軍訓練部部長的職務較低,故而沒得到大將的位置。授予許光達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在於,中國當時在藉助蘇聯建立自己的裝甲兵,為了對等談判,中國的裝甲兵司令應與蘇軍的軍銜相同。作為裝在各兵種的主官當中成了特例。甲兵司令的許光達也就順理成章地獲得了大將軍銜。
⑽ 中國有幾位大將
歷史上,只在1955年授予了10個大將,後來再也沒有這一級軍銜,目前最高只到上將。
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
粟裕、
黃克誠、
譚政、
肖勁光、
王樹聲、
陳賡、
羅瑞卿、
許光達、
徐海東、
張雲逸
10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