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明朝和清朝的鎧甲對比,你更喜歡哪一個
喜歡清朝的明朝的鎧甲看上去太胖了給人一穿上就像個非常胖的胖子清朝的鎧甲比較輕便而且比較實用防禦力挺好
㈡ 求教,明朝盔甲和清朝盔甲的區別是什麼
滿清盔甲沿襲了明朝的布面甲。
早期沒有自己的鎧甲,穿的和明朝邊軍一樣的盔甲,差別不大。
滿清中後期,自己設計的盔甲
㈢ 古時候閱兵穿的什麼鎧甲,唐朝和明代分別穿的什麼
7、清朝:清朝的鎧甲和蒙古的鎧甲很相似,,元朝和清朝一樣都是使用金屬甲,八旗的鎧甲表面是布,而把金屬甲片鑲在裡面,,然後用布掩飾在外面。因此布表面也有一顆顆像鉚釘一樣的金屬扣子。
㈣ 大清的八旗盔甲和大明的盔甲哪個好看
個人覺得還是明朝的好看些,畢竟與中國漢族服飾一脈相承的。滿族鎧甲防護性很好,也保暖,只是頭盔上的那根裝飾品太長,另外鐵甲外面又包了一層棉布,再釘上了很多銅釘,咋一看不像鎧甲
㈤ 歷朝歷代的那些軍戎服飾,大清和大明是怎樣的
從原始社會晚期以來,隨著民族部落的不斷兼並,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多時可達一萬三千人,如此龐大的軍隊,又是幾支部隊配合,如果沒有統一的服裝,指揮起來必定是十分困難。因此由於中國古代連綿不斷的戰爭就催生出獨具特色的軍戎服飾。
這種服飾分戎裝和甲胄兩個部分,均帶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特有的作用,成為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各朝代軍戎服飾,其中明朝最為霸氣好看,清朝最土渣!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武官制度全面建成的時期,因此唐代武官的服飾比過去歷代更為完備,官服有朝服和常服之分,服用范圍是朝廷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唐代的鎧甲有13種之多,甲片的形式有細鱗、山文、鎖子等,材質則包括金屬、皮革和絹等。可以說從樣式到工藝,唐代的軍服都比前代有了很大的進步。
宋朝自建立起制定出一整套以文制武、兵權分立的措施。這些措施被奉為宋室治軍的家法而代代相傳,一開始頗有成效,但經過後來幾位庸帝的濫意發揮,使宋軍出現了冗兵、積弱和對外戰爭每戰必敗的嚴重局面。
而宋朝重裝步兵是中國古代防護最好的步兵。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鎧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29KG。
㈥ 中國的甲胄哪個朝代的比較好看
唐代的最好看 漢代的也不錯,我想可能甲胄質量和軍事經濟實力也有關吧
㈦ 中國歷史最強的鎧甲出現在哪朝,你絕對想不到
戰場上短兵相接,保存自己和消滅敵人同等重要。鎧甲作為中國古代的單兵防禦裝備,在冷兵器時代顯得尤為重要。鎧甲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1鎧甲雛形--皮質鎧甲
鎧甲最早可追溯於原始社會時以藤、木、皮革等原料製造的簡陋的護體裝具。相傳甲是夏朝第七位夏後杼(予)發明的。夏軍在進攻東夷人時,為了防禦善於射箭的東夷人的攻擊,杼發現用獸皮製做甲,可抵消了東夷人的弓箭優勢,使夏軍戰鬥力大大增強。這便是鎧甲的雛形。為了滿足實用性和美觀性的發展要求,商周時期的人們將整片皮甲裁剪成皮革片,並將兩層或者多層粘和起來,表面塗漆,製成牢固、美觀、耐用的甲片,再用繩編連成甲。在實戰中,鎧甲和盾相結合可以有效抵禦青銅器兵器的進攻。
西周鎧甲
2鎧甲主流--鐵質鎧甲
隨著中國冶煉技術的進步—炒鋼法的出現,鋒利的鋼鐵兵器進入實戰,這也要求單兵防護裝備也隨之開始革新,鐵質鎧甲開始出現。秦代的重裝步兵和銳士就是著裝炒鋼鐵鎧甲。技術的發展和國力的強大,使得鐵質鎧甲在西漢時期開始大量裝備部隊,並成為軍中的主要裝備。
西漢鎧甲
此後,鐵質鎧甲成為中國古代將士的主要防護裝備材料,人們更多的對鎧甲的形式、防護攻擊種類、防護部位等方面的改進。如在西漢時期,鐵鎧也經歷由由粗至精的發展,從較大的長條形的甲片編的札甲逐漸發展為較小鱗片編制的魚鱗甲。保護的部位也從胸背的保護發展的肩臂和腰胯的保護。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明光鎧。明光鎧在胸前和背後均有圓護,且裝有護膝、護肩,身甲則長至臀部。明光鎧的圓護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並且打磨的非常亮,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發出耀眼的明光。唐代,中國無論是在裝備、素質,士氣和將帥能力都達到冷兵器時代的高峰,鎧甲亦不列外。唐代改進了冶煉技術,使鎧甲質量更輕,防禦能力更強,發展出了以明光鎧為首的唐十三鎧。鎧甲李世民所率領的玄甲軍其實就裝備黑鐵盔甲的重騎兵。這支重騎兵在唐統一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國歷史上十大騎兵的兵種之一。
