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5式12.7mm高射機槍詳情
85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高射機槍,1985年設計定型,大量裝備部隊。該槍是在77式高射機槍的基礎上簡化機構,進一步減少質量而成的,兩者的核心部件和性能基本不變。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氣管直吹式導氣裝置;短魚鰓板強制閉鎖和滑脫開鎖式閉鎖機構;槍管圓錐面有縱槽,散熱面積大;供彈機採用雙程杠桿機構,採用60發開式彈鏈節/箱供彈,實施連發射擊;平射瞄準具為準星照門式,立框式標尺,高射瞄準鏡為間易光學縮影環形瞄準鏡,放大倍率為2倍。
口徑:12.7毫米;全長:2150毫米;槍管長:1003毫米;瞄準基線長:953毫米;全重:41.5千克;槍身重:18.6千克;槍架重:17.55千克;初速:800/1150米/秒;理論射速:650-700發/分;戰斗射速:80發/分;有效射程:1600米(高射);1500米(平射);彈箱容量:60發;槍彈:54式槍彈,12.7*108毫米.
目前該型機槍主耍列裝到步兵營機槍連,主耍用於對地平射,在1200米的距離上,遠程壓制敵方火力和進攻,它的一發子彈,可以將一個士兵攔腰打斷,將近8年的中越邊境戰爭,雙方都用 12.7毫米大口徑重機槍平射,給對方造成大量傷亡.
⑵ 67式7.62毫米重機槍有多重
67式7.62毫米重機槍是我國自行研製的輕重兩用機槍。因研製於1967年,所以稱之為67式重機槍。該槍的主要性能數據是:口徑是7.62毫米;全槍長為1650毫米,寬700毫米,高475毫米,槍身長1210毫米,槍管長605毫米;全槍重量為24公斤,其中槍架重13公斤;發射方式為連發;戰斗射速為每分鍾300發;用途,可對地面目標射擊,也可打擊近距離的空中目標。
67式重機槍的主要結果和工作原理是,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方式為機槍偏轉式。當槍機復進到位後,槍機框上的閉鎖斜面迫使機槍尾部上抬,完成閉鎖。該槍的供彈方式為彈鏈式供彈。容彈工具有兩種,一種是矩形彈箱,可裝250發子彈;一種是圓形彈盒,可裝50發子彈。該槍的輸彈過程是在後退階段完成。擊發機構為直動擊錘式擊發機構,發射機構為連發機構。槍架為一條腿在後的三角架結構。此結構可防止射擊過程的跳動。
這種機槍是在中國與前蘇聯關系最緊張的時期被立項並開始設計研製的。面臨著重大反侵略戰爭的軍隊,對這種武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如果在前蘇聯處於劍撥弩張的狀態下,67式重機槍能夠順利定型並裝備部隊,它肯定能給面臨巨大戰爭壓力的我軍壯威。可是,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該槍在定型後的樣品使用中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主要是射擊不穩定,射擊精度不高;槍管燒蝕嚴重,影響使用壽命;故障較多。這些缺陷使該槍未能定型生產。因而,它也沒有能夠給准備與前蘇聯打大仗的官兵壯威。但考慮到該槍研製的投入已經較高,完全拋棄又不忍心。於是,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67-1式和67-2式改進型重機槍。直到1982年,67-2式重機槍才完成設計定型,並開始生產且裝備部隊。這時,中國和前蘇聯的邊境危機已經解決,沒有迫在眉睫的大規模戰爭。該槍也只能默默地裝備部隊。而且,它的列裝也沒有給指戰員們帶來什麼驚喜。
⑶ 中國八,九十年代重機槍是多大口徑
是12.7毫米大口徑重機槍,是我國軍工企業生產的最新型重機槍,它目前主要列裝到我軍步兵營級單位機槍連,該型大口徑機槍以平射為主,用以在1200米的距離上殺傷敵集群目標,壓制輕型武器火力點,毀傷輕型裝甲目標;必要時,它還可實施高射,對武裝直升機等低空目標進行射擊。
⑷ 通用機槍的口徑
95式5.8是班用機槍.
口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通用機槍和班用機槍的作用不同.
通用機槍一般執行戰場火力壓制,配屬在連級單位,需要較遠的射程,較大的威力,一般對重量嚴格要求.
班用機槍配屬步兵班,執行隨行火力支援任務,射程和威力於普通突擊步槍相近,要求較輕的重量,便於單兵攜帶.