鐵質鎧甲發展歷程
宋朝步人甲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宋代由於北方產馬地區的喪失,戰馬極度缺失,宋朝只能採用重裝甲步兵對抗北方以騎兵見長的遼國和金國。宋朝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到29公斤,而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則會達到32-35公斤。宋朝步人甲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裝甲。岳飛、韓世忠等名將以重步兵的密集陣型屢屢擊敗金人的騎兵,但是這種重甲步兵的機動性不足,勝時無法追擊,敗時無法及時撤退。在郾城大戰中,岳飛即把裝備有大刀和大斧的裝甲步兵按兩翼擺開陣勢,有效的抵禦了金騎兵的進攻。而在柘皋戰役中,以重步兵為主力的宋軍由於負荷過重,也因此未能全殲潰不成軍的金騎兵。
宋朝步人甲
3明清鎧甲--綿質鎧甲
自從火器出現以後,傳統的重型鎧甲的防禦能力明顯不足,從元代開始,出現了外為棉布料,要害部位裝有鐵片的布面甲,這就是綿甲的前身。明代是重型鎧甲和輕型鎧甲交替的時期,輕型鎧甲主要是指綿質鎧甲。綿質鎧甲柔軟、輕巧,其表面有大量的鐵甲或者銅甲。這種鎧甲可以抵禦弓箭和初級火器的攻擊。努爾哈赤以十三服鎧甲起兵後,其鎧甲即以綿甲為主,這種鎧甲在清宮劇中經常看到。人們將棉花打濕並反復拍打製成綿片,把多張綿片夾入鐵甲,內外用銅釘或者鐵釘固定,即可得到八旗鎧甲。其綿質材料主要防禦火器,鐵質材料主要防禦弓弩等。這種軟硬結合防禦機理和現代復合防彈衣的機理相似。
棉甲製作容易,價格低廉,且不像傳統重型鎧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產,重量輕,對早期火器有很強的防護力(中彈傷的不重),很顯然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的威力,就不是這種鎧甲所能抵禦的了,努爾哈赤即是實例。
清代鎧甲
4其他鎧甲--紙質鎧甲和絹質鎧甲
唐朝國力鼎盛,統治者奢靡之風漸盛,軍隊的鎧甲也從實用的功能中發展處了眾多的以裝飾為主的儀典服飾,紙質鎧甲也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紙有很好的柔韌性且分量較輕,遇到水時,其韌性更強。紙質鎧甲是用多層紙疊粘在一起製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銅、鐵製作的鎧甲輕,也便於展示。這種材質鎧甲有一定的防禦能力,質量輕但怕火,因此主要用於南方水軍。因為南方多雨鐵質鎧甲易生銹,明朝戚家軍抗擊倭寇時,紙質鎧甲得到了應用。
另外還有絹甲,它一般不用於實戰,只是宮廷侍衛、武士的戎服,這種鎧甲用圖案華美的絹或織錦作面料,內襯數層厚帛製成。和皮甲、鐵甲一樣,絹甲上也鑲有皮革、金屬製造的飾件,穿著更利索、更得體。除了鎧甲材質的多樣,唐代戎服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特別是盛唐時期的絹甲,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彩,鮮艷而華麗。唐代的布甲、紙甲不只是用於表演的道具鎧甲,它們依然具有實用性和堅固性,布甲、紙甲實際上是唐代的一種新型鎧甲,是一種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輕型鎧甲。在戰場上同樣可以保護戰士的身體,只是在抗擊重兵器沖擊方面要遜色於金屬鎧甲。
㈧ 中國 哪個朝代的鎧甲最好
我覺得單論盔甲,宋朝的明光甲是中國盔甲史的巔峰之作。由於地理位置的關系,清朝的甲衣最初更注重保暖和輕便,這就是為何它有長長的袖口,這樣可以避免行軍時手部凍傷,至於防禦性,沒鐵甲好,但八旗騎兵的機動性卻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