⑸ 重機槍的射程有多遠有效可控制范圍
重機槍一般指重量在25公斤以上的機槍。(包含三腳架。)
重機槍發射的子彈像流水一樣,半分鍾內可以連續發射300發,能形成一股強大的火力網。它既可以用來壓倒敵人的火力點,封鎖敵人的行動路線;還能大批殺傷集團目標,支援步兵沖鋒陷陣。
重機槍的射程比步槍、沖鋒槍都遠。使用普通槍彈時,在3000米距離仍有一定的殺傷力。用特種彈,射程可達到5000米。它靠大容量彈璉箱供彈,槍架可以調整為平射、高射兩種狀態,在500米高度內,重機槍打擊傘兵非常有效。
重機槍的優勢在於射速高
射程遠和持續時間長,能較方便地實施超越、間隙、散布射擊。主要用於殲滅和壓制1000米內的敵集團有生目標、火力點和薄壁裝甲目標,封鎖交通要道,支援步兵沖擊,必要時也可用於高射,殲滅敵低空目標。重機槍由槍身、槍架、瞄準裝置三大分部組成。槍身重15—25公斤,槍身長1000-1200毫米,一般可高射與平射兩用,平射有效射程800-1000米,高射有效射程500米,戰斗射速200-300發/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重機槍
⑹ 各類槍械口徑是多少
手槍如M1911A(美國)和沖鋒槍如MP-5(德國),均採用9毫米口徑子彈;
2.步槍如M-16(美國)和班用機槍如M-249(美國),均採用5.56毫米口徑子彈;
3.步槍AK-47(俄羅斯),狙擊步槍如SDV(俄羅斯),重機槍M-60,均採用7.62毫米口徑彈;
4.反器材槍如M82A1(美國)和大口徑來復槍,均採用12.7毫米口徑彈。
從5.45到12.7口徑有很多種,主要的有5.45、5.56、5.7、5.8、7.62、9.0、12.7。
9mm口徑主要用於手槍和沖鋒槍,國際通用的是帕里格魯姆彈;5.56mm主要是西方的步槍採用,典型的是美國的M16,而蘇式步槍一般採用的是 7.62口徑(AK74採用的是5.56口徑),中國95步槍採用的5.8口徑;機槍和狙擊步槍一般採用的是7.62和12.7兩種口徑,12.7口徑的機槍和狙擊步槍一般是用來反器材的。
自二戰以後,各國搶械基本經形成了一種相同的口徑,在步槍與中口徑狙擊步槍與輕機槍當中,大多為7.62mm。沖鋒槍與手槍的口徑基本為9mm。大口徑狙擊步槍與高射機槍基本為12.7mm獲15.0mm。小口徑則分為三種:5.45 5.56 5.8 。
⑺ 八九十年代中國重機槍是多大口徑
中國的重機槍口徑包括12.7mm和14.5mm兩種,都是從蘇聯學來的。
比如較早的仿製品54式,到自研的67式,這些主流口徑是12.7mm
另一種14.5mm的一開始是用作多管高射機槍,仿製自ZPU-2/4(仿製型號為56/58式 ),後來自研了單管的75式,用於地面壓製作戰
⑻ 子彈口徑的分類有哪些
1,7.62X39mm步槍彈
7.62X39mm步槍彈是俄國7.62x39步槍子彈,鍍銅鋼質被覆,大型低碳鋼心蕊,少量的鉛於被覆與心蕊之間。研發於二次大戰,為SKS設計,戰後並且使用於包括AK-47在內的許多俄國系統的槍械。
2,7.62mm北約制式步槍彈
7.62mm北約制式步槍彈即美國的T65式0.30in步槍彈。該彈又稱7.62×51mm 步槍彈或溫徹斯特0.308in槍彈,最初由美國溫徹斯特公司研製。
3,7.62x54mmR步槍彈
俄羅斯7.62×54mmR 步槍子彈,又稱7.62 Rimmed,銅質金屬被覆。研發於1891年,為莫辛-納甘步槍所設計。
4,5.56x45NATO
5.56x45 NATO, 北約(NATO)制式步槍彈。 黃銅彈殼,銅質彈頭被甲,鉛質彈芯。為步槍與機槍而設計,又稱5.56 NATO,使用於包括M16自動步槍與M249機槍在內的許多美國與北約系統的槍械。
5,9毫米魯格彈
9毫米盧格彈是一種手槍所使用的彈葯。這種彈葯最初由葛雷格·魯格(Georg Luger)所設計,現在是全世界最廣泛被使用的手槍彈種。
⑼ 中國53式重機槍有哪些戰績
一些軍事愛好者對國產53式7.62毫米重機槍並不陌生,這不僅因為它是「國」字產品中的第一機槍,更主要的是它有著驕人的戰績和不凡的身份。
原蘇聯sg43機槍是中國53式重機槍的「母體」。這個「母體」不僅經受了二戰的考驗,也在朝鮮戰爭中大放光彩。53式重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二次供彈,能實施長點射和短點射。該機槍無論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且高寒、缺氧的中印邊境地帶,還是在熱帶雨林的越南山地,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
53式的理論射速為600發/分鍾,戰斗射速為300發/分鍾。良好的武器機械性能,再加上強大的射速,使敵人產生心靈的震撼,膽小一點的敵人當聽到53式的怒吼時,立馬精神緊張。
美中不足的是,53式重機槍採用笨重的輪式槍架,全重40.4千克,不僅士兵不勝重負,在山地作戰中更暴露出不利的一面。有時為了在山坡上架槍,不得不由其他戰士用肩膀架起一個架輪。
該槍一般是編在步兵團機槍連和步兵營機炮連里。一挺槍編六七名戰士,為一個最小作戰單元,平時以連為單位集中管理與訓練,戰時配屬到步兵連戰斗。其主要任務是以有效的火力支援步兵連作戰,有時對空射擊,為步兵提供空中安全。
1952年10月前後,我志願軍在三八線附近的部隊已經使用上了擬定名為53式的重機槍,新槍下到部隊一經使用就受到戰士的歡迎。這槍在防禦作戰中優勢最明顯,因為機槍設有護板,槍手在戰場上的生存系數高。在火力攔阻敵人的攻擊中,用戰士的話講,機槍像割草機一樣,使前沿的敵人一排排倒下。
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一次,為阻擊潰逃印軍,重機槍火力發揮了重大作用。敵「拉加普特」聯隊第2營營部和第4連,共140餘人企圖向後方退縮,我邊防某部配屬的兩挺53式重機槍架在距敵1000米距離的有利地形上,形成了絕對的火力優勢,使敵動彈不得,為我方迫擊炮佔領陣地贏得了時間。最後打掃戰場時發現,死亡的敵人中有30多人是被53式重機槍擊中的。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抗美援越戰爭中,53式重機槍更是一展神威。有資料顯示,越南人民軍1972年的春季攻勢中,僅4月9日~19日,平定地區軍民就殲敵3700名,輕武器殺傷人員佔80%,而53式重機槍殺傷人員占輕武器殺傷人員的50%。曾大難不死且後來訪問過越南的美軍退役中士約翰說,當時聽到對方猛烈的槍聲,並能感覺到子彈在頭頂呼嘯,真恨不得鑽進地下面。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53式才完全退出人民軍隊現役序列。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真正的機槍,即馬克沁機槍問世,至今機槍已經走過漫漫120年歷程。在這120年中,機槍在彈火紛飛的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機槍在英文中稱作「machinegun」,我國早期也有人稱之為機關槍。
據說,世界上第一挺機槍是由一位叫伐商的比利時工程師於1851年設計的,這是一種擁有50根槍管,使用硬紙殼製成的彈殼槍彈,該槍曾在1870年、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使用過,但不久便銷聲匿跡。1861年,美國人加林特研製出了的4管的集束管武器,並逐步發展到6管、10管。這種機槍曾在俄土戰爭中使用過,馬克沁機槍問世後,它才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馬克沁機槍威力巨大,射速高達600發/分鍾。1893年,羅得西亞警察曾使用4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5000名祖魯人士兵的猛烈進攻,當場擊斃3000多人。當馬克沁拿著自己研製的機槍到德國為國王表演後,國王驚呼:「此乃我需,別無其他。」
一戰中,馬克沁機槍成為射殺士兵最多的武器。一戰後的近30年,各國又相繼研製了結構不同、性能各異的機槍。比較著名的有蘇制7.62毫米dp式輕機槍和捷克7.62毫米zb-26輕機槍。而舊中國的國民黨軍隊則將捷克的zb-26作為自己的制式裝備。
二戰期間,德國人在mg34機槍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mg42機槍。1942年秋,德軍在突尼西亞卡塞林山口同美軍的一場惡戰中,mg42的槍聲像撕亞麻布一樣,嚇得數千名美國兵驚呼:這挺機槍太厲害了!約2400名美國士兵在mg42的威力下舉起了雙手。
1959年,蘇聯在akm突擊步槍的基礎上,加長、加粗槍管,改成rpk輕機槍,使其既具有突擊步槍的輕便靈活,又有接近輕機槍的點射精度和火力持續性。與此同時,美國人研製的m60通用機槍也是經典的槍型。
上世紀60年代後,小口徑班用機槍應運而生。小口徑機槍可分兩種,一類是專門設計的輕機槍,如比利時的「米尼米」、西班牙的「阿梅利」和新加坡的「烏蒂瑪斯」等;一類像ak槍族那樣,以小口徑突擊步槍為基礎,換裝重型槍管和加裝兩腳架後成為與步槍同一槍族的輕機槍,如英國的l86a1式輕機槍和奧地利的aug輕機槍。
大口徑機槍通常口徑≥12.7毫米。二戰中,大口徑機槍曾是有效的防低空武器。現在,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已由原來的以高射為主轉為以平射為主,14.5毫米防空機槍則仍以高射為主。目前,世界上現裝備的大口徑機槍主要是這兩種口徑。進入21世紀,機槍雖然在未來戰場不會出現當年橫掃千軍的壯觀場面,但機槍仍然是士兵手中不可或缺的武器。